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代神农氏》读后感】《当代神农氏》《一个这样的老师》《詹天佑》《床头上的标签》《炸药工业之父——诺贝尔》

小学六年级语文教案 2019-08-14 网络整理 晴天

【jiaoan.jxxyjl.com--小学六年级语文教案】

一. 本周教学内容:
第七单元:科学精神
单元课文:《当代神农氏》《一个这样的老师》《詹天佑》《床头上的标签》《炸药工业之父——诺贝尔》
《当代神农氏》
教学目标:
1、整体感知课文内容。在此基础上,概括每个片段的内容,或给每个片段拟小标题。
2、通过重点词句理解课文中人物的高尚品格,及作者的思想感情。
3、激发献身科学事业的热情,渗透科学精神、科学态度和科学思维方法的教育,提高学生科学素养。
教学重难点:
整体感知课文内容。在此基础上,概括每个片段的内容,或给每个片段拟小标题,分别从哪些方面表现袁隆平的科学精神。

跟老师一起学
1、有这么一个人,他成功地培育了杂交水稻,掀起了粮食生产上的“绿色革命”,席卷了神州,震惊了世界。西方世界称杂交水稻是“东方魔稻”。他的成果不仅在很大程度上解决了中国人的吃饭问题,而且也被认为是解决下个世纪世界性饥饿问题的法宝。国际上甚至把杂交水稻当作中国继四大发明之后的第五大发明,誉为“第二次绿色革命”。他是被誉为“当代神农氏”的科学家,在国际上被称为“杂交水稻之父”,他就是袁隆平。
2、读通课文,划出不理解的词语、句子。
(1)
袁隆平lóng 召 zhào           迹 jì               誉 yù         耒耜lěi sì
骤zhòu      岌jí                    忡chōng          焚fén        肆虐sì nüè
孕yùn        秆gǎn             馥郁fù yù        脾pí         灼zhuó  
穗suì        痒yǎng      挫cuò               坛tán         钵bō 
涕tì            搅jiǎo               籁lài                  辗转zhǎn  zhuǎn
笃dǔ  曦xī           霏fēi123456789
(2)岌岌可危:形容十分危险,快要倾覆和灭亡。
    沁人心脾:指呼吸到新鲜空气或喝了清凉饮料使人感到舒适。
    万籁俱寂:各种声音全部停止。
    肆虐:任意残杀或迫害;起破坏作用。
    忧心忡忡:忧愁的样子。
    馥郁:形容香气浓厚。
3、再读课文,理清课文脉络。
(1)分为三段
  第一段:袁隆平被世人称为“杂交水稻之父”。
  第二段:袁隆平经过反复试验,终于取得了大面积栽种杂交水稻的成功。
  第三段:袁隆平的杂交水稻,使国产粮食增产,引起了世界各国的关注。
(2)第二部分的每个小段加一个小标题。
片断一:奇思妙想;片断二:迎难而上;片断三:艰难寻找;片断四:终获成功。
4、介绍资料
杂交水稻之父
袁隆平,1930出生于北京,中国工程院院士,现任国家杂交水稻工作技术中心暨湖南杂交水稻研究中心主任、湖南省政协副主席,中国研究杂交水稻的创始人,世界上成功利用水稻杂交优势的第一人。
袁隆平从60年代开始致力于杂交水稻的研究,经过12年的努力,成功培育出了“三系杂交稻”。1976至1987年间,他培育的杂交水稻种植面积累计达到11亿亩,增产稻谷1000亿公斤。1979年,杂交水稻作为我国第一个农业技术专利转让美国。以后,他又研制出一批比现有三系杂交水稻增产5%—10%的两系品种间杂交组合。
1997年,袁隆平在国际“超级稻”的概念基础上,提出了“杂交水稻超高产育种”的技术路线,引起国际上的高度重视。为进一步解决大面积、大幅度提高水稻产量难题奠定了基础。
袁隆平热爱祖国、品德高尚,他的成就和贡献,在国内外产生了强烈反响。杂交水稻的研究成果获得我国迄今为止唯一的发明特等奖。他还先后荣获联合国知识产权组织“杰出发明家”金质奖、联合国教科文组织“科学奖”、英国让克基金会“让克奖”、美国费因斯特基金会“拯救世界饥饿奖”、联合国粮农组织“粮食安全保障奖”、日本“日经亚洲大奖”、作物杂种优势利用世界“先驱科学家奖”、“日本越光国际水稻奖”等八项国际奖。国际同行称他为“杂交水稻之父”。
如今,袁隆平虽已70余岁,仍然一如既往地活跃在科研与生产实践的第一线,从不间断地进行着研究、实验与应用。

