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沁园春雪教学设计一等奖]《沁园春雪》教学设计

九年级语文教案 2016-07-30 网络整理 晴天

【jiaoan.jxxyjl.com--九年级语文教案】

《沁园春 雪》教学设计
第一课时
教学目标一:复习巩固,培养学生乐于合作与交流的学习素养。时间5分至6分钟。
教学过程:1、板书课题,明确教学内容。
          2、展示问题:请说一说描写雪的优美诗句有哪些?
          3、前后桌学生讨论交流。时间2分钟。
          4、请学生回答,提醒学生注意所说诗句的作者及朝代。(至少要有3位学生发言)
          5、布置课后作业:收集与雪有关的诗句或文章。
资料准备:
a、描写雪的美妙诗句
1、千山鸟飞绝,万径人踪灭。孤舟蓑笠翁,独钓寒江雪。(唐•柳宗元,《江雪》)
2、窗含西岭千秋雪,门泊东吴万里船。(唐•杜甫,《绝句》)
3、忽如一夜春风来,千树万树梨花开。(唐•岑参cén shēn,《白雪歌送武判官归京》)
4、山回路转不见君,雪上空留马行处。
(唐•岑参cén shēn,《白雪歌送武判官归京》)
5、欲渡黄河冰塞川,将登太行雪满山。(唐•李白,《行路难》)
6、燕山雪花大如席,片片吹落轩辕台。(唐•李白,《北风行》)
7、遥知不是雪,为有暗香来。(北宋•王安石,《梅花》)
8、柴门闻犬吠,风雪夜归人。(唐•刘长卿,《逢雪宿芙蓉山主人》)
9、千里黄云白日曛,北风吹雁雪纷纷。(唐•高适,《别董大》)
10、白雪却嫌春色晚,故穿庭树作飞花。(唐•韩愈,《春雪》)
11、白雪纷纷何所似,撒盐空中差可拟,未若柳絮因风起。(晋•谢道蕴,《咏雪联句》)
12、落尽琼花天不惜,封他梅蕊玉无香。(宋•杨万里,《观雪》)
13、草枯鹰眼急,雪尽马蹄轻。(唐•王维,《观猎》)
14、欲将轻骑逐,大雪满弓刀。(唐•卢纶:《塞下曲》)
15、青海长云暗雪山,孤城遥望玉门关。(唐•王昌龄:《从军行七首其四》)
16、,须逊雪三分白,雪却输梅一段香。(南宋•卢梅坡,《雪梅》)
17、云横秦岭家何在,雪拥蓝关马不前(唐•韩愈,《左迁至蓝关示侄孙湘》)
18、溪深难受雪,山冻不流云。(清•洪升《雪望》)
19、六出飞花入户时,坐看青竹变琼枝。(唐•高骈《对雪》)
20、千峰笋石千株玉,万树松萝万朵云。(唐•元稹《南秦雪》)
b、散文诗•雪(原创)
1
在唐诗宋词的风雪里,我在固执地寻找那朵不俗的梅花。
所有关于梅的思念,被墨色的浓云收存。
就在最冷的时候,你舞动漫天雪花向我走来,把守望千年的眼睛洞穿。
暗香袭来的时候,我一生的情节将因你而生动。
流浪的心从此不再徘徊。因为有你,这个冬天不再寂寞。
2
那一次分手,我看见大片大片的雪花正砸向你的脑袋。
你说的每一个字,是千年不化的雪,在瞬间冰封了我的心跳。
当美丽的谎言如肥皂泡一样破灭,方才懂得什么是天真,什么是幼稚,什么是虚伪。
为什么受伤害的人会是我?
泪水涌出时,我看见梧桐树上的冰花,晶莹中盛开着永远的忧伤。

