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4课汉通西域和丝绸之路l课件_第14课汉与匈奴的战与和学案

七年级历史教案 2016-12-14 网络整理 晴天

【jiaoan.jxxyjl.com--七年级历史教案】

七年级历史教学学案

学科

历史

设计教师

教授内容

第14课   汉与匈奴的战与和

时间预设

1课时问题预设:1、“五十六个民族,五十六朵花,五十六个兄弟姐妹是一家”唱出了中华民族大家庭和睦团结的现实,结合史实比较一下,汉初“和亲” 政策与汉武帝时实行的政策为什么不同?如果你是国家领导人,你应该怎做?2、搜集有关昭君的资料,说说她为什么受到人们的赞扬?听了她的传说,有什么感受?3、学习了本课,我的最大收获是:                                                    我的问题空间是:                                        

学习目标1、知识目标:知道汉朝与匈奴战与和的关系史实。2、能力目标:学会用全面、发展的眼光分析问题的能力。3、情感目标:学习本课,增强振兴中华,统一中国的责任感!【重点难点】汉与匈奴的关系对中华民族统一进程的影响。知识结构:一、冒顿统一蒙古草原:秦末汉初二、匈奴与汉朝的和战经过文景之治,国力强盛,卫青、霍去病出击匈奴 (漠北战役:公元前119年) 昭君出塞展示内容:一、图片欣赏,渐入新课。     欣赏昭君墓图片,引起探究兴趣,渐入新课。二、通读教材,编织知识提纲。    速读全文,提纲挈领,自编知识网络。一、冒顿统一蒙古草原:秦末汉初二、匈奴与汉朝的和战经过文景之治,国力强盛,卫青、霍去病出击匈奴 (漠北战役:公元前119年) 昭君出塞三、精读教材,目标逐一达成。1、自主学习,快速展现:匈奴的统一与经济发展。2、我来告诉大家:汉武帝时期对匈奴的战与和的史实。3、重温历史,感悟生活:汉与匈奴的关系。假如你是汉朝的一位官员,关于正确处理汉与匈奴的关系,你有何建议?巩固达标:1、  秦汉之际,匈奴族的杰出首领第一次统一了蒙古草原,建立起强大的国家,他是(  )a、呼韩邪单于    b、冒顿单于          c、律阿保机      d、铁木真2、  汉武帝时期,改汉初对匈奴的“和亲”政策为进攻政策的主要原因是(  )a、张骞出使西域的成功                b、 匈奴族的分裂c、卫青、霍去病的英勇抗击            d、 西汉国力的强盛3、  董必武诗曰“昭君自有千秋在,胡汉和亲见识高“这里的”汉“指西汉,”胡“指(  )123a、蒙古族      b、 戎族      c、 匈奴       d、女真4、  西汉时,彻底打败匈奴,解除了匈奴对西汉的威胁。当时在位的西汉皇帝是(  )a、汉高祖     b、汉文帝      c、 汉景帝     d、汉武帝5、  体育比赛中夺得第一名的被称为“冠军“。它始于汉朝一位皇帝称他的一位著名将军勇冠三军,封其为”冠军侯“还有一句名言”匈奴未灭,无以家为?” 他在攻打匈奴的战役中立下了赫赫战功。这位年轻的将领是(  )a、卫青       b、 霍去病      c、窦固       d、 窦宪6、  使匈奴无力再与西汉对抗的历史事件(  )a、蒙恬出击匈奴                b、窦固 、窦宪出击匈奴c、卫青、霍去病于前119年出击匈奴d、汉武帝时,从匈奴手中夺取了河套和河西走廊7、  西汉时,对卫青、霍去病出击匈奴的史实,评价正确的是(  )a、战争劳民伤财                            b、破坏了民族融合c、正义的战争,保护了中原人民的安全        d、侵略战争,迫使匈奴西迁8、  关于对匈奴族的表述,正确的是(  )① 它是我国北方一支古老的游牧民族  ② 秦汉之际,匈奴族的杰出首领第一次统一了蒙古草原,建立起强大的国家  ③ 匈奴族的畜牧业发达,冶铸业也发展起来       ④ 在同中原的交往中,匈奴 从汉族那里学会农耕,开始垦田种谷a、①②      b、 ②③     c、 ②③④      d、 ①②③④9、、材料一:“昭君自有千秋在,胡汉和亲识见高”材料二:“边城晏闭,牛马布野,三世亡犬吠之警,稜庶无干戈之役”(1)材料一中的“胡”是指谁?当时他们的首领是谁?(2)材料二反映的是什么事件以后的情况?(3)结合诗句,你能说出昭君和亲的历史作用吗?

