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9课辉煌灿烂的文学ppt_第9课辉煌灿烂的文学

高二历史教案 2014-05-12 网络整理 晴天

【jiaoan.jxxyjl.com--高二历史教案】

第9课 辉煌灿烂的文学
★教学目标:
1、知识与能力:
(1)识记:《诗经》和楚辞、汉赋和唐诗、宋词和元曲、明清小说各种文学体裁特点与成就;
(2)理解:文学是一定社会经济、政治的反映。同时,文学的发展、繁荣又是以经济、政治为基础的。(3)运用:归纳比较不同历史时期文学的特点。
2、过程与方法:历史探究、联系比较、综合归纳、情境再现法。
(1)通过教科书及教师提供的材料以及自己的日常积累,通过阅读,讨论,分析,评论了解各个不同时期的文学发展特色;
(2)通过阅读,观察,练习,欣赏,表演,评论,创作等方式积极参与教学;通过独立思考或合作学习对所学的内容进行比较,概括和阐释;学会合作学习和相互交流。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我国古代辉煌灿烂的文学在世界文学史上占有重要地位,是中华民族对人类文化的巨大贡献;
(2)通过对古代辉煌灿烂的文学成就学习,让学生感受民族文化的魅力,培养学生爱国主义的情怀和美感教育;
(3)以一些杰出的文学家身上具有的热爱祖国、关怀民情等高尚的思想情操来培养学生正确的人生观,塑造健全的人格。
★教学重点和难点:
重点:《诗经》唐诗、宋词和明清小说;
难点:不同时期文学形式发展变化的根源
★教学过程:
导入新课:我们今天生活在一个全球化的时代,正面临着东方文化与西方文化冲突与融解的局面。作为一个中国人,不光要了解自己祖国的文化,更要继承中国古代传统文化的精华。光辉灿烂的中国文学历史之悠久,种类之繁多,形式之丰盈,都可以与世界上任何一个文学大国的文学相媲美。一句话辉煌灿烂的中国古代文学,是中华民族对人类文化的巨大贡献。今天让我们从辉煌灿烂的中国古代文化中,再次亲身感受一下中国古代文学的“大江东去浪淘尽,千古风流人物”的豪迈,以及“春花秋月何时了,往事知多少”的哀婉。
第9课 辉煌灿烂的文学教案
一、诗歌——从《诗经》到唐诗:
1、《诗经》:中国第一部诗歌总集:(1)内容:收录西周至春秋中期的三百多首诗歌,分风、雅、颂三部分。“风”的意思是土风、风谣,也就是各地方的民歌民谣。共160篇。占了诗经的一半以上。 “雅”是正统的宫廷乐歌。“雅”分为“大雅”和“小雅”,一共有105篇。“大雅”是用于隆重盛大宴会的典礼;“小雅”则是用于一般宴会的典礼。“颂”是祭祀乐歌,用于宫廷宗庙祭祀祖先,祈祷赞颂神明,现存共四十篇。“国风”是《诗经》中的精华,是我国古代文艺宝库中璀璨的明珠。是我国现实主义诗歌的源头。在《诗经》中,我们看到了奴隶们血泪斑斑的生活,感悟了被剥削者阶级意识的觉醒,有的诗中还描写劳动者对统治阶级直接展开斗争,以便取得生存的权利。此外,“国风”中还有数量不少的爱情诗。反映不合理的婚姻给妇女造成极大的痛苦,表达青年男女对美满婚姻的向往和追求。
(2)特点:以四言为主,内容古朴,现实感强
(3)影响:奠定中国古典文学现实主义的基础,被后世奉为儒家经典。
2、屈原与“楚辞体”
(1屈原,战国末期楚国人,杰出的政治家和爱国诗人。屈原生活的时期正是中国即将实现大一统的前夕,因其出身贵族,又明于治乱,娴于辞令,故而早年深受楚怀王的宠信。为实现楚国的统一大业,对内屈原积极辅佐怀王变法图强,对外坚决主张联齐抗秦,使楚国一度出现了一个国富兵强、威震诸侯的局面。但由于自身性格耿直加之他人谗言与排挤,后来,屈原逐渐被楚怀王疏远。前3xx年,屈原反对楚怀王与秦国订立黄棘之盟,被楚怀王逐出郢都,流落到汉北。流放期间,屈原感到心中郁闷,开始文学创作,在作品中洋溢着对楚地楚风的眷恋和为民报国的热情。前278年,秦国大将白起挥兵南下,攻破了郢都,屈原在绝望和悲愤之下怀抱大石投汨罗江而死。传说当地百姓投下粽子喂鱼以此防止屈原遗体被鱼所食,后来逐渐形成一种仪式。以后每年的农历五月初五为端午节,人们吃粽子,划龙舟以纪念这位伟大的爱国诗人。12345