中国科学家绘出水稻基因组草图
水稻基因组草图的意义
2002年4月5日出版的美国《科学》杂志的封面出现了中国云南红河哈尼梯田。原来,这份世界权威学术期刊,以封面文章形式,登出了中国科学家绘出的关于水稻基因组草图的论文。
《科学》杂志总编肯尼迪说:“毫无疑问,中国基因组学研究已达到世界水平。”破译世界上最重要的农作物——水稻的遗传密码,将加速改进农作物的营养、产量和可持续农业的发展,以满足世界不断增长的粮食需求。从近期应用和改进人类福利方面来说,水稻基因组草图也许比人类基因组草图还要有意义。
水稻基因比人多但并不比人聪明
酵母有4000多个基因、人类有3万到4万个基因,而我国科学家发现,水稻竟有4.6万至5.5万个基因。中国科学家的研究着实让人们吃了一惊:作为低等生物的水稻,基因数目竟然比“万物之灵”的人还多。那为什么比我们低等许多的水稻却比我们的基因要多呢?123456789
  专家解释说,虽然水稻的基因总数要比人类多,但是这并不表明水稻比人类要进步。在进化历史上,人类无疑是最智慧的生物。打个比方,人类的基因就好像一把多功能的瑞士军刀,它可以让你用一个基因干很多不同的事;如果你没有瑞士军刀,那你只能在口袋里携带一大堆工具,就像水稻基因那样。
草图用处何在?
“民以食为天”,正如专家们所说,绘出水稻基因草图最大的贡献在于世界粮食安全,它会成为提高粮食生产的利器。
  水稻基因组的价值,不仅在于水稻是人类的主食之一、地球上最重要的谷物,还在于它是研究玉米、小麦、大麦、高粱和甘蔗等其他作物的理想模型。它为科学家们识别抗病等基因、分析基因功能,并进而改良物种、甚至改进其他谷物的生产提供了可能。
5、这是一篇写人的记叙文,记叙了杂交水稻之父袁隆平,自20世纪60年代到1975年这十多年里,顶着巨大的压力,在十分艰苦的条件下,成功培育杂交水稻的故事。
6、还想知道些什么呢?
(1)袁隆平为什么决心攻克“人工杂交水稻”这一世界难题?
  (2)袁隆平搞人工杂交水稻的试验有哪些困难?是怎样克服的?
  (3)袁隆平的杂交水稻给世人带来哪些好处?
  (4)袁隆平是怎样的一个人?
  (5)为什么把袁隆平称作“当代神农氏”?
7、(1)为什么说袁隆平是“当代神农氏”?
题目将它比作神农氏,运用比喻的方法,体现他对人类贡献之大,这是对他的高度赞美和评价,同时引起读者丰富的联想和想象,吸引读者兴趣。
(2)哪些重点词句体现出袁隆平的科学精神?
“忧心忡忡”,“心急如焚”表现他的忧国忧民的情怀。
当西方学者断言:“搞杂交水稻是对遗传学的无知”时,袁隆平偏偏要啃这块“硬骨头”。用“偏偏”表现他迎难而上的决心,“硬骨头”突出了这一任务的艰巨。
“他卷起裤腿,脚踩污泥,头顶烈日,手持放大镜,像大海捞针似的在稻田里逐株逐穗地寻找。灼人的阳光晒黑了他的皮肤,小刀似的稻叶刮得他脸上、手上、腿上发痒发痛;汗水如注,一行行、一滴滴透过稻叶,滴进水中。”本句通过人物的外貌、动作、细节的描写方法,比喻的修辞,表现了寻找的困难,即这种试验的难度之大,体现了袁隆平坚忍不拔的精神。
“第一天,没找到”。“第二天,没找到”。“第三天,还是没找到”体现时间漫长,表现袁隆平坚持不懈、克服困难的精神。
“袁隆平和助手们跳进水沟,小心翼翼地把稻株连根带泥挖出来”表现了科学家们对实验成果的珍爱和成功时的喜悦。
“像慈母似的抚摸着”。比喻句再现袁隆平当时兴奋、喜悦、失而复得的复杂心理。表现他对自己研究成果的珍爱,对科学事业的热爱。
“不论晨曦初露,或是日落黄昏;不论晴空万里,或是阴雨霏霏”,时刻都能够体现他一丝不苟、对工作认真的态度,执著,坚持不懈的精神。
8、学习了这篇课文,你的内心都有哪些想法或感受呢?

