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与倍有关的实际问题】《有关利息的实际问题》教学设计

小学六年级数学教案 2019-02-25 网络整理 晴天

【jiaoan.jxxyjl.com--小学六年级数学教案】

教学内容:六年级(下册)第5 页的例题3 ,试一试、练习 二 第 5~ 8题
三维目标:
1.了解储蓄的意义,理解“本金”、“利率”、“利息”、“年息”、“月利率”的含义,掌握利息的计算方法,会正确地计算存款利息。
2.在探索利息计算的过程中,进一步加深对百分数的理解,体会百分数与日常生活的密切联系,提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能力。
3.利息计算的过程中养成耐心仔细的习惯。
教学重点:掌握利息的计算方法,会正确计算存款利息。
教学难点:专业术语的理解及利息计算公式的由来。
教学准备:实物投影仪,信用社存款单、有关利率表格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引入课题
  1、老师的家里有20000元钱暂时还用不着,可是现金放在家里不安全,有哪位同学帮老师想个办法,可以更好地保管这些钱? (预设:存银行)
2、你的建议不错,人们把钱存入银行或信用社,这叫做存款或者储蓄。这样不仅可以支援国家建设,也使得个人用钱更加安全和有计划,还可以增加一些收入。
  二、联系生活,理解概念
1、结合实际存单理解相关术语?
①谈话:课前同学们都做了调查,老师也做了准备工作,去银行存款。我们来看这张存单,结合这张存单把你了解到的相关储蓄的知识和同座交流一下。(全班集体交流自己收集到信息)
  ②学生汇报,相机说明本金,利息、利率的概念及储蓄的种类
预设:生:本金    元    师:说明 存入的银行的钱叫做本金 (板书:本金)
          时间:               刚好一年,像这样有固定时间的存款叫定期存款,反之,叫活期存款。
          利率:             (板书:利率,利息占本金的百分率)200的()%
利息              板书:利息 今天我们这节课就来学习有关利息的知识。
          支取方式:            密码支取 更安全。
③你还有什么不明白的地方吗?(预设:整存整取)
预设一:整整
请同学解释,如果没有人能解释,师说明整存整取、零存整取,
预设二:利息是怎么计算出来的,
应对:利息的多少由什么决定? (本金、利率、时间)
大家自己算算看,怎么得到利息的?
生探索利息计算方法:                             计算后交流
想:本金、利息、利率之间的关系
师生共同交流。总结计算公式板书:利息=本金×利率×时间
  三、联系例题,升华认识
1、出示例题,理解题意
提问:要计算应得你获得了哪些有用的数学信息?(预设:本金200、定期、整存整取、时间二年)12
3、尝试列示
①谈话:你能帮亮亮算一算,到期时他可以得到多少利息吗?(学生独立尝试,板演)
②交流:
预设:200×4.50%×2    200×4.50%  你同意哪一种算式,说说你的理由。
200×4.50%算出的是什么?为什么不乘3.87%或5.22%?
为什么200×4.50%后还要乘2?
③指导计算方法。
有些同学算得又对又快,你有什么好办法介绍给大家吗?
四、试一试
1、出示利息税税法规定
齐读:根据国家税法规定,个人在银行存款所得到的利息要按5%的税率缴纳利息税。
2、理解含义独立完成
①谈话:你是怎样理解这句话的,独立思考后和同座交流一下。生:独立思考后交流
②集体交流:
理解:5%的税率是指哪部分钱需要缴纳的?是不是200的5%?
③独立完成:
谈话:存款的利息按5%的利率纳税,纳税是我们每一个公民应尽的义务,在座的同学长大之后都要依法进行纳税。那么亮亮应缴纳的利息税是多少元?亮亮实得利息多少元?                                        (板演)
交流汇报:
3、引导小结,理清解题的思路
回顾刚才我们计算实得利息的过程,我们是先算什么再算什么?
总结数量关系
应得利息-利息税=实得利息
说明:税前利息-利息税=税后利息
五:练一练,独立完成        
交流时引导说明:结果保留两位小数。
五:、说明免税情况及利息税的征收历史介绍,
1、谈话设疑:老师存了8000元,到期后不需要缴纳利息税,你知道是为什么吗?
2、出示国家免税情况说明,及利息税的征收历史
引导说明:计算时,要看清楚时间和要求。
3、教育储蓄所得的利息不需要纳税。爸爸为张兵存了1万元三年期教育储蓄,年利率是5.22%。到期后,可以从银行取得本金和利息一共多少元?
六:课堂反馈练习
1、某公司向银行贷款50万元,月利率0.47%。半年后应付利息多少元?
2、2007年10月,赵老师把50000元存入银行,定期二年,年利率是4.5%。到期是,他可以得到税后利息多少元?他从银行一共可以取回多少元?(利息税是5%)
六、自主归纳,实际运用
  1、这节课你获得了哪些信息?掌握了什么本领?
  2、运用所知识完成练习二的6、7、题。

12

本文来源:https://jiaoan.jxxyjl.com/xiaoxueliunianjishuxuejiaoan/71203.html

Copyright @ 2011-2019 教案下载网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免责声明 :本网站尊重并保护知识产权,根据《信息网络传播权保护条例》,如果我们转载的作品侵犯了您的权利,请在一个月内通知我们,我们会及时删除。

 站长统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