(2)含义:战国时期楚国的屈原吸收南方民歌精华,采用楚国方言,创造出的一种新的诗歌体裁。该体裁的诗歌自由活泼,句子参差不齐,句末常带有一个“兮”字,富含浪漫主义色彩。《离骚》是代表作,因此楚辞又叫做“骚体”。
(3)代表作:《离骚》   《离骚》是屈原的代表作,是一部诞生于两千多年前的伟大抒情诗。诗人叙述了自己信而见疑、忠而见弃的遭遇,抨击了楚国统治集团的无能,抒发了自己报国无门的幽愤,表现了坚贞不屈、九死不悔的爱国精神。《离骚》两千多年来教育、感奋了无数读者,陶冶了一代又一代人的思想情操,屈原也成为爱国者的榜样。在文学史上,人们常以“风”、“骚”并举。“风”指《诗经》,“骚”指楚辞。清朝文人赵翼在《论诗》中说:“江山代有才人出,各领风骚数百年”。
3、汉赋:
(1)含义:汉代文学家以楚辞为基础,创造出半诗半文的综合文体。最初的诗词曲都能歌唱,而赋却不能歌唱,只能朗诵。它外形似散文,内部又有诗的韵律,是一种介于诗歌和散文之间的文体。赋讲究文采、韵节,兼具散文、诗歌的性质,后来逐渐向骈文、散文两个方向发展。
(2)特点:汉赋词藻华丽,手法夸张,内容丰富,表现出大一统时代恢弘的文化气度。
(3)代表人物及代表作:①西汉司马相如的《子虚赋》和《上林赋》
在国外媒体评出的全球十大经典爱情传奇中,中国有三对情人榜上有名:相如文君位列第一,唐明皇杨玉环位列第三,徐志摩陆晓曼位列第十。
司马相如的爱一度迷离,他写了封十三字家书托与文君:“一,二,三,四,五,六,七,八,九,十,百,千,万”。文君看后,悲伤之情无语言表。因为她知道,数字中没有“亿”,表明丈夫已对她无意,只是不好言明。悲愤之余,文君复信,托来人带回,信曰: “一别之后,两地相思,说的是三四月,谁知是五六年,七弦琴无心弹,八行书无可传,九连环从中断,十里长亭望眼穿,百般想,千般念,万般无奈把郎怨。    万语千言道不尽,百无聊赖十凭栏,重九登高看孤雁,八月中秋人不圆,七月烧香问苍天,六月摇扇我心寒,五月冷雨浇花端,四月对镜心意乱,三月桃花随流水,二月风筝线儿断,郎啊郎,巴不得下一世你为女来我为男”
司马相如终是羞愧交加地亲自回乡,用驷马高车接了妻子返回长安……
②东汉张衡的《二京赋》-----二京,指汉的西京长安与东京洛阳。
4、唐诗:
(1)繁荣的原因及表现:
◎原因:①国家的统一和国力的强盛,为诗歌的发展准备了必要的物质条件;②南北、中外文化交流频繁提供了深厚的文化基础;③科举考试中以诗赋为主,促进了诗歌的繁荣。
◎表现:唐代是中国诗歌的鼎盛时期,唐诗代表着古典诗歌的最高成就。唐代诗歌是中国文化中的一宗瑰宝。其中相当多的优秀诗篇,以多姿多彩的艺术魅力征服了历代读者,代代相传,历久不衰。
(2)代表诗人、名句:
①初唐(618~7xx年): 王勃(“初唐四杰”之首,另三位是杨炯、卢照邻、骆宾王)、陈子昂
●王勃:五言律诗《送杜少府之任蜀州》,成为中国诗歌史上的杰作,“海内存知己,天涯若比邻”已成为千古名句;《滕王阁序》。
●陈子昂:力排前代“逶颓靡”的诗风,崇尚雄健刚劲的语言风格,主张作诗要有“风骨”,写出了《登幽州台歌》等优秀作品名句:“前不见古人,後不见来者。念天地之悠悠,独怆然而涕下。” 12345
②盛唐(713~766年):边塞诗:高适、岑参;山水田园诗派:王维、孟浩然。“诗仙”:李白(浪漫主义诗人);“诗史”:杜甫(现实主义诗人);
●高适 名句: “莫愁前路无知己,天下谁人不识君!”
●岑参: “四边伐鼓雪海涌,三军大呼阴山动。” 北风卷地白草折,胡天八月即飞雪。忽如一夜春风来,千树万树梨花开。
●王维:“明月松间照,清泉石上流。、“独在异乡为异客,每逢佳节倍思亲”、 “大漠孤烟直,长河落日圆”等,都是传诵不衰的名句。其诗、画成就都很高,苏东坡赞他“诗中有画,画中有诗”。
●孟浩然: “春眠不觉晓,处处闻啼鸟。夜来风雨声,花落知多少。”“绿树村边合,青山郭外斜”、、
