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茶馆》电影】《茶馆》基础练习

九年级语文教案 2016-06-23 网络整理 晴天

【jiaoan.jxxyjl.com--九年级语文教案】

基础练习

  1.下列加粗词语字形、注音、释义全都正确的一组是:( )

  a.揣(chuǎi,思索)磨    造孽(niè,罪恶)  含糊(hán hu)

  b.忏(chàn,悔过)悔    缧绁(léi xiè,捆绑犯人的绳索,借指牢狱)

    硕(shuò,大)果仅存

  c.沏(qì,用开水冲泡)茶  落(lào)子(北方方言把评剧或曲艺叫做“落子”)

    咂(zā)摸

  d.央告(央求)  搭讪(shān)  花哨(huā shao,鲜艳)

  2.下列词语没有错别字的一组是:( )

  a.粉墨登场  兵荒马乱  无缘无故  相依为命

  b.敲诈勒索  自食其利  惊慌失错  负曲衔冤

  c.改头换面  随机应变  下不违例  伤天害理

  d.尽善尽美  乱七八糟  老汽横秋  千真万确

  3.朗读下列各句时,朗读重音处理不恰当的一项是:( )

  a.王淑芬  三爷,你说的对!可是呀,这兵荒马乱的年月,能有个事儿作也就得念佛!咱们都得忍着点!

  b.王利发  对!您圣明,我胡涂!可是,您搜我吧,真一个铜子儿也没有啦!

  c.常四爷  好啊!好啊!收拾得好啊!大茶馆全关了,就是你有心路,能随机应变地改良!

  d.刘麻子  别,别,别出去!我差点叫他们抓了去!

  4.在北京话里,常把一些书面用语口语化,体现出一种幽默的味道。下列句子中的加粗词语,不属于这种情况的一项是:( )

  a.您圣明,我糊涂!可是,您搜我吧,真是一个铜子儿也没有啦!

  b.唐先生,你那点嗜好,在我这儿恐怕……

  c.三爷,咱们的茶馆改了良,你的小辫儿也该剪了吧?

  d.你的嘴呀比我的还花哨!

  5.指出下列句子各运用了什么修辞方法。

  (1)李三改良!改良!越改越凉,冰凉!(       )

  (2)李三改良!哼!我还留着我的小辫,万一把皇上改回来呢!(       )

  (3)唐铁嘴大英帝国的烟,日本的“白面儿”,两大强国侍候着我一个人,这点福气还小吗?(       )

  6.下面的这些话,各是谁说的?反映了说话人什么性格特点或思想感情。

  (1)这个年月还值得感谢!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我改抽“白面儿”啦。(指墙上的香烟广告)你看,哈德门烟是又长又松,(掏出烟来表演)一顿就空出一大块,正好放“白面儿”。大英帝国的烟,日本的“白面儿”,两大强国侍候着我一个人,这点福气还小吗?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怎么样?我想大哭一场!看见我这身衣裳没有?我还像个人吗?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闹来闹去,大清国到底是亡了,该亡!我是旗人,可是我得说公道话!现在,每天起五更弄一挑子青菜,绕到十点来钟就卖光。凭力气挣饭吃,我的身上更有劲了!什么时候洋人敢再动兵,我……还准备跟他们打打呢!我是旗人,旗人也是中国人哪!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23456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有人卖,有人买,我不过在中间帮帮忙,能怪我吗?(把桌上的三个茶杯的茶先后喝净)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7.《茶馆》所表现的戏剧冲突是:( )

  a.裕泰茶馆的掌柜王利发与巡警的矛盾冲突

  b.人民与旧时代的矛盾冲突

  c.正直、善良的常四爷与社会渣滓的矛盾冲突

  d.新旧社会的矛盾冲突

  8.下列表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

  a.《茶馆》的戏剧冲突是独特的,称为“图卷戏”。作品没有一个完整的情节线索,没有贯穿始终的矛盾冲突,而是以众多人物的活动带动情节的发展。

  b.没有冲突就没有戏剧。《茶馆》采用的是特殊的戏剧冲突。作者把矛盾的焦点直接指向那个旧时代,人物与人物之间每一个小的冲突都暗示了人物与旧时代的冲突。

  c.《茶馆》主要写的是裕泰茶馆从清代到解放前夕的变迁。

  d.《茶馆》第二场的人物有30多个,有台词的近20人。剧中人物的活动,都是截取他们在茶馆中的一个横断面。这些画面组织起来,便构成了一幅卷轴画,随着剧情展开。

 