归纳生成一、冒顿统一蒙古草原1、匈奴的生活习俗:过着游牧生活,逐水草迁徙。2、冒顿单于第一次统一蒙古草原3、匈奴族生产的发展(畜牧业兴旺发达;学会农耕,开始垦田种谷)二、匈奴与汉朝的和战时间 西汉初年 汉武帝时期 汉元帝时期形势 经济萧条、国家贫困 经过文景之治,国力强盛 匈奴分裂,其中呼韩邪单于向汉朝称臣 政策 和亲:把皇室女子作为公主,远嫁匈奴,每年送给大量谷物和纺织品。 卫青、霍去病出击匈奴 (漠北战役:公元前119年) 昭君出塞效果 匈奴骑兵年年挥师南下,和亲没有根本上解决匈奴的威胁 漠北之战,匈奴受到沉重打击,无力再与西汉对抗 。 为汉匈的友好相处和文化交流做出了重大贡献 123课后反思:1、大胆尝试、学会知识梳理及建立知识间的网络联系非常重要。2、古今结合,思想教育进课堂,古今联系,关注当今热点是当今素质教育的重点。3、汉武帝的大一统的表现:(1)政治:颁布“推恩令”,加强中央对地方的控制。(2)经济:汉武帝时将地方的铸币权和盐铁经营权收归中央,统一铸五铢钱,抑制了大商人牟取暴利,大大增加了中央的财政收入,实现了经济上的大一统。(3)思想:实行“罢黜百家,独尊儒术”,大力推行儒学教育,加强了实行统一。(4)军事:大规模反击匈奴,稳固边境统治,巩固了汉朝的统一。123

本文来源:https://jiaoan.jxxyjl.com/qinianjilishijiaoan/47092.html

  • 永恒正义的胜利|第8课   正义的胜利

    第8课 正义的胜利〖教学目标〗 知识与能力 通过《联合国家宣言》的发表和雅尔塔会议的召开,认识世界反法西斯同盟建立的必然性和历史作用。 掌握第二次世界大战转折和胜利的重要战役,如斯大林格勒战役、诺曼底登陆、柏林战役等。正确认识第二次世界大战胜利的原因和影响,培养学生分析、归...

    发布于:2016-12-18

    详细阅读
  • [夏商西周的社会性质]第6课 夏商西周的社会与国家

    名师导航知识梳理 一、西周的分封制 1.目的:西周初年,周王为巩固周边的统治,大规模分封 ,形成对全国的控制网。 2.主要内容:周王把土地和臣民授予诸侯,称为“ ”。 3.受封者的义务:必须服从 的命令,治理 ,保卫...

    发布于:2016-12-18

    详细阅读
  • 【中华文化的勃兴教案】中华文化的勃兴

    七年级历史教学学案学科历史设计教师教授内容第8课中华文化的勃兴(一)时间预设1课时问题预设:1、我国有文字可考的历史起于何时?后来的文字又有哪些改进和发展? 2、春秋战国时期,我国的天文、历法和音乐成就有哪些? 学习目标1 知识目标:掌握商朝甲骨文、中国古代历法和诗人屈原。了解我国先秦文字的演变...

