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沁园春长沙》_《沁园春•长沙》教学设计1

高一语文教案 2015-05-17 网络整理 晴天

【jiaoan.jxxyjl.com--高一语文教案】

教学目标
一、品味诗的语言及意境;
二、感受作者青年时代的伟大抱负和革命情怀;
三、背诵全词。
教学重点
通过朗读训练,赏析诗句的表现力。
教学用具
cai(计算机辅助教学)课件
[评:一堂课要完成的任务可以有很多,但只有优化动机设计,才能集中教学目标;只有集中教学目标,才能使每堂课所采用的教学手段达到有效。]
教学过程
一、课前准备
1、cai歌曲《沁园春•雪》;
2、学生忆诵《沁园春•雪》。
二、导入新课
这堂课我们学习毛译东用“沁园春”作词牌名的的另一首词“长沙”。
“沁园春”这个词牌都分上下两阕,每阕的句数、字数都有规定,所谓“词有定阕,阕有定句,句有定字”。从《沁园春•雪》中我们可以感受到毛泽东诗词豪放的风格、磅礴的气势。今天我们将要学习的《沁园春•长沙》会给你留下更加深刻的印象。让我们一起来学习毛泽东主席凝练铿锵、极富表现力的语言,同时感受作者青年时代的伟大抱负和革命情怀,领会诗歌深远优美的意境。
[评:导语有如文章的起笔,常常颇费心机。这里的教学引言,舍弃花哨,不枝不蔓,注重实际,同时也讲究艺术,通过比较,温故知新,鲜明地提示了一条教与学的思路。]
三、背景介绍
这首词的题目是《长沙》。长沙是毛泽东早年生活学习和从事革命活动的地方。1925年,是北伐战争开始的前一年,全国各地工农活动风起云涌,如火如荼。1925年1月,党的“四大”在上海召开。大会指出,中国民族革命,必须有无产阶级参加,并取得领导地位,才能取得胜利。1925年10月,毛泽东从韶山前往广州主持全国农民运动讲习所,途经长沙,重游橘子洲头,面对绚丽的秋景,回忆往昔的岁月,写下了这首词。
[评:对而今的年轻一代,对现时的出户机会很少的学生,有必要简要地交代这首词的写作背景,展示橘子洲头的画面。]
四、教师朗诵。
cai 《春江花月夜》音乐(配乐朗诵)
[评:接着朗读声起,音乐悠扬,把学生带进如诗如画的境界,这是诗体教学的特征,这是当代教学的要求,这是语文教学的规律。]
五、学生朗读
在朗读中加深理解,在理解的基础上抒情朗读,每读一次解决一个问题。
初读:朗读全词 ==> 熟悉上、下阕的内容。
二读:朗读上阕 ==> 注意字音:霜(shuāng)、自(zì)等,排除方言影响。
三读:朗读上阕 ==> 把握层次。
第一层:交代时间、地点、环境。
朗读提示:用叙述语气,平和、舒缓。
第二层:由“看”统领,展示湘江秋景图。
朗读提示:想象美的画面,情绪饱满,有热情。
cai 由“看”领起的内容:
远 望 ==> “万山红遍”(高)[群山]
近 望 ==> “漫江碧透”(低)[江水]
仰 视 ==> “鹰击长空”(高)[长空”]
俯 视 ==> “鱼翔浅底”(低)[水面”]
动作之劲 ==> “争”“击”“翔”
色彩之浓 ==> “红”“碧”
数量之多 ==> “万”“层”“百”
竞争之烈 ==> 红绿争辉,船只争流,鹰鱼争乐
第三层:提出“谁主沉浮”的问题。
无疑而问,从而引起思绪,过渡到下阕。
朗读提示:语速稍慢,既是思索,又含肯定答案。
四读:朗读下阕 ==> 注意读出感情。
过渡语:上阕写今日之游、眼前之景,提出问题,引起回忆。123
下阕写昔日之游,忆过去峥嵘,回答上阕提出的问题。
提示:
① “携来百侣曾游”与上阕“独立寒秋”形成对比。
② “忆往昔”的“忆”统领:革命青年的战斗风格和豪情壮志。
朗读提示:语调高,语气强,豪情满怀的。
③ “曾记否”:既是设问,又是回答。
④下阕照应上阕。
五读:读全词 ==> 想象、深入意境,体会全词气势之宏,语言之美。
归纳主题。
cai 主题:本词通过对长沙秋景的描绘和对青年时代斗争生活的回忆,抒发出革命青年对国家命运的感慨和以天下为己任,蔑视反动统治者,改造旧中国的豪情壮志。
[评:朗读是本堂课的一个重点。进行这种训练,不只是种教学手段,而且是种教学目的。