综合练习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6题。

  幕启:北京城内的大茶馆已先后相继关了门。“裕泰”是硕果仅存的一家了,可是为避免被淘汰,它已________(a.改良 b.改变 c.改革)了样子与作风。现在,它的前部仍然卖茶,后部却改成了公寓。前部只卖茶和瓜子什么的;“烂肉面”等等已成为历史名词。厨房挪到后边去。专包公寓住客的伙食。茶座也大加________(a.改良 b.改变 c.改革):一律是小桌与藤椅,桌上铺着浅绿桌布。墙上的“醉八仙”大画,连财神龛,均已撤去,代以时装美人——外国香烟公司的广告画。“莫谈国事”的纸条可是保存了下来,而且字写得更大。王利发真像个“圣之时者也”,不但没使“裕泰”灭亡,而且使它有了新的发展。

  1.从括号里选择恰当的词填在横线上。

  2.这段文字在剧本中属舞台说明。它的重要作用是:( )

  a.交代了戏剧发展的具体地点

  b.对即将发生的剧情做了简单介绍

  c.暗示了当时的社会状况

  d.预示了情节的发展,为剧情的进一步展开设下伏笔

  e.通过对“裕泰”茶馆变化的介绍,赞扬了王利发

  3.分析下面句子的含义。

  王利发真像个“圣之时者也”,不但没有使“裕泰”灭亡,而且使它有了新的发展。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阅读剧中人物李三的台词,完成4~6题。

  哼!皇上没啦,总算大改良吧?可是改来改去,袁世凯还是要做皇上。袁世凯死后,天下大乱,今儿个打炮,明儿个关城,改良?哼!我还留着我的小辫儿,万一把皇帝改回来呢!

  4.两个“哼”字各表达了什么样的情绪?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万一把皇上改回来呢”的“改”是什么意思?表达了怎样的心情?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23456

  6.这段话反映了辛亥革命后什么样的社会状态?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7~10题。

  〔宋恩子〕  后面住着的都是什么人?

  〔王利发〕  多半是大学生,还有几位熟人。我有登记簿子,随时报告给“巡警阁子”。我拿来,二位看看?

  〔吴祥子〕  我们不看簿子,看人!

  〔王利发〕  你甭看,准保都是*得住的人!

  〔宋恩子〕  你为什么爱租学生们呢?学生不是什么老实家伙呀!

  〔王利发〕  这年月,作官的今天上任,明天撤职,作买卖的今天开市,明天关门,都不可*!只有学生有钱,能够按月交房租,没钱的就上不了大学啊!您看,是这么一笔账不是?

  〔宋恩子〕  都叫你咂摸透了!你想的对!现在,连我们也欠饷啊!

  〔吴祥子〕   
  〔宋恩子〕   走吧,到后边看看去!

  〔吴祥子〕  走!

  〔王利发〕  二位,二位!您放心,准保没错儿!

  〔宋恩子〕  不看,拿不到人,谁给我们津贴呢?

  〔吴祥子〕  王掌柜不愿意咱们看,王掌柜必会给咱们想办法!咱们得给王掌柜留个面子!对吧?王掌柜!

  〔王利发〕  我……

  〔宋恩子〕  我出个不很高明的主意:干脆来个包月,每月一号,按阳历算,你把那点……

  〔吴祥子〕  那点意思!

  〔宋恩子〕  对,那点意思送到,你省事,我们也省事!

  〔王利发〕  那点意思得多少呢?

  〔吴祥子〕  多年的交情,你看着办!你聪明,还能把那点意思闹成不好意思吗?

  7.文中画“ ”的台词表明了什么?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8.文中画“——”台词的实际含义是什么?表现了吴祥子怎样的性格?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9.面对吴祥子、宋恩子的敲诈行径王利发持什么态度?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0.联系全文,说说王利发在生意方面是怎样一个人?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拓展练习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8题。

  〔秦仲义〕  (男。王掌柜的房东。在第一幕里二十多岁。阔少,后来成了维新的资本家) 小王,这儿的房租是不是得往上提那么一提呢?

