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节现代奥林匹克运动会在哪里举行_第一节 天气与气候

七年级地理教案 2016-11-17 网络整理 晴天

【jiaoan.jxxyjl.com--七年级地理教案】

一、教材分析

本节教材把学生日常生活中最为关心的天气状况作为切入点,诱导学生思考日常生活中对天气状况的描述。接着介绍天气与气候两个不同的概念,要求学生说出天气与气候的区别,“天气”与“气候”是日常接触较多,但有时又不太注意区别的两个概念。正确区分这两个概念,是正确理解、表达、传达天气和气候信息的前提,这为今后学习本章气候知识打下基础。

天气预报的学习,指导学生读卫星云图和城市天气图,培养学生阅读和使用天气预报图的能力。

教材提供的大气环境监测的阅读材料,既是联系实际,贴近生活,又是具有前瞻性,培养学生的环境意识。

本节教材特色之一就是从实践出发,联系实际,将生活实际带入课堂,让学生切实感受到地理知识的有用之处。

二、教学目标

    认知目标知道“天气”和“气候”的区别,并在生活中正确使 

用这两个术语;

            识别常用天气符号,能看懂天气预报图。

    能力目标培养学生阅读材料和读图的能力,只有会读,才能感知教材,领会教材,抓住重点;

            通过区别“天气”和“气候”的不同,培养学生分析和比较的能力;

            通过双边活动,学会看天气预报,培养学生理论联系实际的能力。

   情感目标引导学生从现实生活的经历与体验出发,激发学生对地理学习的兴趣,知道地理知识的作用,形成主动学习的态度;

           让学生记录天气预报及空气质量预报的有关数据,使学生初步养成求真求实的科学态度;

           培养学生对环境的保护意识,初步形成可持续发展的观念,逐步养成关心和爱护环境的行为习惯。

三、教学重点和难点

   重点  天气和气候的概念及区别;学会阅读卫星云图和简单的天气预报图。

   难点  天气与气候的区别;天气和气候与人们日常生活的关系。

四、教学方法

         坚持“以学生为主体,以教师为主导”的原则,运用问题解决法和讨论教学法,师生交谈法、图像信号法,问答法。

五、教具准备

         采用多媒体电脑教学,将文字、声音、图形和图像等多种媒体综合起来;

         近期的卫星云图和近期的天气预报录像;

         自制天气符号的幻灯片;

         扫描课文中6幅图制成的幻灯片。

六、教学过程

   导入新课:播放10月13日大暴雨的录像,调动起学生的情感积极性。然后转而说明这些现象的发生都是因为地球表层覆盖的厚厚的大气层发生了变化。我们在感受大自然给予恩泽的同时,又遭受灾害性天气的侵扰。因此探讨气候的变化规律,对人类是非常重要的。今天就让我们一起去探索并揭示气候现象的真实面目吧。123

第二屏           第四章  世界的气候

    放映:

         第一节  天气与气候

    过度:我们看看9月23号的中央台天气预报录像,收看时注意以下几个问题:

第三屏

    放映:

问题:1、为什么要收看天气预报呢?(因为天气对人们的生

活影响很大)

          2、为什么要天天收看天气预报呢?(因为每天的天气

在变,导出天气多变的特点)

          3、天气预报的天气多长时间?(24小时)

          4、天气预报的主要内容有哪些?(气温、降水、风、

等等,导出哪些是描述天气的语言)

过度:根据天气预报录像,我们来归纳一下天气的含义。

第四屏

    放映:1、什么是天气?(天气指某个地方距离地表较近的大气层在短时间段内的具体状况)

          2、对天气状况我们怎么描述?(晴、雨、气温高、气温低、风力大、风力小……)

          3、天气的特点有哪些?(短时间,不稳定、多变)

    过度:那么天气与气候有什么不同呢,我们一起来看一看。

第五屏

   放映:气候的概念和特点(让学生概括)

  第六屏

 放映:天气与气候的区别表格(引导学生完成表格)

