九上语文《故乡》_《故乡》人教九上18
【jiaoan.jxxyjl.com--九年级语文教案】
教学目标:
了解小说的特点
理解文章主题
学会分析人物形象
人物的肖像描写及其作用
故乡的\"变\"说明了什么
教学步骤
第一课时
一、导入:(交代背景 )
本文写于1921年1月,《故乡》反映的时代是广大农民日益陷入深重灾难的年代。辛亥革命以后,并没有改变农村的封建土地关系,农民仍然处于残酷的剥削和压迫中,同时辛亥革命后,帝国主义加快了对中国的侵略步伐,向中国大量倾销商品,洋货充斥市场,破坏了我国农村自给自足的经济基础,造成了农民经济的急速崩溃,加之中国军阀连年混战,苛捐杂税,强抢豪夺,都一起向农民压来,广大农民被逼倾家荡产,在政治上、经济上、精神上遭受了极大的摧残,形成了农村一片荒凉萧条的景象。1919年12月鲁迅曾从北京回故乡绍兴接家眷迁移北京居住,这次回乡,他亲眼目睹了家农村的衰败景象和农民的痛苦生活,时隔一年后,便写了《故乡》这篇小说。
二、整体感知:
1、抓住文章的主要信息:
a、本文的作者是谁?小说选自?
b、我在哪个季节重回故乡? 深冬
c、我的心情如何? 悲凉
d、文中写了几个人? 7
e、我最初认识闰土时,他多大? 10多岁
f、闰土教了我那些事?
g、作者对杨二嫂最初的印象怎样?
h、谁顺手将我家一副手套塞在裤腰里走了?
i、闰土再见到我的反映是什么? 恭敬
j、闰土真的偷了我家的十个碗碟吗?
2、文中写了哪些人物?其中哪些人物着墨较多?分别为他们写一个小传。
闰土、杨二嫂、“我”,“我”母亲、水生、宏儿;
其中闰土、杨二嫂、“我”着墨较多,刻画得比较详细,人物形象丰满
3、分析人物的性格特点,然后用一两句生动的话对人物作一评价。
闰土:是生活在重压下艰难地挣扎着的中国广大劳苦大众的代表。是辛苦麻木的人。
杨二嫂:是庸俗的小市民的典型代表。是辛苦恣睢的人。
"我 ":追求新生活,心怀希望的知识分子。是辛苦辗转的人。
4、《故乡》是一篇小说,采用的是第一人称的写法,"我"和作者不能划等号。“我"也是虚构的人物要表达的是鲁迅的思想观点。
5、线索是:
回故乡→在故乡→离故乡,
6、把握文章脉络:
时间:严寒的深冬
回故乡╱原因: 卖屋搬家
【1-5】╲所见景象(萧索)及心情(悲凉)
↓
到家那天(母子见面、回忆少年闰土、见杨二嫂)
在故乡 ╱过了三四天:会见闰土
【6-77】╲又过了九天:动身启程
↓ 1234
离故乡 ╱船上谈话
【78-88】╲\"我\"的感受
三、合作探究:
1、作者回到故乡时,对故乡的感受是什么?{不是我所记得的故乡}
a、记忆中的故乡是一个五彩缤纷的故乡
深蓝的天空 碧绿的西瓜 故乡美。一想到故乡,先想
五色的贝壳 金黄的圆月 与闰土有着 到的是闰土。故乡是我和
鸟雀、查、捕鸟 千丝万缕的联系 闰土和谐关系的产物。故
记忆中的故乡是一个寂静又富动感的故乡 乡美,实际是对闰土美的
捕鸟 管瓜地 记忆。所以……,又没有
记忆中的故乡是一个辽阔而又鲜活的故乡 影象,没有言辞
b、现实中的故乡是一个令人难以忍受的故乡
a闰土的变化
外貌 动作语态 对\"我\"的态度 对生活的态度
少年 健康壮实 有智有勇热情纯真 友好热情 天真活泼无忧无虑
中年 饱经风霜 迟钝麻木苦不堪言 可悲的厚障壁 悲苦无奈寄希望神
b、杨二嫂的变化
20年前:豆腐西施、安分守己
20年后:活像圆规、泼悍放肆、尖酸刻薄
c、我\"的心情之\"变\"(结合习题三)
对记忆的故乡无限向往、无限怀念,
对现实的故乡无限悲凉、无限怅惘,
理想的故乡需要需要追求、需要创造。
c、理想中的故乡是美丽的故乡
水生、宏儿
2、人物性格分析:
闰土(1):
外貌:紫色的圆脸——灰黄、皱纹
戴小毡帽 ——破毡帽、极薄的棉衣
红活圆实的手 —— 又粗、苯、开裂、松树皮
有活力、有朝气——木偶人
动作:刚健、干脆利落——迟钝、麻木
说话脱口而出 ——吞吞吐吐
多子,饥荒,苛税,兵,匪,官,绅,如同一把把挫刀,在时间这块励石上,活生生地把一个少年小英雄磨成了一个木偶人。
闰土(2):一声“老爷!”就把自己与儿时的好友隔在了无形的厚障壁的
两边;带回家去的香炉、烛台何尝不是在增加这厚障壁的高度呢!
