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别饿坏了那匹马》的主要内容】《别饿坏了那匹马》课堂教学评课

小学六年级语文教案 2019-08-24 网络整理 晴天

【jiaoan.jxxyjl.com--小学六年级语文教案】

教学目标:
   1.正确、流利、有感情的朗读课文。
   2. 通过对具体语言材料的赏析,体会残疾青年乐于助人的美好品质和对我这位残疾人深深的感激之情。
 教学重点:通过朗读课文体会残疾青年乐于助人的美好品质和我对青年的深深的感激之情。
 教学难点:把文章中人物的美好形象通过朗读表现出来。
教学过程:
一、揭题导入
1、引题板书《别饿坏了那匹马》生齐读课题。指题
2、读了课题之后你有什么想问的吗?
3、学生对着课题提出一系的疑问:那匹马长什么样的?为什么说别饿坏了这匹马?这马是谁家的呢?。。。。。。
4、有些问题马跑的快不快一读课文就可以理解,重点是这匹马是谁说的,这匹马怎么样呢?带着这两个问题来读一读课文,课文的那些地方出现划一划。
评:教师直接引题,带着学生的疑问引导帮助学生理解课文,抓住本节课的教学重点,节省了教学时间,提高了教学效率,体现了课堂教学的有效性。
二、整体感知课文
1、别饿坏了那匹马在文章里面出现了几次?
①生:文章的这句话出现了(3)次,残疾的青年,看书的作者。
②通过刚才的读,有没有看到那匹吗?
③生:没有
2、那再次默读课文,没马说成了有马(其不是在说谎吗?)那些地方说明这是一个美丽的谎言?
评:本环节教师问题简单明了却让学生了解了本文的主要事件,让学生在学习的过程中有整体的感受。符合语文学习从整体到部分再到整体的认识过程和语文学习的规律。
三 感受这美丽的谎言
1、是啊,这种谎言是通过残疾青年的语言、动作、神态描写表现出来的,划出这样的词句。课文12—25自然段青年在编造着美丽的谎言。
2、教师出示句子:
(1)他先是一楞,继而眼睛一亮,笑着对我说:“过来,让我看看你的马草。”他认真地看过马草后,冲里屋叫道:“碧云,你出来一下。”
(2)“碧云,咱家的那匹马正缺马草,收下这孩子的马草。”他盯着姑娘茫然的眼睛命令道,“听见没有?快把马草提进去!”
(3)“别别别。。。。。。”他急了,“碧云!碧云!”他用双手拼命地摇着轮椅,想拦住我的路,“你放下!等碧云来拿!”
这些句子的那些词看出青年在说着善意的谎言
a.茫然是一种什么样的眼神,姑娘家的眼神为什么茫然(因为根本没马,哥哥为什么命令道,怕谎言被揭穿。
b.一愣一亮,脑子里思考了一下(可以看出青年准备去编造美丽的谎言。
c.别别别?读的很急是怕谎言被揭穿。
抓住了真不错来说,能不能抓住这个词来读。
d.拼命拦住从这两个词里又读出了什么?青年很着急,不想揭穿心情紧张着急。
带着这种感情,谁又能读这个句子?(生站起来读)
其实到这里为止残疾青年人的语言、动作、神志中,我们感受到他想掩盖这美丽的谎言。
评:此环节教师围绕单元目标,让学生通过语言、行动、心理活动来感受人物那善意的谎言展开教学,这一点,陈老师抓住了,并抓准了。课堂中展示过程也比较充分。学生学得比较主动。学习中,学生的理解、感受、体会都比较到位,教学效果在学生的发言中能够体现。
但是,学生对人物形象的感受,对文学作品的体会学生是要经历一个由浅入深,由粗到细,由简单到复杂在回到简单的认识过程的。我们在教学中应该充分展示,合理调节,用什么方法让学生能更清晰地获得这个过程呢?这是很有讲究的,需要教师精心设计的。12
四、感受残疾青年心灵的美。
1、其实到这里我忽然明白了什么,同学们,身患残疾的青年,为了让一位酷爱读书的孩子心安理得地看书他的书,收下了一堆废物却说是好马草,此时此刻谎言已经被揭穿谜底的背后是残疾青年的伟大。善意的谎言背后还让我们感受到了什么,青年美好的心灵,善良,热心的一面。
评:此环节教师做了总结善良的背后隐藏着青年美好的心灵,善良,热心的一面,很适当。由于有了前面内容的学习铺垫,学生自己能够解读文本,学生回答总结显得轻松自如,有效率。

12

本文来源:https://jiaoan.jxxyjl.com/xiaoxueliunianjiyuwenjiaoan/76586.html

Copyright @ 2011-2019 教案下载网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免责声明 :本网站尊重并保护知识产权,根据《信息网络传播权保护条例》,如果我们转载的作品侵犯了您的权利,请在一个月内通知我们,我们会及时删除。

 站长统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