  〔王利发〕  二爷,您说的对,太对了!可是,这点小事用不着您分心,您派管事的来一趟,我跟他商量,该长多少租钱,我一定照办!是!嗻!

  〔秦仲义〕  你这小子,比你爸爸还滑!哼,等着吧,早晚我把房子收回去!

  〔王利发〕  您甭吓唬着我玩,我知道您多么照应我,心疼我,绝不会叫我挑着大茶壶,到街上卖热茶去!

  〔秦仲义〕  你等着瞧吧!

  〔乡妇拉着个十来岁的小妞进来。小妞头上插着一根草标。李三本想不许她们往前走,可是心中一难过,没管。她们俩慢慢地往里走。茶客们忽然都停止说笑,看着她们。〕

  〔小妞〕  (走到屋子中间,立住)妈,我饿!我饿! 123456

  〔乡妇呆视着小妞,忽然腿一软,坐在地上,掩面低泣。〕

  〔秦仲义〕 (对王利发)轰出去!

  〔王利发〕  是!出去吧。这里坐不住!

  〔乡妇〕   哪位行行好?要这个孩子,二两银子!

  〔常四爷〕  李三,要两个烂肉面,带她们到门外吃去!

  〔李三〕   是啦!(过去对乡妇)起来,门口等着去,我给你们端面来!

  〔乡妇〕   (立起,抹泪往外走,好像忘了孩子;走了两步,又转回身来,搂住小妞吻她)宝贝!宝贝!

  〔王利发〕  快着点吧!

  〔乡妇、小妞走出去。李三随后端出两碗面去。〕

  〔王利发〕  (过来)常四爷,您是积德行好,赏给她们面吃!可是,我告诉您,这路事儿太多了,太多了!谁也管不了!(对秦仲义)二爷,您看我说的对不对?

  〔常四爷〕  (对松二爷)二爷,我看哪,大清国要完!

  〔秦仲义〕  (老气横秋地)完不完,并不在乎有人给穷人们一碗面吃没有。小王,说真的,我真想收回这里的房子!

  〔王利发〕  您别那么办哪,二爷!

  〔秦仲义〕  我不但收回房子,而且把乡下的地,城里的买卖也都卖了!

  〔王利发〕  那为什么呢?

  〔秦仲义〕  把本钱拢在一块儿,开工厂!

  〔王利发〕  开工厂?

  〔秦仲义〕  嗯,顶大顶大的工厂!那才教救得了穷人,那才能(抵御抵制)外货,那才能救国!(对王利发说而眼看着常四爷)唉,我跟你说这些干什么,你不懂!

  〔王利发〕  你就专为别人,把财产都出手,不顾自己了吗?

  〔秦仲义〕  你不懂!只有那么办,国家才能富强!对啦,我该走啦。我亲眼看见了,你的生意不错,你甭再耍无赖,不长房钱!

  〔王利发〕  您等等,我给您叫车去!

  〔秦仲义〕  用不着,我愿意磂跶磂跶!

  〔秦仲义往外走,王利发送〕

  〔小牛儿搀着庞太监走进来。小牛儿提着水烟袋。〕

  〔庞太监〕  哟!秦二爷!

  〔秦仲义〕  庞老爷!这两天您心里安顿了吧?

  〔庞太监〕  那还用说吗?天下太平了:圣旨下来,谭嗣同问斩!告诉您,谁敢改祖宗的章程,谁就掉脑袋!

  〔秦仲义〕  我早就知道!

  〔庞太监〕  您聪明,二爷,要不然您怎么发财呢!

  〔秦仲义〕  我那点财产,不值一提!

  〔庞太监〕  太客气了吧!您看,全北京城谁不知道秦二爷!我比作官的还(利害 厉害)呢!听说呀,好些财主都讲维新!

  〔秦仲义〕  不能这么说,我那点威风在您面前可就_______(施行 施展)不出来了!哈哈哈!

  〔庞太监〕  说得好,咱们就八仙过海,各显其能吧!哈哈哈!

  〔秦仲义〕  改天过去给您请安,再见!(下)

  〔庞太监〕  (自言自语)哼,凭这么个小财主也敢跟我逗嘴皮子,年头真是改了!(问王利发)刘麻子在这儿哪?

