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片土地是神圣的》教学设计】《这片土地是神圣的》教学杂谈

小学六年级语文教案 2019-09-03 网络整理 晴天

【jiaoan.jxxyjl.com--小学六年级语文教案】

【河北省唐山市古冶区实验小学 刘春艳】
〖让语文教学在读中精彩起来──朗读在语文教学中的作用及其训练途径·师生“评读”,促进朗读创新高〗
  若只一味的对学生的朗读进行褒扬,那么,他们容易满足于现状。当学生朗读兴趣培养起来后,就需在他们现有的水平上“挑刺”或者提出新的要求。
  如在《这片土地是神圣的》的教学过程中,需要学生在朗读中品味,在品位中朗读。在一个学生的朗读过程中,我是这样做的──
  师:请将你最喜欢的段落读给我们听,好吗?
  生:老师,没问题!
  “这片土地是神圣的。……我们热爱大地,就像初生婴儿眷恋母亲温暖的怀抱一样。你们要像我们一样热爱它,照管它。为了子孙后代,你们要献出全部的力量和情感来保护大地。
  我们深知:大地不属于人类,而人类是属于大地的。”
  师:你声音洪亮,朗读得也很流畅,你能更好的把感情读出来吗?
  生:好,我可以!
  说完,他真的很用心重新读起来。当他这遍读完后,另一个学生建议在朗读这段过程中还可以将表情、动作加上。我觉得这提议非常好,就建议每个学生都选取自己最喜欢的语段融入感情,辅以表情、动作来朗读。
  这节语文课堂在激情的朗读中活跃起来,不用多说,学生们因很用心在领悟课文了。
  利用现代媒介,提高学生朗读能力:
  广播、电视,尤其是国家级的传播媒介,他们主持人的普通话水平是属于一流的。如果学生能够有意识地去学习他们的发音和技巧,肯定会受益匪浅。
  所以,除了在课堂上老师的范读与指导和普通话练习过程中的朗读磁带,学生也可以直观的从看电视、听广播中提高自己的朗读技巧。
  正因为意识到朗读在语文学科教学中作用,摸索到这些训练学生朗读能力的方法,在课堂上注重学生的朗读的训练成了我的教学技巧之一。当年那个在教室里积极举手的女孩的身影,促使我成为了一名语文教师。现在,因为有朗读这个纽带,我与学生间关系更近了,学生对语文的学习兴趣也更浓厚了,他们的语文成绩也逐步攀升。所以,无论是曾经那求学时代的我还是现在已为人师的我,都坚持认为朗读可以敲开学生学语文的心扉,朗读更可以使语文学科教育精彩起来!

 有感于《这片土地是神圣的》 
湖北省宜昌市大公桥小学 曾凡琴 
  上完人教版小学六年级第四单元15课《这片土地是神圣的》,心中有很多的话想说。其一,他们让我感动。这篇著名的文章饱含着印第安酋长西雅图对家园土地深深的眷恋,我不禁为印第安人对土地的热爱,对自然的敬畏而震撼、感动。他们的生活虽然处于最为原始的状态,但他们满怀感激之情,感激自然给了他们美丽的蓝天白云、阡陌纵横的耕地、如黛的群山、青葱的草地,给他们提供了丰富的食物,给他们那么多相处的动物伙伴,所以他们只是拿取足够生活的资源,所以他们把这世上的一草一木,一山一石,一虫一兽都看作是自己的兄弟姐妹,用主人的身份去保护这片美丽的家园。现在的社会、科技日益繁荣昌盛,而人类对自然的破坏也欲演欲烈,人们只是一味地向自然索取,砍伐森林,兴修水利,推山筑房……. 从近处来看,这些也的确能够改变人类的生存质量,但对于生态平衡的破坏又有多少呢?于是我想,是不是生活的繁荣程度越高,人类对于自然的无知更为显著,因为物质生活的繁荣可以来源于高新科技,而自然只能奉献最为原始的东西。如果自然有知,不知道她会为人类的发展感到高兴还是为人类的愚昧、浅薄感到心痛。12
  文中的这句话给我留下了最为深刻的印象,“任何降临在大地上的事,终究会降临在大地的孩子身上。”他们深深地懂得如果家园受到破坏,而人类又不能及时补救,那么对地球的伤害都将演变成对人类自身的伤害。如果家园遭到毁灭,人类又怎能独善其身,他们是多么睿智,懂得这其中蕴涵的深刻哲理。
  其二,一个国家是否需要对外扩张来繁荣自己。西雅图和他的同胞们虽然是那么的眷恋和不舍自己的土地,但是面对强势,他们放弃了自己珍爱的土地,对白人谆谆告诫,要善待土地,善待河水,善待空气,善待动植物,不舍中包含了太多的无奈于痛苦,配乐朗读课文的时候,学生满含忧伤、满含深情地朗读,“如果我们放弃这片土地,转让给你们,你们一定要记住:这片土地是神圣的”,我似乎听到了那个来自丛林深处的呐喊,不知道在那个19世纪50年代,想购买美国西北部的印第安人领地的“华盛顿特区”的白人领袖看到这些文字的时候,他的心情又是怎样的呢?
  其三,人类应该怎样对待自然。是让这些资源发挥最大的效益为人类提方便,还是保留他们原来的摸样?大自然无私地给人类提供一切可以利用的资源,有些资源可以再生,有些资源则不能再生,对于可以再生的资源,我们可以按计划利用,对于不能再生的资源,我们是否可以在不伤害自然的前提下开发或创造替代品,保证资源的延续性。而不是只看到眼前的一点利润大肆开发、利用。记得曾经看过一篇报道,讲述日本国内制订了一项环保政策,限制砍伐日本本土的树木制作一次性方便筷,日本所有国民使用的筷子96%都是从中国进口的。而日本的森林覆盖率接近64%,是世界上森林覆盖率最高、自然环境最好的国家之一。我们中国的森林覆盖率不到17%!日本人吃顿饭都是以中国森林资源的流失作为代价的!筷子用过以后进行回收,打成原生木浆,摇身一变,成为高价新闻纸出口到中国。而以前出口方便筷的韩国也转变做法,不再生产方便筷。
  很多国家,都采用教材循环利用的做法。不少孩子在教材刚刚拿回家时,第一件事就是找质地优良的包装纸做书皮,在此后的使用过程中对教材也是倍加爱护。他们往往会在教材某个不妨碍使用的地方留下自己的名字,为的就是假如后来的使用者发现书籍发生了破损可以向上追查责任,从这种细致的地方就开始树立个人信用的习惯与观念。因此,国外很多教材都是经过了很多次倒手,而里面却根本没有折叠涂鸦之类的痕迹,也在这个过程中灌输了良好的阅读习惯和对于书籍负载的人类文明的敬重与维护。我们的国家是否应该反思这些行为?
  从整个地球来看,这些国家的做法也只是从自己本国的利益出发,试想当全球环境都开始恶化的时候,这一两个国家还能有这样的环境优势么?想必终究也会被拖垮吧,所以只有全世界的人民都能和那位印第安人的酋长西雅图一样,有着长远的目光,怀着对自然的敬畏,才能保护我们共同的地球家园。

12

本文来源:https://jiaoan.jxxyjl.com/xiaoxueliunianjiyuwenjiaoan/76895.html

Copyright @ 2011-2019 教案下载网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免责声明 :本网站尊重并保护知识产权,根据《信息网络传播权保护条例》,如果我们转载的作品侵犯了您的权利,请在一个月内通知我们,我们会及时删除。

 站长统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