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课学案4.1世界的物质性第一课时导学案_第四课(学案) 科举制的创立

七年级历史教案 2016-12-13 网络整理 晴天

【jiaoan.jxxyjl.com--七年级历史教案】

【课程导入】

世界上最早的选官考试制度是中国古代的科举制。你知道科举制是什么时候产生的吗?它与我们现在的考试有什么不同呢?

今天的人们习惯把考上大学称作“登龙门”,也常常把当年本地高考文理科的第一名分别称为“文科状元”、“理科状元”。你知道“登龙门”一词的由来吗?“状元”又是怎么回事呢?

雁塔进士题名帖(拓片)

有个成语叫做“金榜题名”,还有个与之对应的成语叫做“名落孙山”。你知道它们的含义与由来吗?

南宋《宝祐四年登科录》书影

唐代诗歌的繁荣固然与唐代经济的发展分不开,但科举制也是促进唐诗繁荣的一个重要原因。这又是为什么呢?

学习了这一课,以上这些问题就可以迎刃而解了。

【知识网络】

【学习探索】

1.穿越历史时空,我们一行来到了一千多年前的唐朝。这时正是唐玄宗天宝年间,一年一度的科举考试正在进行。现在,请你做个导游,为大家介绍一下唐代科举制的一些基本情况。如能穿插一些与科举制有关的典故或奇闻轶事,那就更好了。

2.科举制的形成、发展与完善,涉及到隋唐的五位皇帝。为了更清楚地认识科举制,请你完成下表。

阶段

关键人物

主要贡献

形成(隋朝)

完善(唐朝)

【自我测评】

一、选择题

1.正式设置进士科以选拔人才的皇帝是(   )。

a.隋文帝       b.隋炀帝       c.唐太宗       d.武则天

2.明经科考试中的“帖经”类似于今天语文考试中的(    )。

a.选择题       b.填空题       c.问答题       d.作文

3.在下列人物中,首创武举的是(    )。

a.隋炀帝       b.唐太宗       c.武则天       d.唐玄宗

二、读句子,找答案

下列句子中,哪些与科举制有关?请把它们找出来。

①“天下英雄,入吾彀中矣。”

②“太宗皇帝真长策,赚得英雄尽白头!”

③“朝为田舍郎,暮登天子堂。”

④“风吹金榜落凡世,三十三人名字香。”

⑤“上品无寒门,下品无士族。”

⑥“洞房花烛夜,金榜题名时。”

⑦“解名尽处是孙山,贤郎更在孙山外。”

⑧“罢黜百家,独尊儒术。”

⑨“慈恩塔下题名处,十七人中最少年。”

与科举有关的句子是

【资料:】

科举:中国古代国家用考试选拔官员的制度。587年,隋文帝开始设科取士,隋炀帝始置进士科,成为制度。唐代增置秀才、明法、明书、明算等科。武则天创行殿试,并增设武举。明代的科举制度更为完备。行省每三年举行乡试,中者称举人。京城每三年举行举人会试,中者称贡士。贡士参加皇帝主持的殿试,分三甲取录。一甲三名,赐进士及第。第一名称状元,第二名、第三名分称榜眼、探花。二甲若干人,赐进士出身。三甲若干人,赐同进士出身。分别授翰林院修撰、编修、庶吉士等官。清沿明制。19XX年,延续了一千多年的科举制度被废除。12

**********

科举制度创始于隋朝,确立于唐朝,完备于宋朝,兴盛于明清两朝,废除于清朝末年。据统计,在中国一千多年的科举史上,共产生了700多名状元、近11万名进士、数百万名举人,秀才更是不计其数。这其中包括许多杰出的政治家、思想家、文学家和艺术家。

作为中国历史上通过考试选拔官员的一种基本制度,科举制度的最大特点是“自由报名,公开考试,平等竞争,择优录取”,为不同阶层出身的知识分子进入仕途提供了一个公平竞争的平台,也为统治阶级延揽人才、治理国家创造了一种机制。因此,孙中山先生曾充分肯定中国的科举制度“是世界各国中所用于拔取真才之最古最好的制度”。

但科举制度的弊端也是显而易见的,它用一把尺子衡量天下士子,截长弃短,湮没了许多有特殊才能的人。特别是明清时期,考试内容以八股文为主,扼杀了知识分子的科学精神和创新思维,严重阻碍了社会的进步。

【思维拓展】

凡事有利必有弊。科举制的长处与积极意义我们已经知道了。那么,它的不足之处和消极影响又有哪些?如何才能避免这些弊端的出现呢?

12

本文来源:https://jiaoan.jxxyjl.com/qinianjilishijiaoan/47086.html

  • 永恒正义的胜利|第8课   正义的胜利

    第8课 正义的胜利〖教学目标〗 知识与能力 通过《联合国家宣言》的发表和雅尔塔会议的召开,认识世界反法西斯同盟建立的必然性和历史作用。 掌握第二次世界大战转折和胜利的重要战役,如斯大林格勒战役、诺曼底登陆、柏林战役等。正确认识第二次世界大战胜利的原因和影响,培养学生分析、归...

