函数与方程及不等式关系的思维导图|高二数学《函数、方程及不等式的关系》集体备课

高二数学教案 2014-05-30 网络整理 晴天

【jiaoan.jxxyjl.com--高二数学教案】

高考要求
三个“二次”即一元二次函数、一元二次方程、一元二次不等式是中学数学的重要内容,具有丰富的内涵和密切的联系,同时也是研究包含二次曲线在内的许多内容的工具 高考试题中近一半的试题与这三个“二次”问题有关 本节主要是帮助考生理解三者之间的区别及联系,掌握函数、方程及不等式的思想和方法
重难点归纳
1 二次函数的基本性质
(1)二次函数的三种表示法
y=ax2+bx+c;y=a(x-x1)(x-x2);y=a(x-x0)2+n
(2)当a>0,f(x)在区间[p,q]上的最大值m,最小值m,令x0=  (p+q)
若- <<i>p,则f(p)=m,f(q)=m;
若p≤- <<i>x0,则f(- )=m,f(q)=m;
若x0≤- <<i>q,则f(p)=m,f(- )=m;
若- ≥q,则f(p)=m,f(q)=m
2 二次方程f(x)=ax2+bx+c=0的实根分布及条件
(1)方程f(x)=0的两根中一根比r大,另一根比r小 a·f(r)<0;
(2)二次方程f(x)=0的两根都大于r 
(3)二次方程f(x)=0在区间(p,q)内有两根
(4)二次方程f(x)=0在区间(p,q)内只有一根 f(p)·f(q)<0,或f(p)=0(检验)或f(q)=0(检验)检验另一根若在(p,q)内成立
(5)方程f(x)=0两根的一根大于p,另一根小于q(p<<i>q)
3 二次不等式转化策略
(1)二次不等式f(x)=ax2+bx+c≤0的解集是
(-∞,α )∪[β,+∞ a<0且f(α)=f(β)=0;
(2)当a>0时,f(α)<<i>f(β)  |α+ |<|β+ |,
当a<0时,f(α)<<i>f(β) |α+ |>|β+ |;
(3)当a>0时,二次不等式f(x)>0在[p,q]恒成立

(4)f(x)>0恒成立
典型题例示范讲解
例1已知二次函数f(x)=ax2+bx+c和一次函数g(x)=-bx,其中a、b、c满足a>b>c,a+b+c=0,(a,b,c∈r)
(1)求证 两函数的图象交于不同的两点a、b;
(2)求线段ab在x轴上的射影a1b1的长的取值范围
命题意图 本题主要考查考生对函数中函数与方程思想的运用能力
知识依托 解答本题的闪光点是熟练应用方程的知识来解决问题及数与形的完美结合
错解分析 由于此题表面上重在“形”,因而本题难点就是一些考生可能走入误区,老是想在“形”上找解问题的突破口,而忽略了“数”
技巧与方法 利用方程思想巧妙转化
(1)证明 由消去y得ax2+2bx+c=0
δ=4b2-4ac=4(-a-c)2-4ac=4(a2+ac+c2)=4[(a+ c2]
∵a+b+c=0,a>b>c,∴a>0,c<0
∴ c2>0,∴δ>0,即两函数的图象交于不同的两点
(2)解 设方程ax2+bx+c=0的两根为x1和x2,则x1+x2=- ,x1x2=
|a1b1|2=(x1-x2)2=(x1+x2)2-4x1x2
 
∵a>b>c,a+b+c=0,a>0,c<0
∴a>-a-c>c,解得 ∈(-2,- )
∵ 的对称轴方程是
∈(-2,- )时,为减函数
∴|a1b1|2∈(3,12),故|a1b1|∈( )
例2已知关于x的二次方程x2+2mx+2m+1=0
(1)若方程有两根,其中一根在区间(-1,0)内,另一根在区间(1,2)内,求m的范围
(2)若方程两根均在区间(0,1)内,求m的范围
命题意图 本题重点考查方程的根的分布问题
知识依托 解答本题的闪光点是熟知方程的根对于二次函数性质所具有的意义
错解分析 用二次函数的性质对方程的根进行限制时,条件不严谨是解答本题的难点
技巧与方法 设出二次方程对应的函数,可画出相应的示意图,然后用函数性质加以限制123
解 (1)条件说明抛物线f(x)=x2+2mx+2m+1与x轴的交点分别在区间(-1,0)和(1,2)内,画出示意图,得