  1.下列句中加粗字的读音,正确的一组是:( )

  ①阔少,后来成了维新的资本家  ②你甭吓唬着我玩  ③你甭耍无赖,不长房钱

  a.①shào ②bù ③cháng      b.①shào ②béng ③zhǎng

  c.①shǎo ②bù ③zhǎng      d.①shǎo ②béng ③cháng 123456

  2.从括号里选择恰当的词填在横线上。

  3.解释下列句中的加粗词语。

  (1)该长多少房钱(            )

  (2)你甭吓唬着我玩(           )

  (3)掩面低泣(              )

  (4)你甭耍无赖(             )

  (5)这两天您心里安顿了吧(        )

  (6)咱们就八仙过海,各显其能吧!(       )

  4.为下面的“老气横秋”选择恰当的解释。

  常四爷:(对松二爷)二爷,我看哪,大清国要完!

  秦仲义:(老气横秋地)完不完,并不在乎有人给穷人们一碗面吃没有。小王,说真的,我真想收回这里的房子!( )

  a.形容人摆老资格,自以为了不起的样子

  b.形容人没有朝气,暮气沉沉的样子

  5.本幕写的是什么时期的事?你是根据哪句台词推断出来的?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6.结合剧情,分析下面的台词分别表现了常四爷的什么性格特点。

  (1)李三,要两个烂肉面,带她们到门外吃去!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二爷,我看哪,大清国要完!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7.阅读王利发在这场戏的台词,结合剧情,分析这个时期的王利发的语言特色。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8.这场戏中,哪些人物之间发生了什么冲突?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9题。

  写《茶馆》这样的戏,老舍有自己的生活基础。他出身在贫苦的清朝士兵家庭之中,自幼丧父。他出生的年代正是《茶馆》第一幕所写的时代。他少年时代居住的小胡同口,就有一座茶馆,正在他上小学的必经的路上。放学后,他常常到茶馆里去听说书。抗日战争的时候,老舍只身漂落在重庆,茶馆是他经常和朋友们一起碰头谈话的地方。记得,在重庆北碚,老舍每逢上街,总要到一个茶叶铺去坐一坐。这家铺子的对面就是个大茶馆。老舍和朋友们常聚到茶馆去喝茶聊天,往往一坐就是大半天。这个茶馆的墙上就到处贴着“莫谈国事”的条子。茶馆是个观察人物的好地方,好像是社会的缩影。老舍选择茶馆来写戏,绝不是偶然的。

  (摘自胡絮青:《关于老舍的〈茶馆〉》

  为什么单单要写一个茶馆呢?老舍说:“茶馆是三教九流会面之处,可以多容纳各色人物。一个大茶馆就是一个小社会。这出戏虽只有三幕,可是写了五十多年的变迁。在这些变迁里,没法子躲开政治问题。可是,我不熟悉政治舞台上的高官大人,没法子正面描写他们的促进与促退。我也不十分懂政治。我只认识一些小人物,这些人物是经常下茶馆的。那么,我要是把他们集合到一个茶馆里,用他们生活上的变迁反映社会的变迁,不就侧面地透露出一些政治消息么?这样,我就决定了去写《茶馆》。”

