贝多芬传_贝多芬传

高二历史教案 2014-05-07 网络整理 晴天

【jiaoan.jxxyjl.com--高二历史教案】

教学目标:

1. 通过对贝多芬创作《第九交响曲》期间生活历程的学习,进一步理解贝多芬为歌颂欢乐而毕生不懈执着追求的崇高品质,逐步走进大师的内心世界。

2. 学习本文记叙、描写、抒情和议论有机结合的表达方式。

教学重点、难点:

1. 贝多芬为追求崇高的理想与命运抗争的崇高勇气和讴歌欢乐追求博爱的伟大情怀。

2. 通过苦难和斗争达到欢乐的发展过程的描写,表现贝多芬非凡的才华和崇高的品德。

3. 《第九交响曲》音乐艺术的思想性和表现力的理解。

教学设想:

1. 本文内容有一定的深度,学习理解上有一定的难度,教师要布置学生做好充分的预习工作,条件允许可上网查阅相关资料以帮助理解课文。

2. 课前播放、聆听《第九交响曲》,以增加对乐曲的感性认识。

课时安排:

二课时。

(一)布置预习

1. 上网查阅相关资料,初步了解贝多芬和他的作品

2. 带着“贝多芬在德国优秀阶级中享有的声威,不但是艺术方面的,而且是道德方面的”问题,认真阅读课文。

(二)检查预习

在学习本文之前,坚持预习情况,可以出示投影和多媒体。

1. 音、形、义检查,略。

2. 课文阅读情况检查,及时发现阅读中存在的问题,适时调整教学内容,加强课堂教学的针对性。

(三)导入新课

1. 播放贝多芬的《第九交响曲》,交流感受后进入课文学习。

2. 简介作者罗曼•罗兰和翻译家傅雷先生,简介贝多芬与《第九交响曲》。师生可以互为补充。

(四)明确学习目标

1. 学习贝多芬为追求崇高理想与命运抗争的崇高勇气和讴歌欢乐、追求博爱的伟大情怀和高尚的道德情操。

2. 通过苦难和斗争达到欢乐的发展过程描写的学习,理解《第九交响曲》音乐艺术的思想性和表现力。

3. 培养学生高度的责任感和使命感。

(五)整体感知,把握大意

1. 学生用五分钟时间大声朗读课文。学生交流后的点滴感受。

2. 师生质疑,学生带着问题,再读课文。

(1)《第九交响曲》人们习惯性地称它什么?它的原题又是什么?

(2)如何理解“在一阙交响曲内引进合唱,在技术上有极大的困难”?

(3)作者为何要描写贝多芬在演出《第九交响曲》出场时受到群众五次鼓掌欢迎这一细节?

(4)《第九交响曲》是如何表现欢乐这一主题的?

3. 师生讨论,解疑

(六)局部研读,加深理解

1. 加速浏览课文第二、第三段,思考:

(1)贝多芬毕生的计划是什么?

(2)这样理解“他踌躇了一生”?

(3)《第九交响曲》在艺术上是如何创新的?

讨论后明确:①贝多芬毕生的计划是讴歌欢乐。②歌颂欢乐是贝多芬毕生的追求,贝多芬想把这个主题放在某一大作品的结局,一直至创作《第九交响曲》时,也还没拿定主意是否放在《第九交响曲》上。③贝多芬在创作《第九交响曲》时进行了大胆的创新,在乐器演奏的基础首次引进合唱,用歌颂欢乐的合唱掀起高潮,人们和乐队的巧妙结合,使《第九交响曲》获得了辉煌的效果。引进合唱,开交响曲创作之先河,这是贝多芬对交响曲极大的贡献。

2. 熟读课文第五段,思考:

(1)在《第九交响曲》中,作者对欢乐的追求是如何通过音乐表现出来的?讨论后明确:作者对欢乐的追求这一情感是通过音乐的节奏和形式的变化体现的。《第九交响曲》经历了和平柔美—坚强刚毅—激情澎湃的感情变化过程,具体来说经历了①当欢乐的主题初次出现时,忽然一片静默;②接着“欢乐”自天而降,包裹在非现实的宁静中间;③主题带着一种严肃而受压迫的情调;④“欢乐”抓住了生命,征服了痛苦;⑤沸腾的乐章回溯贝多芬一生的经历;⑥整个人类拥抱着欢乐,音乐激情到达高潮,感情到达高潮,真正的理想王国就在眼前! 12

(2)如何理解“‘欢乐’自天而降,包裹在非现实的宁静中间:它用柔和的气息抚慰着痛苦;而他溜滑到大病初愈的人的心坎中时,第一下的抚摩又是那么温柔,令人如贝多芬的那个朋友一样,禁不住因‘看到他柔和的眼睛而为之泪下’”?

讨论后明确:描写中带有强烈的抒情色彩,运用比喻的修辞手法,形象地写出了音乐给人的质感和巨大的精神作用。

(七)感悟理解,赏析交流

在理解的基础上,学生交流学习心得,可以从以下方面选择自己感受最深的进行赏析交流:(1)你最喜欢的段落;(2)你最喜欢的句子;(3)你受到的教益、启示;(4)其他方面。

(八)拓展延伸

1. 再次播放《第九交响曲》,学生默读课文,细细体会交响曲中所蕴含着的作者追求欢乐的情感。

2. 班级讨论:贝多芬是一位怎样的音乐大师?我们从他身上可以学到什么?

