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合c的计算公式]组合

高二数学教案 2014-05-30 网络整理 晴天

【jiaoan.jxxyjl.com--高二数学教案】

教学目标
    (1)使学生正确理解组合的意义,正确区分排列、组合问题;
    (2)使学生把握组合数的计算公式、组合数的性质用组合数与排列数之间的关系;
    (3)通过学习组合知识,让学生把握类比的学习方法,并提高学生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4)通过对排列、组合问题求解与剖析,培养学生学习爱好和思维深刻性,学生具有严谨的学习态度。
    教学建议
    一、知识结构
    二、重点难点分析
    本小节的重点是组合的定义、组合数及组合数的公式,组合数的性质。难点是解组合的应用题。突破重点、难点的关键是对加法原理与乘法原理的把握和应用,并将这两个原理的基本思想贯穿在解决组合应用题当中。
    组合与组合数,也有上面类似的关系。从n个不同元素中任取m(m≤n)个元素并成一组,叫做从n个不同元素中任取m个元素的一个组合。所有这些不同的组合的个数叫做组合数。从集合的角度看,从n个元素的有限集中取出m个组成的一个集合(无序集),相当于一个组合,而这种集合的个数,就是相应的组合数。
    解排列组合应用题时主要应抓住是排列问题还是组合问题,其次要搞清需要分类,还是需要分步.切记:排组分清(有序排列、无序组合),加乘明确(分类为加、分步为乘).
    三、教法设计
    1.对于基础较好的学生,建议把排列与组合的概念进行对比的进行学习,这样有利于搞请这两组概念的区别与联系.
    2.学生与老师可以合编一些排列组合问题,如“45人中选出5人当班干部有多少种选法?”与“45人中选出5人分别担任班长、副班长、体委、学委、生委有多少种选法?”这是两个相近问题,同学们会根据自己身边的实际可以编出各种各样的具有特色的问题,教师要引导学生辨认哪个是排列问题,哪个是组合问题.这样既调动了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又在编题辨题中澄清了概念.
    为了理解排列与组合的概念,建议大家学会画排列与组合的树图.如,从a,b,c,d 4个元素中取出3个元素的排列树图与组合树图分别为:
    排列树图
    由排列树图得到,从a,b,c,d 取出3个元素的所有排列有24个,它们分别是:abc,abd,acb.abd,adc,adb,bac,bad,bca,bcd,bda,bdc.……dca,dcb.
    组合树图
    由组合树图可得,从a,b,c,d中取出3个元素的组合有4个,它们是(abc),(abd),(acd),(bcd).
    从以上两组树图清楚的告诉我们,排列树图是对称的,组合图式不是对称的,之所以排列树图具有对称性,是因为对于a,b,c,d四个字母哪一个都有在第一位的机会,哪一个都有在第二位的机会,哪一个都有在第三位的机会,而组合只考虑字母不考虑顺序,为实现无顺序的要求,我们可以限定a,b,c,d的顺序是从前至后,固定了死顺序等于无顺序,这样组合就有了自己的树图.
    学会画组合树图,不仅有利于理解排列与组合的概念,还有助于推导组合数的计算公式.
    3.排列组合的应用问题,教师应从简单问题问题入手,逐步到有一个附加条件的单纯排列问题或组合问题,最后在设及排列与组合的综合问题.12
    对于每一道题目,教师必须先让学生独立思考,在进行全班讨论,对于学生的每一种解法,教师要先让学生判定正误,在给予点播.对于排列、组合应用问题的解决我们提倡一题多解,这样有利于培养学生的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在学生的多种解法基础上教师要引导学生选择最佳方案,总结解题规律.对于学生解题中的常见错误,教师一定要讲明道理,认真分析错误原因,使学生在是非的判定得以提高.
    4.两个性质定理教学时,对定理1,可以用下例来说明:从4个不同的元素a,b,c,d里每次取出3个元素的组合及每次取出1个元素的组合分别是
    这就说明从4个不同的元素里每次取出3个元素的组合与从4个元素里每次取出1个元素的组合是—一对应的.
    对定理2,可启发学生从下面问题的讨论得出.从n个不同元素 , ,…, 里每次取出m个不同的元素( ),问:(1)可以组成多少个组合;(2)在这些组合里,有多少个是不含有 的;(3)在这些组合里,有多少个是含有 的;(4)从上面的结果,可以得出一个怎样的公式.在此基础上引出定理2.
    对于 ,和 一样,是一种规定.而学生经常误以为是推算出来的,因此,教学时要讲清楚.
    教学设计示例
    教学目标
    (1)使学生正确理解组合的意义,正确区分排列、组合问题;
    (2)使学生把握组合数的计算公式;
    (3)通过学习组合知识,让学生把握类比的学习方法,并提高学生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教学重点难点
    重点是组合的定义、组合数及组合数的公式;
    难点是解组合的应用题.
    教学过程设计
    (-)导入新课
    (教师活动)提出下列思考问题,打出字幕.
    [字幕]一条铁路线上有6个火车站,(1)需预备多少种不同的普通客车票?(2)有多少种不同票价的普通客车票?上面问题中,哪一问是排列问题?哪一问是组合问题?
    (学生活动)讨论并回答.
    答案提示:(1)排列;(2)组合.
    [评述]问题(1)是从6个火车站中任选两个,并按一定的顺序排列,要求出排法的种数,属于排列问题;(2)是从6个火车站中任选两个并成一组,两站无顺序关系,要求出不同的组数,属于组合问题.这节课着重研究组合问题.
    设计意图:组合与排列所研究的问题几乎是平行的.上面设计的问题目的是从排列知识中发现并提出新的问题.
    (二)新课讲授
    [提出问题 创设情境]
    (教师活动)指导学生带着问题阅读课文.
    [字幕]1.排列的定义是什么?
    2.举例说明一个组合是什么?
    3.一个组合与一个排列有何区别?
    (学生活动)阅读回答.
    (教师活动)对照课文,逐一评析.12