●李白: “大鹏一日同风起,扶摇直上九万里”、“人生得意须尽欢,莫使金樽空对月。天生我材必有用,千金散尽还复来”、“孤帆远影碧空尽,惟见长江天际流”、“飞流直下三千尺,疑是银河落九天”、“床前明月光,疑是地上霜。举头望明月,低头思故乡。”、“桃花潭水深千尺,不及汪伦送我情。”、“长风破浪会有时,直挂云帆济沧海”
●杜甫:“读书破万卷,下笔如有神”、“朱门九肉臭,路有冻死骨”、“烽火连三月,家书抵万金”、“正是江南好风景,落花时节又逢君”、“两个黄鹂鸣翠柳,一行白鹭上青天”、 “安得广厦千万间,大庇天下寒士俱欢颜,风雨不动安如山”、“随风潜入夜,润物细无声”
③中唐(766~835年):白居易,他主张“文章合为时而著,歌诗合为事而作”。他的名作还有长篇叙事诗《长恨歌》和《琵琶行》
④晚唐(836~9xx年):李商隐和杜牧是晚唐诗人中的佼佼者,后人把他俩称为“小李杜。
●杜牧:“一骑红尘妃子笑,无人知是荔枝来”、“ 东风不与周郎便,铜雀春深锁二乔”、“商女不知亡国恨,隔江犹唱《后庭花》”、“南朝四百八十寺,多少楼台烟雨中”、“江东子弟多才俊,卷土重来未可知”、“停车坐爱枫林晚,霜叶红于二月花”
●李商隐: “夕阳无限好,只是近黄昏”、“何当共剪西窗烛,却话巴山夜雨时”、“春蚕到死丝方尽,蜡炬成灰泪始干”
二、宋词和元曲:
1、宋词:(1)宋词兴盛的原因:①两宋城市手工业、商业经济的繁荣,是宋词兴盛的物质基础;②市民阶层的扩大,生活水平的提高,要求丰富的文化娱乐生活;③两宋社会矛盾尖锐,文学家用词更能表达自己的思想情感。
(2)成就:
1)婉约派:即婉转含蓄。内容侧重儿女风情,结构深细缜密,音律婉转和谐,语言圆润清丽,有一种柔婉之美。
①北宋柳永:(《雨霖铃》)、(《蝶恋花》)、
②两宋之交李清照:
 2)豪放派:风格是豪放激愤,气势雄伟,内容以记事、说理为主,表达内心感慨。
①北宋苏轼:他与他的父亲苏洵(1009~1066)、弟弟苏辙(1039~1112) 皆以文学名世,世称“三苏”;他还是著名的唐宋八大家之一。苏轼还擅长行、楷书,与黄庭坚、米芾、蔡襄并称“宋四家”。   代表作及名句:(《念奴娇•赤壁怀古》)、(《水调歌头•明月几时有》)、
②南宋辛弃疾:(《永遇乐》)、(《摸鱼儿》)、(《菩萨蛮•书江西造口壁》)、(《破阵子》)、(《鹧鸪天》)12345
2、元曲:   (1)含义:散曲和元杂剧合称元曲。
(2)成就:元曲以关汉卿、马致远(“元曲四大家”之一,另两位是郑光祖、白朴)等人的创作成就最高①关汉卿:代表作有《窦娥冤》、《望江亭》等  据各种文献资料记载,关汉卿编有杂剧67部,现存18部。他的悲剧《窦娥冤》“列入世界大悲剧中亦无愧色”(王国维语)。1958年,关汉卿被提名为“世界文化名人”。后人把他列为元曲四大家之首。尊称关汉卿为“曲圣”。
②马致远:代表作有杂剧《汉宫秋》、《青衫泪》等。
三、明清的小说:
1、小说演变:(1)魏晋南北朝的志怪小说:
志怪小说:志怪,就是记录怪异,主要指魏晋时代产生的一种以记述神仙鬼怪为内容的小说,也可包括汉代的同类作品。志怪小说对唐代传奇产生了直接的影响。
(2)唐代的传记小说:唐传奇是指唐代流行的文言小说,
(3)宋代的话本:话本是民间说话人的创作,既具有口头文学清新活泼的特色,又发扬了志怪传奇等古代小说的优良传统,在思想性和艺术性上都有突出的成就。宋元话本把我国的小说推到一个新阶段。
2、明清小说的繁荣:
(1)产生的背景:明清小说是从宋元话本发展而来的。话本是说书人的底本,在说书人口头创作过程中,不断增加生动的故事情节,加工后的底文便作为书写文学在社会上独立流传,成为小说。唐代传奇、宋元话本都是短篇,明清小说创立了长篇体裁,开辟了我国小说史的新阶段。
(2)繁荣的原因:①专制中央集权进入强化阶段;②经济领域出现新气象,如手工业、商业的繁荣,资本主义的萌芽;③适应市民阶层的需要。
(3)四大名著:
书  名 作  者 成书时间 内      容 价  值