杨二嫂:一个被社会扭曲了的变形人,不仅表现在从当年的“豆腐西施” 1234
变成了今天的“圆规”,而且还表现在自己被侮辱、被损害的同
时,又在侮辱和损害着别人。
“我”:曾使自己魂牵梦萦的故乡,一下子就显露出了它的丑陋;为使它
美丽,只有在本来没有路的地方走出一条新路来。
“母亲:慈祥、宽容、厚道地对待所有的人,对待这个世界;世界却没有
给她以公平:变卖家产,告别家园,跟儿子去外地谋生,她的前
面是一片未知。
水生:一个20年前的闰土,20年后,他或许不会再成为今天的闰土;
对他来说,与生俱来的苦难其实也是一种改变命运的财富!
宏儿:从“飞”出家门的那一刻起,他就开始“飞”向这个既陌生又
新鲜的世界了。
3、我与闰土之间可悲的厚障壁是什么?
人的观念、地位、环境的差异带来的精神上的隔膜,但却“合理”的存在着
4、造成“厚障壁”的原因是什么?
封建秩序观念长期强制性压力
5、“我”在文中的地位是什么?
叙述者、
5、理解“希望是本无所谓有,无所谓无的”
空有希望不奋斗,不追求——无所谓有
有希望又去奋斗、去追求——无所谓无
四、体会景物描写的作用
1、第二段展示了故乡的萧条景象,是旧中国农村日益凋敝的真实写照。此段景物描写,既烘托了\"我\"的悲凉心情,又提示了帝国主义、封建主义统治给中国农村经济带来的灾难。
2、第六段的景物描写,写出了\"我\"的老屋的破落,起着烘托人物悲凉心情的作用。
3、第十二段的景物描写,展示了\"我\"记忆中美好故乡的景色及少年闰土机智勇敢的形象,与眼前衰败的景象形成鲜明对比,突出了故乡的变化,启发人们思考故乡每况愈下、日趋破产的社会根源。
4、第八十八段的景物描写,展示了对未来故乡的美好憧憬,表现了\"我\"创造新生活的愿望。
五、议论的作用 :
1、第84段的议论,表达了我对社会现实的不满和悲愤。
2、第86段的议论,是对旧生活的否定,对新生活的向往。
3、第88段的议论,富有哲理性,给人以深刻的启迪和鼓舞,它告诉人们新的生活要靠奋斗。
附板书:
运用对比、肖像描写、语言描写、景物描写突出主题。
故 乡
╱╲
记忆中的故乡 ←对 比 → 现实中的故乡
╱╲ ╱╲
人物 环境 环境 人物
╱╲ (鲜明美丽) (萧索荒凉) ╱╲
闰土 杨二嫂 闰土 杨二嫂 1234
安分守己 豆腐西施 衰弱贫穷 像圆规
活泼刚强 木偶人 泼悍放肆纯朴可爱 ↗
多子、饥荒、苛税、兵、匪、官、绅
1234
本文来源:https://jiaoan.jxxyjl.com/jiunianjiyuwenjiaoan/43285.html
-
人教版语文九年级上册第二单元_语文版九年级上册第二单元复习教案详细阅读
同学们,第二单元的课文已经学完了,该如何对其进行归纳整合呢?可从以下几方面入手:一、有的放矢1.了解小说的一般特点,掌握小说的基本要素。2.了解小说的来龙去脉,弄清人物活动的大舞台。3.通过人物的言行,结合人物所处的环境分析小说的人物形象。4.深入理解作品的内涵,对小说中的人物形象做出自己的评价。二...
