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东]中东,

七年级地理教案 2016-11-17 网络整理 晴天

【jiaoan.jxxyjl.com--七年级地理教案】

    一、教学内容分析:
    (一)、对课程标准理解:
    新的课程标准对认识地区地理有九点目标要求(课标):
    (1)在地图上找出某一地区的位置、范围、主要国家及其首都,读图说出该地区地理位置的特点。
    (2)运用地形图和地形剖面图,描述某一地区地势变化及地形分布特点,说出地形与人类活动的关系。
    (3)运用图表说出某一地区气候的特点以及气候对当地农业生产和生活的影响。
    (4)运用地形图说明某一地区主要河流概况,以及对河流城市分布的影响。
    (5)运用地图和资料,指出某一地区对当地或世界经济发展影响最大的一种或几种资源,说出其分布、生产、出口等情况。
    (6)举例说出某一地区发展旅游业的优势。
    (7)说出某一地区最有影响的区域性国际组织。
    (8)运用资料描述某一地区富有特色的文化习俗。
    (9)说出两极地区自然环境的特殊性以及开展科学考察和环境保护的重要性。
    教材希望通过学习,引导学生关注世界上地理问题突出的热点地区和热点问题,树立正确的资源观、人地观、和平观。
    (二)、教学对象分析:
    我所任教的初一学生通过第六、七章的学习、训练,不但收集资料的能力大大提高,而且对资料信息进行选择、分析、对比、归纳的能力也初步形成。同学们不但学会通过身边的事例分析归纳地理知识,还学会了分析自然环境各要素与人文环境各方面的联系与相互影响。
    (三)、教学目标确定:
    1、知识与能力
    (1)通过阅读中东的图片、资料,学会描述中东的地理位置和范围。
    (2)说出中东是资源特点,理解资源与地区发展的关系。
    (3)理解中东宗教民族差异对本地区稳定的影响。
    2、过程与方法
    (1)能在教师的指导下学习利用各种途径收集信息,特别是利用网络进行材料搜集和取舍的技能。
    (2)在众多纷繁的资料中,要学会鉴别有用资料,要做到取其精华,要“言之有理,论之有据”。
    (3)对所用资料进行探索、对比和分析,从而形成自己的观点。
    (4)在教师的指导下,学生按自己的兴趣自行组组进行分析、研究,并与其它小组进行交流。
    (5)学会用分析法和归纳法学习区域地理。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通过对中东资源的分析,懂得看待问题要一分为二的辨证思想。
    (2)初步树立正确的资源观、人地观、和平观。
    (3)在活动中学会与人合作、交流,学会与人分享成果,并用合适的方式表述自己的看法。
    (四)、教学重、难点和难点突破:
    教学重点:中东的地理位置、资源特点。
    教学难点:分析中东的宗教民族差异带来的冲突。
    二、教学策略:
    本次教学活动还是采用研究性学习方式。课堂内容为“动荡的中东”的研究课题,让学生自选一方面,在阅读大量的有关地理资料,并对资料信息进行分类、选择、取舍、整理、分析、概括的基础上归纳中东成为世界长期的热点问题的因素。学生通过自己动手操作(课前)以及必要的信息技术工具和地理教材上相关的内容资料进行自主探究,最后通过小组讨论,班上汇报方式展示出来。123
    三、教学媒体:
    教师:多媒体课件;
    学生:小组讨论的汇报材料
    四、教学过程:
    教学过程详案:
    环节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设计意图
    导入
    情境设 置
    发现回答
    解答问题
    播放阿拉法特、沙龙、萨达姆等中东名人的资料图片,
    引导:受这些名人影响最大的地区是哪里?
    这个地区在这些名人的影响下局势是否国泰民安?
    播放伊拉克战争、以色列被自杀式炸弹袭击的短片,引出课堂主题:
    ——动荡的中东
    过渡:下面就让同学带大家看看是什么原因导致中东战火不断?
    问题:为什么两洋三洲五海之地成为大家抢占的目标?
    (学生回答)
    “运河之争”小组汇报:小组代表描述中东的位置特点,并分析两洋三洲五海之地的战略重要性
    小组问题:中东地跨哪三洲五海?
    (学生回答)
    (学生回答)
    学生完成形成性练习之学习主题一、二
    “石油之争”小组汇报:小组代表介绍中东的资源特点,并分析丰富的石油资源带来的正负面的影响。
    小组问题:中东石油资源最丰富的是哪个海湾?
    (学生回答)
    利用直观的图片,引起学生兴趣,充分调动课堂气氛。
    引出课题《动荡的中东》,使同学们对中东有一个初步印象。
    充分培养学生合作能力、自学能力、语言表达能力。
    引导学生看图把知识点落实到图上。
    启发引导学生分析地理位置对地区发展、地区稳定的影响,培养学生分析归纳能力。
    突出重点,落实知识点。
    充分培养学生合作能力、自学能力、语言表达能力。
    引导学生看图把知识点落实到图上。
    (时间关系,这部分留待下一课时展开),
    环节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设计意图
    发现回答
    解答问题
    展示“亚洲气候图”,明确中东气候特点,引导降水稀少加剧了水资源的紧张。
    教师引导归纳同学小结中东成为世界长期热点地区的因素
    问题:中东问题的关键是什么?
    学生完成形成性练习之学习主题三,
    (学生回答)
    “水土之争”小组汇报:小组代表描述中东水资源分布特点,并分析资源分布不均加剧土地争端。
    小组问题:中东水资源最丰富的是哪个国家?
    (学生回答)
    学生完成形成性练习之学习主题四123
    “宗教之争”小组汇报:小组代表描述中东民族、宗教的特点,并分析民族、宗教差异给地区带来的影响。
    小组问题:伊斯兰教、基督教、犹太教三大教的圣城是哪个城市?
    学生完成形成性练习之学习主题五,
    突出重点,落实知识点。
    充分培养学生合作能力、自学能力、语言表达能力。
    启发引导学生分析资源特点对地区经济发展、地区稳定的多面影响,培养学生辩证分析能力。
    突出重点,落实知识点。
    充分培养学生合作能力、自学能力、语言表达能力。
    引导学生看图把知识点落实到图上。
    突出重点,落实知识点。
    培养学生综合分析的能力
123