教学目标二:介绍作者的早期生平,培养学生的良好的学习意识。(时间5分钟)1234
教学方式:老师讲,学生听。
    作者简介: 毛泽东(1893至1976年),字润之。湖南省湘潭县韶山人。出身于富农家庭,9岁进入私塾读书,17岁考入湖南湘乡县立东山高等小学堂读书,18岁考入湘乡驻省中学读书。读了半年,为响应辛亥革命,投笔从戎,在湖南新军当列兵。半年后退出。又在长沙街头流浪了大半年,近20岁时,入湖南省立第四师范学校预科读书,25岁毕业,为组织湖南赴法勤工俭学运动第一次到北京。在北京期间,担任北京大学图书馆管理员,得到李大钊等人帮助,开始接受俄国十月革命的思想影响。从此走上了不平凡的革命道路,最后成为20世纪全球最具影响力的伟大人物。从他早年的生平,我们可以得到这样的启迪:1、读书方能改变命运。如果毛泽东辍学经商,或者回家务农,就不可能走上伟人之路。2、要到最好的学校读书,结交最好的老师和同学。3、要有一技之长,多看报,多了解时事。4、30岁以前能找到一生的信仰。
教学目标三:介绍词的常识及本诗的写作背景(时间5分钟)
一、词的常识:
词产生于唐,流行于五代,极盛于宋代。又称为诗余、长短句、曲子、曲子词、乐府等。其特点:调有定格,句有定数,字有定声。字数不同可分为长调(91字以上)、中调(59~90字)、小令(58字以内)。词有单调和双调之分,双调就是分两大段,两段的平仄、字数是相等或大致相等的,单调只有一段。词的一段叫一阕或一片,第一段叫前阕、上阕、上片,第二段叫后阕、下阕、下片。
沁园春是词牌名。所谓词牌,就是指唐宋时代经常用以填词的大致固定的一部分乐曲的原名。沁园为东汉汉明帝为他的女儿沁水公主修建的皇家园林,据《后汉书窦宪传》记载:沁水公主的舅舅窦宪倚仗其妹贵为皇后之势,竟然变相强夺公主田园,后人感叹其事,多在诗中咏之叹之,渐成“沁园春”这一中国文人所钟爱的词牌。
这首词写于1936年2月。遵义会议确立了毛泽东在全党全军的领导地位。毛泽东率长征部队胜利到达陕北之后,领导全党展开反抗日本帝国主义侵略的伟大斗争。在陕北清涧县,毛泽东曾于一场大雪之后攀登到海拔千米、白雪覆盖的塬(塬 yuán :我国西北黄土高原地区因流水冲刷而形成的一种地貌,呈台状,四周陡峭,顶上平坦。)上视察地形,欣赏“北国风光”,过后写下了这首词。1945年8月,抗战胜利后,毛泽东同志亲赴重庆与国民党谈判。其间,柳亚子先生请他写诗,毛泽东同志就把这首《沁园春•雪》抄给他,随后《新民晚报》公开发表,迅速在人民当中广为传颂。
教学目标四:诵读、背诵词的上阕。(15分钟),培养学生朗读能力和记忆能力
教学过程:1、老师范读或播放该部分的录音
          2、抽学生朗读
          3、纠正读错的字音。如分(fèn)外
          4、根据课文注释,把握本阕词的大意:
北方的风光,千里冰封,万里雪飘,眺望长城内外,只剩下(白茫茫的一片);宽广的黄河上下,河水顿时失去了滔滔水势。连绵的群山好像((一条条)银蛇一样蜿蜒游走),高原(上的丘陵)好像((许多)白象在奔跑),似乎想要与苍天比试一下高低。等到天晴的时候,(再看红日照耀下的白雪,格外的娇艳美好。 )1234
          4、学生背诵、默写
教学目标五:分析词的上阕,培养学生的理解能力(时间10分钟)
  展示问题:1、作者望见哪四种景物?这些景物的特点有什么共同之处?请用四个字概括。
                 (作者望见了长城、黄河、群山和高原。共同之处是雄伟壮丽或雄浑壮阔。)
            2、哪几句诗是虚写?表现了作者怎样的情怀?
                  (最后三句,抒发了作者对祖国的山河的赞美)
            3、“山舞银蛇,原驰蜡象”运用了怎样的表现手法?(以动写静)
            附:以动写静的诗句:蝉噪林逾静,鸟鸣山更幽;明月别枝惊鹊,清风半夜鸣蝉;
山光悦鸟性,潭影空人心。

