送东阳马生序_送东阳马生序

高二语文教案 2014-07-19 网络整理 晴天

【jiaoan.jxxyjl.com--高二语文教案】

一、教学目的:

  1.了解序和赠序的不同,了解省略主语的句式和一词多义的用法;

  2.学习运用对比手法表现中心的写法;

  3.引导学生从前人刻苦好学和虚心求师的事例中获得教益,为祖国建设的伟业而发奋学习。

二、教学重点、难点:

  1.重点:第一段具体叙述早年不畏困苦、勤奋学习的经过。

  2.难点:对比手法说明“勤且艰”及主语省略的两种情况。

三、教学时数:

        课外自读课文  两课时

四、教学步骤 :

 

第一课时

 

解题:

          这是作者写给他的同乡后生马君则的一篇文章,节选自《宋学士文集》里的《朝京稿》。这是一篇“赠序”,它不同于一般印在书前评介作品或说明写作目的的“序”。赠序是古代文体之一,有临别赠言的性质。本文的重点是叙述自己的力学苦学的情况,以激励对方努力学习为目的。“生”是对晚辈的称呼,也有亲密的意思。东阳马生:东阳的马君则。

 

作者简介:

        宋濂(1310─1381),字景濂,号潜溪,浦江人(浙江义乌县一带),明初著名文学家。生活在元末明初,曾被召为翰林院编修,他借口父母亲年老,辞不就职,专心著述。明初朱元璋重用他,命为江南儒学提举,替太子讲经,并在自己左右顾问。主修《元史》,官至翰林学士承旨,知制诰;朝廷的重要文书,大都由他参与撰写,被称为“国家文臣之首”年老辞官回乡,不久因长孙宋慎列入胡惟庸党,全家谪往茂州(四川茂汶),中途病死夔州(四川奉节)。生平著述很多,有《宋学士文集》75卷。他的散文成就尤高,立意精深,语言生动畅达。这篇课文是他散文中影响最大的一篇。

        “宋濂、刘基、高启”─明初诗文三大家。

 

          余幼时即嗜学。家贫,无从    致⑵书以观,每假借于藏书之家,手自笔

                    就爱好读书    没有办法买到           常常     藏有书人家    抄

                                无从:无由                 假借:同义 

录,计日以还。天大寒,砚          冰  坚,     手指不可屈 伸,弗之怠⑴。录

录     计算    来送还    砚台里(墨汁)结成坚硬的冰          弯屈伸直  不停止抄书

       以:而,便,就                                否定句代词作宾语前置  之:指抄书

毕,走⑵送之,不敢稍逾   约⑶。    以是人多以书假余,余因  得 遍      观

    赶快        超过约定的期限   因此       都 把             于是能够广泛地阅读

群  书。既  加冠⑷,益慕圣贤之道。又患无硕师⑸名人与游,尝趋  百里外

各种书籍  已经                 学说     担心    大师      交往求教     跑到

从乡之先达执   经  叩问⑹。先达德  隆望 尊⑺,门人弟子填其室,未尝稍降

向当地    前辈   拿着经书请教   道德高 声望高         挤满屋子           稍微缓和

辞  色⑻。余立  侍(于)左右,援  疑  质  理⑼,俯身倾耳以请⑽;或遇其叱咄

言辞脸色     站着陪伴         提出疑难询问道理    弯下   侧着   请教  有时    训斥

⑾,色愈恭,礼愈至⑿,不敢出一言以复⒀;俟其欣悦,则又请焉。故余虽

                 周到        说      解释         高兴        向他

                                     复:回答,解释              焉:于之  

愚,卒  获       有所闻。       当余之从师也,    负箧  曳屣⒁,行(于)深山

愚笨  终于获得教益听到了一些东西   跟从老师学习的时候      书箱拖着鞋子     走在

                                    当:在……的时候    之:取独

巨谷中,穷冬⒂烈风,          大雪深数尺,足肤皲裂⒃而不知,至舍⒄,四

大       严冬   刮着凛烈的寒风                      冰裂              客店

支⒅僵劲不能动,媵人⒆持汤⒇沃灌(21),以衾拥  覆,久而乃和。寓逆旅主

     僵硬    动弹  仆人    热水   浇洗       围裹覆盖                住在旅店

支通肢           媵人:指古代陪嫁的人  灌通盥                        寓:名作动

人(22),日     再食,无鲜  肥  滋味之  享。同舍   生皆被  绮绣,   戴朱缨

    那里每天给两顿饭吃  新鲜肥美味道好的东西享受  同屋住的同学 穿着华丽的衣服  红缨

                 食:给饭吃,动词                     被通披,穿着  绮:丝绸  绣:绣花

(23)宝 饰之帽,腰(24)白玉之环,左佩刀,右备容臭(25),烨然(26)若神人;

宝石装饰         腰中挂着     圈子            挂着香袋      光彩照耀                                   腰:名作动,腰挂

