桃花心木教学设计第二课时_桃花心木教学设计
【jiaoan.jxxyjl.com--小学六年级语文教案】
教材分析:
桃花心木是台湾作家林清玄的一篇散文。这是一篇借物喻人的文章,借种桃花心木树苗人的种树之道,比育人之理。文章蕴涵道理深刻。说明育人同植树一样,同样应该在不确定的生活环境中,培养人的自我生长能力。并运用自己的生活经验,加深对育人道理的认识。
教学目标:
1.学会本课5个生字,正确读写词语“插秧、枯萎、依赖、锻炼、优雅、汲水、基业、幸而、一番、考验、膝盖、转化、莫名其妙、从从容容、无缘无故、语重心长、勃勃生机、狂风暴雨”,理解“汲水、莫名其妙、从从容容、无缘无故、语重心长”等词语的意思。
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理解课文内容。
3.通过对含义深刻语句的理解,体会种树人的用心,理解作者从中领悟的道理,能联系生活实际谈自己的看法,从而感受育人、做人的真谛。
4、体会作者借物喻人、层层设疑的写作方法。
教学重、难点:
1、通过对含义深刻语句的理解,体会种树人的用心,理解作者从中领悟的道理,能联系生活实际谈自己的看法,从而感受育人、做人的真谛。
2、体会作者借物喻人、层层设疑的写作方法。
课前准备:
1.依据《桃花心木》导学案预习课文。
2.查找桃花心木的资料。
导学案
1、我会正确读写下列词语:
插秧、枯萎、依赖、锻炼、优雅、汲水、基业、幸而、一番、考验、膝盖、转化、莫名其妙、从从容容、无缘无故、语重心长、勃勃生机、狂风暴雨
2、理解下列词语的意思:
汲水:
莫名其妙:
从从容容:
无缘无故:
语重心长:
3、朗读课文,说说种树人的哪些做法令作者感到奇怪,他为什么要这样做。
4、作者从种树的故事中,说明了一个什么道理?
5、读读下面的句子,回答括号里的问题。
(1)不只是树,人也是一样,在不确定中生活的人,能比较经得起生活的考验,会锻炼出一颗独立自主的心。(这里的“不确定”是什么意思?联系生活实际,你能想到哪些“不确定”?)
(2)种树的人不再来了,桃花心木也不会枯萎了。(桃花心木为什么不会枯萎了?)
6、搜集有关桃花心木的资料。
教学过程:
一、谈话导入,揭示课题
1、谈话交流。
同学们,知道四年级时学过的课文《鞋匠的儿子》的作者是谁吗?林清玄。
猜猜林清玄的样子吧?出示图片,想说什么?
师介绍林清玄:他虽然很老,很丑,但是他很有才气。他是台湾作家中最高产的一位,30岁前得遍了台湾所有文学大奖,被誉为得奖专业户。他的散文总是让人在平凡的小事之中悟出深刻的道理。今天我们共同来学习一篇蕴含深刻道理的文章——《桃花心木》。
2、齐读课题。
3、出示图片:
这就是桃花心木,书中是怎样介绍桃花心木的?找出来读一读。
你还知道桃花心木的哪些知识?(学生交流。)
师介绍桃花心木的用途。
桃花心木是高档的经济树种,需要栽种15年以上,才可以砍伐利用,主要用于制造高档家具、乐器和游艇、高档汽车的装璜等。
对于这样的树木,需要怎样种植?我们待会儿再讲。
二、检查预习,交流反馈
1、小组合作检查字词的读写情况:
2、小组汇报检查结果:
强调: “锻炼”的写法:锻,中间是提,不是横,右上部分“几”,没有勾。炼,原指用加热的方法使金属有韧性,所以是“火”字旁。注意在写的时候,右边不要写成“东”。“汲”“膝”的读音。1234
1、初读课文,思考并回答课文预习提示的问题:想一想,课文写了一件什么事?
三、整体感知,感知浇水事实
1、再读课文,画出给树苗浇水的句子。想一想,种树人是怎样给树苗浇水的?
2、学生集体汇报学习结果,教师相机指导学生有层次地读出种树人做法的奇怪。
(板书:奇怪的是:来浇水的时间没规律、浇水的量不一定;越来越奇怪的是:喝茶的时间不一定;更奇怪的是:补种。)
“莫名其妙”是什么意思?(没有人能说明其中的道理)
文中指什么?(文中指桃花心木的枯萎使人不明白其中的原因。)
3、没有人知道桃花心木苗为什么会枯萎,可种树人来的时候总会带几株树苗来补种,真是令人奇怪。让我们再来读读种树人的做法,注意一定要读出奇怪的语气。(学生齐读)
4、师:面对种树人奇怪的做法,作者产生了哪些疑问?
