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上历史第二课原始的农耕生活]第2课原始的农耕生活教学案

七年级历史教案 2016-12-14 网络整理 晴天

【jiaoan.jxxyjl.com--七年级历史教案】

第2课  原始的农耕生活 【教学目标】 一、知识与技能:     ⑴学生在阅读课文的基础上,了解在中华文明起源中我国原始农耕经济的发展水平和主要代表:河姆渡和半坡原始居民的生活情况,主要包括:距今时间,生活地区、主要农作物、居住房屋建筑的主要特点,原始畜牧业和手工业的发展情况。     ⑵学生通过小组方式合作学习,把课文内容转换成问题,举一反三,学会提问题的技巧;通过比较河姆渡与半坡原始居民的异同,把历史和现实联系起来。     ⑶认识原始的农耕生活发展对中国远古时代社会进步的重要意义。 二、过程与方法:     本课教学用具是多媒体教学课件,提供大量的图片,使学生比较直观的了解这部分历史。     学习方法:小组讨论、探究、竞争。     教学方法是启发式的谈话法,设计探究问题与学生质疑相结合。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通过本课学习,使学生体会创造出我国原始农耕文化的先民们的智慧与淳朴的情感,进而促发学生对祖国灿烂的历史文化的认同之心,增强对中华民族祖先的尊敬之情。 【教学重点】     河姆渡、半坡原始居民的农耕生活。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播放学生熟悉的儿歌《悯农》,提问:从这首儿歌中你受到哪些启示?(学生可能从珍惜粮食、珍惜劳动人民的劳动成果等方面谈)     师:在第1课中我们学到的原始居民仅靠在野外“采集”、渔猎为生,请大家想一想:假如你是一个生活在北京人或山顶洞人 生活时期的原始人,你认为仅靠 “采集”、渔猎为生有哪些不便之处? 生:交流、发言,得出结论:(受季节变化和天灾影响大,食物来源不充足,需要不断迁徒,等等), 师:那么,怎样才能改善原始人类的这种生存状态呢?     生:议论,…… 解决吃的问题 师:要想有固定的食物,就要进行农耕,农耕生活是原始人类改善生存状态的关键,有了农耕,就可以过上定居生活。今天我们来学习:第2课  《原始的农耕生活》 二、认定目标: a. 知道河姆渡和半坡原始居民的生活情况,主要包括:距今时间,生活地区、主要农作物、居住房屋建筑的主要特点,原始畜牧业和手工业的发展情况 。 b、初步认识原始农耕生活的发展促进中国远古时代社会的进步。 三、自主先学:(5分钟)     学法指导: 认真看书,用铅笔标划,要求:     ①全:看全书,包括:导入框、大字、小字、引文、图片等课本上的一切信息,标划重点。     ②思:设置问题,提出疑问,以备交流。     教师巡视学生看书情况,进行个别指导,发现学生学习的困难之处,以备点拨(二次备课) 四、展示点拨:     1、小组合作,你问我答[来源:学&科&网]     全班按座位组成四人或六人小组。每组设记录员一人,负责填写小组活动记录。每人轮流向小组其他成员提出问题(必须根据课文内容提问,否则为无效问题),并由小组其他成员解答问题。问题被正确解答后 再提出下一个问题。问题不能重复,直至小组内无人能提出新问题为止。 1234

小组活动记录表 班级:            小组成员:                            记录员:          问题摘要: 本小组共提出                      个问题,                                               同学提出的问题最多,                                               同学回答的问题最多。 本小组认为,最难解决的问题是:                                                                       。     学法指导:在小组合作学习之前,教师必须指导学生学会提问题(不要把教师事先准备的问题塞给学生),而在合作学习的过程中,教师巡视引导,最后的合作学习成果是学生围绕着课本内容的提问和解答,并提出本组解决不了的问题,     2、班内交流:     各小组把本组没有解决的问题,引向其他组的成员,由其他组的同学帮助解决,教师适时点拨。     3、综合提 升:     在学生展示交流的基础上教师可以设以下问题引导学生分组探究: 探究一:你相信导入框内的神话传说吗?若不信,你认为农耕是怎样出现的? 学生自由发言。 (能认识传说与史实不同,推测:多年从事采集的原始人类,注意到可食的植物种子落地、发芽、生长、成熟,从而开始进行人工种植的尝试,原始农业于是便开始出现了。得出实际的农耕生活是劳动人民长期实践、观察、积累的结果。)     探究二 :阅读课本p8《白虎通》的引文——“神农因天之时,分地之利,制耒耜教农民作。”你能得出什么结论?     生:各抒己见      师:归纳总结:农耕受自然环境的影响,包括气候、水土、植被等,自然条件、特别是地理环境对长江流域河姆渡和黄河流域半坡的农耕作物品种的不同影响。 1234课件出示图片p9,指出生活在长江流域的河姆渡原始居民种植水稻,生活在黄河流域的半坡居民种植粟。而这两种作物都是我国最早种植的。 启发学生引申:人类应设法适应不同的自然条件,在改造自然、利用自然、顺应自然的过程中要做到科学合理、协调兼顾。 知识的延伸: 课件出示袁隆平的人物图,简要介绍水稻专家、杂交水稻之父——袁隆平的事迹,使学生认识到:我国不仅是最早种植水稻的国家,而且在水稻杂交的科学领域内处在世界领先水平,激发学生的爱国之情和对科学的崇尚之心。     师:自然环境不仅影响着农业生产,而且也影响着居民的定居生活。

