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文化运动教学案例]新文化运动教学案

高二历史教案 2014-05-07 网络整理 晴天

【jiaoan.jxxyjl.com--高二历史教案】

 [课标点击]
概述新文化运动的主要内容,探讨其对近代中国思想解放的影响。
 [知识梳理]
知能一 《新青年》的新觉醒(新文化运动的兴起)
1.原因
(1)政治需要:旧势力复辟帝制,尊孔复古;
(2)群众基础:资产阶级知识分子队伍壮大;
(3)思想基础:民主共和观念深入人心。
2.概况
(1)标志:19xx年①        在上海创办②       杂志;
(2)撰稿人:李大钊、胡适、鲁迅等;
(3)指导思想(前期):③        的思想;
(4)中心:④        。
知能一  ①陈独秀  ②《青年杂志》  ③民主与科学  ④北京大学
[互动探究]
1.中国民族资产阶级为反对袁世凯复辟帝制而进行的努力是(    )
a.颁布《中华民国临时约法》              b.新文化运动
c.李大钊等人开始宣传马克思主义          d.孙中山提出新三民主义
1.b  新文化运动是在外有列强侵略、内有旧势力尊孔复古为复辟做思想铺垫的背景下掀起的,是一场伟大的思想解放运动。
2.蔡元培任北京大学校长期间,北大成为新文化运动主要活动基地,主要是因为他(    )
a.率先提出民主和科学的口号     b.提出“思想自由,兼容并包”的办学方针
c.第一个举起文学革命的大旗     d.对封建礼教进行最猛烈的批判
2.b“兼容并包,百家争鸣”的方针为各学派的发展提供了宽松的环境。
知能二  高扬科学民主大旗(新文化运动的内容)
1.提倡科学和民主,反对愚昧和专制;
(1)李大钊:民与君势不两立,自由与专制不能并存;
             尊孔复古思想其实就是帝制复活的先声;
(2)陈独秀:只有科学和民主,才能改变中国的现状;
民主制取代君主制是历史发展的潮流。
2.提倡新道德,反对旧道德;
(1)陈独秀:三纲五常完全违反自由、平等、独立的原则;
(2)鲁迅:在①著作          中,指出封建礼教吃人的本质。
3.提倡新文学,反对旧文学;
新文化运动者提出②“           ”的口号。
(1)胡适:在③著作             中,要求用白话文取代文言文;
(2)陈独秀:在④著作       中,主张推倒旧文学,建设新文学。
知能二  ①《狂人日记》 ②文学革命  ③《文学改良刍议》④《文学革命论》
[互动探究]
3.鲁迅是新文化运动干将,被毛主席称为中华民族精神的脊梁,其重要功绩有(    )
①为《新青年》撰稿,宣传新文化   ②揭露封建礼教“吃人”本质 
③最早提倡文学革命               ④他接受了民权平等思想1234567
a.②③        b.①②③         c.①②        d.①②③④
3.c在新文化运动中鲁迅是《新青年》的的主要撰稿人,其作品《狂人日记》揭露封建礼教的“吃人”本质。最早提出文学革命的是胡适,④不能视为功绩。
4.在新文化运动中,首先提出“文学革命”的是(    )
    
