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球与地图教学设计_第一章地球和地图----地图教学设计
【jiaoan.jxxyjl.com--七年级地理教案】
课 题
地形图的判读
教学课时
一课时
教学目标
知识
与
技能
1.初步学会运用等高线地形图和分层设色地形图判别地形和地势特征。
2. 能够在等高线地形图上估算某个地点的高程。
3.能够绘制简单的地形剖面图。
4.在地形图上识别高原、山地、盆地、丘陵、平原这五种地形。
过程
与
方法
在绘图过程中,通过教师指点、小组互动合作等形式,学会搜集、查阅资料并进行整理、加工的方法,建立起地理事物空间方位概念。
情感
目标
1.激发学生学习地形图的积极性和自觉性。
2.培养积极向上的人生观、价值观。
教学重点
等高线形态与地势高低、坡度陡缓的关系。
教学难点
在等高线地形图上识别地形种类。
教学方法
探究讨论、阅读分析法、读图分析法、多边互动法
教 具
山体模型、实体、自制教具、课件
板
书
地形图的判读
教学过程
主 要 内 容
备 注
前提测评
复习地图的三个基本要素:
1.比例尺:(课件展示)
①会运用比例尺,通过测量图上距离,换算出实际距离;
②会比较比例尺的大小。
2.方向:(在地图上有三种表示方法)
①指向标(课件展示);
②经纬网;
③按惯例“上北下南,左西右东”定方向。
3.图例:(课件展示地图)
适应认知规律,注重旧知识的复习与巩固。
导入新课
(由图例所示地图导入)我们认识的这些地图,都是在平面上的。大家都知道地球表面有高山,有低地,是高低起伏不平的,那么,如何将高低起伏的地表特征比较准确地在平面的地图上表示出来呢?
——这就是本节课要重点讨论的“地形图的判读”(课件板书)
1.激发学生学习地理的兴趣。
2.注重新旧知识的衔接。
讲 授 新 课
㈠自学
结合图1.27和图1.28自学下面两段文字,理解以下几个概念:
①海拔;②相对高度;③等高线;④等深线
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
㈡
海
拔
和
相
对
高
度
(课件展示:海拔和相对高度示意图)
1.什么是海拔?并指认甲、乙两点的海拔高度。
2.强调海拔的参照物是海平面。
3.什么是相对高度?并指认甲、乙两点的相对高度。
4.(课件展示:珠穆朗玛峰及其海拔示意图)
登山者攀登世界最高峰——珠穆朗玛峰时,一般先到大本营适应环境,休整准备。大本营海拔高度是6600米,珠峰海拔8844米,问它们间的相对高度为多少?(口算:2244米)这就是登山者要攀登的高度。(《同步成长》16页19题)
5.你认为是什么一直吸引着人们勇攀珠峰?
(磨练人的意志,培养人的吃苦精神,实现人类挑战极限、征服自然的愿望等。)
培养学生观察分析能力
联系生活加深对概念的理解。
1.诱发情感,培养积极向上的人生观、价值观。
2.训练语言表达能力。
㈢
等
高
线
1.什么是等高线?