-
2021中考必背文言文|2021中考文言文阅读练习教学设计详细阅读
文言文阅读练习一、史公不敢酣卧一日,公①取左公②冠带袍笏试诸身,左公适遇之。公色沮,左公笑曰:“子,公辅器也,荐绣③不足以辱子。”张献忠出没蕲、黄、潜、桐间,公奉檄守御。偶逢令节,谓军吏索酒饮之,酒未至,复呼军吏曰:“礼贤馆诸秀才当与其饮。顾夜已半,可赉④酒资分馈之。”吏已往,乃命酒独酌。庖人报黍肉...
-
[《邹忌讽齐王纳谏》板书设计]《邹忌讽齐王纳谏》复习设计详细阅读
一、复习目标: 1.重点掌握本课中出现的文言实词的词义并做归纳。2 掌握文中出现的词类活用,古今异义词,并能辨析和掌握文言特殊句式。 3 理解文章巧妙设解说理的特点,明白虚心接受意见的好处。二、复习方法:自主、合作、点拨、训练三、复习过程:(一)学生自主复习,记忆相关内容,在疑问处作记号。(二)学...
-
九年级英语第三单元教学设计|九年级(下)第三单元教学设计详细阅读
“疑为学之始。”读书就是要善于发现问题,善于思考,要生疑;“疑”会为我们的阅读带来愉快。本单元所选的几篇课文,从不同的侧面写了人性,写了人与人、人与自然的感情,每一篇文章作者都有良苦的用心,然而每一篇的中心都没有直接表露,所以每一篇都可能让读者产生疑问,不同的读者也可能会产生不同的理解和看法,但每一...
-
[《敬业与乐业》板书设计]《敬业与乐业》教案设计详细阅读
教学目标:掌握议论文的基本特点; 理解“敬业”与“乐业”的含义。能力目标:理清作者的思路,体会作者是怎样层层深入的论述自己的观点。教育目标:尊敬学习,就是尊敬你自己。重点难点:把握中心论点,体会敬业与乐业的情感。策略方法:讨论法。第一课时一、导入:从提问学生对待自己的学习态度入手。...
-
论语十二章诵读欣赏_诵读欣赏详细阅读
学习目标1.了解《诗经》朴实清新的艺术风格,体会反复咏唱的章法。2.理解和体会诗中所表达的美好情感,并能背诵诗歌。课堂学习教学环节教师活动学生活动一初读1.组织学生结合课下注释自读诗歌。出示要求:读准字音。了解大意。提出疑问。2.组织小组交流。小组内互相朗读,交流大意,记下小组不能解决的疑问。3、组...
-
[四年级上册现代诗两首教学设计]诗两首教学设计详细阅读
1、诗两首 【备课时间】: 【授课时间】: 【教材分析】: 《诗两首》之一的《我爱这土地》作于1938年11月。诗中的“鸟”特地亮出“嘶哑的喉咙”是悲壮的时代氛围和“悲哀的诗人”(艾青自称)所具有的特殊气质、个性的深情流露。诗人借助鸟的形...
-
【桃花源记12段】12桃花源记详细阅读
12 桃花源记【教学目标】1.学习本文以渔人行踪为线索,以时间为顺序,以简练、质朴的语言进行记叙的写作特点。2.了解古今词义的变化,积累一些文言常用词语。3.认识作者通过描绘“世外桃源”所表达的社会理想,感受宁静的田园生活,正确理解作者寄托的思想感情。【教学重点、难点】1.掌握简单的文言字词。2....
-
《与朱元思书》乐乐课堂_初三上册《与朱元思书》课堂实录详细阅读
根据xx市教研中心的部署,今天上午第四节课,初三语文组同仁来到12班听我上《与朱元思书》。我课前把课题、作者、朝代都写在黑板中央正上方,把补充的词语解释写在左板书位置。简洁地导入上课铃声响过,师生问候之后,导入新课:“我们中国幅员辽阔,各种名胜数不胜数。浙江省有个著名的旅游城市——杭州。有一条江流由...
-
九上语文《故乡》_《故乡》人教九上18详细阅读
教学目标:了解小说的特点 理解文章主题 学会分析人物形象 人物的肖像描写及其作用 故乡的 变 说明了什么 教学步骤 第一课时 一、导入:(交代背景 ) 本文写于1921年1月,《故乡》反映的时代是广大农民日益陷入深重灾难的年代。辛亥革命以后,并没有改变农村的封建土地关系,农民仍然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