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的春节教学设计一等奖_北京的春节教学设计

小学六年级语文教案 2019-10-01 网络整理 晴天

【jiaoan.jxxyjl.com--小学六年级语文教案】

【学习目标】
  1.学会本课的14个生字,正确读写和理解由生字组成的词语。
  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了解老北京春节的风俗习惯,感受春节的热闹、喜庆气氛。
  3.学习课文有顺序、详略得当的写法。
  4.积累词汇,培养语感,能仿照课文说说自己家乡过年的习俗。培养学生热爱家乡,热爱生活的思想感情。
  【学习重点】
  1.有感情地朗读课文,理解课文内容。
  2.了解老北京风俗习惯,感受传统年文化的独特魅力。
  【教学难点】  品味老舍的语言风格,学习作者为突出北京春节的民俗特点所采用的表达方法,尤其是有顺序、详略得当的写作方法。
  【教学时数】  两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激发兴趣,导入新课
  师:播放鞭炮声(你会想起什么场景,引出春节)    师板书春节 
  师:老师找了一首关于老北京过春节的习俗的歌谣,咱们一起来读一读吧!
孩子孩子你别馋,
过了喇叭就是年。
腊八粥喝几天,
哩哩啦啦二十三。
二十三,糖瓜儿粘,
二十四,扫房日,
二十五,炸豆腐,
二十六,炖羊肉,
二十七,杀只鸡,
二十八,把面发,
二十九,蒸馒头,
三十晚上熬一宿,
大年初一扭一扭。
  师:同学们读了这首儿歌,有什么感受?
  生:……
  师:老舍先生有一篇文章,也写了老北京过春节的情景,今天我们就一起来学习这篇课文。题目就叫:老北京的春节。补充完课题。
  二、初读课文,整体感知
  师:请同学们自由地读课文,把自然段标出来,同时想一想:北京的春节从整体上给你留下了什么印象?如果有不理解的地方,自己做好记录。
  1.整体感知:
  说说北京的春节从整体上给你留下了什么印象?
      2、出示难读词语,检查预习
        分为三类:生字新词、儿化音、轻声音节
  3.交流读懂的地方和不懂的地方:
  ⑴在学习过程中,自己读懂了哪些地方?如:
  腊月:农历的十二月。腊月的最后一天,就是我们说的除夕。除夕的第二天就是正月初一,也就是我们说的过年。
  初旬:一个月分上中下三旬,一旬是十天。初旬就是一个月的开头十天。
  ⑵还有哪些地方没有读懂,提出来,大家一起解决。如:
  空竹:可以看看录像或图片,了解空竹有不同种类,玩法很多,还能发出哨声,很好玩。
  逛天桥:不是逛我们平常说的人行天桥。天桥是老北京一个非常热闹的地方,当时有河也有桥,所以叫天桥。天桥是一个非常大的市场,有很多民间艺人在卖艺,有很多北京小吃,还有很多说书的,还可以买卖各种东西等。
  残灯末庙:结合注释,联系课文内容,可以知道是指春节结束的时候。
  三、读课文,了解老北京春节的时间和风俗习惯
  1.了解北京的春节有多长时间:
  北京的春节是从哪一天开始,到哪一天结束?
  (课文在第一自然段开头写了“照北京的老规矩,春节差不多从腊月初旬就开始了”,在最后一段又写了“春节在正月十九结束了”。可见北京的春节时间特别长,有一个多月。)
  2.默读课文,思考下列问题。
  在这一个多月的时间里,老舍先生写到了哪些天的事情呢?请同学们默读课文,把老舍先生写到的时间画出来,再看看在这些时间里具体有哪些风俗习惯,一会儿大家汇报。12
  3.汇报交流,了解写作的顺序和春节的习俗:
  ⑴请同学们一边听一边对照自己找出的答案,看看有哪些地方不一样,做上记号,呆会儿一起讨论。
  ⑵同学们在了解老北京春节的时间和风俗习惯的同时,有没有发现课文的写作顺序?(时间顺序)
  四、自由朗读,练习难读的句段
  1.自由练读:
  师:通过阅读与交流,我们对北京春节的习俗了解得更清楚了。现在自由练习朗读课文。如果有觉得难读的地方,多读几遍,争取读的熟练准确。
  2.展示朗读:
  五、结束语与作业布置
  师:这节课,我们了解了北京春节的习俗,了解了课文的写作顺序,理解了不懂的地方,练习了难读的语句。这篇课文中有很多生字新词,下课后请同学们认真抄写,准备在下节课听写。

12

本文来源:https://jiaoan.jxxyjl.com/xiaoxueliunianjiyuwenjiaoan/77734.html

Copyright @ 2011-2019 教案下载网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免责声明 :本网站尊重并保护知识产权,根据《信息网络传播权保护条例》,如果我们转载的作品侵犯了您的权利,请在一个月内通知我们,我们会及时删除。

 站长统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