《三国演义》 罗贯中 元末明初 根据历史记载和民间流传的三国故事而创作。叙述东汉末年和三国时期的政治、军事斗争,出色地塑造了许多不同性格的典型人物 是我国最早的一部长篇历史小说
《水浒传》 施耐庵 元末明初 描写北宋末年宋江领导的农民起义,塑造了许多被逼上梁山的英雄好汉形象,歌颂农民的斗争精神 是我国第一部农民起义为题材的长篇小说
《西游记》 吴承恩 明朝 以民间流传的唐僧取经故事为题材而创作。通过孙悟空形象的塑造,反映了人民蔑视封建统治和敢于斗争的精神 是一部具有浓郁浪漫主义气息的长篇神话小说
《红楼梦》 曹雪芹
高  鹗 清朝 描写封建贵族家庭贾府由盛到衰的过程,和贵族青年男女贾宝玉和林黛玉的爱情悲剧,深刻鞭挞了封建礼教和封建制度的罪恶,揭示了封建社会走向没落的历史真实 具有高度的思想性和艺术性,是我国古代最优秀的长篇小说,在世界文学史上占有重要地位
(4)文言短篇小说集:蒲松龄(清朝)——《聊斋志异》
《聊斋志异》是一部文言短篇小说集,共有短篇小说431篇。其内容大致有四部分:一、怀着对现实社会的愤懑情绪,揭露、嘲讽贪官污吏、恶霸豪绅贪婪狠毒的嘴脸,笔锋刺向封建政治制度。二、蒲松龄对腐朽的科举制度有切身的体会,无情地揭开了科举制度的黑幕,勾画出考官们昏庸贪婪的面目,剖析了科举制度对知识分子灵魂的禁锢与腐蚀,谴责了考场中营私舞弊的风气。三、对人间坚贞、纯洁的爱情及为了这种爱情而努力抗争的底层妇女、穷书生予以衷心的赞美。《聊斋志异》中还有相当多狐鬼精灵与人的恋爱故事,颇具浪漫情调。在这些故事里,塑造了很多容貌美丽、心灵纯洁的女性形象。四、有些短篇是阐释伦理道德的寓意故事,具有教育意义。12345
(5)讽刺小说:吴敬梓(清朝)——《儒林外史》
《儒林外史》是一面封建社会的照妖镜。它通过对封建文人、官僚豪绅、市井无赖等各类人物无耻行为的真实生动的描写,深刻地揭露了行将崩溃的封建制度的腐朽性,强烈地抨击了罪恶的科举制度,并涉及了政治制度、伦理道德、社会风气等等,客观上否定了整个封建制度。否定、鞭挞科举制度,谴责官僚集团,揭露封建礼教,同情人民群众,这样一些内容使《儒林外史》成为一部具有进步的民主思想的名著。。《儒林外史》是我国讽刺文学中的精品,也是我国古典讽刺小说的高峰。
★本课小结:
伟大的中华民族是世界上文明开发最早的古老民族之一。光辉灿烂的中国文学历史之悠久,种类之繁多,形式之丰盈,都可以与世界上任何一个文学大国的文学相媲美。
★作业布置 结合语文课本所学的明清小说,谈谈你对明清小说特点的理解。
在艺术结构上,借鉴并发展了古代史传编纂体制的传统,形成了具有民族特色的小说结构。如历史演义小说基本借鉴了编年体史书的结构体制,按照时间发展顺序,依次记述一段历史时期的事件和人物。英雄传奇小说、神魔小说、讽刺小说主要取资于记传体史书的结构体制,以某一英雄人物或某一英雄群像的经历事迹为线索,展开故事情节。
在语言风格上,明清小说把文言、白话等传统书面语言和社会上流行的生活语言熔为一炉,形成了多姿多彩的语言风格。
在表现方法上,明清小说具有写实与虚构相结合的特点。在强调写实的同时,明清小说家也毫不讳言艺术虚构,甚至以虚构作为小说艺术创作的准则。
在形象塑造上,明清小说塑造了一大批栩栩如生的人物形象,包括一大批个性鲜明的典型人物,在形象塑造方法上表现出与西方古典小说不同的民族特色。明清小说有着深刻的文化内涵,它不仅表现为对社会历史的深刻思考,也表现在为我们提供了人生历程的生动象征。还表现在它是中国传统艺术风格的鲜明展示。                       
※【学思之窗】除了文学,《诗经》、楚辞是否对其他方面也有影响?如果有,你能举例说明吗?
有多方面影响。《诗经》、楚辞的影响早已突破了文学领域,渗透到政治生活、精神生活、民族性格、民族心理等各个方面,例如,楚辞中的“路漫漫其修远兮,吾将上下而求索”成为古人探求真理的一种不屈不挠的精神,“长太息以掩涕兮,哀民生之多艰”,以其爱国主义精神,激励了一代又一代的志士仁人。12345

