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章基因的本质知识】第3章基因的本质

高二生物教案 2014-05-28 网络整理 晴天

【jiaoan.jxxyjl.com--高二生物教案】

第3章 基因的本质
第1节 dna是主要的遗传物质
一、知识结构
      对遗传物质的早期推测
dna是主要的遗传物质 肺炎双球菌的转化实验
      噬菌体侵染细菌的实验
二、教学目标
 1、总结“dna是主要的遗传物质”的探索过程。
 2、分析证明dna是主要的遗传物质的实验设计思路。
 3、探讨实验技术在证明dna是主要遗传物质中的作用。
三、教学重点、难点及解决方法
 1、教学重点及解决方法
[教学重点]
 ⑴肺炎双球菌转化实验的原理和过程。
⑵噬菌体侵染细菌实验的原理和过程。
[解决方法]
⑴利用插图、挂图、多媒体课件,分步演示实验过程,让学生置身于实验探究的全过程。
⑵采用设疑导入→问题引导呈现探究过程→讨论实验结果→归纳总结法。
2、教学难点及解决方法
[教学难点]
肺炎双球菌转化实验的原理和过程。
[解决方法]
采用设疑导入→问题引导呈现探究过程→讨论实验结果→归纳总结→反馈运用教学法。
四、课时安排
1课时。
五、教学方法
直观教学法、讲解法。
六、教具准备
插图、挂图及课件。
七、学生活动
1、引导学生体验科学探索过程,领悟科学研究方法。
2、学生思考、讨论、归纳和回答相关问题。
八、教学程序
(一)明确目标
(二)重点、难点的学习与目标完成过程
导入:⑴遗传物质是染色体,蛋白质,还是dna?⑵遗传物质具有什么特征?
教师引导学生总结遗传物质的特征。
一、肺炎双球菌的转化实验(多媒体显示)
1、体内转化实验:1928年由英国科学家格里菲思等人进行。
①实验过程
  
②实验结果分析与结论
a.r型活细菌与s型死细菌混合后,转化成了s型细菌,并且后代也是s型细菌,即这种转化可以遗传。
b.s型死细菌中含有某种转化因子,其结构相当稳定,可使r型细菌转化成s型细菌。
⑴谁在转化实验中起作用?⑵转化因子究竟是什么物质?⑶如果你做转化实验,你应如何设计实验?
2、体外转化实验:1944年由美国科学家艾弗里等人进行。
①实验过程
 
②实验结果分析与结论
从s型活细菌中提取dna、蛋白质和多糖等物质,分别加入到r型细菌的培养基中进行培养,结果发现只有dna才能使r型细菌转化为s型细菌,由此证明s型细菌中含有转化因子是dna,进而证明dna是遗传物质。
提问:艾弗里的实验有何不足之处?
二、噬菌体侵染细菌的实验(多媒体显示)
提问:⑴t2噬菌体的结构特点是什么?
⑵t2噬菌体的生活方式是什么?
⑶什么是同位素示踪技术?
⑷为什么选择35s和32p这两种同位素分别对蛋白质和dna标记?用14c和18o同位素标记可行吗?
学生阅读教材p44——45回答之。
1、实验过程
①标记噬菌体
含35s的培养基 含35s的细菌35s 蛋白质外壳含35s的噬菌体
含32p的培养基 含32p的细菌 内部dna含32p的噬菌体
②噬菌体侵染细菌
含35s的噬菌体 细菌体内没有放射性35s
含32p的噬菌体 细菌体内有放射线32p
2、实验结果分析
由过程②可知,t2噬菌体的蛋白质并没有进入细菌体内,只有它的dna进入细菌体内,并且不断增殖,说明噬菌体在亲代与子代之间具有连续性的物质是dna,亲代噬菌体的各种性状是通过dna遗传给后代的,即dna是遗传物质。
[思考与讨论]引导学生讨论回答教材p46问题。12
烟草花叶病毒感染烟草实验:
1、实验过程
 
2、实验结果分析与结论
烟草花叶病毒的rna能自我复制,控制生物的遗传性状,因此rna是它的遗传物质。
因为绝大多数生物的遗传物质是dna,所以说dna是主要的遗传物质。
(三)总结
非细胞结构的生物体内,只有一种核酸,遗传物质是dna或rna;在具有细胞结构的生物体内,有dna和rna两种核酸,但dna是遗传物质;染色体是dna的主要载体;遗传物质控制蛋白质的合成,并由蛋白质表达遗传信息。
(四)作业布置
教材p46练习
(五)板书设计
第3章  基因的本质
第1节dna是主要的遗传物质
一、对遗传物质的早期推测
1、20世纪20年代,大多数科学家认为,蛋白质是生物体的遗传物质。
2、20世纪30年代,人们意识到dna的重要性,但由于对dna分子的结构没有清晰的了解,认为蛋白质是遗传物质的观点仍占主导地位。
二、肺炎双球菌的转化实验
1、作为遗传物质至少具备的条件
2、转化实验
      
三、噬菌体侵染细菌的实验
1、t2噬菌体的结构特点
2、生活方式
3、同位素示踪技术
4、噬菌体侵染细菌的实验
    ①标记噬菌体
含35s的培养基 含35s的细菌35s 蛋白质外壳含35s的噬菌体
含32p的培养基 含32p的细菌 内部dna含32p的噬菌体
②噬菌体侵染细菌
含35s的噬菌体 细菌体内没有放射性35s
含32p的噬菌体 细菌体内有放射线32p
四、烟草花叶病毒感染烟草实验
  
五、生物的遗传物质
非细胞结构:dna或rna
生物    原核生物:dna
细胞结构
         真核生物:dna
12

本文来源:https://jiaoan.jxxyjl.com/gaoershengwujiaoan/19164.html

  • 第五章_第五章 生物体对信息的传递和调节

    第3节内分泌系统中信息的传递和调节一、教学内容分析本节“内分泌系统中信息的传递和调节”第二课时,侧重以信息为主线,讨论生物体内部各器官系统之间的平衡,这是一个新的视角,把生物学范畴同自然科学融合,有利于学生对生命本质的探索和探究,辨证的认识生命。本节的关键问题:内分泌系统是如何调节动物生命活动的?教...