懒:先改成反问句。然后用上“因为……所以……”改写句子。
忙:改成反问句。用上“因为……所以……”改写句子。
联系上下文理解“从从容容”的意思。
教师小结:面对作者如此多的疑问,种树人是怎样回答的呢?自读12、13段。
四、研读品味,感悟道理
(一)学习12、13段
1、课件出示小组合作学习单:
a、“不确定”在文中指什么?
b、桃花心木生长会遇到的不确定因素,在文中指什么?
c、桃花心木生长还会遇到哪些不确定的因素。
d、种树人为什么要这样种树?
2、小组合作学习12、13段。
3、汇报交流:
(1)在这里,树的“不确定”指的是什么?(浇水没有规律;老天下雨没规律)
(2)如果种树人每天都来浇水,每天都定时浇一定的量,桃花心木苗该不会枯萎了吧?
种树人这么做就是为了让树在不确定中学会自己找水源,拼命扎根,最后长成参天大树。(板书:树 不确定中 拼命扎根 长成大树)
4、教师小结:是啊,在自然界中适者生存,只有自己汲水才能生存,仅靠种树人定时定量浇水的树苗,终究有一天会枯萎。
(二)联系实际,读中升华
师:同学们,作者从这件事中获得了一个道理,什么道理?(课件出示:不只是树,人也是一样,在不确定中生活的人,能比较经得起生活的考验,会锻炼出一颗独立自主的心。在不确定中,就能学会把很少的养分转化为巨大的能量,努力生长。)
1、 “不确定” 在这里指的是什么?(生活中不可预料的一些坎坷、挫折、磨难。)
2、联系生活实际,你能想到哪些“不确定”?
3、面对这些“不确定”的时候,我们应该怎么做呢?(不怕困难、不怕挫折,勇敢面对,不依靠别人,靠自己的努力去战胜困难、挫折。)
4、读了这篇课文,你有什么感受?
师可以适当点拨:如《红灯记》中铁梅的成熟,“穷人的孩子早当家”;还有名人少年时代的故事。如:毛泽东青年时代不带一分钱,搞社会调查。还有刚学的《乌塔》中的乌塔14岁,独自一人有欧洲等。
5、你有没有想法呢?可以围绕几个话题说:
⑴ 对于目前老师、家长的教育培养方式,你是否满意?有什么建议?
⑵ 你对你现在学习和生活自理情况有什么想法。
⑶ 在你成长的道路上,你将面临什么样的挑战?如何才能立于不败之地?……1234
6、选择自己喜欢的话题,喜欢的方式写一写自己的感悟:
7、小结:就像同学们所说的那样,如果一切事都由别人帮你做好,那我们就容易养成依赖的心,就无法经得起将来不确定生活带来的种种考验,也可能没什么出息,做不出什么成就。让我们从现在开始,一起记住这深刻而有意义的人生哲理。
学生齐读。(板书:人 独立自主 有所作为)
五、再读课文,体会写法
这篇课文作者先写了种树人如何种树,然后写从这件事中悟出的道理。这种写作方法似曾相识,以前在哪篇课文学过,这种写法叫借物喻人。(板书)
今后的习作中,我们也要学习作者这样的写作方法。
六、学习最后两段
1、同学们看课文最后两段话,作者的疑问解决了,道理也写出来了,结尾这两段话是不是啰嗦了呢?
(告诉我们:桃花心木已经长成参天大树,用事实证明种树人的话是对的,做法有科学道理。) (首尾呼应)
2、桃花心木为什么不会枯萎了?
(因为桃花心木已经适应了环境,学会了自己在土地里找水源,把很少的养分转化成巨大的能量,经得起风吹雨打的考验。所以桃花心木不会枯萎了。说明种树人种树成功了)
七、推荐读书,拓展延伸
同学们,《桃花心木》这篇课文所讲的正是作家林清玄人生经历的真实写照,他在风风雨雨、坎坷磨难中积累了丰富的生活经验和写作素材,成了一名海内外知名的大作家,老师给大家推荐一部分他写的书,大家可以利用课余时间阅读欣赏。(课件出示林清玄的作品)
课堂小结:同学们,最后老师送给大家一句话:宝剑锋从磨砺出,梅花香自苦寒来,老师希望同学们都能像桃花心木苗一样独立生长,不依赖,自己扎根,努力生长,长成参天大树,成为祖国的栋梁。
八、课堂知识检测
1、看拼音,写词语
yī lài duàn liàn yōu yǎ kū wěi chā yāng
( )( ) ( ) ( ) ( )
2、补充下列词语
莫( )( )妙 无( )无( ) 从从( )( )
语( )心( ) ( )( )生机 ( )风( )雨
3、读读下面的句子,回答括号里的问题。
(1)不只是树,人也是一样,在不确定中生活的人,能比较经得起生活的考验,会锻炼出一颗独立自主的心。
a、这里的“不确定”是什么意思?
b、联系生活实际,你能想到哪些“不确定”?1234
(2)种树的人不再来了,桃花心木也不会枯萎了。
桃花心木为什么不会枯萎了?
