审美短论两则_短论两则

高二语文教案 2014-07-18 网络整理 晴天

【jiaoan.jxxyjl.com--高二语文教案】

【教学目的】

1.学会用比较的方法分析两篇文章的观点、材料和论证方法。

2.学习作者不囿于陈说,敢于发表自己的看法,并积极搜寻材料加以佐证的精神。

【教学时数】

一课时。

【教学内容与步骤】

(一)词语解释:

遗憾:遗恨;由无法控制的或无力补救的情况所引起的后悔。

诬陷:捏造罪状以陷害他人。

惋惜:表示同情、可惜。

茕独栖惶:

遭罹:遭受苦难。

接踵而来:也形容事情接连不断发生。

诽谤:说人坏话,诋毁和破坏他人名誉。诽是背地议论,谤是公开指责。

流离颠沛:谓人事的拂逆、挫折之多。形容生活穷困,到处流浪。

(二)课文讲析:

读了《李清照再嫁之谜》之后,再来读《》就更有意思了。教学时可以要求学生采用对照、比较的方法,自读这两篇文章。

这两篇文章的观点截然相反,阅读时首先要弄清两位作者分别提出了什么观点,阐述了哪些理由,然后重点研究他们各自选择了哪些材料来支撑自己的观点的。下边的表格可供参考。


观点

材料

理由


“未改嫁”说

李清照并未改嫁


①卢见曾刻《金石录》所作序(文中引谢及《四六谈麈》所记材料)

②况周颐对李清照、张汝舟二人行踪的排比


①如改嫁,李清照就不会撰写《〈金石录〉后序》

②李清照抨击南宋投降集团,所以受到“改嫁被辱”的诬陷


“改嫁”说

李清照确曾改嫁


①李心传《建炎以来系年要录》的记载

②洪适《隶释》的记载

③李清照在《投内翰綦公宗礼启》一文中的自述


①李心传等七人都是李清照的同时代人,有的还是赵、李两家的亲戚或世交

②洪适推崇赵明诚,不会诬陷李清照

③宋代妇女改嫁并非十分不道德之事

在这个基础上要求学生再读课文,寻找两篇文章在引用史料方面的共同之处,思考这些材料在不同的文章中分别起什么作用。学生稍加留心便可发现,两篇文章都提到了南宋李心传的《建炎以来系年要录》以及李清照的《〈金石录〉后序》,但一篇是以此作为“改嫁”说的立论依据,一篇则是引此材料作为“辨诬”的反证材料。《李清照并未改嫁》一文引用《建炎以来系年要录》是把文中的主要观点列出作为“靶子”予以驳斥的,而《李清照确曾改嫁》一文引用《建炎以来系年要录》是作为文章观点的主要论据的。同样的史料用在不同的文章中所起的作用截然相反。同样,李清照写的《〈金石录〉后序》,在《李清照并未改嫁》一文中用以证明“如果绍兴二年,清照真有改嫁张汝舟之事,为世所讥,不能设想她又在绍兴五年撰写以悼念明诚为内容的《〈金石录〉后序》”之说;而《李清照确曾改嫁》一文则用它来证明李清照写《〈金石录〉后序》是“寄托哀思”,“改嫁并不等于与赵明诚割断真挚的感情”。孰是孰非我们很难辨别,但可以从中得到一些启示。一是要不囿于前人的陈说,敢于发表自己的见解;二是要敢于发现前人之说的问题,并与之商榷,或予以否定甚至加以批判;三是要善于运用多种材料来证明自己的观点,下一番考证、思索的功夫。