余则袍敝衣(27)   处(于)其间, 略无慕艳意⑴。以中有足乐者,   不知口体之

 却 穿着破旧的衣服 生活在  他们中间  毫无羡慕的心因为我心中足以快乐的事   吃的穿的

                      足乐者:指读书

奉不若人也⑵。盖余之      勤  且  艰若此。

    如                      (求学的)勤劳而且艰苦

奉:供                                     之:取独

第二课时

 

          今诸生学于太学,县官⑶日有廪稍之供⑷,父母岁有裘葛⑸之遗,无冻

            学生             官府        米粮  供给                 夏天的衣服送来

馁之患矣;坐大厦之下而诵《诗》《书》,无奔立之劳矣;有司业、

忧患   宽大的书房里       诵读                       辛苦

博士⑹为之师, 未有问而不告,求  而不得者也; 凡 所宜有之书皆集于

      作他们的老师      却  告诉  请教     回答的情况  凡是    应该   集中在

                                                            有之书:名词性词组

此,不必若余之手录,假诸人⑺而后见也。  其  业  有不精,德  有不成者,

这里        那样      向人借     然后才能学习 那些学习    精通  道德   养成的人

                                                       诸:之于   而后:然后

非天质⑻之卑⑼,则  心不若余之专  耳,岂他人之过哉?

  天资     低下   就是          专心罢了   难道是的过失吗

非……则……:不是……就是……               之:取独  

 

       东阳马生君则⑽在太学已    二年,流辈⑾甚称其贤。余朝(于)京师⑿,

                       (学习)            同辈的人很 才德             到京城朝见皇帝

生以乡人子        谒  余⒀。撰       长书以为贽⒁,     辞甚畅达。与之论辩,

同乡晚辈的身分拜见我     (他)写(一封)长信  作为(表示)敬意的礼物 通畅明白   讨论辨析

言  和  而色夷⒂。自谓少时用心于学甚劳。是       可谓善学者矣。其将  归

语言平和   态度和悦        用功        勤劳    这样的人    善于学习的人   将要回乡

                              用心于学:于学用心

见  其  亲也,余故  道  为学之难  以告  之。

探望他的父母             特意说说求学  的 艰难来  告诉他

 

课文简析:

一、嗜学、力学:

  1.无书借书抄书──读书┐

  2.无师远访先达──求教├艰

  3.求学过程艰苦──有得┘

二、善学、勤学:

                师:辞色严厉,甚至叱咄       

师生态度                                                    对比┐

                生:色愈恭,礼愈至 │

                                                                ├勤

                同舍生:衣饰华美,饮食鲜肥 │

生活情况                                                    对比┘

                作者:緼袍敝衣,日仅再食

                昔日作者:借书抄书,奔走求师,生活艰辛,尊师力学

学习条件                                                                                                  对比

                今日太学生:衣食丰足,学舍宽宏,有问必答,应有尽有

三、写序目的──篇末点题,交代主旨。

 

小结:

一、本文的启示:

         这篇文章,作者自述少年时得书之难,求师之艰,刻苦攻读,终于有所成就。通过今昔对比,勉励马生珍惜良时,刻苦力学,以期有成。作者的学习内容和学习目的当然和今天不同,但仍很有启发。“业精于勤荒于嬉”,学习科学文化知识,是我们每一个学生的光荣任务,专心向学,读书有得,胸中自有真乐。宋濂尊师重道,不畏艰苦,勤于学习、善于学习的精神是值得效法的。

 

二、立意深远,结构谨严:

          文章中心是“劝学”,通篇围绕这一重点来写,开头提出“嗜学”,接着叙述“力学”,然后说太学生学习条件之优越,最后归结到学生“善学”,脉胳分明,前后呼应,有力表现了激励太学生学习的中心思想。

 

三、对比突出中心:

        见课文分析二

对比突出中心对比

四、句子成分省略:

        省略主语的原因:

  1.文言文里,在不影响语意表达的情况下,往往省略某些句子成分,使语言更加简洁精炼。本文作者自叙经历,省去一些句子的主语,不会发生歧解,所以主语“余”一般省去。(承前省和蒙后省,本文属前种)

  2.文言文里,第三人称代词一般不用作主语,凡是现代汉语需要用主语“他”“他们”的地方,在文言文里就只重复用名词,或者省略主语。

        如:(先达)未尝稍降辞色。

             (马生)撰长书以为贽。

            与之论辩,(马生)言和而色夷。

             (马生)自谓少时用心于学甚劳。

 

作业 :

    [思考和练习]第二题、第三题。

  
  
  

本文来源:https://jiaoan.jxxyjl.com/gaoeryuwenjiaoan/20726.html

  • [《高祖本纪》原文及翻译]《高祖本纪》教案

    一 学习目标   1 分析人物形象,初步理解《史记》“不虚美、不隐恶”的史家实录精神。   2 分析人物刻画的艺术特色,理解对比法、互见法塑造人物形象、记述史实的方法与作用。   二 学习过程   《太史公自序》说:“子羽暴虐,汉行功德;愤发蜀汉,还定三秦;诛籍业帝,天下惟宁;改制...