    发布于:2016-12-18

    详细阅读
  • [西方经济发展的黄金时代时间]西方经济发展的黄金时代

    第2课西方经济发展的“黄金时代”一.教学目标:1 知识与能力:(1)概述战后美国经济发展的主要特点;(2)知道欧洲联盟;(3)简述战后日本成为资本主义经济强国的主要史实。2 过程与方法:概述战后美国经济发展的主要特点。知道欧洲联盟。简述战后日本成为资本主义经济强国的主要史实。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使...

    发布于:2016-12-18

    详细阅读
  • 【《三国鼎立》教案】第18课《三国鼎立》教学设计-

    第一范文23三国视频1 三国视频2教学目标 1、知识与能力(1)引导学生掌握官渡之战和赤壁之战的历史作用、曹操能够统一北方的原因、赤壁之战曹操失败的原因以及三国鼎立局面形成的原因。(2)提高学生对重大历史事件的复述能力。(3)通过对曹操一胜一败原因的分析提高学生分析历史现象,透过现象抓住本质的能力。...

    发布于:2016-12-18

    详细阅读
  • 灿烂的宋元文化一教案_第13课灿烂的宋元文化(一)教案

    第13课 灿烂的宋元文化(一)教案学习目标:1、掌握宋元时期灿烂辉煌的科学技术成就的基本概况。2、引导学生观察插图、进行想象、分析史料,探究活字印刷术、指南针和火药的发过程,培养其感知历史、想象历史的思维能力。3、引导学生分析宋元科技高度发展的原因使他们认识到我们的祖先在科技和文化方面居于世界领先...

    发布于:2016-12-18

    详细阅读
  • 【日本最先进的课科】第18课先进的科学技术

    第17课 先进的科学技术教学目标 知识与能力通过学习,了解中国古代造纸技术的发明与改进,能够简要说明造纸技术对世界文明发展做出的巨大贡献和产生的巨大影响。知道秦汉时期“医圣”张仲景和“神医”华佗在医学领域做出的杰出成就。了解我国现存最早的数学专著《九章算术》,知道秦汉时期数学领域的杰出成就。...

    发布于:2016-12-18

    详细阅读
  • [第一次自然科学革命]第一课自然科学的革命

    第一课 自然科学的革命 【课标要求】简述牛顿﹑达尔文和爱因斯坦的主要成就,认识科学家在社会发展中的作用。【教学目标】一﹑识记和理解记住近代自然科学的奠基者牛顿和他力学研究的划时代著作《自然哲学的数学原理》;知道达尔文的进化论思想及代表作《物种起源》;了解爱因斯坦和他的相对论。理解牛顿《自然哲学的数学...

    发布于:2016-12-18

    详细阅读
  • 穿透历史还是穿过历史|穿透古今历史,渗透情感教育──以七下第21课“明长城”专题为例

    历史是人文学科,有着责无旁贷的育人功能。历史是丰富的,不是教材内容所能涵盖的。所以适当补充古今历史材料,将历史与现实相结合,拉近与学生的距离,更有实质教育价值。中国历史七年级下册第21课“明长城”专题我是这样设计课堂的:第一步比较秦明长城。用事先制作的flash“红色闪烁的长城”,把秦长城缩小放在明...

    发布于:2016-12-18

    详细阅读
  • 星罗棋布的氏族聚落导入_《星罗棋布的氏族聚落》教案

    一、课程标准简述河姆渡遗址、半坡遗址原始农耕文化的特征。二、教材分析本课以半坡、河姆渡和大汶口三个文化遗址为代表,展示了距今约7 0XX年到距今四五千年的远古历史。我国远古居民的活动范围扩大,中华大地上遍布氏族聚落,人们逐渐从采集进化到原始农业,从狩猎进化到家畜饲养业,开始了定居生活。本课重...

    发布于:2016-12-18

    详细阅读

Copyright @ 2011-2019 教案下载网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免责声明 :本网站尊重并保护知识产权,根据《信息网络传播权保护条例》,如果我们转载的作品侵犯了您的权利,请在一个月内通知我们,我们会及时删除。

 站长统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