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球的运动1与2]地球的运动;1

七年级地理教案 2016-11-17 网络整理 晴天

【jiaoan.jxxyjl.com--七年级地理教案】

    ●○教学目标
    ①用地球仪正确演示地球的自转和公转,并解释其基本的运动规律。
    ②用简单的工具正确演示昼夜的形成,并用实例解释时差现象,说明在现实生活中需要具备时差的知识。
    ③用图或亲身体验,比较分析二分二至日时太阳照射情况的差异,说明四季的变化,并用图说明五带的界限和各自的特点。
    ④使学生初步了解地球是不断运动的,地球上许多地理现象都同地球的运动有关,从而形成对地理的好奇心和学习地理的兴趣。
    ●○教学重点、难点分析
    教学重点
    地球自转、公转运动的基本特点及所产生的地理现象。
    教学难点
    用地球自转的基本知识解释一些自然地理现象;四季的形成。
    ●○教学准备
    大地球仪1个,小地球仪10个,昼夜形成演示仪,手电筒11个,《地球自转歌诀》投影片,地球公转运行仪,皮球等。
    ●○课时安排
    1课时。
    ●○教学设计
    导入
    在现实生活中有许多自然现象,可能没有引起大家太多的注意,如:为什么会有日出日落?为什么日出自东,日落向西?
    (因为地球的自转运动)
    从身边的自然现象入手,让学生感觉学习地理有用,同时又教育学生要养成观察的习惯。
    教学新课
    板书一、地球的运动
    大家知道这些现象是地球的自转运动引起的,那么地球是怎样进行自转运动的?自转运动又是怎样产生白天、黑夜的?我们这儿准备有手电筒和地球仪,你能演示一下地球的自转运动吗?你能通过演示来解释这些现象吗?
    富有挑战性的问题,容易激起学生们的探究欲望。问题一出,学生立即会跃跃欲试。
    学生四人一组,合作演示地球的自转运动,有人拿手电筒,有人转动地球仪,有人观察并做好记录,教师巡视指导,注意学生旋转地球仪时的方向,演示完毕后,小组讨论下面这几个问题:
    让学生自己动手,既能提高学习兴趣,增强学习效果,又能培养学生的合作能力。
    ①地球上为什么会有日出回落现象?(因为地球的自转)
    ②为什么日出自东、日落向西?(自转方向和日出日落相反是自西向东)
    ③日出日落产生了什么现象?(白天黑夜)学生回答完毕后,请学生进一步思考下列问题:
    ④昼夜的产生只是因为地球在自转吗?
    若问题4学生回答不出来,教师用一较大的玻璃地球仪进行演示,让学生观察、思考后回答。(还因为地球是不透明的球体)。
    通过设置这几个问题,在探究自转运动的过程中,由现象到本质,将难懂的、抽象的知识变的简单、具体。
    搭建一知识台阶,帮助学生理解。低台阶、高密度。
    教师作进一步的解释:由于地球是一个不透明的球体,在任何时刻,太阳光只能照亮地球的一半。因此,被太阳照亮的半球是白昼,我们叫它昼半球;未被太阳照亮的半球是黑夜,我们叫它夜半球(如教材图1.15昼与夜示意图)。地球不停地自西向东自转,各地昼夜也就不断更替,而且总是自东方迎来黎明的曙光,由西方送走黄昏的落日。123
    再请学生自己动手用手电筒和地球仪演示地球的自转运动,如教材图1.17昼夜交替演示图所示,思考下列问题:
    ①指出昼半球、夜半球的范围。当中国是白天时,还有哪些国家是白天,有哪些国家是黑夜?(处在白天的有日本、朝鲜、蒙古等国家;处在黑夜的有美国、加拿大、巴西等国家。)
    ②将地球仪转动180°,中国和美国分别处在白天,还是黑夜?(中国处在黑夜,美国处在白天。)
    ③地球上某地经历一次白天和黑夜大约多长时间?(24个小时左右,即一天。)
    ④从南极和北极上空俯视地球自转运动的方向有什么不同?(从北极俯视为逆时针,南极俯视为顺时针。)
    ⑤教材图1.18讨论思考,在同一时刻,中国北京的畅畅同美国的姨妈互相问候有差异,产生这种差异的原因是什么?(因为地球不停地从西向东自转,东边的地点比西边的地点先看到日出,也就是说东边的地点的时刻比西边地点的时刻早。)
    这几个问题的设置,将知识拓宽、加深。
    教师小结:(边小结过板书)地球围绕地轴不停地自西向东自转,产生了昼夜交替的现象,还使地球上不同经度的地区产生了时刻的差异。
    教师出示《地球自转歌诀》,学生朗读:
    地球向东绕轴转,旋转一周为一天,
    背着太阳为黑夜,朝着太阳为白天,
    地球上面看日出,每天东边要早见。
    歌诀帮助学生记忆。
    承转:大家都知道地球在自转的同时还绕太阳公转,你能想像出同时进行的这两种运动吗?
    板书  二、地球的公转运动
    现在我给大家演示这两种运动,请大家边观察边思。考下列问题:
    ①地球公转围绕的中心是什么?
    ②运动的方向怎么样?
    ③公转一周的时间有多长?
    (学生总结)地球在自转的同时,还绕太阳不停地公转,公转的方向与自转的方向一致,也是自西向东,公转一周的时间是一年。
    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
    课堂小结
    由学生填写下表进行总结:
    地球自转 地球公转
    绕转轴心  
    方向  
    周期  
    产生现象  
    表中的"?"是下节课要学的内容,给学生留有悬念。
    板书设计
    构架式的板书,给学生一个重点突出的知识结构,使学生更好地掌握本节知识。
    课外实践
    动动手,测量竿影的长度和方向。
    ①首先,在学校空旷平坦的空地上垂直插立一根竿子,然后,在晴朗的日子,分别在早晨、中午和下午,观察和测量这根竿子的影子,并且填写下表:
    次数 观察时间 竿影长度 竿影方向
    第一次   123
    第二次   
    第三次   
    ②根据记录表,完成下面的填空题。
    早上,竿影在_边,中午,竿影在_边,下午,竿影在_边。_时,竿影最短。
    ③请你想一想,这个观察实验,能说明什么问题。
    增强学生的动手能力,提高学生的学习
123