处于这堂课突出位置上的读,要合时地读,有序地读,采用不同的形式,起到不同的作用,产生不同而又形成整体的效果,这就要求读起来不仅抑扬顿挫,更须声情并茂,读者神采飞扬,听者牵肠挂肚,或悠然遐思,或怡然自乐,或潸然泪下。在这点上,设计者的细心构思和执教人的分步操作,是足能体现本人的教学基本功力的。]
六 、欣赏
cai 歌曲《沁园春•长沙》
让学生随着音乐画面进入艺术的境界,感受毛泽东青年时代的伟大抱负和革命情怀。
七、词的常识
词,是我国诗歌中的一种特殊文学体裁,起源于两汉,盛行于宋代。特点是每首词都有词调,叫词牌。例如本词的词牌叫“沁园春”,因东汉窦宪仗势夺取明帝女儿沁水公主的园林,后人作诗以咏其事,因此得名。
词牌与内容没有必然的联系,所以有些词在词牌下另有标题或小序,表明主题或写作缘由。
cai 词的分类:
按字数分为:
小令→(58字内)
中调→(59-90字)
长调→(91字以上)
按结构分为:
单调→只一片(阕)
双调→两片
三叠→三片
四叠→四片
八、课外词选读
cai
如梦令•元旦
毛泽东
宁化、清流、归化,路隘林深苔滑。今日向何方,直指武夷山下。山下山下,风展红旗如画。
[评:中学生学古诗词不是要求会写,而是要求会读。“会读”的涵义是丰富的:理解意思,体会境界,感受思想文化的熏陶和教育。因此,有必要让学生了解词的常识,了解词的意义,了解词的形象,了解词的语言,同时适当地拓展课外阅读面,也选同题目或同词牌或同作者的一两首诗词让学生见识见识、欣赏欣赏,虽不必说出它的美丽,但能感觉词的魅力。这样组织课堂,安排内容,实乃全面提高素质所必需。]
九、反馈检测
cai 《沁园春长沙》反馈检测
1.《沁园春 长沙》按结构分类,属 ,按字句多少分类(114字),属
2.判断下列各项的解释与分析是否全部正确,正确的在该项的括号内画“4 ”,错误的打“6 ”。
a.“看万山红遍,层林尽染(如火)”。“尽”与“遍”相应,“染”更有动感,写层林渐渐变红,“如火”则全无上述优点。( )
b.“漫江碧透(碧绿),百舸争流”。“碧绿”只写了颜色,而“碧透”则不仅写了颜色,而且写出了秋水清澈见底的特点。( )
c.“鹰击(翔)长空,鱼翔浅底”。一般鸟类在空中宜用“翔”字,而鹰在空中总处于一种进攻的姿态,这样写充满了战斗的激情。( )
d.“怅寥廓,问苍茫(辽阔)大地,谁主沉浮”。“辽阔”只写出了宽广空阔,而“苍茫”则写出了秋天傍晚的雄浑景象,更有韵味。( )123
3.作者在上阕中问“苍茫大地,谁主沉浮”,下阕是怎样回答这个问题的?
4.背诵全词。
[参考答案:1、双调;长调 2、a(4 )b(4 )c(6 )d(6 ) 3、下阕通过回忆,形象地概括了早期共产主义战士雄姿英发的战斗风貌,末句以豪迈的气慨回答“谁主沉浮”,表明作者要像当年中流击水那样,勇敢地投身于革命风浪中,担负起主宰国家命运前途的大任,抒发了诗人以天下为已任的伟大抱负。
4.(略)
[评:这里有四个课堂作业题,包括语文常识题、语言理解题、语意思考题以及课文背诵,程度切合实际,时量适中,且要求尽量在课堂上完成,努力做到满意。因为这是语文能力的强化训练,也是教学效率的当堂鉴定。对此,教案的编拟者同样需要匠心独运。]
十、小结
上阕写景: 红、 碧、 浅、 寥廓 ==> 设问: 谁主沉浮
↓ 回答 ↑
下阕抒情:挥斥、指点、激扬、粪土 ==> 设问: 浪遏飞舟
俗话说:“书读百遍,其义自见。”朗读是这节课的重点,同学们通过反复朗读,仔细品味诗词语言,结合音乐、图像,领会了诗歌深远优美的意境,感受到作者青年时代的伟大抱负。
这首词上阕写景,用精当、形象的词语描绘了美丽壮观的湘江景色,以设问结尾,提出“谁主沉浮”的问题;下阕抒情,通过回忆,形象地概括了早期共产主义战士雄姿英发的战斗风貌和豪迈气概,结尾仍用设问句,巧妙地回答了上阕提出的问题。
另外,这堂课同学们还选读了毛泽东的另一首词《如梦令•元旦》,希望同学们能运用所学的词的常识和本节课的朗读方法,提高诗词的朗读、鉴赏水平。
[总评:这堂课力图将常规教学要求与钟德赣反刍式教学特色熔为一炉,并通过多媒体教学手段展示出来,这就要发挥教者的优势,创造出一种新格局。这种尝试,虽然还只是个开头,但在我看来,是难能可贵的。]