a             b              c               d
4.b   图片中,a是蔡元培,b是陈独秀,c是胡适,d是鲁迅,新文化运动中,首先提出“文学革命”的是陈独秀。
知能三  新文化运动的意义
1.积极
(1)思想解放运动:为新思想的发展开辟了道路;
a各种新思潮形成百家争鸣的局面;
b马克思主义开始在中国广泛传播。
(2)促进民众觉醒:唤起人们关心国家政治事务;
a成立社团:比较有代表性的是①                      ;
b出版刊物:影响较大的是②              和③                 。
(3)文化转型运动:为现代文化发展提供新模式。
a④           年国内中小学开始使用白话文语文教材。
2.消极
(1)具有片面性:对中西文化的看法存在⑤        的偏向。
知能三 ①少年中国学会  ②《新潮》③《国民》 ④1920  ⑤形式主义
[互动探究]
5.20世纪初期,新文化运动成为一股强劲的潮流。这一潮流“新”在  (     )
a.首次提出学习西方的民主和科学      b.猛烈抨击封建思想的文化启蒙运动
c.突出提倡新道德,反对旧道德        d.主张以白话文代替文言文
5.b新文化运动是中国近代第三次思想解放潮流,是对封建思想文化抨击最为彻底的一次。
6.围绕新文化运动提出的“打倒孔家店”的口号,高二(1)班学生展开评论。你认为哪一评论是不妥当的(    )
a.体现了对东西方文化的理性认识        b.本质是资产阶级新文化反对封建旧文化
c.有积极作用也有一定片面性            d.动摇了儒家思想的统治地位
6.a  “孔家店”指的是孔子为代表的儒家传统思想,这一口号的提出事实上是主张完全否定孔孟儒家思想,从而把其中的优秀成为也当作封建糟粕一概加以否定,存在绝对否定的片面性,所以a选项“理性认识”的提法不妥当。1234567
 [重点难点解析]
一、新文化运动与维新变法和辛亥革命的比较
事件 不同点 相同点
 主张侧重点 方法 根本目的 性质
维新变法 学习西方的君主立宪政体,挽救民族危亡。 向西方学习 在中国发展资本主义,建立资产阶级民主政治。 产阶级性质的反封建斗争
辛亥革命 学习西方的民主共和制度,建立资产阶级共和国。   
新文化运动 侧重于思想领域,前期用民主和科学思想批判封建传统思想;后期宣传十月革命和社会主义。   
[小试牛刀]
1.我们说新文化运动弥补了辛亥革命之不足,主要是说新文化运动(    )
 a.动摇了封建思想的统治地位,使人们的思想得到空前解放
 b.开始把斗争矛头指向儒家思想体系,提出了“打倒孔家店”的口号
 c.弘扬了民族和科学思想,抨击了专制、愚昧和迷信
 d.传播了社会主义思想,使之成为拯救国家、改造社会的思想武器
1. a   b项考生应知,没有在思想领域里对封建思想进行彻底批判是辛亥革命的重大缺陷。
2.史学界把维新变法、辛亥革命和新文化运动都称为近代化运动,因为它们都要求(    )
a.彻底废除旧制度               b.民主和科学
c.实行资产阶级民主政治           d.民主和共和
2.c  共同反映了民族资产阶级在政治上的愿望。维新变法没有提出彻底的废除旧制度的要求;民主和科学是新文化运动的要求;民主和共和是辛亥革命的要求。

二、近代前期中国思想界向西方学习的历程、特点及其认识
阶段 时间 主要内容 代表 指导思想 特点 认识
第一阶段 鸦片战争到甲午战争 器物(西方物质文明) 林则徐、魏源;
洋务派 中体西用 用西方技术维护封建统治,挽救民族危机;停留在“器物”的表层阶段,对封建制度和旧文化的根基并未有任何触动。
 向西方学习是一个不断深化的过程;向西方学习的道路没有走通,历史选择了马克思主义和社会主义道路。

第二阶段 甲午战争到辛亥革命 政治制度 康有为、梁启超(君主立宪政体方案);孙中山(民主共和国方案)) 由天赋人权、自由平等发展为“三民主义” 不仅要学习西方技术,还要学习政治制度,通过发展资本主义挽救民族危机,已发展到学习西方的“制度”的深层阶段,但对封建文化没有进行全面彻底的批判。 
第三阶段 新文化运动时期 前期主要宣传民主、科学思想,后期宣传社会主义、马克思主义 陈独秀、李大钊、胡适、鲁迅等 前期是民主和科学思想,后期是马克思主义 前期彻底否定封建传统,后期宣传马克思主义。在向西方学习的道路上已深入到“思想”的核心阶段,但存在绝对肯定和否定的偏向,前期也没有与工农群众运动相结合。 
[小试牛刀]
3.导致近代中国人由学习西方“器物”转向学习“制度”的决定因素是(    )1234567
a.中国半殖民地半封建程度不断加深    b.中国民族资本主义的产生和发展
c.中国革命的指导思想不断走向科学    d.中国无产阶级独立登上政治舞台
3. b  学习“制度”指的是学习西方资本主义制度,近代中国人在实践上学习西方制度的开端是资产阶级维新派,维新思想的产生和发展当然是中国民族资本主义的产生和发展的结果。
4.对于近代中国向西方学习的历程,梁启超概括为“先从器物上感觉出,再从制度上感觉出,再从文化上感觉出”,其中“从文化上感觉出”指的是(    )
a.洋务运动   b.维新变法   c.辛亥革命   d.新文化运动
4.d 在学习西方方面,洋务运动属于器物层次,维新变法和辛亥革命深入制度层次,新文化运动深入到思想领域。

[图片说史]
 
 

[解读图片] 上图反映的是《青年杂志》,它所反映的历史信息准确的是
a.新文化运动拉开序幕    b.挑起“问题”和“主义”之争
c.首倡文学革命         d.系统介绍马克思主义学说
[解析]  a  19xx年陈独秀在上海创办《青年杂志》,新文化运动从此拉开序幕

