圆柱的表面积说课稿|圆柱的表面积说课稿

小学六年级数学教案 2019-04-24 网络整理 晴天

【jiaoan.jxxyjl.com--小学六年级数学教案】

一、说教材
(一)教学内容
《圆柱的表面积》是九年义务教育小学数学六年级下册(人教版)第21~22页例3例4,第22页“练一练”,练习六第1~3题的教学内容。
(二)教材分析
 这部分内容是在学生已经探索并掌握圆柱的基本特征的基础上教学的。同时,此前对圆面积公式的探索以及对长方体特征和表面积计算方法的探索也为了学习本课内容奠定了知识的基础。通过本节课的学习,有利于学生进一步完善关于几何形体的知识结构,丰富学生“空间与图形”的学习经验,形成初步的空间观念,为今后进一步学习形体知识打下基础。
教材设置了两个例题。例3主要引导学生通过动手操作探索圆柱侧面积的计算方法。然后,通过相应的“练一练”对圆柱侧面积的计算方法进行巩固。例4是引导学生在例3的基础上探索圆柱表面积的计算方法。
教材这样安排,意在让学生经历圆柱侧面积、表面积计算方法的推导过程,理解这些方法的来源,便于学生在理解的基础上记忆,并从中学到一些数学方法。
(三)教学重、难点本节课的教学重点是掌握圆柱的侧面积、表面积的计算方法,难点是理解圆柱侧面积的含义。
(四)教学目标根据本节课教学内容以及学生的特点,我制定了本课节的教学目标如下:
1、知识目标:理解圆柱的侧面积和表面积的含义,掌握圆柱侧面积、表面积的计算方法,能利用所学知识解决相关的一些简单实际问题。
2、能力目标:初步学会运用“观察、比较、分析、抽象、判断、概括、推理”等方法获得知识的能力。
3、情感目标:让学生通过自己的操作,观察、比较、推理、归纳等经历知识形成的过程,从而获得成功的喜悦,增强学生的学习兴趣和自信心。
二、说教法和学法
小学生知识的形成总是经历由感性认识到理情认识的过程,因此教师在教学新知识时,应尽量为学生提供充足的、较为完整的感性材料,通过让学生操作、观察、演算等途径,调动眼、口、手、脑、耳等多种感官参与知识活动。基于这样的认识,这节课我采用演示法、操作实验法、引导发现法、练习法等教学方法,让学生通过操作、观察、概括、归纳、演算、交流等多种方法进行学习,掌握求圆柱表面积的计算方法及应用计算方法解决实际问题。
三、说教学过程
(一)操作导入,建立新旧知识联系点。
学生以前学的面都是“平面”,而圆柱的侧面是“曲面”,是本课教学难点,为了突破这个难点,这个环节我分3步进行教学。
1、卷一卷,感知“由直变曲”。
首先,我让学生拿出事先准备好的长方形纸片,引导他们卷成尽可能粗的圆柱纸简。
其次,提问:原来长方形纸片是一个平面;现在卷成圆柱纸简后,它还是平面吗?让学生感知“由直变曲”。
然后,我根据学生回答谈话:在一定的条件下平面是可以“由直变曲”的
2、展一展,感知“由曲变直”。
首先,我让学生展开卷好的圆柱简。
其次,提问:这个尽可能粗的圆柱纸简展开后是什么形状?让学生感知“由曲变直”。
然后,谈话:同样,在一定条件下曲面也可以“由曲变直”变为平面。
3、谈话引入:今天我们将运用这个知识来计算圆柱的侧面积与表面积。(板书课题:圆柱的表面积)12
通过这个环节的卷、展操作,让学生感知圆柱的侧面“由曲变直”的过程,使得“圆柱侧面积”的新知识与“求长方形面积”的旧知识联系起,突破了教学的难点。
(二)观察对比,推导圆柱侧面积计算公式。
这个环节,我将分两步进行教学
1、观察对比,理解圆柱侧面积含义
首先,我让学生再次卷出尽可能粗的圆柱纸简。
其次,提问引导学生观察对比。
(1)原来长方形纸片的长现在在么地方?宽呢?现在长方形纸片卷成圆柱简后变成圆柱的什么面?
并且根据学生回答板书。
长方形            长           宽
圆柱侧面        表面周长        高
(2)谁能指出这个圆柱简的两个表面?(现在是空的)
12

本文来源:https://jiaoan.jxxyjl.com/xiaoxueliunianjishuxuejiaoan/72934.html

Copyright @ 2011-2019 教案下载网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免责声明 :本网站尊重并保护知识产权,根据《信息网络传播权保护条例》,如果我们转载的作品侵犯了您的权利,请在一个月内通知我们,我们会及时删除。

 站长统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