2.展示山体模型,理解:等高线是海拔高度相同的点连接成的闭合曲线,在平面上的投影。
3.(课件演示)等高线的绘制、等高线地形图与剖面图的对应关系、辅助线的使用规则、等高线疏密与坡度陡缓的关系。
(1)出示类似山体的实体(冬瓜),请两个同学到讲台上切割不同海拔高度的等高线。
(2)再请一个同学协助老师在黑板上绘制实体的等高线地形图,标出海拔高度值(假设)。
(3)根据等高线地形图绘制剖面图:
①首先根据实体绘制剖面图的等高距。123
②绘制剖面线。
③学生观察分析:剖面线与等高线相交就会引一条辅助线,并且高度值一一对应。④将剖面图上各点,用平滑的曲线连接。
⑤设置错误,学生纠错,重点提醒:由于山顶还有一部分不够一个等高距,切记不能犯类似错误,画成平头山顶。
1.用模型和实体等形象直观的教具,表达难以理解的概念。
2.激发兴趣,充分调动学生的参与性。
动手练习(请每个同学备一张纸和尺,和老师一起画草图,重点掌握剖面的绘制方法。)
设疑纠错,加深学生对易混易错知识点的记忆。
㈣在等高线地形图上估算某个地点的高程
在黑板上绘制的等高线地形图上,画出点a和点b,估算这两点的高程。
(如果难以理解,可以作辅助线,将点对应到剖面图,即可估算出这个点的高程)
培养学生目测与估算的能力。
㈤等深线
什么是等深线?等深线的高度值一般为负值。
㈥山体不同部位的等高线形态示意图
(课件展示)
a)山顶:等高线高度值从中心向四周渐小。 (课件图片):富士山
b)山脊:像牛、马、羊等的背脊。
等高线从高处向低处凸出。
(课件图片):秦岭
不由联想到苏轼绝句《题西林壁》“横看成岭侧成峰,远近高低各不同。”
c)山谷:两侧是高山的中间低地或洼地。
等高线从低处向高处凸出。
举例:李白的著名诗句《望天门山》“天门中断楚江开,碧水东流至此回。”描述的就是非常奇特的山谷。
d)鞍部:像驼峰的中间低地,马鞍状。
e)陡崖:非常险峻的地形,等高线在此处重叠成一条线。(课件图片)
1.培养学生观察能力
2.用生动精美的图片展示山体不同部位的地形景观,让概念有了素材依据。
3.引用名诗、名句注重与文史的结合,与生活的结合。
㈦巩固与练习
1.山体模型展示,指认不同部位的地形。
2.出示自制教具,(用彩色吸塑纸做成彩色等高线地形图,一种颜色作成一层等高线,把它们用线穿起来。)首先请同学认读,然后从平面提起来,在学生头脑中建立把平面图想像成立体图形的形象依据。
3.(课件展示)一张复杂的地形图,请同学判读地形。
加深印象
㈧分层设色地形图
按照越高越亮或越高越暗的原则,在不同的等高线之间,着上不同的颜色,可以一目了然的看出地面的高低形态和海底的起伏状况。(课件过渡到分层设色地形图)
活动与练习
观察与分析
观察p17图1.30 ,对照图1.30完成活动第1题。找出高原、山地、丘陵、盆地、平原,并指出在本图中它们的高度范围,描述它们的地面起伏程度(大、中、小、平缓、一望无际)
(分组活动,大屏幕上哪个地形闪烁,哪一组同学就请站起回答问题)
链接生活
与
延伸拓展
思考:在上述五种地形上,适合发展什么样的农业经济?
课外搜集以上五种地形景观的照片与资料。
1.感受“学习对生活有用的地理”。
2.培养纵向思维的能力。
分组讨论
与
合作探究
《同步成长》17页,第20题。
我军侦察兵交给指挥官一张敌军军事部署简图,请帮助解答下列问题:
(1) 敌军阵地在我军阵地的( )方向。
(2) 如果我军大炮最远射程为30千米,敌军指挥部(是、否)在我军大炮的射程之内。
(3) 敌军指挥部的海拔大约为( ) 米,我军阵地的海拔是( )米,敌军指挥部与我军阵地的高度差约为( )米123
(4) 若只考虑地形因素,我军选择a、b、c路线中的( )较好,原因是什么?
(分组讨论,三组分别讨论我军进攻路线abc,剩余一组综合分析。看哪组做得又快又好,奖励小红花,给各组加分。)
1.进行课后练笔,起到对课堂知识的巩固、升华的作用。
2.小组活动的形式,有利于培养学生参与学习的积极性。
3.采用军事题材,激发学生兴趣,活跃气氛,引发爱国情结。
课外作业
完成课本18页活动第3题。
123本文来源:https://jiaoan.jxxyjl.com/qinianjidilijiaoan/46611.html
-
[第八章东半球其他的国家和地区综合检测]第八章东半球其他的国家和地区详细阅读
第八章 东半球其他的国家和地区第二节 欧洲西部 教学目标:1、培养学生学习地理的兴趣及学科参与意识,使学生获得对其终身发展有用的地理思维能力及学习方法,拓宽学习空间;2、使学生掌握阅读和使用地图的基本技能,培养学生读图观察问题、解决问题及运用其他手段获取地理信息的能力;3、以自学为主了解欧洲西部位...