    发布于:2014-05-28

    详细阅读
  • 种群和群落的区别|种群和群落

    在“”一章教学中,本人根据新课标要求对其在知识内容、学习目标和教育教学策略等方面,进行了如下教学构思。1 单元知识内容及其学习目标本章知识内容包括种群的特征、种群数量变化、群落结构和群落演替四个部分。本章教学上的重点是种群数量的变化和群落的演替,种群的特征和群落的结构这两节内容分别是为这两个重点打...

    发布于:2014-05-28

    详细阅读
  • [光能在叶绿体中的转化]光能在叶绿体中的转换

    教学目标 1.知识方面 学生运用高二已学到的光合作用的过程和叶绿体的知识,并通过观察分析示意图和相关资料,知道光能在叶绿体中如何转换成电能,进而转换成活跃的化学能的过程,进一步了解nadph和atp中活跃的化学能,在暗反应中转换为储存在糖类等有机物中稳定化学能的过程。 2.态度观念...

    发布于:2014-05-28

    详细阅读
  • 【第1节 地面上的植物】第1节 DNA是主要的遗传物质

    教学目标(一)知识目标掌握证明dna是遗传物质的两个实验的过程和原理,以及从实验中得出的结论(dna是遗传物质)。(二)能力目标通过重演科学家发现dna是主要遗传物质的过程,学会科学研究的方法和实验设计的基本步骤。(三)情感目标1、概述人类对遗传物质的探索过程,认同科学认识是不断深化、不断完善的过程...

    发布于:2014-05-28

    详细阅读
  • 基因在染色体上第二课时教案_三、基因的表达(第二课时)

    第六章 遗传和变异第一节 遗传的物质基础三、基因的表达(第二课时)教学目的  1.了解染色体、 dna和基因三者之间的关系以及基因的本质。  2.了解基因控制蛋白质合成的过程和原理。  3.了解基因控制性状的原理。  4.培养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使学生掌握一定的科学研究方法。  5.理解结构与功能相...

    发布于:2014-05-28

    详细阅读
  • [人体的内环境与稳态]人体的内环境与稳态

    一、教学目标的确定课程标准中关于本节内容的具体标准是“说明内环境稳态的生理意义”。要实现这一目标,首先要说明什么是内环境稳态。稳态概念是生命科学的一大基本概念,也是本模块的核心概念。搞好这一概念的教学,可以为后续的学习打下坚实的基础。因此稳态概念及稳态的重要性是本节教学内容的重点。由于这些内容都很抽...

    发布于:2014-05-28

    详细阅读
  • 【5.4什么节】5.4第4节 生态系统的信息传递

    第4节 生态系统的信息传递一、知识结构二、教学目标 1、举例说出生态系统中的信息传递。 2、说出信息传递在生态系统中的作用。 3、描述信息传递在农业生产中的应用。三、教学重点、难点及解决方法 1、教学重点及解决方法[教学重点] 说出信息...

    发布于:2014-05-28

    详细阅读
  • 【通过神经系统的调节教案第一课时】第1节通过神经系统的调节教案

    第1节 通过神经系统的调节一、教学目标1 概述神经调节的结构基础和反射。2 说明兴奋在神经纤维上的传导和在神经元之间的传递。3 概述神经系统的分级调节和人脑的高级功能。二、教学重点和难点1.教学重点(1)兴奋在神经纤维上的传导和在神经元之间的传递。(2)人脑的高级功能。2.教学难点神经冲动的产生和传...

    发布于:2014-05-28

    详细阅读
  • 实验十一化学反应速率与活化能实验报告|实验十一 DNA的粗提取与鉴定

    第六章 遗传和变异实验十一 dna的粗提取与鉴定教学目的  1、初步掌握dna的粗提取和鉴定的方法  2、观察提取出来的dna物质实验原理  1、dna在nacl溶液中的溶解度,是随着nacl的浓度的变化而改变的。当nacl的物质的量浓度为0 14mol/l时,dna的溶解度最低。利用这一原理,可...

    发布于:2014-05-28

    详细阅读
  • 生物科学与环境保护的关系|生物科学与环境保护

    1 教学目标的确定本节课是《稳态与环境》这一模块的最后一节,课标要求“关注全球性生态环境问题,概述生物多样性保护的意义和措施。形成环境保护需要从我做起的意识。活动建议:调查当地生态环境中的主要问题,提出保护建议或行动计划。收集应用生物技术保护生物多样性的实例”同时还承担着对本模块知识的最后总结这一任...

    发布于:2014-05-28

    详细阅读

Copyright @ 2011-2019 教案下载网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免责声明 :本网站尊重并保护知识产权,根据《信息网络传播权保护条例》,如果我们转载的作品侵犯了您的权利,请在一个月内通知我们,我们会及时删除。

 站长统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