[高考例析]
1.(xx年全国)五四新文化运动中通过白话小说抨击封建礼教的思想家是
a.陈独秀    b.李大钊    c.鲁迅    d.吴虞
[解析]《狂人日记》是第一部白话文小说,深刻揭露封建礼教的吃人本质,作者是鲁迅是通过白话小说最猛烈抨击封建礼教的代表人物。
[答案]c
2.(xx年江苏)新文化运动中,首先提出“民主”、“科学”口号的是 
a.魏  源     b.谭嗣同     c.陈天华   d.陈独秀
[解析]此题考查识记,最早提出“民主”、“科学”口号的是陈独秀。而另外三个选项都不是新文化运动的代表人物。
[答案]d
3.(xx年全国)最早在《新青年》上提倡以白话文代替文言文,成为文学革命先声的是
a.鲁迅的《狂人日记》         b.胡适的《文学改良刍议》
c.陈独秀的《文学革命论》     d.李大钊的《庶民的胜利》
[解析]新文化运动也是一场文学革命,注意区分主要代表人物的贡献。最早倡导白话文的是胡适。
[答案]b

[海派先锋]

1.(xx年•上海)陈独秀因有人指责《新青年》而发表了《本志罪案之答辩书》,为“democracy  and  science”辩护。这里的“democracy and science”指
a.科学与技术    b.民主与共和    c.自由与平等    d.民主与科学
[点评]英文democracy and science译成中文意为民主与科学,是新文化运动的口号,正确答案为d。
[答案]d
2.(xx年•上海)12、胡适在1923年的一封信中说:“25年来,只有三个杂志可代表三个时代,可以说是创造了三个时代:一是《时务报》;一是《新民丛报》;一是《新青年》。”胡适所说的“三个时代”是
a.辛亥革命、护法运动、新文化运动   b.戊戌变法、辛亥革命、护国运动1234567
c.戊戌变法、辛亥革命、新文化运动   d.戊戌变法、护国运动、护法运动
[点评]《时务报》是戊戌变法期间在上海创办的,宣传变法,主张社会变革,有力地推动了维新变法运动,《新民丛报》是辛亥革命时期保皇派宣传变法抵制革命与革命派论战的阵地,反映了革命的发展,《新青年》是由陈独秀在19xx年创办的,是新文化运动的阵地。
[答案]c
3.(xx年•杨浦区模拟卷)儒家学说是中国传统文化的核心,但近代以来儒家学说不断受到拷问和冲击。下列图片能反映对儒学冲击最大的历史事件是:

a                     b                   c                    d
[点评]四幅图反映了四个不同的历史时期。a反映的维新变法时期;b是洋务运动时期洋务派创办的新式学堂;c反映的是新文化运动时期;d反映的是黄花岗起义。其中,新文化运动彻底动摇了以儒学为核心的封建思想的正统地位。
[答案]c

[随堂练习]
1.中国近代史上,具有民主思想的知识分子掀起新文化运动的目的是(    )   
a.宣传马克思主义                    b.为新民主主义革命作思想准备   
c.打破封建思想文化的束缚            d.宣传文学革命
1.c 新文化运动的发起者是资产阶级激进派,他们发起新文化运动的目的是批判封建的正统思想,打破封建思想文化的束缚,为在中国实现资产阶级民主政治奠定舆论基础。a是其后期的内容之一。
2.北京大学校长蔡元培提出“无论何种学派苟其言之成理,持之有故,尚不达自然淘汰之命运,即使彼此相反,也听他们自由发展”。其主张的实质是鼓励
a.新旧文化学派之间的争论   b.资产阶级思想文化在北大传播
c.守旧派宣传“尊王”“尊孔”d.学术研究,消除意识形态分歧
2.b从“无论何种学派”“ 即使彼此相反,也听他们自由发展”表面看来d项符合,这只是现象,从北京大学成为新文化运动的中心来看,这样做实质是鼓励符合历史潮流的新文化在北大传播。
3.下面四幅图片中,把封建思想作为其直接斗争目标,反映了20世纪初思想解放运动的是(   )
 