    发布于:2014-08-08

    详细阅读
  • 渡湘江杜审言古诗|赏析《渡湘江·杜审言》教案

    迟日园林悲昔游,今春花鸟作边愁。独怜京国人南窜,不似湘江水北流。 作者简介:杜审言(约645-708),字必简,襄州襄阳人,是大诗人杜甫的祖父。高宗咸亨进士,中宗时,因与张易之兄弟交往,被流放峰州。曾任隰城尉、洛阳丞等小官,累官修文馆直学士,少与李峤、崔融、苏味道齐名,称“文章四友”,是唐代“近体...

    发布于:2014-08-08

    详细阅读
  • [甘地被刺的主要内容]甘地被刺

    教学重点1、进一步学习写作新闻报道的方法;2、分析中外记者消息报道的不同之处。教学过程一、甘地生平事迹简介。甘地是在公元一八六七年十月二日诞生,出生于印度西岸渡波班达。他小时候就有做过一些坏事,如:偷父母的钱去买烟,偷偷的抽烟、跟朋友在河边、餐馆偷吃羊肉,回家就吃不下饭,欺骗母亲、偷刮哥哥的金镯子拿...

    发布于:2014-08-08

    详细阅读
  • [《文与可画筼筜谷偃竹记》导学案(教师版)_百度文库]《文与可画筼筜谷偃竹记》导学案

    《文与可画筼筜谷偃竹记》一、学习目标:1、掌握相关重点字、词、句,以及文言句式特征2、通过阅读人物的的几个事件,把握人物形象3、体会文中哲理及作者情感二、知识链接:1、题解文与可(1018~1079),是苏轼的表兄,比苏轼大18岁。文与可以善画竹闻名于世,是当时墨竹画派的代表人物。神宗熙宁八年(10...

    发布于:2014-08-08

    详细阅读
  • 书愤教学案例|书愤教学案

    第5课 书 愤 一、整体把握诗的起句、结句十分重要,往往跟诗的主旨和意境有关。请你解释这首诗起句和结句的意思,并说说它们好在哪里。答案 诗的起句“早岁那知世事艰,中原北望气如山”回忆过去,塑造了诗人早年的自我形象。那时他有满腔的爱国热忱,却不懂得世道的艰难,遥望着北方被金人占领的中原地带,胸中的愤...

    发布于:2014-08-08

    详细阅读
  • [《项链》中玛蒂尔德的人物形象]《项链》——玛蒂尔德人物形象赏析

    教学目标: 1 关注人性:能全面客观地认识典型人物形象。2 关注古典:用诗词形式对文学人物进行二度创作。 教学重点: 玛蒂尔德性格的两个层面。 教学难点: 全面评价人物形象 教学方法:表演法 研讨法 拓展法教具准备:多媒体 课件教学步骤: (屏幕显示幻灯:《项链》) 一 导入 二 课本剧表演(熟...

    发布于:2014-08-08

    详细阅读
  • 【祖国啊我亲爱的祖国教案一等奖】《祖国啊,我亲爱的祖国》教案

    教学目的 1.初步感知中国当代诗歌物中见情、情景交融的特点。 2.理解诗中蕴涵和象征的社会内容,体会意象运用的特点。 教学重点 1.理解诗中的意象组合,把握诗中蕴涵和象征的社会内容,体会诗中包孕的思想感情。 2.认识诗歌的抒情特点,积累诗歌欣赏方法。 教学设想 教学方法 诵读感悟——铺设跳板——联想...

    发布于:2014-08-08

    详细阅读
  • 林黛玉进贾府|林黛玉进贾府

    曹雪芹教学目的:1 认识阅读古代小说的意义,掌握阅读方法;初步了解《红楼梦》和曹雪芹。 2 了解课文中怎样描写贾府这一典型环境,理解环境描写的特点。3 从分析林黛玉、贾宝玉、王熙凤的不同性格,学习刻画人物的方法第一课时一、导言。第五单元是小说单元,包括四篇课文及“单元知识和训练”。准确地说组成这一...

    发布于:2014-08-08

    详细阅读
  • 【求谏原文及翻译】《求谏》

    教学目标:1、了解《贞观政要》和《明夷待访录》的主要思想及其进步意义。2、了解唐太宗对于纳谏的认识,体会封建帝王的治国思想。3、了解中国古代思想家对于君主专制的批判,从中汲取有利于现代社会的成分。4、积累“寻、理、信、遇”等实词词义。教学时数:四课时教学过程:...

    发布于:2014-08-08

    详细阅读
  • 【蝶恋花】蝶恋花 (苏教版)

    【教学目标】1、披文入情,由辞体情。2、体味本词的写作特色。【课时安排】1课时【教学方式】研习式【教学内容及过程】一、...

    发布于:2014-08-08

    详细阅读

Copyright @ 2011-2019 教案下载网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免责声明 :本网站尊重并保护知识产权,根据《信息网络传播权保护条例》,如果我们转载的作品侵犯了您的权利,请在一个月内通知我们,我们会及时删除。

 站长统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