  (摘自老舍:《答复有关〈茶馆〉的几个问题》) 123456

  9.老舍“为什么单单要写一个茶馆呢”?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参考答案

基础练习

  1.c 2.a 3.c〔“随机应变”不应念重音,“改良”应读重音〕

  4.d 5.(1)反复 双关 (2)反问 借代  (3)拟人 反问

  6.(1)是王利发说的,是接着唐铁嘴说的“感谢这个年月”后说的,这句话蕴含了他的愁苦和愤恨。

   (2)是唐铁嘴说的,这些话活画出了这个吸毒的算命先生甘为洋奴、毫不觉悟的丑恶灵魂。

   (3)是松二爷说的,表明封建社会造就了松二爷的软弱无能。

   (4)是常四爷说的,表现了他的正直性格,反映了人民的爱国情绪和反抗精神。

   (5)是刘麻子说的,表明了流氓的无赖气,说明了他不以作恶为耻的道德标准是那个社会造成的。

  7.b  8.c

综合练习

  1.改变 改良 2.a c d

  3.在旧中国的黑暗现实面前,王利发善于经营,善于改良,精明干练,但作为商人他又胆小怕事,对社会的黑暗无可奈何。  

  4.第一个“哼”字表达了对当时社会动荡不满的情绪,第二个“哼”字表达了自信的情绪,他自信社会动荡仍将继续,说不定还会出现复辟。  

  5.“改”是“改良”,表达了李三对国家前途未卜、社会动荡不安的不满和忧虑。

  6.这段话反映了辛亥革命后社会动荡、政局不稳、军阀混战,复辟和反复辟斗争激烈。

  7.这两句台词写特务分子贪婪无耻,明目张胆地滥捕无辜百姓,来捞取钱财。表明旧中国社会黑暗。

  8.“那点意思”是要钱的委婉说法,“不好意思”是指钱太少,说不过去;实际是暗示王利发不要给得太少,否则就会跟他过不去。表现了吴祥子无耻、无赖的流氓本性。

  9.王利发明知敲诈,却又不敢回绝,也不敢满口答应。回绝,会招来麻烦;满口答应,又不知要敲诈多少。于是采取了不置可否的态度。说“那点意思得多少呢”。

  10.圆滑,善于经营,左右逢源,谨小慎微。

拓展练习

  1.b 2.抵制 厉害 施展

  3.(1)长:增加 (2)甭:不用 (3)掩面:遮住面孔 (4)耍:使用 (5)安顿:安稳 (6)八仙过海,各显其能:比喻各自显示本领,互相竞赛

  4.a

  5.清代末年戊戌变法失败后。

  庞:那还用说吗?天下太平了:圣旨下来,谭嗣同问斩!告诉你,谁敢改祖宗的章程,谁就丢脑袋!

  6.(1)表明常四爷对穷苦百姓的怜悯同情,体现了他正直善良的性格特点。

   (2)表明他虽是个吃皇粮的旗人,但对腐败的清王朝不满,真心想使国家变好些,体现了他敢作敢为,富于正义感的性格特点。

  7.在这场戏中,王利发正当青年,雄心勃勃,精明干练,一心要使祖传的大茶馆兴旺发达起来,他的语言是由精明带来的风趣圆滑。如房东秦二爷说要长房租,并说早晚要把房子收回去,王利发则说:“二爷,您说的对!……”“您甭吓唬着我玩,我知道你多么照应我,心疼我,绝不会叫我挑着大茶壶,到街上卖热茶去!”

  8.秦仲义和王利发发生了冲突,秦仲义要收回王利发的茶馆卖掉,至少要增加房租,以筹资办实业。

  9.要点:①写《茶馆》这样的戏,老舍有自己的生活积累;②一个大茶馆就是一个小社会。

123456

本文来源:https://jiaoan.jxxyjl.com/jiunianjiyuwenjiaoan/41899.html

  • 人教版语文九年级上册第二单元_语文版九年级上册第二单元复习教案

    同学们,第二单元的课文已经学完了,该如何对其进行归纳整合呢?可从以下几方面入手:一、有的放矢1.了解小说的一般特点,掌握小说的基本要素。2.了解小说的来龙去脉,弄清人物活动的大舞台。3.通过人物的言行,结合人物所处的环境分析小说的人物形象。4.深入理解作品的内涵,对小说中的人物形象做出自己的评价。二...

    发布于:2016-08-09

    详细阅读
  • 2021中考必背文言文|2021中考文言文阅读练习教学设计

    文言文阅读练习一、史公不敢酣卧一日,公①取左公②冠带袍笏试诸身,左公适遇之。公色沮,左公笑曰:“子,公辅器也,荐绣③不足以辱子。”张献忠出没蕲、黄、潜、桐间,公奉檄守御。偶逢令节,谓军吏索酒饮之,酒未至,复呼军吏曰:“礼贤馆诸秀才当与其饮。顾夜已半,可赉④酒资分馈之。”吏已往,乃命酒独酌。庖人报黍肉...