第三步要求学生把课文同《李清照再嫁之谜》一文放在一起比较阅读,从观点、材料,以及作者的思路、方法上对照、比较,找出它们的相同之处和不同之处。

这三篇文章都采用了引证法,引用大量史料来证明自己的观点。《李清照再嫁之谜》和《李清照确曾再嫁》两篇文章都认为李清照是“再嫁”的,所引的材料有不少是相同的。如李心传的《建炎以来系年要录》、洪适的《〈金石录〉跋》,以及李清照的《投内翰綦公宗礼启》等。另外,两篇文章都提到了与李清照同时代的一些文人学者的记载,如胡仔、王灼、晁公武等。《李清照并未改嫁》一文是持相反观点的,作者以李清照撰写的《〈金石录〉后序》驳《建炎以来系年要录》的记载,又在铺列了明清及近代学者徐勃、卢见曾、朱彝尊、俞理初、况周颐、谢无量、夏承焘、唐圭璋等人的观点后,重点引述卢见曾的记载和况周颐的考证材料来证明自己的观点。从这个意义上说,三篇文章的论据是丰富的、充分的。

三篇文章都注意到了李清照曾否改嫁之争背后的问题,即用什么样的价值观来看待“改嫁”的问题。《李清照并未改嫁》一文由李清照改嫁之争联想到北宋时期的党争之祸,李清照父亲得罪权奸,祸及其女,而她也在建炎年间作《夏日绝句》,矛头指向高宗赵构及其亲信逃跑集团,因而李清照改嫁之说是当时的人对她的诬蔑。这种推断从另一角度替李清照“辨诬”,有一定的说服力。《李清照确曾改嫁》一文则从另一面看待李清照改嫁的的问题,认为“明、清以前,虽认为妇女改嫁是失节,但并没有把此事看成十分不道德”,并以范仲淹、贾似道等人的母亲都曾改过嫁为例证,由此断定,“宋人没有必要在清照头上强加‘改嫁’二字”。在这个问题上,《李清照再嫁之谜》一文的论述是很到位的。文章的重点不仅仅在引用史料来证明自己的观点,而在于引证之后层层深入的分析,即对李清照这一历史人物感情遭遇和个性心理的剖析,以及对封建理伦理道德观念观照下的“改嫁”之说的剖析。入情入理的分析,使文章的观点更有说服力了。

三篇文章的语言风格也有很多相似之处,其特点是明显的。一是语言简练、明确,毫不含糊。三篇文章均以短句为主,很少使用修饰性的语言,语意的表达直截了当,给人以干脆利落的感觉。二是以理服人。文章没有丝毫的语言的霸气,绝不用强加于人的语言来教训别人,而是以史料为据,以理服人,着眼于史料的分析和理性的阐述,显得十分自然。

三、作业 :

课后练习一、二、三。  
  
  

本文来源:https://jiaoan.jxxyjl.com/gaoeryuwenjiaoan/20718.html

  • [《高祖本纪》原文及翻译]《高祖本纪》教案

    一 学习目标   1 分析人物形象,初步理解《史记》“不虚美、不隐恶”的史家实录精神。   2 分析人物刻画的艺术特色,理解对比法、互见法塑造人物形象、记述史实的方法与作用。   二 学习过程   《太史公自序》说:“子羽暴虐,汉行功德;愤发蜀汉,还定三秦;诛籍业帝,天下惟宁;改制...

    发布于:2014-08-08

    详细阅读
  • 渡湘江杜审言古诗|赏析《渡湘江·杜审言》教案

    迟日园林悲昔游,今春花鸟作边愁。独怜京国人南窜,不似湘江水北流。 作者简介:杜审言(约645-708),字必简,襄州襄阳人,是大诗人杜甫的祖父。高宗咸亨进士,中宗时,因与张易之兄弟交往,被流放峰州。曾任隰城尉、洛阳丞等小官,累官修文馆直学士,少与李峤、崔融、苏味道齐名,称“文章四友”,是唐代“近体...

    发布于:2014-08-08

    详细阅读
  • [甘地被刺的主要内容]甘地被刺

    教学重点1、进一步学习写作新闻报道的方法;2、分析中外记者消息报道的不同之处。教学过程一、甘地生平事迹简介。甘地是在公元一八六七年十月二日诞生,出生于印度西岸渡波班达。他小时候就有做过一些坏事,如:偷父母的钱去买烟,偷偷的抽烟、跟朋友在河边、餐馆偷吃羊肉,回家就吃不下饭,欺骗母亲、偷刮哥哥的金镯子拿...