123

本文来源:https://jiaoan.jxxyjl.com/gaoyiyuwenjiaoan/29784.html

  • 【《廉颇蔺相如列传》课堂实录】《廉颇蔺相如列传》课堂实录

    教学设计:一个文本作为一个系统,它具有多向度、多层次的特性,所以理解一个文本,也就具有多种可能。在具体的讲解中,寻找一个合适的向度,选取一个合适的切入点,是非常重要的。讲解《廉颇蔺相如列传》,我选取从“对比”这一表现手法上切入,因为它既是该文本最突出的特点,又能将文本主要的内容,如情节发展、人物性格...

    发布于:2015-05-23

    详细阅读
  • 贝多芬田园交响乐卡拉扬|《贝多芬田园交响乐》教案

    【教学目标】1.欣赏本文所描述的音乐形象,解本文所蕴涵的思想感情;2.学习课文描述音乐形象的手法;3.培养联想和想象能力,提高艺术鉴赏能力。【教学重点】目标2、3【教学方法】阅读法、讨论法【教学辅助】多媒体课件【教学时数】1课时【教学过程】一、导入由贝多芬耳聋仍创作音乐的故事导入课文。二、整体感知1...

    发布于:2015-05-23

    详细阅读
  • [《水龙吟登建康赏心亭》导学案]《水龙吟登建康赏心亭》导学案

    水龙吟 登建康赏心亭【学习目标】 情感目标:(1)引导学生以真挚的感情品读品    (2)培养爱国主义情感  知识目标:(1)通过反复诵读,感知作品内容和思想感情 (2)掌握咏史怀古词的特点    (3)理解词...

    发布于:2015-05-23

    详细阅读
  • 【《小狗包弟》ppt】《小狗包弟》必修一

    安徽省安庆市第七中学 朱学明...

    发布于:2015-05-23

    详细阅读
  • 涉江采芙蓉_涉江采芙蓉

    《诗三首》之《》教案(人教版高一必修教案设计)教学目标: 1.鉴赏汉、魏、晋诗歌的情趣和艺术魅力。 2.了解五言诗的特点,有感情地诵读并背诵这三首诗。 3 培养学生鉴赏诗歌形象、语言、表达技巧的能力;鉴赏可以突出重点,不必求全。 4 引导学生接受诗中高尚而纯真...

    发布于:2015-05-23

    详细阅读
  • [长相思教学实录一等奖]长相思教学实录

    师:同学们,在王安石的眼中啊,乡愁是那一片吹绿了家乡的徐徐春风。而到了张继的笔下,乡愁又成了那一封写了又拆,拆了又写的家书。那么在纳兰性德的眼中,乡愁又是什么呢?请大家打开课本,自由朗读《长相思》这首词。注意,仔仔细细地读上四遍。读前两遍的时候注意词当中的生字和多音字,争取把它念得字正腔圆。读后两遍...

    发布于:2015-05-23

    详细阅读
  • 【荷塘月色教唱】荷塘月色第二教时

    第二教时一、检查背诵二、赏析课文1、现在该同学们说一说了。同学们能不能交流一下,这篇文章最打动自己的文字?不需要说理由,只要把有关的语言读一遍就可以了。 领悟文章思想感情]请问,你为什么喜欢这一段呢? “那是一个热闹的季节,也是一个风流的季节。”《采莲赋》对采莲人的描写,都是很快乐的。描写...

    发布于:2015-05-23

    详细阅读
  • 【林黛玉进贾府第三课时导学案及答案】林黛玉进贾府第三课时导学案

    林黛玉进贾府【学习目标】1. 体会本文人物出场的不同特点;2. 探究林黛玉、 贾宝玉、王熙凤的形象特征。【方法点拨】 小说塑造人物的方法有以下几种:肖像描写、心理描写、行动描写、语言描写、细节描写、正面描写(直接描写在)、侧面描写(间接描写)等。 分析人物形象时要重视小说中人物的身份...

    发布于:2015-05-23

    详细阅读
  • [史记选读后感]《史记选读》

    成语、常用短语积累一、成语《太史公自序》1 彬彬有礼:彬彬:原意为文质兼备的样子,后形容文雅。形容文雅有礼貌的样子。出处:“叔孙通定礼仪,则文学彬彬稍进。” 2.不可胜道:无法尽说。极言其多。出处:“海外殊俗,重译款塞,请来献见者,不可胜道。”3.金匮石室:匮:柜子。古时国家收藏重要文书处。出处:“...

    发布于:2015-05-23

    详细阅读
  • 现代诗歌三首|外国诗歌三首

    致 大 海 教学目的 学习本诗借景抒情,融情于景的写法。 体味诗人对自由的热烈向往与积极奋进的精神。 教学重点 正确理解大海的象征意义、揣摩诗的意境。 结合时代背景,理解抒情主人公复杂的心绪。教学难点 把握本诗的感情线索,理清结构层次。 品味形象生...

    发布于:2015-05-23

    详细阅读

Copyright @ 2011-2019 教案下载网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免责声明 :本网站尊重并保护知识产权,根据《信息网络传播权保护条例》,如果我们转载的作品侵犯了您的权利,请在一个月内通知我们,我们会及时删除。

 站长统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