第二课时
教学目标一:抽背、抽问,巩固第一课时的教学内容,培养学生良好的复习习惯。(时间5分钟)
教学过程:
1、抽一位学生背诵词的上阕。如果学生背不了,全体齐读课文。要弄清学生不能背诵的原因并给予其能够接受的处罚, 如限时完成背诵或罚抄2至3遍。
2、抽问:请学生解释词语:唯余莽莽   红装素裹  分外妖娆
3、上阕写景,写出了景物的什么特点?
     教学目标二:诵读、背诵词的下阕。(15分钟),培养学生朗读能力和记忆能力
 教学过程:
 1、老师范读或播放该部分的录音
 2、抽学生朗读
 3、纠正读错的字音。成吉思汗(hán)  还看今朝(zhāo)  数(shǔ)风流人物 
 4、根据课文注释,把握本阕词的大意:
江山是这样的(壮丽),让无数英雄为此(倾倒)。可惜像秦始皇汉武帝那样的帝王,(略差文学才华);像唐太宗宋太祖那样的帝王,(缺少一点文治功劳)。称雄一世的成吉思汗,(只知道使用武力而不懂得得文治)。而这些都已经过去了,(真正能够建功立业的英雄人物),还要看现在的人们。        
 5、学生背诵、默写
教学目标三:分析词的下阕,培养学生的理解能力。(时间10分钟)
问题展示:
1、作者认为,要成为当今的风流人物,应该具备怎样的才能?请用四个字来概括。(文武兼备或文武双全。“文”指的是文学才华,“武”指的是军事才能。在作者看来,只有即懂军事,又懂文化的人才可能成为真正的时代英雄。
2、“俱往矣,数风流人物,还看今朝”抒发了作者怎样的情怀?(坚信中国的无产阶级革命一定会成功,文武双全的共产党人会建立不朽的功勋。
3、如何理解作者对秦皇汉武、唐宗宋祖以及成吉思汗的评价?秦始皇(前259年—前2XX年),39岁时完成了统一中国大业,建立了秦朝,被后人誉为:“千古一帝”。为了统一思想,他实行了焚书坑儒的政策。由于注重武力统治,秦朝从建立到灭亡只有XX年。1234
汉武帝刘彻(前156年—前87年),15岁登基,才位54年。功绩主要是北击匈奴,获得决定性的胜利,拓展了统治区域。听取董仲舒的建议,“罢黜百家,独尊儒术”开创中国传统主流文化之正统。改革政治,削减地方势力,加强了中央集权。
唐太宗李世明(599年——649年),在其统治期间,社会秩序比较安定,阶级矛盾相对缓和,经济繁荣,国力强盛。史称“贞观之治”。
宋太祖赵匡胤(927年-976年),他结束了安史之乱以来长达2XX年的诸侯割据和军阀战乱局面,奉行“文以靖国”这一理念,大大提高了文人在政治上的地位,促使宋代的文化空前繁盛。
元太祖成吉思汗(1162年-1227年)在位期间多次发动对外征服战争。在发动一系列大规模侵略战争时,也伴随着大规模的屠杀。据国内外学者考证,蒙古国在全世界屠杀的人数达到一亿人左右,其中约有七千万为中国人。这一项记录已保存在《吉尼斯世界记录》中。
作者对上述帝王“略输文采”、“稍逊风骚”的评价带着个人的主观色彩,目的是要激励当今的共产党人即要懂军事,更要懂政治,做到文武兼备。
教学目标四:展示练习,巩固教学。(时间10分钟)
一、注音
沁(       )园春    分(     )外 妖娆(     )  成吉思汗(     )  数(     )风流人物
二、解释:
1、惟余莽莽 2、红装素裹  3、分外妖娆  4、江山多娇  5、略输文采  5、稍逊风骚  6、一代天骄
7、风流人物
三、填空:
这首词的词牌名是(        ),题目是(        )
三、问答
2、上阕中,作者望见哪四种景物?这些景物的特点有什么共同之处?请用四个字概括。
3、上阕中,哪几句诗是虚写?表现了作者怎样的情怀?
4、“山舞银蛇,原驰蜡象”运用了怎样的表现手法?
5、作者认为,要成为当今的风流人物,应该具备怎样的才能?请用四个字来概括。
6、“俱往矣,数风流人物,还看今朝”抒发了作者怎样的情怀?

1234

本文来源:https://jiaoan.jxxyjl.com/jiunianjiyuwenjiaoan/43006.html

  • 人教版语文九年级上册第二单元_语文版九年级上册第二单元复习教案

    同学们,第二单元的课文已经学完了,该如何对其进行归纳整合呢?可从以下几方面入手:一、有的放矢1.了解小说的一般特点,掌握小说的基本要素。2.了解小说的来龙去脉,弄清人物活动的大舞台。3.通过人物的言行,结合人物所处的环境分析小说的人物形象。4.深入理解作品的内涵,对小说中的人物形象做出自己的评价。二...

    发布于:2016-08-09

    详细阅读
  • 2021中考必背文言文|2021中考文言文阅读练习教学设计

    文言文阅读练习一、史公不敢酣卧一日,公①取左公②冠带袍笏试诸身,左公适遇之。公色沮,左公笑曰:“子,公辅器也,荐绣③不足以辱子。”张献忠出没蕲、黄、潜、桐间,公奉檄守御。偶逢令节,谓军吏索酒饮之,酒未至,复呼军吏曰:“礼贤馆诸秀才当与其饮。顾夜已半,可赉④酒资分馈之。”吏已往,乃命酒独酌。庖人报黍肉...