    发布于:2014-08-08

    详细阅读
  • [《文与可画筼筜谷偃竹记》导学案(教师版)_百度文库]《文与可画筼筜谷偃竹记》导学案

    《文与可画筼筜谷偃竹记》一、学习目标:1、掌握相关重点字、词、句,以及文言句式特征2、通过阅读人物的的几个事件,把握人物形象3、体会文中哲理及作者情感二、知识链接:1、题解文与可(1018~1079),是苏轼的表兄,比苏轼大18岁。文与可以善画竹闻名于世,是当时墨竹画派的代表人物。神宗熙宁八年(10...

    发布于:2014-08-08

    详细阅读
  • 书愤教学案例|书愤教学案

    第5课 书 愤 一、整体把握诗的起句、结句十分重要,往往跟诗的主旨和意境有关。请你解释这首诗起句和结句的意思,并说说它们好在哪里。答案 诗的起句“早岁那知世事艰,中原北望气如山”回忆过去,塑造了诗人早年的自我形象。那时他有满腔的爱国热忱,却不懂得世道的艰难,遥望着北方被金人占领的中原地带,胸中的愤...

    发布于:2014-08-08

    详细阅读
  • [《项链》中玛蒂尔德的人物形象]《项链》——玛蒂尔德人物形象赏析

    教学目标: 1 关注人性:能全面客观地认识典型人物形象。2 关注古典:用诗词形式对文学人物进行二度创作。 教学重点: 玛蒂尔德性格的两个层面。 教学难点: 全面评价人物形象 教学方法:表演法 研讨法 拓展法教具准备:多媒体 课件教学步骤: (屏幕显示幻灯:《项链》) 一 导入 二 课本剧表演(熟...

    发布于:2014-08-08

    详细阅读
  • 【祖国啊我亲爱的祖国教案一等奖】《祖国啊,我亲爱的祖国》教案

    教学目的 1.初步感知中国当代诗歌物中见情、情景交融的特点。 2.理解诗中蕴涵和象征的社会内容,体会意象运用的特点。 教学重点 1.理解诗中的意象组合,把握诗中蕴涵和象征的社会内容,体会诗中包孕的思想感情。 2.认识诗歌的抒情特点,积累诗歌欣赏方法。 教学设想 教学方法 诵读感悟——铺设跳板——联想...

    发布于:2014-08-08

    详细阅读
  • 林黛玉进贾府|林黛玉进贾府

    曹雪芹教学目的:1 认识阅读古代小说的意义,掌握阅读方法;初步了解《红楼梦》和曹雪芹。 2 了解课文中怎样描写贾府这一典型环境,理解环境描写的特点。3 从分析林黛玉、贾宝玉、王熙凤的不同性格,学习刻画人物的方法第一课时一、导言。第五单元是小说单元,包括四篇课文及“单元知识和训练”。准确地说组成这一...

    发布于:2014-08-08

    详细阅读
  • 【求谏原文及翻译】《求谏》

    教学目标:1、了解《贞观政要》和《明夷待访录》的主要思想及其进步意义。2、了解唐太宗对于纳谏的认识,体会封建帝王的治国思想。3、了解中国古代思想家对于君主专制的批判,从中汲取有利于现代社会的成分。4、积累“寻、理、信、遇”等实词词义。教学时数:四课时教学过程:...

    发布于:2014-08-08

    详细阅读
  • 【蝶恋花】蝶恋花 (苏教版)

    【教学目标】1、披文入情,由辞体情。2、体味本词的写作特色。【课时安排】1课时【教学方式】研习式【教学内容及过程】一、...

    发布于:2014-08-08

    详细阅读

Copyright @ 2011-2019 教案下载网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免责声明 :本网站尊重并保护知识产权,根据《信息网络传播权保护条例》,如果我们转载的作品侵犯了您的权利,请在一个月内通知我们,我们会及时删除。

 站长统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