本文来源:https://jiaoan.jxxyjl.com/qinianjidilijiaoan/46296.html

  • [第八章东半球其他的国家和地区综合检测]第八章东半球其他的国家和地区

    第八章 东半球其他的国家和地区第二节 欧洲西部 教学目标:1、培养学生学习地理的兴趣及学科参与意识,使学生获得对其终身发展有用的地理思维能力及学习方法,拓宽学习空间;2、使学生掌握阅读和使用地图的基本技能,培养学生读图观察问题、解决问题及运用其他手段获取地理信息的能力;3、以自学为主了解欧洲西部位...

    发布于:2016-11-27

    详细阅读
  • 七年级地理降水和降水的分布的课程_七年级地理降水和降水的分布2

    第三节 降水和降水的分布教学目标知识目标1.能举例说出降水与人类生产和生活的关系。2.初步学会阅读世界年平均降水量分布图,说出世界降水分布的差异。3.使用降水资料,绘制降水柱状图,并读图说明降水变化的规律。能力目标1.培养学生读图、绘图、析图能力,判断能力及主动探究能力。2.通过授课使学生懂得及理解...

    发布于:2016-11-27

    详细阅读
  • 第二节非洲知识点_第二节非洲

    第二节 非洲 [教学目的]1、 了解非洲的地形特征,海陆轮廓特征及特有的地形区的分布2、 了解非洲的地理位置及主要人种的分布,通过对气候资料、地图的分析,学会看各种气候图,判读自然植被的垂直分布3、 理解非洲气候与农业生产的关系,学会用对比分析的方法了解尼罗河与刚果河的水文特征4...

    发布于:2016-11-27

    详细阅读
  • 【第一章地球和地图第一节地球和地球仪】第一章地球和地图第一节地球和地仪学案

    第一章 地球和地图 第一节 地球和地仪【学习目标】 1、了解地球的形状,了解反应地球大小的数据:平均半径、 赤 道周长,表面积。 2、理解地球模型——地球仪上的点和线 3、掌握地球仪上竟...

    发布于:2016-11-27

    详细阅读
  • 第三节印度第一课时教案_第三节地图第一课时

    【重点】  1 比例尺及其表示方法。  2 在有经纬网的地图上判别方向。  3 在等高线地形图、分层设色地形图上辨别地面的高低起伏和地形类型。  【难点】  1 比例尺的大小与地图内容的详略关系。  2 在有经纬网的地图上辨别方向。  3 等高线地形图的判读。  【课前准备】  1 学生准备:尺子、...

    发布于:2016-11-27

    详细阅读
  • 【《大洲和大洋》教案】《大洲和大洋》教案

    第一节 大洲和大洋教学要求1 利用地图说明全球海陆分布特点,记住海陆面积比例。2 运用地图判别大洲、大陆、半岛、岛屿及大洋、海和海峡。3 在世界地图上说明七大洲和四大洋的名称、位置、轮廓和分布特征。内容点析1 地球被称为“水的行星”,这是它有别于其他行星的一个重要特征。地球表面的海陆分布,构成了地球...

    发布于:2016-11-27

    详细阅读
  • [生而高贵第七章]第七章《我们生活的大洲--亚洲》

    第七章 《我们生活的大洲--亚洲》教材分析与教学建议一、背景分析:本章在初中地理知识结构中具有承上启下的作用,将上册所学的地形、河流、气候、居民、经济等知识运用于具体的区域,同时也为继续学习下面的地区和国家地理提供了基本的方法和策略。在本套教材中只安排了亚洲这一个大洲的学习,其寓意是通过对这一个大洲...

    发布于:2016-11-27

    详细阅读
  • 地球的自转方向是怎样_地球的自转

    学习目标 1 理解地球自转的基本规律 2 理解昼夜交替现象的产生原因和地理意义3 初步了解现实生活中需要具备时差知识重、难点 理解地球自转的基本规律和昼夜交替现象产生的原因和地理意义教学方法 讨论法、假设法、提问法。导学过程:一、创设情境,导入新课1、同学们,地球是静止的还是运动的?我们为什么感觉不...

    发布于:2016-11-27

    详细阅读
  • 【十一章中】十一章 中亚A卷

    a卷——“中亚”  一、填空题  1、中亚自然环境中最突出的特色是________,大部分地区为降水稀少的________气候和________气候;植被以________和_______为主;河流和湖泊也多为________河和________湖。形成这些自然特征的主导因素是中亚地区_______...

    发布于:2016-11-27

    详细阅读
  • 聚落与自然环境的关系说课稿|聚落与自然环境说课稿

    《聚落与自然环境》,这一课题选自人教版的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地理》七年级上册中的第四章第三节《人类的居住地──聚落》,适用于七年级学生学习使用。说教材本节教材是在学习了“什么是聚落”,“乡村聚落与城市聚落差异”的基础上,从新课标“学习对生活有用的地理”的理念出发,进一步探究影响聚落形成与发展...

    发布于:2016-11-27

    详细阅读

Copyright @ 2011-2019 教案下载网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免责声明 :本网站尊重并保护知识产权,根据《信息网络传播权保护条例》,如果我们转载的作品侵犯了您的权利,请在一个月内通知我们,我们会及时删除。

 站长统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