《一个这样的老师》
教学目标:
1、整体把握课文内容,理清文章脉络结构;
2、学习围绕中心选取材料;学习正、侧面相结合的描写方法。123456789
3、学会通过重点词句理解人物的高尚品德和作者思想感情的阅读方法。
4、学习科学家们科学严谨、执著的态度以及献身精神。
教学重点:
1、学习围绕中心选取材料;学习正、侧面相结合的描写方法。
2、学会通过重点词句理解人物的高尚品德和作者思想感情的阅读方法。

跟老师一起学
1、在你的学习生活中,哪位老师给你留下的印象最为深刻呢?有这样一位老师,他使大卫难以忘怀,为什么呢?
2、阅读课文,读通课文,划出不理解的词语、句子。
(1)觑qù  狡黠jiǎo  xiá  抿mǐn  驳bó  纠jiū  惕tì  骇hài
(2)面面相觑:你看我,我看你,形容因惊惧或无可奈何而互相望着,都不说话。
    狡黠:聪明而狡猾。
    饶有兴趣:有很大的兴趣。饶,丰富、多。
    胸有成竹:比喻做事之前已经有通盘考虑,也写作成竹在胸。
3、课文故事发生的先后顺序。
  叙述了在一节科学课上,怀特森老师运用“故弄玄虚策略”教给学生“新怀疑主义”的故事。
4、(1)“我”对怀特森先生的感情是如何变化的?在文中有怎样的作用?
喜爱→怀疑→不满→敬佩。以对怀特森老师感情的变化作为线索,把所有情节贯穿在一起,使情节完整,结构紧凑。
(2)文中两次写“比利”的反应有什么作用?
“比利”在“生物比赛得过奖”,他在生物课上最有发言权,写他很有代表性,侧面烘托怀特森的与众不同。
(3)为什么两次提到“正视”别人的眼睛,并告诉他“你错了”呢?
这样写是强调怀特森老师对我们教育的成功。使我们认识到,当面对科学的时候要看到自己身上的不足。使我们培养自己的新怀疑主义。这是通过一个侧面来进行表现的。
(4)本文通过怎样的角度描写人物?
本文最大的写作特点是正侧面相结合的描写人物的方法。文中有对怀特森的语言、动作、神态的正面描写,也有通过对学生的心理描写侧面烘托怀特森的形象,还有就是作者不惜笔墨地续写怀特森的教育结果,这样写也是为了侧面烘托怀特森老师教育的成功,对学生产生的深远影响。