-
七年级地理降水和降水的分布的课程_七年级地理降水和降水的分布2详细阅读
第三节 降水和降水的分布教学目标知识目标1.能举例说出降水与人类生产和生活的关系。2.初步学会阅读世界年平均降水量分布图,说出世界降水分布的差异。3.使用降水资料,绘制降水柱状图,并读图说明降水变化的规律。能力目标1.培养学生读图、绘图、析图能力,判断能力及主动探究能力。2.通过授课使学生懂得及理解...
-
第二节非洲知识点_第二节非洲详细阅读
第二节 非洲 [教学目的]1、 了解非洲的地形特征,海陆轮廓特征及特有的地形区的分布2、 了解非洲的地理位置及主要人种的分布,通过对气候资料、地图的分析,学会看各种气候图,判读自然植被的垂直分布3、 理解非洲气候与农业生产的关系,学会用对比分析的方法了解尼罗河与刚果河的水文特征4...
-
【第一章地球和地图第一节地球和地球仪】第一章地球和地图第一节地球和地仪学案详细阅读
第一章 地球和地图 第一节 地球和地仪【学习目标】 1、了解地球的形状,了解反应地球大小的数据:平均半径、 赤 道周长,表面积。 2、理解地球模型——地球仪上的点和线 3、掌握地球仪上竟...
-
第三节印度第一课时教案_第三节地图第一课时详细阅读
【重点】 1 比例尺及其表示方法。 2 在有经纬网的地图上判别方向。 3 在等高线地形图、分层设色地形图上辨别地面的高低起伏和地形类型。 【难点】 1 比例尺的大小与地图内容的详略关系。 2 在有经纬网的地图上辨别方向。 3 等高线地形图的判读。 【课前准备】 1 学生准备:尺子、...
-
【《大洲和大洋》教案】《大洲和大洋》教案详细阅读
第一节 大洲和大洋教学要求1 利用地图说明全球海陆分布特点,记住海陆面积比例。2 运用地图判别大洲、大陆、半岛、岛屿及大洋、海和海峡。3 在世界地图上说明七大洲和四大洋的名称、位置、轮廓和分布特征。内容点析1 地球被称为“水的行星”,这是它有别于其他行星的一个重要特征。地球表面的海陆分布,构成了地球...
-
[生而高贵第七章]第七章《我们生活的大洲--亚洲》详细阅读
第七章 《我们生活的大洲--亚洲》教材分析与教学建议一、背景分析:本章在初中地理知识结构中具有承上启下的作用,将上册所学的地形、河流、气候、居民、经济等知识运用于具体的区域,同时也为继续学习下面的地区和国家地理提供了基本的方法和策略。在本套教材中只安排了亚洲这一个大洲的学习,其寓意是通过对这一个大洲...
-
地球的自转方向是怎样_地球的自转详细阅读
学习目标 1 理解地球自转的基本规律 2 理解昼夜交替现象的产生原因和地理意义3 初步了解现实生活中需要具备时差知识重、难点 理解地球自转的基本规律和昼夜交替现象产生的原因和地理意义教学方法 讨论法、假设法、提问法。导学过程:一、创设情境,导入新课1、同学们,地球是静止的还是运动的?我们为什么感觉不...
-
【十一章中】十一章 中亚A卷详细阅读
a卷——“中亚” 一、填空题 1、中亚自然环境中最突出的特色是________,大部分地区为降水稀少的________气候和________气候;植被以________和_______为主;河流和湖泊也多为________河和________湖。形成这些自然特征的主导因素是中亚地区_______...
-
聚落与自然环境的关系说课稿|聚落与自然环境说课稿详细阅读
《聚落与自然环境》,这一课题选自人教版的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地理》七年级上册中的第四章第三节《人类的居住地──聚落》,适用于七年级学生学习使用。说教材本节教材是在学习了“什么是聚落”,“乡村聚落与城市聚落差异”的基础上,从新课标“学习对生活有用的地理”的理念出发,进一步探究影响聚落形成与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