    探究三:展示图片,让学生观察、比较河姆渡的原始居民建造的干栏式住房、 半坡原始居民半地穴式房屋复原图,并让学生分小组讨论、分析这两种房屋有什么不同?(木结构的地面建筑或半地穴的 土木合筑)为什么会有这些不同?(近海湿热或内陆干寒)他们在建造房屋时,各自是怎样考虑的?(通风防潮防兽或抵御风雨保暖)     探究四:观察历史 文物图,寻找图中较为明显的、主要的历史信息,结合已有知识,初步分析、解释图中历史信息,做出简单的历史结论。     师:在黄河流域的下游,在我们山东的大汶口也是原始居民的居住地,请看视频,思考:大汶口墓葬里,为什么会有了随葬品多少悬殊的现象?     生:看录像后,简要讨论,贫富分化出现的原因是由于私有财产的产生,私有财产的产生是由于剩余产品的出现,剩 余产品的出现是由于生产力的发展,引导学生得出:生产力是人类社会发展的动力。 五、知识整合:     填写下列表格 原始居民 距今时间 生活地区 自然环境特征 原始农耕 原 始家畜饲养业 原始手工业 河姆渡 半坡 【小结】:原始农耕的出现,使我们的先人从食物的“采集”者变为食物的“生产”者,人类第一次通过自己的活动来丰富生活,从而改变了整个社会的经济面貌,对人类的发展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第2课   原始的农耕生活    学案 【认定目标】 a. 知道河姆渡和半坡原始居民的生活情况,主要包括:距今时间,生活地区、主要农作物、居住房屋建筑的主要特点,原始畜牧业和手 工业的发展情况。 b、初步认识原始农耕生活的发展促进中国远古时代社会的进步。 【自主先学】(5分钟)   自学指导:认真看书,用铅笔标划,要求:     ①全:看全书,包括:导入框、大字、小字、引文、图片等课本上的一切信息,标划重点。 ②思:设置问题,提出疑问,以备交流 【展示点拨】     1、小组合作,你问我答: 学法指导:每人轮流向小组其他成员提出问题(必须根据课文内容提问,否则为无效问题),并由小组其他成员解答问题。问题被正确解答后再提出下一个问题。问题不能重复,直至小组内无人能提出新问题为止。    2、班内交流:     各小组把本组没有解决的问题,引向其他组的成员,由其他组的同学帮助解决, 1234【综合探究】见课件 【知识整合】     填写下列表格 原始居民 距今时间 生活地区 自然环境特征 原始农耕 原始家畜饲养业 原始手工业 河姆渡 半坡 【课堂检测】:自主命题,同桌互查(5分钟) 【自评归纳】 自我总结主要收获 、认识,存在的问题(学习方法、学习习惯等)。 【自评】    a (   )    b (    )     c (    )      d (    ) 【组内互评】a (   )    b (    )     c (    )      d (    )  1234

本文来源:https://jiaoan.jxxyjl.com/qinianjilishijiaoan/47091.html

  • 永恒正义的胜利|第8课   正义的胜利

    第8课 正义的胜利〖教学目标〗 知识与能力 通过《联合国家宣言》的发表和雅尔塔会议的召开,认识世界反法西斯同盟建立的必然性和历史作用。 掌握第二次世界大战转折和胜利的重要战役,如斯大林格勒战役、诺曼底登陆、柏林战役等。正确认识第二次世界大战胜利的原因和影响,培养学生分析、归...

    发布于:2016-12-18

    详细阅读
  • [夏商西周的社会性质]第6课 夏商西周的社会与国家

    名师导航知识梳理 一、西周的分封制 1.目的:西周初年,周王为巩固周边的统治,大规模分封 ,形成对全国的控制网。 2.主要内容:周王把土地和臣民授予诸侯,称为“ ”。 3.受封者的义务:必须服从 的命令,治理 ,保卫...