《詹天佑》
教学目标:
1、学习课文,了解杰出爱国工程师詹天佑的事迹,激发热爱祖国、立志为祖国做贡献的思想感情。
2、学会生字、新词,结合具体语境理解它们的含义。
  3、结合具体事例,理解含义深刻的句子,体会詹天佑的杰出才华和爱国精神,同时在他的科学态度和刻苦精神中受到启迪。
教学重点:
1、学习课文,了解杰出爱国工程师詹天佑的事迹,激发热爱祖国、立志为祖国做贡献的思想感情。
2、结合具体事例,理解含义深刻的句子,体会詹天佑的杰出才华和爱国精神,同时在他的科学态度和刻苦精神中受到启迪。
教学难点:结合具体事例,理解含义深刻的句子,体会詹天佑的杰出才华和爱国精神,同时在他的科学态度和刻苦精神中受到启迪。
跟老师一起学
1、课文是以什么来命题的?我们还学过哪些用人物姓名命题的课文?这些课文有什么特点?根据经验你猜想一下本文写了一件什么事?
  2、读课文。123456789
3、思考:你认为课文是围绕哪句话来展开的?文章围绕这句话安排了什么内容?
4、京张铁路的提前竣工,使全国上下欢欣鼓舞。詹天佑无愧是中华人民的优秀子孙,他没有辜负全中华人民的期望,用铁一样的事实,给帝国主义者一个有力的回击,一个响亮的耳光。
5、请你放开思路为这条铁路起一个更有意义的名字,并说说理由。
6、想像一下当时当地的中国官员、普通百姓、外宾、帝国主义者,他们在听到京张铁路竣工的消息后,会有怎样的表现?

《床头上的标签》
教学目标:
1、学习围绕中心选取材料;
2、学习巧妙的细节描写方法。
3、学会通过重点词句理解人物的高尚品德和作者思想感情的阅读方法;
4、学习科学家们科学严谨、执著的态度以及献身精神。
教学重点:
1、学习围绕中心选取材料;
2、学习巧妙的细节描写方法。
教学难点:
1、学习巧妙的细节描写方法。
2、学会通过重点词句理解人物的高尚品德和作者思想感情的阅读方法。
跟老师一起学
1、李比希,德国著名化学家,在化学领域做出了突出的贡献,被称为“化学史上的巨人”。在他的科学研究故事中有一则特别值得我们读一读,故事的名字很有特点,叫“床头上的标签”。                   
2、读课文,读后说一说本文讲了一件什么事?
3、(1)与本单元的前几篇文章相比,本文的题目有什么特点?本文为什么要以此为题?
(2)本文是怎样围绕中心选材的?
(3)找找文中的细节描写,想想从这些细节描写中你有哪些感受?
4、(1)标题别具匠心。本单元其它文章均以人名或人物职业为题,而本文却以一件看似毫无关系的事物“床头上的标签”为题。“床头上的标签”是李比希“浅尝辄止”而导致失败的见证,他用这个标签时刻提醒自己在做科学研究时要有严谨的科学态度。同时。标签也是本文的线索。
(2)本文选了两件事,而且是一成一败,一得一失。这样选材让读者感受到科学家也是普通人,既有成功的喜悦,也有失败的痛苦。同时也让读者明白:只有不断地吸取失败的教训,才能迎来一次又一次的成功。
(3)本文有两处精当的细节描写:一处表现了李比希对科学研究慎重的态度和懊悔的心情。另一处再现了他求实、自律的形象。

