王崧舟《十六年前的回忆》教学实录_《十六年前的回忆》教学实录

小学六年级语文教案 2019-10-06 网络整理 晴天

【jiaoan.jxxyjl.com--小学六年级语文教案】

瓦房店市友谊小学  陈丽丽
师:这节课我们来学习第十三课《十六年前的回忆》。这篇课文我们已经进行了自学,愿意把你是怎样自学的简单地说给大家听吗?
生:愿意!(齐)
生:我是先读课文初步了解课文内容,然后再读“读写例话”,加深对课文内容的理解。
生:我是先读课前“导读”、“预习”,然后读课文,边读边思考课文的主要内容,再读课后的“读写例话”,思考课后问题,进一步理解课文。
师:挺好!还有不同的吗?
生:前面几个同学讲的我也做到了,我还看了《自主学习》中这课的“自学导航”,加深了对课文的理解,我还仔细分析了课题,我知道这篇课文是写
人记事的文章。
生:我借助字典查阅并理解了本课的生字、新词,还到图书馆查阅了与本课有关的资料,我还运用了反复朗读课文的方法理解课文内容。
……
师:你们很会自学,现在还需要再自学一会儿吗?
生:不用!(齐)
师:那我们在小组内交流一下你自学后的收获好吗?
生:好!(齐)
师:提一点要求:交流时注意倾听别人的意见,取长补短。如有不明白的地方可以提出来,在小组内讨论解决。(学生进行交流,教师巡视指导)
师:谁先来说说你现在的学习收获?(几个学生抢先介绍李大钊、张作霖及中国当时的社会背景)
生:通过读课前的预习,我知道了本课为什么以《十六年前的回忆》为题。(读预习内容)
师:对!从预习中我们知道本文是李星华在回忆她的父亲被捕前、后的感人事迹(板书:父亲)本文是李星华1943年在延安写的,正值李大钊遇难十六
周年,所以文章以《十六年前的回忆》为题。那你们知道李大钊什么时候被害的吗?
生:1927年4月28日。(齐)
师:对!(板书:1927年4月28日)我们应牢牢记住这个日子!(生继续汇报自学内容。当几人讲读第7自然段后,一生问)
生:我们小组有个问题不太明白,北京局势这么严重,父亲暂时离开这儿到别处不行吗?
    (师生共同讨论交流,至都明白为止。学生继续汇报学习收获)
(当学生讲读课文最后一部分以后)
师:当时全家人的心情非常悲痛,谁能试着有感情的读一读?(一学生试读后,学生评价)
教师指导:当时母亲伤心过度,“我”又哭了,声音是沙哑、颤抖的,语速应稍慢一些。(学生练读后,几生试读)
师:读得太感人了!(掌声起)
师:你还想读哪一段?
    (几名学生读自己喜欢的段落,读后师生共评,教师范读第七自然段后学生齐读)
师:由于时间关系,我们课后再练读。通过理解与朗读课文,你认为父亲是一个什么样的人?(学生自由答)
师根据学生回答来小结:对!父亲就是这样一个高尚的人,一个值得敬佩的人,尽管父亲已经离开我们了,但他那坚强不屈、忠于革命的精神却深深地
留在我们的脑海里。
师:刚才××同学谈到本单元的训练重点是…(学生齐答)
师:谁能结合课文谈谈你对训练重点的理解?(几生谈后,师问:)
师:什么是“前后照应首尾连贯”,你是怎么知道的?
生:通过读课后的“读写例话”我知道……
师:你也很会学习!课文中还有一些地方运用了前后照应的写法,大家找找看,可以和小组同学共同探讨。(学生交流后集中汇报)12
师:这样写有什么好处?(学生思考后答)
师:我们以后阅读时应注意看看哪些文章中运用了前后照应首尾连贯的写法,在作文时有机地运用这种写法。
师:这篇课文我们就学到这儿,你们看行不行?
生:行!(齐)
师:我为大家准备了两篇文章,你们想不想看看?(出示阅读材料)
生:想(齐)
师:那你认为在阅读这两篇文章时应注意什么?
生:读文后应弄清每篇文章的主要内容。
生:还要看看文中哪些地方运用了前后照应的写法。
师:一会儿发给你后,你要看看文中还有什么要求。可以选择你喜欢的一篇来阅读,如果能阅读两篇更好,可以找合作伙伴共同完成。
(学生自由阅读后汇报,师及时点拨)
师:由于时间关系,我们下节课再继续交流好吗?
生:好!
   (下课!)

12

本文来源:https://jiaoan.jxxyjl.com/xiaoxueliunianjiyuwenjiaoan/77888.html

Copyright @ 2011-2019 教案下载网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免责声明 :本网站尊重并保护知识产权,根据《信息网络传播权保护条例》,如果我们转载的作品侵犯了您的权利,请在一个月内通知我们,我们会及时删除。

 站长统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