本文来源:https://jiaoan.jxxyjl.com/gaoerlishijiaoan/18698.html

  • 生物选修三专题五|选修三专题五烽火连绵的局部战争学案及答案

    【学习目标】a层1、 了解朝鲜战争、越南战争的起止时间、简单经过及结果和影响。。b层1、 美国侵朝、侵越战争的失败原因。2、 认识局部战争与冷战格局的关系。c层1、 比较朝鲜战争与越南战争的异同。【情境导入】【自主学习】1、阅读教材p108-1112、填写新坐标p68自主研修内容 3、构...

    发布于:2014-05-20

    详细阅读
  • 战后的西欧和日本课件_战后的西欧和日本

    四、课标要求:以西欧、日本为例分析当代资本主义的新变化。教学目标:(1)知识与能力:了解英国混合市场经济的含义、撒切尔政府推行的经济改革政策及成效;法国计划指导型经济的特征、内容;联邦德国的社会市场经济的特征、内容及成效;日本政府主导型经济的含义、政府主导作用的表现及日本经济高速发展的概况。(2)过...

    发布于:2014-05-20

    详细阅读
  • 印度圣雄甘地的后人|第2课《圣雄甘地》教案

    【课标要求】 1、讲述甘地领导印度国民大会党进行“非暴力不合作运动”的主要事迹:开展土布运动、食盐进军、提倡不合作和绝食祈祷事迹等。 2、认识甘地在印度民族解放运动中的历史作用 【教学目标】 1、知识与能力 了解甘地倡导和领导大规模“非暴力不合作”运动的主要史实,认识甘地及其领导的“非暴力不合作”运...