  第七屏

     放映:天气和气候描述语,(让学生上台连线)。

     过度:在天气预报中,我们常用特定的符号来表示不同的天气状况,请同学根据教材58页的图4—1并结合幻灯片,你们快速记忆这些常用天气符号,一会儿进行抢答。

  第八屏

     放映:常用天气符号(让学生快速记忆)

第九屏

     放映:风向标的识别,“六级风“和”四级风“的符号,说明:第一,什么是风杆、风尾、风旗;第二,风向是风吹来的方向,即在风杆上标有风尾、风旗的一端;第三,风级的表示方法,即每一道风尾表示风力为2级,一个风旗表示风力为8级。

  第十屏

     放映:不同风向标让学生自己辨别

第十一屏

放映:常用天气符号进行练习,帮助学生记忆

过度:刚才我们在收看天气预报时,是在一幅背景图上结合常用天气符号来预报天气,而这个背景图我们称为卫星云图根据卫星云图我们可以判别简单的天气情况。

第十二屏

      放映:卫星云图

           (根据颜色判断天气,白色代表云雨区,白色程度越浓

代表降水量越大;绿色代表陆地,有绿色的地区,说明该地区天气晴朗;蓝色代表的是海洋。可以补充:春季发生在我国的北方地区、西北地区的沙尘暴现象,在卫星云图上用黄色表示。让学生判断青藏高原和河南的天气状况)123

    过度:学习卫星云图和常用天气符号,现在同学们来当一次天气预报员。

第十三屏

      放映:教材58页图4—3世界主要城市天气预报图(请一位同学起来说:北京、东京、纽约和悉尼的天气情况)

第十四屏   

   放映:天气对人类活动的影响(师生一起讨论)

第十五屏

放映:下列天气符号所代表的天气与图中人们所进行的活动是否妥当?(学生回答)

      过度:近年来人们非常关注城市的大气污染问题,越来越关心大气环境的质量,因此每天对大气质量进行监测是必要的。

第十六屏

      放映:xx年2月9日的空气质量数据,让学生阅读填写下列空气质量报告。

第十七屏

      放映:讨论如果你是海口市环境局局长,你如何保护和改善我们的环境?

  第十八屏

      放映:本节课堂的总结

七、板书设计

            4.1天气与气候

     一、天气

       1、概念

       2、特点

     二、天气预报

       1、天气符号

       2、卫星云图

     三、气候

       1、概念

      2、特点

八、教学小结及反思

 在本节课的教学过程中,结合学生的生活实际,将生活实际带入课堂让学生切实感受到地理知识的有用之处。以同学们生活中所熟悉的天气预报来引导学生思考,自己主动寻找问题的答案是怎样的?培养学生自主、合作、探究的能力;在教学中采用了多媒体,利用多种图像刺激学生的视觉感官,引起学生浓厚的学习兴趣。理论联系实际和多媒体教学是本节课的特色。

为了实现新课程理念,如果给太多时间给学生,而教师没有组织好,课堂纪律可能会出现混乱,所以在上课过程中教师要特别注意时间的监控,要保证课堂的有序进行。

123

本文来源:https://jiaoan.jxxyjl.com/qinianjidilijiaoan/46288.html

  • [第八章东半球其他的国家和地区综合检测]第八章东半球其他的国家和地区

    第八章 东半球其他的国家和地区第二节 欧洲西部 教学目标:1、培养学生学习地理的兴趣及学科参与意识,使学生获得对其终身发展有用的地理思维能力及学习方法,拓宽学习空间;2、使学生掌握阅读和使用地图的基本技能,培养学生读图观察问题、解决问题及运用其他手段获取地理信息的能力;3、以自学为主了解欧洲西部位...

    发布于:2016-11-27

    详细阅读
  • 七年级地理降水和降水的分布的课程_七年级地理降水和降水的分布2

    第三节 降水和降水的分布教学目标知识目标1.能举例说出降水与人类生产和生活的关系。2.初步学会阅读世界年平均降水量分布图,说出世界降水分布的差异。3.使用降水资料,绘制降水柱状图,并读图说明降水变化的规律。能力目标1.培养学生读图、绘图、析图能力,判断能力及主动探究能力。2.通过授课使学生懂得及理解...