3. 课外阅读傅雷翻译的《名人传》。

4. 以贝多芬为主题,编辑一份手抄报,班级内展览、交流。

12

本文来源:https://jiaoan.jxxyjl.com/gaoerlishijiaoan/18544.html

  • 生物选修三专题五|选修三专题五烽火连绵的局部战争学案及答案

    【学习目标】a层1、 了解朝鲜战争、越南战争的起止时间、简单经过及结果和影响。。b层1、 美国侵朝、侵越战争的失败原因。2、 认识局部战争与冷战格局的关系。c层1、 比较朝鲜战争与越南战争的异同。【情境导入】【自主学习】1、阅读教材p108-1112、填写新坐标p68自主研修内容 3、构...

    发布于:2014-05-20

    详细阅读
  • 战后的西欧和日本课件_战后的西欧和日本

    四、课标要求:以西欧、日本为例分析当代资本主义的新变化。教学目标:(1)知识与能力:了解英国混合市场经济的含义、撒切尔政府推行的经济改革政策及成效;法国计划指导型经济的特征、内容;联邦德国的社会市场经济的特征、内容及成效;日本政府主导型经济的含义、政府主导作用的表现及日本经济高速发展的概况。(2)过...

    发布于:2014-05-20

    详细阅读
  • 印度圣雄甘地的后人|第2课《圣雄甘地》教案

    【课标要求】 1、讲述甘地领导印度国民大会党进行“非暴力不合作运动”的主要事迹:开展土布运动、食盐进军、提倡不合作和绝食祈祷事迹等。 2、认识甘地在印度民族解放运动中的历史作用 【教学目标】 1、知识与能力 了解甘地倡导和领导大规模“非暴力不合作”运动的主要史实,认识甘地及其领导的“非暴力不合作”运...

    发布于:2014-05-20

    详细阅读
  • 第一单元20世纪初的世界与中国_第一单元15-18世纪西欧社会的演变

    第一单元 15-16世纪西欧社会的演变[单元内容分析]15世纪之前的世界历史,各个地区的民族和国家基本上沿着各自的传统发展路线平行地发展,地域性特征相当明显,受制于地理隔绝及交通技术的限制,人类社会的横向发展受到严重制约。人类社会从地域性历史向世界历史的跨越是横向发展进程中的重大突破,这一具有根本...

    发布于:2014-05-20

    详细阅读
  • [百家争鸣的教案]第一节百家争鸣教案

    第一节 百家争鸣教案一.设计思路以感受中华民族传统文化和先代哲人智慧为主题,重视对学生情感态度和价值观教育。特别关注学生的心理体验、情感震撼、内心选择和精神升华,充分尊重学生体验与感受的权利,正视学生心理与情感体验的差异,适时、适度地发挥教师的示范、熏陶、引导、提示、升华和启迪作用。教师应注意避免生...

    发布于:2014-05-20

    详细阅读
  • 高二历史选修改革的重要考点|高二历史选修改革专题八明治维新学案

    高二历史选修改革专题八 明治维新第一节 走向崩溃的幕府政权课程标准1、知道明治维新的历史条件;2、概述明治维新的主要过程和基本内容,理解近代化道路的多样性;3、分析明治维新在日本近代化过程中的历史地位知识与能力了解日本倒幕运动的主要经过与结果过程与方法知道明治维新前日本资本主义成长、人民起义不断和...

    发布于:2014-05-20

    详细阅读
  • 【北魏孝文帝改革1001无标题】北魏孝文帝改革1

    专题三 北魏孝文帝改革一.教学目标内容标准 :了解北魏孝文帝改革的背景;归纳北魏孝文帝改革的主要内容;探讨北魏孝文帝改革的历史作用教学重点:孝文帝改革的历史作用教学难点: 北魏孝文帝改革成功的原因二.教学过程【知识疏理】一、北魏孝文帝改革的历史背景1、北魏的崛起及统一黄河流域2、社会改革迫在眉睫,...

    发布于:2014-05-20

    详细阅读
  • 【王安石变法的历史作用ppt】《王安石变法的历史作用》教案

    一、课程标准通过王安石变法的主要内容评价其历史作用二、教学目标 1.知识与能力 (1)积贫现象改变的表现及原因 (2)积弱局面改善的表现及原因 (3)探究王安石变法失败的原因和教训 (4)探究王安石变法的历史地位 2 过程与方法(1)引导学生阅读有关资料,帮助学生逐步掌握阅读历史资料的方法(2)利用...

    发布于:2014-05-20

    详细阅读
  • 【新航路开辟后】新航路的开辟和早期殖民活动教案

    新航路的开辟和早期殖民活动【本节重点知识】1、新航路开辟的原因、条件、航海家及支持国、航线、意义;2、葡萄牙和西班牙首先开辟新航路的原因;3、葡萄牙和西班牙进行殖民扩张的主要方向和主要地区;4、早期殖民扩张的影响。【知识结构图解】一、新航路的开辟1、时间:15世纪中期——17世纪中期(“扩张的时代”...

    发布于:2014-05-20

    详细阅读
  • 【2020高二历史学业水平测试试卷】2020高二历史学业水平辅导讲义

    【备注】①学业水平测试说明中使用的“了解”、“理解”、“认识”和“探讨”四个行为动词是指会考的测试能级要求,即调动和运用历史知识、获取和解读材料信息、叙述和阐释历史事物以及论证和探讨历史问题。考试主要侧重于前三类。②题型比例:分为客观题和主观题两大类,客观题包括选择题和判断题,主观题包括材料解析题和...

    发布于:2014-05-20

    详细阅读

Copyright @ 2011-2019 教案下载网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免责声明 :本网站尊重并保护知识产权,根据《信息网络传播权保护条例》,如果我们转载的作品侵犯了您的权利,请在一个月内通知我们,我们会及时删除。

 站长统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