本文来源:https://jiaoan.jxxyjl.com/xiaoxueliunianjiyuwenjiaoan/77822.html
-
六年级语文负荆请罪教案_六年级语文《负荆请罪》教后感详细阅读
font size=6> 作者:佚名 转贴自:转载 点击数:238 作者:踏浪而归 《负荆请罪》这人故事人物性格鲜明,教学时,我设计了一个语文实践活动——对对联。如交流描写相如的对联:“唇枪舌剑斗秦王,宽容大...
-
四年级上册《出塞》教案_【六年级上册】《出塞》教案详细阅读
【教学目标】1、能正确、流利、有韵味地诵读古诗。2、反复朗读古诗,引导学生进入诗歌描述的意境,体会诗人同情戍边将士、渴望和平的感情。3、课内外相结合,激发学生对边塞诗的兴趣。 【教学准备】多媒体课件【教学重、难点】读悟结合,了解古诗大意,体会诗人同情戍边将士、渴望和平的感情。【教学过程】(课前诵读古...
-
【六年级语文下第一单元导学案】六年级语文下册第一单元导学图详细阅读
第一单元导学图导语1文言文两则2匆匆3桃花心木4*顶碗少年5*手指交流平台让我们走进本组课文,看看作者是如何感悟生活,获得人生启示的。学习本组课文,要抓住重点句段,联系生活实际,领悟文章蕴含的道理;在把握主要内容的基础上,体会作者表达感悟的不同方法,并试着在习作中运用。联系课文,说说下面句子的意思。...
-
人教版六年级下册语文匆匆教案反思_人教版六年级下册语文匆匆教案详细阅读
匆匆 教学目标 1、正确读写生字词。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自己喜欢的段落。3、了解作者对时间流逝的伤感以及珍惜时间的感受,唤起学生的生活体验。4、感受课文的语言美,领悟作者细致描写、多用修辞的方法。教学重点 正确朗读、背诵课文,领悟作者细致描写、多用修辞的方法。教学难点 了解作者对时间流逝的伤...
-
山谷中的谜底读后感|18、山谷中的谜底 教学设计详细阅读
【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1.学会本课生字,理解由生字组成的词语。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3.通过对语言文字的赏读,体会雪松的智慧与顽强。 4.联系课文内容及生活实际,理解“有时弯曲不是屈服和毁灭,而是为了生存和更好地发展”。 [教学过程]...
-
惊世第一妃_《一算惊世界》全新导航与训练详细阅读
相关链接 通讯:对国内外最近出现的典型人物、典型事件或典型经验所作的真实、具体、形象、详尽、及时的报道。课文是一篇人物通讯,是一种以记写人物为主的通讯。它以表现人物为中心,从不同角度报道人物的先进事迹、创造精神和高风亮节,反映时代精神。 数学王国的骄子: 1 π之父祖冲之 2 几何学的创...
-
《跨越百年的美丽》说课视频_《跨越百年的美丽》说课稿详细阅读
一、说教材(一)、教材分析:1、《跨越百年的美丽》是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材小学语文六年级下册第五组第一篇课文。本组教材是以“科学精神”为专题编排的,这是一篇赞美居里夫人的文章,文章以美丽为主线,表明了居里夫人的美丽不在于容貌,而在于心灵。 2、编写意图: 学习这篇课文,不仅仅是认识居里...
-
【续写《最大的麦穗》】《最大的麦穗》一课的启示详细阅读
作者:王洲辅小 李 倩 转贴自:转载 点击数:63 《最大的麦穗》一课的启示王洲辅小 李 倩 非常有幸能在新教师培训中聆听到特级教师——倪宗红老师的课《最大的麦穗》,通过倪老师精彩的上课,使我感触颇深,尤其是与倪老师的交流,使我也摘到了麦穗。让我进一步理解了在语...
- 详细阅读
-
【《小草和大树》的寓言故事】《小草和大树》五详细阅读
font size=6>《小草和大树》教学设计五 作者:佚名 转贴自:转载 点击数:101 《小草和大树》教学设计五教学背景:1,《小草和大树》是河北版小学科学六年级上册第一单元教学内容,本单元旨在让学生理解地球的每一个角落都有生命存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