本文来源:https://jiaoan.jxxyjl.com/gaoershuxuejiaoan/19229.html

  • 中职数学教案不等式_数学教案-不等式的证明(三)

    教学目标 1.掌握分析法证明不等式; 2.理解分析法实质——执果索因; 3.提高证明不等式证法灵活性 教学重点 分析法教学难点 分析法实质的理解教学方法 启发引导式教学活动 (一)导入 新课 (教师活动)教师提出问题,待学生回答和思考后点评. (学生活动)回答和思考教师提出的问题. [问...

    发布于:2014-06-05

    详细阅读
  • 地理研究性课题|研究性课题与实习作业 :线性规划的实际应用

    教学目标 (1)了解线性规化的意义以及线性约束条件、线性目标函数、线性规化问题、可行解、可行域以及最优解等基本概念; (2)了解线性规化问题的图解法; (3)培养学生搜集、分析和整理信息的能力,在活动中学会沟通与合作,培养探索研究的能力和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4)引发学生学习和使用数学知识...

    发布于:2014-06-05

    详细阅读
  • 小学数学教案课题_数学教案-研究性课题与实习作业 :线性规划的实际应用

    教学目标 (1)了解线性规化的意义以及线性约束条件、线性目标函数、线性规化问题、可行解、可行域以及最优解等基本概念; (2)了解线性规化问题的图解法; (3)培养学生搜集、分析和整理信息的能力,在活动中学会沟通与合作,培养探索研究的能力和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4)引发学生学习和使用数学知...

    发布于:2014-06-05

    详细阅读
  • 不等式的性质高中_不等式的性质2

    第二课时教学目标 1.理解同向不等式,异向不等式概念; 2.掌握并会证明定理1,2,3; 3.理解定理3的推论是同向不等式相加法则的依据,定理3是移项法则的依据; 4.初步理解证明不等式的逻辑推理方法 教学重点:定理1,2,3的证明的证明思路和推导过程教学难点 :理解证明不等式的逻辑推理方法教学...

    发布于:2014-06-05

    详细阅读
  • 中班数学教案认识椭圆_数学教案-椭圆及其标准方程1

    教学目标 1.掌握椭圆的定义,掌握椭圆标准方程的两种形式及其推导过程; 2.能根据条件确定椭圆的标准方程,掌握运用待定系数法求椭圆的标准方程; 3.通过对椭圆概念的引入教学,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和探索能力; 4.通过椭圆的标准方程的推导,使学生进一步掌握求曲线方程的一般方法,并渗透数形结合和等价转化...

    发布于:2014-06-05

    详细阅读
  • 【简单的线性规划教案】简单的线性规划(二)

    线性规划教学设计方案(二)教学目标 巩固二元一次不等式和二元一次不等式组所表示的平面区域,能用此来求目标函数的最值.重点难点 理解二元一次不等式表示平面区域是教学重点. 如何扰实际问题转化为线性规划问题,并给出解答是教学难点.教学步骤【新课引入】 我们知道,二元一次不等式和二元一次不等式组都表示平面...

    发布于:2014-06-05

    详细阅读
  • [直线的方程有几种]直线的方程

    教学目标 (1)掌握由一点和斜率导出直线方程的方法,掌握直线方程的点斜式、两点式和直线方程的一般式,并能根据条件熟练地求出. (2)理解直线方程几种形式之间的内在联系,能在整体上把握. (3)掌握直线方程各种形式之间的互化. (4)通过直线方程一般式的教学培养学生全面、系统、周密地分析、讨论问题的...

    发布于:2014-06-05

    详细阅读
  • 【圆的方程】圆的方程

    教学目标 (1)掌握圆的标准方程,能根据圆心坐标和半径熟练地写出圆的标准方程,也能根据圆的标准方程熟练地写出圆的圆心坐标和半径. (2)掌握圆的一般方程,了解圆的一般方程的结构特征,熟练掌握圆的标准方程和一般方程之间的互化. (3)了解参数方程的概念,理解圆的参数方程,能够进行圆的普通方程与参数方程...

    发布于:2014-06-05

    详细阅读
  • 算术平均数和几何平均数的不等式_算术平均数与几何平均数(二)

    第一课时一、教材分析 (一)教材所处的地位和作用 “算术平均数与几何平均数”是全日制普通高级中学教科书(试验修订本·必修)数学第二册(上)“不等式”一章的内容,是在学完不等式性质的基础上对不等式的进一步研究.本节内容具有变通灵活性、应用广泛性、条件约束性等特点,所以本节内容是培养学生应用...

    发布于:2014-06-05

    详细阅读
  • [两条直线的位置关系]两条直线的位置关系

    教学目标 (1)熟练掌握两条直线平行与垂直的充要条件,能够根据直线的方程判断. (2)理解一条直线到另一条直线的角的概念,掌握两条直线的夹角. (3)能够根据两条直线的方程求出它们的交点坐标. (4)掌握点到直线距离公式的推导和应用. (5)进一步掌握求直线方程的方法. (6)进一步理解直线方程的...

    发布于:2014-06-05

    详细阅读

Copyright @ 2011-2019 教案下载网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免责声明 :本网站尊重并保护知识产权,根据《信息网络传播权保护条例》,如果我们转载的作品侵犯了您的权利,请在一个月内通知我们,我们会及时删除。

 站长统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