    发布于:2016-12-18

    详细阅读
  • [夏商西周的社会性质]第6课 夏商西周的社会与国家

    名师导航知识梳理 一、西周的分封制 1.目的:西周初年,周王为巩固周边的统治,大规模分封 ,形成对全国的控制网。 2.主要内容:周王把土地和臣民授予诸侯,称为“ ”。 3.受封者的义务:必须服从 的命令,治理 ,保卫...

    发布于:2016-12-18

    详细阅读
  • 【中华文化的勃兴教案】中华文化的勃兴

    七年级历史教学学案学科历史设计教师教授内容第8课中华文化的勃兴(一)时间预设1课时问题预设:1、我国有文字可考的历史起于何时?后来的文字又有哪些改进和发展? 2、春秋战国时期,我国的天文、历法和音乐成就有哪些? 学习目标1 知识目标:掌握商朝甲骨文、中国古代历法和诗人屈原。了解我国先秦文字的演变...

    发布于:2016-12-18

    详细阅读
  • [西方经济发展的黄金时代时间]西方经济发展的黄金时代

    第2课西方经济发展的“黄金时代”一.教学目标:1 知识与能力:(1)概述战后美国经济发展的主要特点;(2)知道欧洲联盟;(3)简述战后日本成为资本主义经济强国的主要史实。2 过程与方法:概述战后美国经济发展的主要特点。知道欧洲联盟。简述战后日本成为资本主义经济强国的主要史实。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使...

    发布于:2016-12-18

    详细阅读
  • 【《三国鼎立》教案】第18课《三国鼎立》教学设计-

    第一范文23三国视频1 三国视频2教学目标 1、知识与能力(1)引导学生掌握官渡之战和赤壁之战的历史作用、曹操能够统一北方的原因、赤壁之战曹操失败的原因以及三国鼎立局面形成的原因。(2)提高学生对重大历史事件的复述能力。(3)通过对曹操一胜一败原因的分析提高学生分析历史现象,透过现象抓住本质的能力。...

    发布于:2016-12-18

    详细阅读
  • 灿烂的宋元文化一教案_第13课灿烂的宋元文化(一)教案

    第13课 灿烂的宋元文化(一)教案学习目标:1、掌握宋元时期灿烂辉煌的科学技术成就的基本概况。2、引导学生观察插图、进行想象、分析史料,探究活字印刷术、指南针和火药的发过程,培养其感知历史、想象历史的思维能力。3、引导学生分析宋元科技高度发展的原因使他们认识到我们的祖先在科技和文化方面居于世界领先...

    发布于:2016-12-18

    详细阅读
  • 【日本最先进的课科】第18课先进的科学技术

    第17课 先进的科学技术教学目标 知识与能力通过学习,了解中国古代造纸技术的发明与改进,能够简要说明造纸技术对世界文明发展做出的巨大贡献和产生的巨大影响。知道秦汉时期“医圣”张仲景和“神医”华佗在医学领域做出的杰出成就。了解我国现存最早的数学专著《九章算术》,知道秦汉时期数学领域的杰出成就。...

    发布于:2016-12-18

    详细阅读
  • [第一次自然科学革命]第一课自然科学的革命

    第一课 自然科学的革命 【课标要求】简述牛顿﹑达尔文和爱因斯坦的主要成就,认识科学家在社会发展中的作用。【教学目标】一﹑识记和理解记住近代自然科学的奠基者牛顿和他力学研究的划时代著作《自然哲学的数学原理》;知道达尔文的进化论思想及代表作《物种起源》;了解爱因斯坦和他的相对论。理解牛顿《自然哲学的数学...

    发布于:2016-12-18

    详细阅读
  • 穿透历史还是穿过历史|穿透古今历史,渗透情感教育──以七下第21课“明长城”专题为例

    历史是人文学科,有着责无旁贷的育人功能。历史是丰富的,不是教材内容所能涵盖的。所以适当补充古今历史材料,将历史与现实相结合,拉近与学生的距离,更有实质教育价值。中国历史七年级下册第21课“明长城”专题我是这样设计课堂的:第一步比较秦明长城。用事先制作的flash“红色闪烁的长城”,把秦长城缩小放在明...

    发布于:2016-12-18

    详细阅读
  • 星罗棋布的氏族聚落导入_《星罗棋布的氏族聚落》教案

    一、课程标准简述河姆渡遗址、半坡遗址原始农耕文化的特征。二、教材分析本课以半坡、河姆渡和大汶口三个文化遗址为代表,展示了距今约7 0XX年到距今四五千年的远古历史。我国远古居民的活动范围扩大,中华大地上遍布氏族聚落,人们逐渐从采集进化到原始农业,从狩猎进化到家畜饲养业,开始了定居生活。本课重...

    发布于:2016-12-18

    详细阅读

Copyright @ 2011-2019 教案下载网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免责声明 :本网站尊重并保护知识产权,根据《信息网络传播权保护条例》,如果我们转载的作品侵犯了您的权利,请在一个月内通知我们,我们会及时删除。

 站长统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