    发布于:2014-05-20

    详细阅读
  • 第一单元20世纪初的世界与中国_第一单元15-18世纪西欧社会的演变

    第一单元 15-16世纪西欧社会的演变[单元内容分析]15世纪之前的世界历史,各个地区的民族和国家基本上沿着各自的传统发展路线平行地发展,地域性特征相当明显,受制于地理隔绝及交通技术的限制,人类社会的横向发展受到严重制约。人类社会从地域性历史向世界历史的跨越是横向发展进程中的重大突破,这一具有根本...

    发布于:2014-05-20

    详细阅读
  • [百家争鸣的教案]第一节百家争鸣教案

    第一节 百家争鸣教案一.设计思路以感受中华民族传统文化和先代哲人智慧为主题,重视对学生情感态度和价值观教育。特别关注学生的心理体验、情感震撼、内心选择和精神升华,充分尊重学生体验与感受的权利,正视学生心理与情感体验的差异,适时、适度地发挥教师的示范、熏陶、引导、提示、升华和启迪作用。教师应注意避免生...

    发布于:2014-05-20

    详细阅读
  • 高二历史选修改革的重要考点|高二历史选修改革专题八明治维新学案

    高二历史选修改革专题八 明治维新第一节 走向崩溃的幕府政权课程标准1、知道明治维新的历史条件;2、概述明治维新的主要过程和基本内容,理解近代化道路的多样性;3、分析明治维新在日本近代化过程中的历史地位知识与能力了解日本倒幕运动的主要经过与结果过程与方法知道明治维新前日本资本主义成长、人民起义不断和...

    发布于:2014-05-20

    详细阅读
  • 【北魏孝文帝改革1001无标题】北魏孝文帝改革1

    专题三 北魏孝文帝改革一.教学目标内容标准 :了解北魏孝文帝改革的背景;归纳北魏孝文帝改革的主要内容;探讨北魏孝文帝改革的历史作用教学重点:孝文帝改革的历史作用教学难点: 北魏孝文帝改革成功的原因二.教学过程【知识疏理】一、北魏孝文帝改革的历史背景1、北魏的崛起及统一黄河流域2、社会改革迫在眉睫,...

    发布于:2014-05-20

    详细阅读
  • 【王安石变法的历史作用ppt】《王安石变法的历史作用》教案

    一、课程标准通过王安石变法的主要内容评价其历史作用二、教学目标 1.知识与能力 (1)积贫现象改变的表现及原因 (2)积弱局面改善的表现及原因 (3)探究王安石变法失败的原因和教训 (4)探究王安石变法的历史地位 2 过程与方法(1)引导学生阅读有关资料,帮助学生逐步掌握阅读历史资料的方法(2)利用...

    发布于:2014-05-20

    详细阅读
  • 【新航路开辟后】新航路的开辟和早期殖民活动教案

    新航路的开辟和早期殖民活动【本节重点知识】1、新航路开辟的原因、条件、航海家及支持国、航线、意义;2、葡萄牙和西班牙首先开辟新航路的原因;3、葡萄牙和西班牙进行殖民扩张的主要方向和主要地区;4、早期殖民扩张的影响。【知识结构图解】一、新航路的开辟1、时间:15世纪中期——17世纪中期(“扩张的时代”...

    发布于:2014-05-20

    详细阅读
  • 【2020高二历史学业水平测试试卷】2020高二历史学业水平辅导讲义

    【备注】①学业水平测试说明中使用的“了解”、“理解”、“认识”和“探讨”四个行为动词是指会考的测试能级要求,即调动和运用历史知识、获取和解读材料信息、叙述和阐释历史事物以及论证和探讨历史问题。考试主要侧重于前三类。②题型比例:分为客观题和主观题两大类,客观题包括选择题和判断题,主观题包括材料解析题和...

    发布于:2014-05-20

    详细阅读

Copyright @ 2011-2019 教案下载网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免责声明 :本网站尊重并保护知识产权,根据《信息网络传播权保护条例》,如果我们转载的作品侵犯了您的权利,请在一个月内通知我们,我们会及时删除。

 站长统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