    发布于:2016-12-18

    详细阅读
  • 【中华文化的勃兴教案】中华文化的勃兴

    七年级历史教学学案学科历史设计教师教授内容第8课中华文化的勃兴(一)时间预设1课时问题预设:1、我国有文字可考的历史起于何时?后来的文字又有哪些改进和发展? 2、春秋战国时期,我国的天文、历法和音乐成就有哪些? 学习目标1 知识目标:掌握商朝甲骨文、中国古代历法和诗人屈原。了解我国先秦文字的演变...

    发布于:2016-12-18

    详细阅读
  • [西方经济发展的黄金时代时间]西方经济发展的黄金时代

    第2课西方经济发展的“黄金时代”一.教学目标:1 知识与能力:(1)概述战后美国经济发展的主要特点;(2)知道欧洲联盟;(3)简述战后日本成为资本主义经济强国的主要史实。2 过程与方法:概述战后美国经济发展的主要特点。知道欧洲联盟。简述战后日本成为资本主义经济强国的主要史实。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使...

    发布于:2016-12-18

    详细阅读
  • 【《三国鼎立》教案】第18课《三国鼎立》教学设计-

    第一范文23三国视频1 三国视频2教学目标 1、知识与能力(1)引导学生掌握官渡之战和赤壁之战的历史作用、曹操能够统一北方的原因、赤壁之战曹操失败的原因以及三国鼎立局面形成的原因。(2)提高学生对重大历史事件的复述能力。(3)通过对曹操一胜一败原因的分析提高学生分析历史现象,透过现象抓住本质的能力。...

    发布于:2016-12-18

    详细阅读
  • 灿烂的宋元文化一教案_第13课灿烂的宋元文化(一)教案

    第13课 灿烂的宋元文化(一)教案学习目标:1、掌握宋元时期灿烂辉煌的科学技术成就的基本概况。2、引导学生观察插图、进行想象、分析史料,探究活字印刷术、指南针和火药的发过程,培养其感知历史、想象历史的思维能力。3、引导学生分析宋元科技高度发展的原因使他们认识到我们的祖先在科技和文化方面居于世界领先...

    发布于:2016-12-18

    详细阅读
  • 【日本最先进的课科】第18课先进的科学技术

    第17课 先进的科学技术教学目标 知识与能力通过学习,了解中国古代造纸技术的发明与改进,能够简要说明造纸技术对世界文明发展做出的巨大贡献和产生的巨大影响。知道秦汉时期“医圣”张仲景和“神医”华佗在医学领域做出的杰出成就。了解我国现存最早的数学专著《九章算术》,知道秦汉时期数学领域的杰出成就。...

    发布于:2016-12-18

    详细阅读
  • [第一次自然科学革命]第一课自然科学的革命

    第一课 自然科学的革命 【课标要求】简述牛顿﹑达尔文和爱因斯坦的主要成就,认识科学家在社会发展中的作用。【教学目标】一﹑识记和理解记住近代自然科学的奠基者牛顿和他力学研究的划时代著作《自然哲学的数学原理》;知道达尔文的进化论思想及代表作《物种起源》;了解爱因斯坦和他的相对论。理解牛顿《自然哲学的数学...

    发布于:2016-12-18

    详细阅读
  • 穿透历史还是穿过历史|穿透古今历史,渗透情感教育──以七下第21课“明长城”专题为例

    历史是人文学科,有着责无旁贷的育人功能。历史是丰富的,不是教材内容所能涵盖的。所以适当补充古今历史材料,将历史与现实相结合,拉近与学生的距离,更有实质教育价值。中国历史七年级下册第21课“明长城”专题我是这样设计课堂的:第一步比较秦明长城。用事先制作的flash“红色闪烁的长城”,把秦长城缩小放在明...

    发布于:2016-12-18

    详细阅读
  • 星罗棋布的氏族聚落导入_《星罗棋布的氏族聚落》教案

    一、课程标准简述河姆渡遗址、半坡遗址原始农耕文化的特征。二、教材分析本课以半坡、河姆渡和大汶口三个文化遗址为代表,展示了距今约7 0XX年到距今四五千年的远古历史。我国远古居民的活动范围扩大,中华大地上遍布氏族聚落,人们逐渐从采集进化到原始农业,从狩猎进化到家畜饲养业,开始了定居生活。本课重...

    发布于:2016-12-18

    详细阅读

Copyright @ 2011-2019 教案下载网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免责声明 :本网站尊重并保护知识产权,根据《信息网络传播权保护条例》,如果我们转载的作品侵犯了您的权利,请在一个月内通知我们,我们会及时删除。

 站长统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