 (2)据抛物线与x轴交点落在区间(0,1)内,列不等式组
  
(这里0<-m<1是因为对称轴x=-m应在区间(0,1)内通过)
例3已知对于x的所有实数值,二次函数f(x)=x2-4ax+2a+12(a∈r)的值都是非负的,求关于x的方程 =|a-1|+2的根的取值范围
解 由条件知δ≤0,即(-4a)2-4(2a+12)≤0,∴- ≤a≤2
(1)当- ≤a<1时,原方程化为
x=-a2+a+6,∵-a2+a+6=-(a- )2+
∴a=- 时,xmin= ,a= 时,xmax=
∴ ≤x≤
(2)当1≤a≤2时,x=a2+3a+2=(a+ )2-
∴当a=1时,xmin=6,当a=2时,xmax=12,∴6≤x≤12
综上所述, ≤x≤12
学生巩固练习
1 若不等式(a-2)x2+2(a-2)x-4<0对一切x∈r恒成立,则a的取值范围是(    )
a (-∞,2             b -2,2       c (-2,2        d (-∞,-2)
2 设二次函数f(x)=x2-x+a(a>0),若f(m)<0,则f(m-1)的值为(    )
a 正数           b 负数       c 非负数        d 正数、负数和零都有可能
3 已知二次函数f(x)=4x2-2(p-2)x-2p2-p+1,若在区间[-1,1]内至少存在一个实数c,使f(c)>0,则实数p的取值范围是_________
4 二次函数f(x)的二次项系数为正,且对任意实数x恒有f(2+x)=f(2-x),若f(1-2x2)<<i>f(1+2x-x2),则x的取值范围是_________
5 已知实数t满足关系式  (a>0且a≠1)
(1)令t=ax,求y=f(x)的表达式;
(2)若x∈(0,2 时,y有最小值8,求a和x的值
6 如果二次函数y=mx2+(m-3)x+1的图象与x轴的交点至少有一个在原点的右侧,试求m的取值范围
7 二次函数f(x)=px2+qx+r中实数p、q、r满足 =0,其中m>0,求证
(1)pf( )<0;
(2)方程f(x)=0在(0,1)内恒有解
8 一个小服装厂生产某种风衣,月销售量x(件)与售价p(元/件)之间的关系为p=160-2x,生产x件的成本r=500+30x元
(1)该厂的月产量多大时,月获得的利润不少于1300元?
(2)当月产量为多少时,可获得最大利润?最大利润是多少元?
参考答案
1 解析 当a-2=0即a=2时,不等式为-4<0,恒成立 ∴a=2,当a-2≠0时,则a满足 ,解得-2<a<2,所以a的范围是-2<a≤2
答案 c
2 解析 ∵f(x)=x2-x+a的对称轴为x= ,且f(1)>0,则f(0)>0,而f(m)<0,∴m∈(0,1), ∴m-1<0,∴f(m-1)>0
答案 a
3 解析 只需f(1)=-2p2-3p+9>0或f(-1)=-2p2+p+1>0即-3<p<或- <p<1 ∴p∈(-3, )
答案 (-3, )
4 解析 由f(2+x)=f(2-x)知x=2为对称轴,由于距对称轴较近的点的纵坐标较小,
∴|1-2x2-2|<|1+2x-x2-2|,∴-2<x<0
答案 -2<x<0
5 解 (1)由loga 得logat-3=logty-3logta
由t=ax知x=logat,代入上式得x-3= ,
∴logay=x2-3x+3,即y=a  (x≠0)
(2)令u=x2-3x+3=(x- )2+  (x≠0),则y=au
①若0<a<1,要使y=au有最小值8,123
则u=(x- )2+ 在(0,2 上应有最大值,但u在(0,2 上不存在最大值
②若a>1,要使y=au有最小值8,则u=(x- )2+ ,x∈(0,2 应有最小值
∴当x= 时,umin= ,ymin=
由 =8得a=16 ∴所求a=16,x=
6 解 ∵f(0)=1>0
(1)当m<0时,二次函数图象与x轴有两个交点且分别在y轴两侧,符合题意
(2)当m>0时,则 解得0<m≤1
综上所述,m的取值范围是{m|m≤1且m≠0}
7 证明 (1)
,由于f(x)是二次函数,故p≠0,又m>0,所以,pf( )<0
(2)由题意,得f(0)=r,f(1)=p+q+r
①当p<0时,由(1)知f( )<0
若r>0,则f(0)>0,又f( )<0,所以f(x)=0在(0, )内有解;
若r≤0,则f(1)=p+q+r=p+(m+1)=(- )+r= >0,
又f( )<0,所以f(x)=0在( ,1)内有解
②当p<0时同理可证
8 解 (1)设该厂的月获利为y,依题意得
y=(160-2x)x-(500+30x)=-2x2+130x-500
由y≥1300知-2x2+130x-500≥1300
∴x2-65x+900≤0,∴(x-20)(x-45)≤0,解得20≤x≤45
∴当月产量在20~45件之间时,月获利不少于1300元
(2)由(1)知y=-2x2+130x-500=-2(x- )2+1612 5
∵x为正整数,∴x=32或33时,y取得最大值为1612元,
∴当月产量为32件或33件时,可获得最大利润1612元

123

本文来源:https://jiaoan.jxxyjl.com/gaoershuxuejiaoan/19239.html

  • 中职数学教案不等式_数学教案-不等式的证明(三)

    教学目标 1.掌握分析法证明不等式; 2.理解分析法实质——执果索因; 3.提高证明不等式证法灵活性 教学重点 分析法教学难点 分析法实质的理解教学方法 启发引导式教学活动 (一)导入 新课 (教师活动)教师提出问题,待学生回答和思考后点评. (学生活动)回答和思考教师提出的问题. [问...