本文来源:https://jiaoan.jxxyjl.com/qinianjidilijiaoan/46292.html

  • [第八章东半球其他的国家和地区综合检测]第八章东半球其他的国家和地区

    第八章 东半球其他的国家和地区第二节 欧洲西部 教学目标:1、培养学生学习地理的兴趣及学科参与意识,使学生获得对其终身发展有用的地理思维能力及学习方法,拓宽学习空间;2、使学生掌握阅读和使用地图的基本技能,培养学生读图观察问题、解决问题及运用其他手段获取地理信息的能力;3、以自学为主了解欧洲西部位...

    发布于:2016-11-27

    详细阅读
  • 七年级地理降水和降水的分布的课程_七年级地理降水和降水的分布2

    第三节 降水和降水的分布教学目标知识目标1.能举例说出降水与人类生产和生活的关系。2.初步学会阅读世界年平均降水量分布图,说出世界降水分布的差异。3.使用降水资料,绘制降水柱状图,并读图说明降水变化的规律。能力目标1.培养学生读图、绘图、析图能力,判断能力及主动探究能力。2.通过授课使学生懂得及理解...

    发布于:2016-11-27

    详细阅读
  • 第二节非洲知识点_第二节非洲

    第二节 非洲 [教学目的]1、 了解非洲的地形特征,海陆轮廓特征及特有的地形区的分布2、 了解非洲的地理位置及主要人种的分布,通过对气候资料、地图的分析,学会看各种气候图,判读自然植被的垂直分布3、 理解非洲气候与农业生产的关系,学会用对比分析的方法了解尼罗河与刚果河的水文特征4...

    发布于:2016-11-27

    详细阅读
  • 【第一章地球和地图第一节地球和地球仪】第一章地球和地图第一节地球和地仪学案

    第一章 地球和地图 第一节 地球和地仪【学习目标】 1、了解地球的形状,了解反应地球大小的数据:平均半径、 赤 道周长,表面积。 2、理解地球模型——地球仪上的点和线 3、掌握地球仪上竟...

    发布于:2016-11-27

    详细阅读
  • 第三节印度第一课时教案_第三节地图第一课时

    【重点】  1 比例尺及其表示方法。  2 在有经纬网的地图上判别方向。  3 在等高线地形图、分层设色地形图上辨别地面的高低起伏和地形类型。  【难点】  1 比例尺的大小与地图内容的详略关系。  2 在有经纬网的地图上辨别方向。  3 等高线地形图的判读。  【课前准备】  1 学生准备:尺子、...

    发布于:2016-11-27

    详细阅读
  • 【《大洲和大洋》教案】《大洲和大洋》教案

    第一节 大洲和大洋教学要求1 利用地图说明全球海陆分布特点,记住海陆面积比例。2 运用地图判别大洲、大陆、半岛、岛屿及大洋、海和海峡。3 在世界地图上说明七大洲和四大洋的名称、位置、轮廓和分布特征。内容点析1 地球被称为“水的行星”,这是它有别于其他行星的一个重要特征。地球表面的海陆分布,构成了地球...

    发布于:2016-11-27

    详细阅读
  • [生而高贵第七章]第七章《我们生活的大洲--亚洲》

    第七章 《我们生活的大洲--亚洲》教材分析与教学建议一、背景分析:本章在初中地理知识结构中具有承上启下的作用,将上册所学的地形、河流、气候、居民、经济等知识运用于具体的区域,同时也为继续学习下面的地区和国家地理提供了基本的方法和策略。在本套教材中只安排了亚洲这一个大洲的学习,其寓意是通过对这一个大洲...

    发布于:2016-11-27

    详细阅读
  • 地球的自转方向是怎样_地球的自转

    学习目标 1 理解地球自转的基本规律 2 理解昼夜交替现象的产生原因和地理意义3 初步了解现实生活中需要具备时差知识重、难点 理解地球自转的基本规律和昼夜交替现象产生的原因和地理意义教学方法 讨论法、假设法、提问法。导学过程:一、创设情境,导入新课1、同学们,地球是静止的还是运动的?我们为什么感觉不...

    发布于:2016-11-27

    详细阅读
  • 【十一章中】十一章 中亚A卷

    a卷——“中亚”  一、填空题  1、中亚自然环境中最突出的特色是________,大部分地区为降水稀少的________气候和________气候;植被以________和_______为主;河流和湖泊也多为________河和________湖。形成这些自然特征的主导因素是中亚地区_______...

    发布于:2016-11-27

    详细阅读
  • 聚落与自然环境的关系说课稿|聚落与自然环境说课稿

    《聚落与自然环境》,这一课题选自人教版的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地理》七年级上册中的第四章第三节《人类的居住地──聚落》,适用于七年级学生学习使用。说教材本节教材是在学习了“什么是聚落”,“乡村聚落与城市聚落差异”的基础上,从新课标“学习对生活有用的地理”的理念出发,进一步探究影响聚落形成与发展...

    发布于:2016-11-27

    详细阅读

Copyright @ 2011-2019 教案下载网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免责声明 :本网站尊重并保护知识产权,根据《信息网络传播权保护条例》,如果我们转载的作品侵犯了您的权利,请在一个月内通知我们,我们会及时删除。

 站长统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