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图版人口迁移教案]中国人口迁移就教案

高二地理教案 2014-04-25 网络整理 晴天

【jiaoan.jxxyjl.com--高二地理教案】

第六节   中国人口迁移  【教学目标】  1.了解中国历史上、建国后、改革开放以来不同时期人口迁移特点及其原因,并预测其发展趋势。  2.学会因时因地比较不同时期人口迁移的特征,并科学地预测。  【教学重点】  中国人口迁移的现状和原因。  【教学过程】  本节主要讨论我国的人口迁移的一些基本情况,是在上一节的基础上展开的。  一、历史上我国的人口迁移  黄河中下游平原是中华民族的发源地。从秦汉时期开始,我国人口就由黄河中下游平原向四周扩散,重点是向南方的长江流域和珠江流域扩散。由“安史之乱”而引发的人口大迁移,从根本上改变了中国人口地理分布的格局,使南方人口第一次超过了北方人口,中国人口地区分布的中心首次由黄河流域移到了长江流域。  引起我国历史上人口迁移的原因,其中最直接的就是移民支边、战争和自然灾害。如我国历史上,每发生一场战乱或者灾荒,就会引起一次较大规模的人口迁移。  二、新中国成立后到80年代中期的人口迁移  这一时期,由于实行计划经济和严格的户籍管理,表现为:规模小,频率低,受国家政策影响。  从迁移方向上看:我国人口净迁出地区有:辽宁、山东、上海、四川;迁入与迁出持平的地区是西藏;其余地区为人口净迁入地区。  这一时期的人口迁移主要有以下几种情况:(1)安置失业人员和闲散劳动力的人口迁移;(2)支援新开发工业基地建设的人口迁移;(3)移民垦荒支援边疆建设农林牧业新基地的人口迁移;(4)高等学校搬迁、招生和分配的人口迁移;(5)新修水利和水库库区移民而引起的人口迁移;(6)压缩城市人口规模而引起的人口迁移;(7)少量的自发迁移。  三、80年代中期以来的人口迁移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人口迁移日趋活跃,其特点主要表现为:流动人口大量增加,属自发流动。  从流动方向上看:一是从农村到城市;二是从内地省、自治区到沿海城市和工矿地区。  这一时期的人口流动主要是自发性的,其目的主要是务工和经商。同时,因学习、培训和分配工作的迁移人数也逐步增多。在这一时期变化较大的还有一点:原先有些人口迁移的净迁出地区,开始变为净迁入地区,如上海市。  〖课堂小结〗  要求学生对我国的人口迁移情况有所了解,了解其主要特点及原因。  【板书设计】:

第六节  中国人口迁移  一、历史上我国的人口迁移      迁移方向:由北向南。      迁移原因:移民支边、战争和自然灾害。  二、新中国成立后的人口迁移      特点:规模小,频率低。  三、80年代中期以来的人口迁移      特点:流动人口增加。      方向:农村→城市,内地→沿海。      目的:务工、经商、学习、培训。

本文来源:https://jiaoan.jxxyjl.com/gaoerdilijiaoan/18177.html

Copyright @ 2011-2019 教案下载网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免责声明 :本网站尊重并保护知识产权,根据《信息网络传播权保护条例》,如果我们转载的作品侵犯了您的权利,请在一个月内通知我们,我们会及时删除。

 站长统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