《炸药工业之父——诺贝尔》
教学目标:
1、学习侧面烘托的描写方法。
2、学会通过重点词句理解人物的高尚品德和作者思想感情的阅读方法;
3、学习科学家们科学严谨、执著的态度以及献身精神。
教学重点:
1、学习侧面烘托的描写方法。
2、学会通过重点词句理解人物的高尚品德和作者思想感情的阅读方法。
教学难点:学会通过重点词句理解人物的高尚品德和作者思想感情的阅读方法。
跟老师一起学
1、每年12月10日在瑞典首都斯德哥尔摩和挪威首都奥斯陆都要进行诺贝尔将的颁奖仪式,这一世界性的盛会越来越引起全球各界人士的关注。诺贝尔奖从1901年正式颁发已经走过了102年的历史。
    今天,就让我们一起走近这个奖项的设立者——诺贝尔。
2、在了解诺贝尔的过程中,你觉得诺贝尔是个怎样的人?123456789
整体感知课文,理清课文脉络:
第一部分(1)
第二部分(2—8)
第三部分(9)
3、读第3节:在课文中,我们了解到诺贝尔一生在_______,他由看到工人在荒山野岭里用      ,萌发了想发明一种能        的东西,这种东西就是后来的炸药。
4、十几年中,诺贝尔不断发明越来越安全的炸药,你从中觉得他是一个怎样的人?
5、在炸药发明的过程中,有着许多令人感动的事例,学习第3---9节。
(1)读课文,用“——”划出诺贝尔在发明炸药过程中令人感动的语句。
(2)抓关键字体会诺贝尔的精神、品质。
6、诺贝尔“百折不挠、献身科学”的精神令人敬佩,更令人敬佩的是他临终的时候做出的决定,把他财产的一部分献给了科学事业。
【模拟试题】(答题时间:30分钟)
一、选词填空。
尊敬   敬爱   敬仰   敬佩
1、(    )师长,是我们学生的美德。    
2、纪念碑前的棵棵松树,象征着全国人民对先烈的怀念和(    )。
3、我们怀着(    )的心情访问了战斗英雄们。
既然……就……              即使……也……          不但……而且……
如果……就……              既然……也……          只要……就……
4、(    )来到了山脚下,山再高再陡,我们(    )要爬上山顶。
5、我们(    )来到了山脚下,(    )要鼓足勇气爬上山顶。
6、(    )这座山再高再陡,我们(    )要爬上山顶。
 二、按要求把句子换个说法,句子的意思不能变。
1、看到天安门广场这璀璨的华灯,我怎么能够忘得了这位亲爱的战友?
陈述句:
2、读了《十六年前的回忆》一课,我们怎么能够不受教育?
陈述句:
3、把“小草终于掀翻了阻止它生长的石块”改成“把”字句和“被”字句。
“把”字句:
“被”字句:
4、扩句和缩句。                                                        
扩句:小河流水。
缩句:端庄典雅的居里夫人与异常简陋的实验室,给这位美国记者留下了深刻印象。
三、读下面一段话,找出修改的地方,把它修改过来。123456789
我画了枚火箭飞象月球。别的同学有画商人的,有画海面浮着大楼的、李君全神贯注地弯着腰,挥着笔。好像大家说话的声音似乎一点也没传到他的耳朵里。他只是鼓起脸颊,闭着嘴,拼命地画着。
四、阅读短文,回答问题。
《病床上的作家》
《灰尘的旅行》是小学语文课本中的一篇课文。它的作者是现代著名微生物学家、科普作家高士其爷爷。高士其爷爷是在全身瘫痪的情况下(从   重)事写作的。
高士其爷爷生于1905年,年(青  轻)时去美国留学,(攻  功)读细菌学。1928年,23岁的高士其,在一次试验中染上(恼   脑)炎病毒。病情逐(渐  惭)恶化,致使他全身瘫痪了,头向左歪,语言不清,两眼发直,四肢不能动,连饮食都很困难。
但是他(完  玩  顽)强地活着,几十年来,为我们少年儿童写下了一百多万字的作品,如《我们的土壤妈妈》《太阳的工作》《时间伯伯》……写(作  做)时,他先是吃力地口述,请别人(纪记 计 )录。由于他说话不清,别人很难听明白,他就要反复好几遍。半天下来,往往只记下一二百字。而他却已累得满头大汗。(即  既)使这样,他仍然顽强地(坚  艰)持着。《灰尘的旅行》也是在这样的情况下写出来的。
1988年,敬爱的高士其爷爷永远离开了我们。
1、划出短文括号中使用正确的字。
2、联系句子和上下文理解词语。
攻读:              恶化:               吃力:             离开:
3、用“______”划出短文中具体描写高士其爷爷写作时很困难的句子。
4、用“      ”划出短文中具体描写高士其爷爷病情严重的句子。
5、“即使这样”中的“这样”是指什么?
