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数学总复习]总复习3(十二册数学全册教案)

小学六年级数学教案 2019-03-01 网络整理 晴天

【jiaoan.jxxyjl.com--小学六年级数学教案】

(三十一) 统计表和统计图
教学内容:教材第119页统计表和统计图、“练一练”,练习二十三第1~7题。
教学要求:
1、使学生加深认识统计的意义,进一步认识统计表,掌握整理数据编制统计表的方法,能根据统计表作简单的分析。
2、使学生进一步认识简单的统计图,明确条形统计图和折线统计图各自的特点和作用,能在看懂统计图内容的基础上作简单的分析。
教学准备:“练一练”第2题的两张统计图。
教学过程:
一、揭示课题
1、统计的意义。
提问:在小学里,我们学过哪些统计知识?
为什么要做统计工作?
2、引入课题。
在日常生活和生产实践里,经常需要对一些数据进行分析、比较、研究问题,这样就需要进行统计。在统计时,又经常要用统计表、统计图,并且常常进行平均数的计算。今天我们开始复习简单的统计,这节课先复习统计表和统计图。通过复习,要进一步认识统计表、统计图,提高整理数据制作统计表的能力,认识统计图的特征、作用,能根据统计表和统计图作简单的分析。
二、复习统计表
1、让学生看第119页前两行。
提问:怎样才能制出一张统计表?
2、做“练一练”第1题。
请同学们看第1题。大家把收集的原始数据分类整理,制成统计表。
学生填表后集体校正。
现在请同学们按表下面的要求分析表里的数据,把结果填在( )里。
指名口答分析结果。
提问:从表里还可以看出哪些问题?
3、做练习二十三第1、2题。
让学生把练习二十三第1、2题做在课本上。
(1)口答校对第1题。
(2)出示第2题表格。
让学生口答结果,老师板书,结果让学生说说每个数据是怎样得出的。
三、复习统计图
1、说明:在进行统计时,除了用统计表,还经常要用统计图。
请同学们想一想,为什么有时要用统计图?
说明:为了把数量之间的关系表示得形象具体,便于比较和研究,有时还需要把收集到的数据制成统计图。
提问:我们学习过哪几种统计图?
2、出示:“练一练”第2题两个统计图。
(1)提问:这两个统计图各是什么统计图?
(2)说明:这是“练一练”第2题的两个统计图。从题里可以知道,这两个不同的统计图都表示了某厂两个车间全年产值的统计数量。
提问:条形统计图是怎样表示数量的?
折线统计图是怎样表示数量及数量变化的?
(3)让学生口答第2题的两个问题。
提问:条形统计图可以直接看出什么?折线统计图除了看出数量多少,还可以看出什么?
你认为统计时用条形统计图和折线统计图各有怎样的作用?
(4)提问:条形统计图与折线统计图比,它们的特点、作用各有什么相同和不同的地方?
追问:统计时只要求看出数量的多少,用哪种统计图比较合适?如果既要看出数量多少,又要看出数量变化情况,用哪种统计图比较好?
3、做练习二十三第3、4题。
(1)让学生做第3、4题,完成在课本上。
(2)让学生口答第3题,集体订正,并说说百分率是怎样计算的。
提问:你还能想到哪些问题?
(3)让学生口答第4题,集体订正,并说说百分率是怎样计算的。
提问:你还能想到哪些问题?
四、课堂小结
这节课复习了统计表和统计图,你认为要怎样整理数据编制统计表?
统计时用条形统计图和折线统计图,各有怎样的作用?
五、布置作业
课堂作业:练习二十三第5、6题。
家庭作业:练习二十三第7题。12
教学后记:


(三十二) 平均数
教学内容:教材第121页求平均数和“练一练”,练习二十三第8~14题。
教学要求:使学生进一步认识平均数的含义和求平均数的数量关系,能根据已知条件求出相应的平均数。
教学过程:
一、 揭示课题
我们在进行统计或分析结果时,经常要用到平均数。(板书课题)这节课,重点复习求平均数。
二、 复习求平均数
1.平均数的含义
(1).提问:谁能举例说说什么是几个数的平均数吗?
(2)下面的说法对不对?
①前3天平均每天织布200米,就是实际每天各织布200米。
②身高1.5米的人在平均水深1.2米的池塘里没有危险。
2那么,求几个数的平均数需要哪些条件?平均数要怎样求?
3. “练一练”第1题。
让学生读题。
让学生在练习本上列出算式。
让学生说明每一步求的什么。
三、 综合练习
1. 做练习二十三第11题。
指名一人板演,其余学生做在练习本上。
集体订正,让学生说说是按怎样的数量关系列式的。
指名一人板演,其余学生做在练习本上。
集体订正,让学生说一说每一步求的什么。
4. 做“练一练”第2题。
学生默读题目。指名学生说一说题意。每一步求的什么数量。
2. 做练习二十三第12题。
让学生默读题目。
提问:三个人的“平均成绩是110分”是什么意思?怎样才能求出王畅的成绩是多少分?
指名学生板演,老师板书。
3. 做练习二十三第13题。
指名学生说说统计图的意思。
指名一人板演,其余学生做在练习本上。
集体订正,让学生说说怎样想的。
说明:要根据问题要求的结果,确立应该用哪个量做被除数,哪个量做除数。
四、 课堂小结
通过这节课的复习,你进一步明确了哪些问题?
五、 布置作业
课堂作业:练习二十三第8~10题。
家庭作业:练习二十三第14题。12

本文来源:https://jiaoan.jxxyjl.com/xiaoxueliunianjishuxuejiaoan/71308.html

Copyright @ 2011-2019 教案下载网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免责声明 :本网站尊重并保护知识产权,根据《信息网络传播权保护条例》,如果我们转载的作品侵犯了您的权利,请在一个月内通知我们,我们会及时删除。

 站长统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