    发布于:2016-08-09

    详细阅读
  • [《邹忌讽齐王纳谏》板书设计]《邹忌讽齐王纳谏》复习设计

    一、复习目标: 1.重点掌握本课中出现的文言实词的词义并做归纳。2 掌握文中出现的词类活用,古今异义词,并能辨析和掌握文言特殊句式。 3 理解文章巧妙设解说理的特点,明白虚心接受意见的好处。二、复习方法:自主、合作、点拨、训练三、复习过程:(一)学生自主复习,记忆相关内容,在疑问处作记号。(二)学...

    发布于:2016-08-09

    详细阅读
  • 九年级英语第三单元教学设计|九年级(下)第三单元教学设计

    “疑为学之始。”读书就是要善于发现问题,善于思考,要生疑;“疑”会为我们的阅读带来愉快。本单元所选的几篇课文,从不同的侧面写了人性,写了人与人、人与自然的感情,每一篇文章作者都有良苦的用心,然而每一篇的中心都没有直接表露,所以每一篇都可能让读者产生疑问,不同的读者也可能会产生不同的理解和看法,但每一...

    发布于:2016-08-09

    详细阅读
  • [《敬业与乐业》板书设计]《敬业与乐业》教案设计

    教学目标:掌握议论文的基本特点; 理解“敬业”与“乐业”的含义。能力目标:理清作者的思路,体会作者是怎样层层深入的论述自己的观点。教育目标:尊敬学习,就是尊敬你自己。重点难点:把握中心论点,体会敬业与乐业的情感。策略方法:讨论法。第一课时一、导入:从提问学生对待自己的学习态度入手。...

    发布于:2016-08-09

    详细阅读
  • 论语十二章诵读欣赏_诵读欣赏

    学习目标1.了解《诗经》朴实清新的艺术风格,体会反复咏唱的章法。2.理解和体会诗中所表达的美好情感,并能背诵诗歌。课堂学习教学环节教师活动学生活动一初读1.组织学生结合课下注释自读诗歌。出示要求:读准字音。了解大意。提出疑问。2.组织小组交流。小组内互相朗读,交流大意,记下小组不能解决的疑问。3、组...

    发布于:2016-08-09

    详细阅读
  • [四年级上册现代诗两首教学设计]诗两首教学设计

    1、诗两首 【备课时间】: 【授课时间】: 【教材分析】: 《诗两首》之一的《我爱这土地》作于1938年11月。诗中的“鸟”特地亮出“嘶哑的喉咙”是悲壮的时代氛围和“悲哀的诗人”(艾青自称)所具有的特殊气质、个性的深情流露。诗人借助鸟的形...

    发布于:2016-08-09

    详细阅读
  • 【桃花源记12段】12桃花源记

    12 桃花源记【教学目标】1.学习本文以渔人行踪为线索,以时间为顺序,以简练、质朴的语言进行记叙的写作特点。2.了解古今词义的变化,积累一些文言常用词语。3.认识作者通过描绘“世外桃源”所表达的社会理想,感受宁静的田园生活,正确理解作者寄托的思想感情。【教学重点、难点】1.掌握简单的文言字词。2....

    发布于:2016-08-09

    详细阅读
  • 《与朱元思书》乐乐课堂_初三上册《与朱元思书》课堂实录

    根据xx市教研中心的部署,今天上午第四节课,初三语文组同仁来到12班听我上《与朱元思书》。我课前把课题、作者、朝代都写在黑板中央正上方,把补充的词语解释写在左板书位置。简洁地导入上课铃声响过,师生问候之后,导入新课:“我们中国幅员辽阔,各种名胜数不胜数。浙江省有个著名的旅游城市——杭州。有一条江流由...

    发布于:2016-08-09

    详细阅读
  • 九上语文《故乡》_《故乡》人教九上18

    教学目标:了解小说的特点 理解文章主题  学会分析人物形象 人物的肖像描写及其作用 故乡的 变 说明了什么   教学步骤    第一课时 一、导入:(交代背景 ) 本文写于1921年1月,《故乡》反映的时代是广大农民日益陷入深重灾难的年代。辛亥革命以后,并没有改变农村的封建土地关系,农民仍然处...

    发布于:2016-08-09

    详细阅读

Copyright @ 2011-2019 教案下载网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免责声明 :本网站尊重并保护知识产权,根据《信息网络传播权保护条例》,如果我们转载的作品侵犯了您的权利,请在一个月内通知我们,我们会及时删除。

 站长统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