3.d  文献a是1859年提出的,文献b是1897年严复等在天津创办的,文献c是同盟会19xx年创办的机关报,文献d是19xx年由陈独秀在上海创办的,由此引发了一场轰轰烈烈的思想解放运动——新文化运动。
4.新文化运动期间,儒家思想遭到了自产生以来最猛烈的批判。其中反对“旧道德”是针对(   )
a.儒学“仁”的主张 b.程朱理学  c.封建礼教   d.君权神授
4.c 考查对重要历史概念的理解。对于旧道德,教材有明确的叙述,它是指以孔子为代表的儒家传统道德,即以三纲五常为核心的封建礼教。1234567
5.康有为把孔子奉为变革先师,而陈独秀等人提出要“打倒孔家店”。对这两种观点的评价正确的是(    )
a.本质上是自相矛盾的          b.儒家思想不再是正统思想
c.都具有反封建的进步意义      d.康有为保守,陈独秀偏激
5.c 解答本题时应紧密结合当时时代背景。戊戌变法时康有为将孔子奉为变革先师是为了减轻变法的阻碍;新文化运动时期随着资本主义经济的进一步发展,资产阶级要求从思想上彻底摆脱封建思想的束缚。
6.高举“民主”、“科学”两面大旗的新文化运动的兴起,标志着中国近代化历程深入到思想文化领域。下列有关评述不正确的是(    )            
a.使封建思想受到前所未有的冲击     b.对中国传统文化的看法存在全盘否定的倾向
c.从思想上召唤了五四运动的到来     d.认为中国的落后是列强侵略的结果
6.d  新文化运动的领袖陈独秀认为救亡之道要首先打倒中国的封建而代之以西方文明。 可见,新文化运动动摇了封建正统思想的统治地位,使封建思想受到前所未有的冲击。在新文化运动中存在着对中国传统文化的看法存在全盘否定的倾向。新文化运动的开展推动了人民的思想解放,促使青年学生积极开展爱国运动,为五四运动的发展准备了阶级基础和思想基础。与列强侵略的关系,则没有直接论述。
7.一战期间,陈独秀等人在上海出版一份以青年为对象的刊物,发刊辞有这样两句话“笃古不变之族,日就衰亡;日新求进之族,方兴未已。”作者“求变”主要针对(    )
a.思想观念      b.军事技术        c.经济组织          d.教育制度
7.a从“一战期间”“ 陈独秀”“ 以青年为对象的刊物”等即可判断属于新文化运动的思想,该运动是一场深刻的思想解放运动,因此“求变”的关键是变革思想观念。
8.在新文化运动的推动下,青年学生纷纷出版新式刊物,介绍新思想、新知识。其中影响较大的是
①《民报》  ②《新民丛刊》 ③《新潮》  ④《国民》
a.①②   b.③④   c.①③  d.②④
8.b 《民报》创办于19xx年,是资产阶级改良派的重要刊物;《新民丛刊》创办于19xx年,是中国同盟会的机关刊物。
9.读下面三幅人物肖像
 
请回答;
(1)上面三个历史人物阶级属性有何相似,分别属于什么政治派别?
(2)他们的基本政治主张分别是什么?
(3)从向西方学习的角度看,陈独秀的思想与前两人相比有何进步性?
9.解析:(1)首先明确:康有为是戊戌变法的领导者之一,孙中山领导了辛亥革命,陈独秀发起了新文化运动。然后结合时代背景、斗争手段分析其阶级属性和所属派别。
(2)结合第(1)小问三人所属的政治派别,联系各自参与的政治运动进行概括。
(3)联系陈独秀提出的两个口号“民主和科学”,新文化运动的性质。1234567
答案:(1)阶级属性:都属于资产阶级。康有为:维新派;孙中山:革命派;陈独秀:激进民主派。
  (2)基本政治主张:康有为主张通过改良方式走上资本主义道路,实行君主立宪制;孙中山主张进行资产阶级革命,推翻清王朝,建立资产阶级共和国。陈独秀主张在思想领域进行一场革命,实现真正的民主。
  (3)进步性:把向西方学习的主题从制度层面推进到了思想层面。

1234567

本文来源:https://jiaoan.jxxyjl.com/gaoerlishijiaoan/18536.html

  • 生物选修三专题五|选修三专题五烽火连绵的局部战争学案及答案

    【学习目标】a层1、 了解朝鲜战争、越南战争的起止时间、简单经过及结果和影响。。b层1、 美国侵朝、侵越战争的失败原因。2、 认识局部战争与冷战格局的关系。c层1、 比较朝鲜战争与越南战争的异同。【情境导入】【自主学习】1、阅读教材p108-1112、填写新坐标p68自主研修内容 3、构...

    发布于:2014-05-20

    详细阅读
  • 战后的西欧和日本课件_战后的西欧和日本

    四、课标要求:以西欧、日本为例分析当代资本主义的新变化。教学目标:(1)知识与能力:了解英国混合市场经济的含义、撒切尔政府推行的经济改革政策及成效;法国计划指导型经济的特征、内容;联邦德国的社会市场经济的特征、内容及成效;日本政府主导型经济的含义、政府主导作用的表现及日本经济高速发展的概况。(2)过...