    发布于:2014-06-05

    详细阅读
  • 地理研究性课题|研究性课题与实习作业 :线性规划的实际应用

    教学目标 (1)了解线性规化的意义以及线性约束条件、线性目标函数、线性规化问题、可行解、可行域以及最优解等基本概念; (2)了解线性规化问题的图解法; (3)培养学生搜集、分析和整理信息的能力,在活动中学会沟通与合作,培养探索研究的能力和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4)引发学生学习和使用数学知识...

    发布于:2014-06-05

    详细阅读
  • 小学数学教案课题_数学教案-研究性课题与实习作业 :线性规划的实际应用

    教学目标 (1)了解线性规化的意义以及线性约束条件、线性目标函数、线性规化问题、可行解、可行域以及最优解等基本概念; (2)了解线性规化问题的图解法; (3)培养学生搜集、分析和整理信息的能力,在活动中学会沟通与合作,培养探索研究的能力和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4)引发学生学习和使用数学知...

    发布于:2014-06-05

    详细阅读
  • 不等式的性质高中_不等式的性质2

    第二课时教学目标 1.理解同向不等式,异向不等式概念; 2.掌握并会证明定理1,2,3; 3.理解定理3的推论是同向不等式相加法则的依据,定理3是移项法则的依据; 4.初步理解证明不等式的逻辑推理方法 教学重点:定理1,2,3的证明的证明思路和推导过程教学难点 :理解证明不等式的逻辑推理方法教学...

    发布于:2014-06-05

    详细阅读
  • 中班数学教案认识椭圆_数学教案-椭圆及其标准方程1

    教学目标 1.掌握椭圆的定义,掌握椭圆标准方程的两种形式及其推导过程; 2.能根据条件确定椭圆的标准方程,掌握运用待定系数法求椭圆的标准方程; 3.通过对椭圆概念的引入教学,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和探索能力; 4.通过椭圆的标准方程的推导,使学生进一步掌握求曲线方程的一般方法,并渗透数形结合和等价转化...

    发布于:2014-06-05

    详细阅读
  • 【简单的线性规划教案】简单的线性规划(二)

    线性规划教学设计方案(二)教学目标 巩固二元一次不等式和二元一次不等式组所表示的平面区域,能用此来求目标函数的最值.重点难点 理解二元一次不等式表示平面区域是教学重点. 如何扰实际问题转化为线性规划问题,并给出解答是教学难点.教学步骤【新课引入】 我们知道,二元一次不等式和二元一次不等式组都表示平面...

    发布于:2014-06-05

    详细阅读
  • [直线的方程有几种]直线的方程

    教学目标 (1)掌握由一点和斜率导出直线方程的方法,掌握直线方程的点斜式、两点式和直线方程的一般式,并能根据条件熟练地求出. (2)理解直线方程几种形式之间的内在联系,能在整体上把握. (3)掌握直线方程各种形式之间的互化. (4)通过直线方程一般式的教学培养学生全面、系统、周密地分析、讨论问题的...

    发布于:2014-06-05

    详细阅读
  • 【圆的方程】圆的方程

    教学目标 (1)掌握圆的标准方程,能根据圆心坐标和半径熟练地写出圆的标准方程,也能根据圆的标准方程熟练地写出圆的圆心坐标和半径. (2)掌握圆的一般方程,了解圆的一般方程的结构特征,熟练掌握圆的标准方程和一般方程之间的互化. (3)了解参数方程的概念,理解圆的参数方程,能够进行圆的普通方程与参数方程...

    发布于:2014-06-05

    详细阅读
  • 算术平均数和几何平均数的不等式_算术平均数与几何平均数(二)

    第一课时一、教材分析 (一)教材所处的地位和作用 “算术平均数与几何平均数”是全日制普通高级中学教科书(试验修订本·必修)数学第二册(上)“不等式”一章的内容,是在学完不等式性质的基础上对不等式的进一步研究.本节内容具有变通灵活性、应用广泛性、条件约束性等特点,所以本节内容是培养学生应用...

    发布于:2014-06-05

    详细阅读
  • [两条直线的位置关系]两条直线的位置关系

    教学目标 (1)熟练掌握两条直线平行与垂直的充要条件,能够根据直线的方程判断. (2)理解一条直线到另一条直线的角的概念,掌握两条直线的夹角. (3)能够根据两条直线的方程求出它们的交点坐标. (4)掌握点到直线距离公式的推导和应用. (5)进一步掌握求直线方程的方法. (6)进一步理解直线方程的...

    发布于:2014-06-05

    详细阅读

Copyright @ 2011-2019 教案下载网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免责声明 :本网站尊重并保护知识产权,根据《信息网络传播权保护条例》,如果我们转载的作品侵犯了您的权利,请在一个月内通知我们,我们会及时删除。

 站长统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