    发布于:2016-08-09

    详细阅读
  • [《邹忌讽齐王纳谏》板书设计]《邹忌讽齐王纳谏》复习设计

    一、复习目标: 1.重点掌握本课中出现的文言实词的词义并做归纳。2 掌握文中出现的词类活用,古今异义词,并能辨析和掌握文言特殊句式。 3 理解文章巧妙设解说理的特点,明白虚心接受意见的好处。二、复习方法:自主、合作、点拨、训练三、复习过程:(一)学生自主复习,记忆相关内容,在疑问处作记号。(二)学...

    发布于:2016-08-09

    详细阅读
  • 九年级英语第三单元教学设计|九年级(下)第三单元教学设计

    “疑为学之始。”读书就是要善于发现问题,善于思考,要生疑;“疑”会为我们的阅读带来愉快。本单元所选的几篇课文,从不同的侧面写了人性,写了人与人、人与自然的感情,每一篇文章作者都有良苦的用心,然而每一篇的中心都没有直接表露,所以每一篇都可能让读者产生疑问,不同的读者也可能会产生不同的理解和看法,但每一...

    发布于:2016-08-09

    详细阅读
  • [《敬业与乐业》板书设计]《敬业与乐业》教案设计

    教学目标:掌握议论文的基本特点; 理解“敬业”与“乐业”的含义。能力目标:理清作者的思路,体会作者是怎样层层深入的论述自己的观点。教育目标:尊敬学习,就是尊敬你自己。重点难点:把握中心论点,体会敬业与乐业的情感。策略方法:讨论法。第一课时一、导入:从提问学生对待自己的学习态度入手。...

    发布于:2016-08-09

    详细阅读
  • 论语十二章诵读欣赏_诵读欣赏

    学习目标1.了解《诗经》朴实清新的艺术风格,体会反复咏唱的章法。2.理解和体会诗中所表达的美好情感,并能背诵诗歌。课堂学习教学环节教师活动学生活动一初读1.组织学生结合课下注释自读诗歌。出示要求:读准字音。了解大意。提出疑问。2.组织小组交流。小组内互相朗读,交流大意,记下小组不能解决的疑问。3、组...

    发布于:2016-08-09

    详细阅读
  • [四年级上册现代诗两首教学设计]诗两首教学设计

    1、诗两首 【备课时间】: 【授课时间】: 【教材分析】: 《诗两首》之一的《我爱这土地》作于1938年11月。诗中的“鸟”特地亮出“嘶哑的喉咙”是悲壮的时代氛围和“悲哀的诗人”(艾青自称)所具有的特殊气质、个性的深情流露。诗人借助鸟的形...

    发布于:2016-08-09

    详细阅读
  • 【桃花源记12段】12桃花源记

    12 桃花源记【教学目标】1.学习本文以渔人行踪为线索,以时间为顺序,以简练、质朴的语言进行记叙的写作特点。2.了解古今词义的变化,积累一些文言常用词语。3.认识作者通过描绘“世外桃源”所表达的社会理想,感受宁静的田园生活,正确理解作者寄托的思想感情。【教学重点、难点】1.掌握简单的文言字词。2....

    发布于:2016-08-09

    详细阅读
  • 《与朱元思书》乐乐课堂_初三上册《与朱元思书》课堂实录

    根据xx市教研中心的部署,今天上午第四节课,初三语文组同仁来到12班听我上《与朱元思书》。我课前把课题、作者、朝代都写在黑板中央正上方,把补充的词语解释写在左板书位置。简洁地导入上课铃声响过,师生问候之后,导入新课:“我们中国幅员辽阔,各种名胜数不胜数。浙江省有个著名的旅游城市——杭州。有一条江流由...

    发布于:2016-08-09

    详细阅读
  • 九上语文《故乡》_《故乡》人教九上18

    教学目标:了解小说的特点 理解文章主题  学会分析人物形象 人物的肖像描写及其作用 故乡的 变 说明了什么   教学步骤    第一课时 一、导入:(交代背景 ) 本文写于1921年1月,《故乡》反映的时代是广大农民日益陷入深重灾难的年代。辛亥革命以后,并没有改变农村的封建土地关系,农民仍然处...

    发布于:2016-08-09

    详细阅读

Copyright @ 2011-2019 教案下载网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免责声明 :本网站尊重并保护知识产权,根据《信息网络传播权保护条例》,如果我们转载的作品侵犯了您的权利,请在一个月内通知我们,我们会及时删除。

 站长统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