    发布于:2014-05-20

    详细阅读
  • 印度圣雄甘地的后人|第2课《圣雄甘地》教案

    【课标要求】 1、讲述甘地领导印度国民大会党进行“非暴力不合作运动”的主要事迹:开展土布运动、食盐进军、提倡不合作和绝食祈祷事迹等。 2、认识甘地在印度民族解放运动中的历史作用 【教学目标】 1、知识与能力 了解甘地倡导和领导大规模“非暴力不合作”运动的主要史实,认识甘地及其领导的“非暴力不合作”运...

    发布于:2014-05-20

    详细阅读
  • 第一单元20世纪初的世界与中国_第一单元15-18世纪西欧社会的演变

    第一单元 15-16世纪西欧社会的演变[单元内容分析]15世纪之前的世界历史,各个地区的民族和国家基本上沿着各自的传统发展路线平行地发展,地域性特征相当明显,受制于地理隔绝及交通技术的限制,人类社会的横向发展受到严重制约。人类社会从地域性历史向世界历史的跨越是横向发展进程中的重大突破,这一具有根本...

    发布于:2014-05-20

    详细阅读
  • [百家争鸣的教案]第一节百家争鸣教案

    第一节 百家争鸣教案一.设计思路以感受中华民族传统文化和先代哲人智慧为主题,重视对学生情感态度和价值观教育。特别关注学生的心理体验、情感震撼、内心选择和精神升华,充分尊重学生体验与感受的权利,正视学生心理与情感体验的差异,适时、适度地发挥教师的示范、熏陶、引导、提示、升华和启迪作用。教师应注意避免生...

    发布于:2014-05-20

    详细阅读
  • 高二历史选修改革的重要考点|高二历史选修改革专题八明治维新学案

    高二历史选修改革专题八 明治维新第一节 走向崩溃的幕府政权课程标准1、知道明治维新的历史条件;2、概述明治维新的主要过程和基本内容,理解近代化道路的多样性;3、分析明治维新在日本近代化过程中的历史地位知识与能力了解日本倒幕运动的主要经过与结果过程与方法知道明治维新前日本资本主义成长、人民起义不断和...

    发布于:2014-05-20

    详细阅读
  • 【北魏孝文帝改革1001无标题】北魏孝文帝改革1

    专题三 北魏孝文帝改革一.教学目标内容标准 :了解北魏孝文帝改革的背景;归纳北魏孝文帝改革的主要内容;探讨北魏孝文帝改革的历史作用教学重点:孝文帝改革的历史作用教学难点: 北魏孝文帝改革成功的原因二.教学过程【知识疏理】一、北魏孝文帝改革的历史背景1、北魏的崛起及统一黄河流域2、社会改革迫在眉睫,...

    发布于:2014-05-20

    详细阅读
  • 【王安石变法的历史作用ppt】《王安石变法的历史作用》教案

    一、课程标准通过王安石变法的主要内容评价其历史作用二、教学目标 1.知识与能力 (1)积贫现象改变的表现及原因 (2)积弱局面改善的表现及原因 (3)探究王安石变法失败的原因和教训 (4)探究王安石变法的历史地位 2 过程与方法(1)引导学生阅读有关资料,帮助学生逐步掌握阅读历史资料的方法(2)利用...

    发布于:2014-05-20

    详细阅读
  • 【新航路开辟后】新航路的开辟和早期殖民活动教案

    新航路的开辟和早期殖民活动【本节重点知识】1、新航路开辟的原因、条件、航海家及支持国、航线、意义;2、葡萄牙和西班牙首先开辟新航路的原因;3、葡萄牙和西班牙进行殖民扩张的主要方向和主要地区;4、早期殖民扩张的影响。【知识结构图解】一、新航路的开辟1、时间:15世纪中期——17世纪中期(“扩张的时代”...

    发布于:2014-05-20

    详细阅读
  • 【2020高二历史学业水平测试试卷】2020高二历史学业水平辅导讲义

    【备注】①学业水平测试说明中使用的“了解”、“理解”、“认识”和“探讨”四个行为动词是指会考的测试能级要求,即调动和运用历史知识、获取和解读材料信息、叙述和阐释历史事物以及论证和探讨历史问题。考试主要侧重于前三类。②题型比例:分为客观题和主观题两大类,客观题包括选择题和判断题,主观题包括材料解析题和...

    发布于:2014-05-20

    详细阅读

Copyright @ 2011-2019 教案下载网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免责声明 :本网站尊重并保护知识产权,根据《信息网络传播权保护条例》,如果我们转载的作品侵犯了您的权利,请在一个月内通知我们,我们会及时删除。

 站长统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