    发布于:2016-11-27

    详细阅读
  • 第二节非洲知识点_第二节非洲

    第二节 非洲 [教学目的]1、 了解非洲的地形特征,海陆轮廓特征及特有的地形区的分布2、 了解非洲的地理位置及主要人种的分布,通过对气候资料、地图的分析,学会看各种气候图,判读自然植被的垂直分布3、 理解非洲气候与农业生产的关系,学会用对比分析的方法了解尼罗河与刚果河的水文特征4...

    发布于:2016-11-27

    详细阅读
  • 【第一章地球和地图第一节地球和地球仪】第一章地球和地图第一节地球和地仪学案

    第一章 地球和地图 第一节 地球和地仪【学习目标】 1、了解地球的形状,了解反应地球大小的数据:平均半径、 赤 道周长,表面积。 2、理解地球模型——地球仪上的点和线 3、掌握地球仪上竟...

    发布于:2016-11-27

    详细阅读
  • 第三节印度第一课时教案_第三节地图第一课时

    【重点】  1 比例尺及其表示方法。  2 在有经纬网的地图上判别方向。  3 在等高线地形图、分层设色地形图上辨别地面的高低起伏和地形类型。  【难点】  1 比例尺的大小与地图内容的详略关系。  2 在有经纬网的地图上辨别方向。  3 等高线地形图的判读。  【课前准备】  1 学生准备:尺子、...

    发布于:2016-11-27

    详细阅读
  • 【《大洲和大洋》教案】《大洲和大洋》教案

    第一节 大洲和大洋教学要求1 利用地图说明全球海陆分布特点,记住海陆面积比例。2 运用地图判别大洲、大陆、半岛、岛屿及大洋、海和海峡。3 在世界地图上说明七大洲和四大洋的名称、位置、轮廓和分布特征。内容点析1 地球被称为“水的行星”,这是它有别于其他行星的一个重要特征。地球表面的海陆分布,构成了地球...

    发布于:2016-11-27

    详细阅读
  • [生而高贵第七章]第七章《我们生活的大洲--亚洲》

    第七章 《我们生活的大洲--亚洲》教材分析与教学建议一、背景分析:本章在初中地理知识结构中具有承上启下的作用,将上册所学的地形、河流、气候、居民、经济等知识运用于具体的区域,同时也为继续学习下面的地区和国家地理提供了基本的方法和策略。在本套教材中只安排了亚洲这一个大洲的学习,其寓意是通过对这一个大洲...

    发布于:2016-11-27

    详细阅读
  • 地球的自转方向是怎样_地球的自转

    学习目标 1 理解地球自转的基本规律 2 理解昼夜交替现象的产生原因和地理意义3 初步了解现实生活中需要具备时差知识重、难点 理解地球自转的基本规律和昼夜交替现象产生的原因和地理意义教学方法 讨论法、假设法、提问法。导学过程:一、创设情境,导入新课1、同学们,地球是静止的还是运动的?我们为什么感觉不...

    发布于:2016-11-27

    详细阅读
  • 【十一章中】十一章 中亚A卷

    a卷——“中亚”  一、填空题  1、中亚自然环境中最突出的特色是________,大部分地区为降水稀少的________气候和________气候;植被以________和_______为主;河流和湖泊也多为________河和________湖。形成这些自然特征的主导因素是中亚地区_______...

    发布于:2016-11-27

    详细阅读
  • 聚落与自然环境的关系说课稿|聚落与自然环境说课稿

    《聚落与自然环境》,这一课题选自人教版的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地理》七年级上册中的第四章第三节《人类的居住地──聚落》,适用于七年级学生学习使用。说教材本节教材是在学习了“什么是聚落”,“乡村聚落与城市聚落差异”的基础上,从新课标“学习对生活有用的地理”的理念出发,进一步探究影响聚落形成与发展...

    发布于:2016-11-27

    详细阅读

Copyright @ 2011-2019 教案下载网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免责声明 :本网站尊重并保护知识产权,根据《信息网络传播权保护条例》,如果我们转载的作品侵犯了您的权利,请在一个月内通知我们,我们会及时删除。

 站长统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