【试题答案】
一、选词填空。
尊敬   敬爱   敬仰   敬佩
1、(尊敬)师长,是我们学生的美德。   
2、纪念碑前的棵棵松树,象征着全国人民对先烈的怀念和(敬仰)。    
3、我们怀着(敬佩)的心情访问了战斗英雄们。
既然……就……       即使……也……         不但……而且……
如果……就……          既然……也……              只要……就……
4、(只要)来到了山脚下,山再高再陡,我们(也)要爬上山顶。
5、我们(既然)来到了山脚下,(就)要鼓足勇气爬上山顶。
6、(即使)这座山再高再陡,我们(也)要爬上山顶。
二、按要求把句子换个说法,句子的意思不能变。123456789
1、看到天安门广场这璀璨的华灯,我怎么能够忘得了这位亲爱的战友?
陈述句:看到天安门广场这璀璨的华灯,我不能够忘了这位亲爱的战友。
2、读了《十六年前的回忆》一课,我们怎么能够不受教育?
陈述句:读了《十六年前的回忆》一课,我们很受教育。
3、把“小草终于掀翻了阻止它生长的石块”改成“把”字句和“被”字句。
“把”字句:小草终于把阻止它生长的石块掀翻了。
“被”字句:阻止它生长的石块终于被小草掀翻了。
4、扩句和缩句。                                                       
扩句:小河流水。略
缩句:端庄典雅的居里夫人与异常简陋的实验室,给这位美国记者留下了深刻印象。
居里夫人与实验室,给记者留下了印象。
三、读下面一段话,找出修改的地方,把它修改过来。
我画了枚火箭飞象月球。别的同学有画商人的,有画海面浮着大楼的、李君全神贯注地弯着腰,挥着笔。好像大家说话的声音似乎一点也没传到他的耳朵里。他只是鼓起脸颊,闭着嘴,拼命地画着。
我画了枚火箭飞向月球。别的同学有画商人的;有画海面浮着大楼的。李君全神贯注地弯着腰,挥着笔。好像大家说话的声音似乎一点也没传到他的耳朵里。他只是鼓起脸颊,闭着嘴,拼命地画着。
四、阅读短文,回答问题。      
《病床上的作家》
《灰尘的旅行》是小学语文课本中的一篇课文。它的作者是现代著名微生物学家、科普作家高士其爷爷。高士其爷爷是在全身瘫痪的情况下(从  重)事写作的。
高士其爷爷生于1905年,年(青  轻)时去美国留学,(攻 功)读细菌学。1928年,23岁的高士其,在一次试验中染上(恼 脑)炎病毒。病情逐(渐  惭)恶化,致使他全身瘫痪了,头向左歪,语言不清,两眼发直,四肢不能动,连饮食都很困难。
但是他(完  玩  顽)强地活着,几十年来,为我们少年儿童写下了一百多万字的作品,如《我们的土壤妈妈》《太阳的工作》《时间伯伯》……写(作  做)时,他先是吃力地口述,请别人(纪  记  计)录。由于他说话不清,别人很难听明白,他就要反复好几遍。半天下来,往往只记下一二百字。而他却已累得满头大汗。(即  既)使这样,他仍然顽强地(坚  艰)持着。《灰尘的旅行》也是在这样的情况下写出来的。
1988年,敬爱的高士其爷爷永远离开了我们。
1、划出短文括号中使用正确的字。
2、联系句子和上下文理解词语。
攻读:用功学习                 恶化:病情严重    
吃力:很费劲、费力的样子       离开:逝世123456789
3、用“______”划出短文中具体描写高士其爷爷写作时很困难的句子
4、用“      ”划出短文中具体描写高士其爷爷病情严重的句子
5、“即使这样”中的“这样”是指什么?

【励志故事】
宋朝司马光出生于官宦世家。从小机智过人,勤奋好学。刚满二十岁即考上进士。他为官清廉,公务之余常利用时间读书,立志写一部通志,作为人们的借鉴。为了把握时间读书,他特意制作一个圆木枕头,枕头的妙用是睡觉时身子只要一翻动,它就会滚动,人也就惊醒了,可以继续研究学问,因此称「警枕」。每当司马光需休息时,便枕着「警枕」,如此学习的结果,就是他终于成为一位学问渊博的人。

123456789

本文来源:https://jiaoan.jxxyjl.com/xiaoxueliunianjiyuwenjiaoan/76293.html

Copyright @ 2011-2019 教案下载网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免责声明 :本网站尊重并保护知识产权,根据《信息网络传播权保护条例》,如果我们转载的作品侵犯了您的权利,请在一个月内通知我们,我们会及时删除。

 站长统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