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旅游景观的欣赏ppt]4.3旅游景观的欣赏(一)
【jiaoan.jxxyjl.com--高二地理教案】
4.3 旅游景观的欣赏(一)课时安排:1课时教学目的:运用典型事例,说明在旅游景观的欣赏过程中怎样选择观赏位置、如何把握观赏时期以及抓住景观特点。培养学生科学地审美价值观,增强爱国主义的情感。教学重点、难点:旅游景观欣赏与地形、气候等地理要素之间的关系。教具准备:多媒体教室、有关挂图、风景图片等教学方法:比较分析法、图示法、讲述法教学过程: 一、选择观赏位置距离、角度、俯仰的变化造成了透视关系、纵深层次、视野范围的差别,产生不同的美感。 观察对象最佳位置举例千峰万壑(峰峦)远距离俯视武陵源群峰(图4.9)江河的曲线、湖海的矿景远距离俯视岳阳楼与洞庭湖(图4.11)、黄鹤楼与长江、滕王阁与赣江、大观楼与滇池峡谷、洞、一线天近距离观看科罗拉多、长江三峡、桂林芦笛岩等小的湖、沼、池塘近距离观看略瀑布适当距离仰视黄果树瀑布(图4.10)尼亚加拉瀑布山水组合乘船长江三峡、桂林漓江(图4.12)地貌的酷似造型特定的观赏点黄山石猴观海、路南石林阿诗玛、广东肇庆七星岩二、把握观赏时期时间、天气、季节的变化而展示出不同的自然美 1.季节的选择北方地区的一些山水风景最宜夏季观赏,越往南,观赏季节越长,华南地区四季皆宜。 问题:我国南方地区一些千米以上的高山(如黄山、庐山等)什么季节观赏最适宜?为什么? 答:夏季。原因是①夏季雨水多,山中多云雾,景色丰富并具有变化(教材87页图4.13);②还有避暑的效果。 2.天气的选择 游览海拔较高的风景名山,选择雨过天晴的时候最佳,为什么? 答:日出日落,一方面使自然景观带有朦胧美,另一方面霞光丰富了景观的色彩美。例如泰山日出、黄山日落等阴天很难看到。选择雨过天晴的时候不仅能观赏到云海,还能观赏到日出日落。 3.许多景象要在特定的时间出现,要求旅游者确切把握时机。 例如:钱塘江大潮 —— 宜选择农历初一、十五 青海湖的候鸟 —— (教材87页图4.14)每年4月,大量候鸟飞到青海湖,5月产卵孵化,6月下旬开始飞走。因此这里观鸟的最佳时机是5月份。 另有海市蜃楼、峨眉山佛光、大理的“蝴蝶会”(4月15)、傣族泼水节(3月3)等。三、抓住景观特点 不同的景观有不同的特点,所蕴藏的内涵和给予人们的观感也不同。 例如:自然景观中 —— 山景有山景的特点,游览泰山、黄山、华山、峨眉山、青城山要抓住它们的特点分别是雄、奇、险、秀、幽。 人文景观 —— 欣赏园林景观要抓住园林建筑的特点,才能体会出造园者的匠心和园林的意境。 园林景观常见的构景手法有: 1.主配。园林都需确立主景和配景。 主景——应鲜明突出,这是园林整体效果成败的关键。主景区是全园景观中的精华所在,也是园林游览过程中的高潮。 配景——为主景起烘云托月的作用。 2.层次。障景法、隔景法等都可达到丰富景观层次的效果。 障景法隔景法(分实隔和虚隔)在园林中的位置园林的入口处或园林中相对独立景区的入口处园林内部分隔障碍物假山、屏风、竹林等墙、廊、树篱、殿堂等目的运用欲露先藏、欲扬先抑的艺术手法,以达到山重水复的效果实隔与障景相似。虚隔造成隐约显现而难窥全貌、近在咫尺但不可及的意境丰富景观层次3.框景。 障碍物:门框、窗框、洞框作为取景的画框 目的:把景象框限在框中所看到的范围,有意识有目的地优化组合审美对象,达到纯真、精炼、集中的景观美。(教材88页图4.15) 4.借景。 借园外的风景来衬托本园的景色,以扩大园景。例如杭州西湖,妙在借三面云山一面城。 问题一、指出“满园春色关不住,一支红杏出墙来” 构景手法 答:借景法。借园外的景色,来衬托满园的春色和一支红杏。 问题二、(教材89页图4.16)活动第2题 大观园入园设计 答:大观园入园设计采用的构景手法是障景法。 用意:避免一入园就对整个园景一览无余,运用欲露先藏、欲扬先抑的艺术手法,以达到“山重水复疑无路,柳暗花明有一村”的意境。丰富了景观的层次。 12
课后练习一、选择题1.关于把握观赏自然美景良机的正确叙述是 ( ) a.到黄山、庐山旅游,秋季的观赏效果最佳 b.游览海拔较高的风景名山,选择雨过天晴的时候最佳 c.观赏钱塘江大潮的壮观景象,适宜选择农历初八、初九等日子 d.反映哈尔滨地方特色的自然景观,夏季的观赏效果最佳 2.下列关于选择观赏位置的叙述正确的是 ( ) a.地貌的酷似造型,只能在特定的观赏点才能获得某种形象 b.山中的峡谷、洞、一线天等景观,要俯视方知其妙 c.观赏江河回环曲线、湖海旷景应在位置较高的亭台楼阁之上 d.瀑布景观应在远距离平视 3.园林中框景的设计,是为了 ( ) ①使相邻隔绝的空间彼此贯通与渗透 ②突出主景③有目的地优化组合审美对象,达到纯真、精练、集中的审美观 ④从多角度欣赏园林美景的精华 a.①②③ b.①②④ c.①③④ d.②③④ 二、苏东坡观庐山写下的名句“横看成岭侧成峰,远近高低各不同”,给旅游者的审美提供的启示有什么? 参考答案一、选择题 1.b 2.ac 3.c 二、(1)许多自然景观在不同的观赏位置,由于距离、角度、俯仰的变化造成了透视关系、纵深层次、视野范围的差别,从而产生不同的美感。 (2)观赏自然美,需要选择合适的观赏距离,最佳的观赏角度。12
-
[黄土高原水土流失实验]关于水土流失的实验教学启示详细阅读
关于水土流失的问题,在初中地理中多次提到,特别在讲《黄河》一节中,更是集中地提出了这个问题,在《中国地理》分区地理教学中,讲北方地区时,讲到了“黄土高原脆弱的生态环境”,也重点地提出了这个知识点,然而学生对这个问题总是理解不透。农村的学生感受深一些,城市的学生对这点感受比较肤浅,他们对治理水...
-
中国的世界遗产有哪些呢?|1.3中国的世界遗产(相关素材)详细阅读
第一章 旅游和旅游资源1 3 中国的世界遗产(相关素材)红色旅游资源特点分析 红色旅游是以我国现代革命史迹为主要资源,将现代革命史迹所在区域作为游人的旅游目的地,从而把“游山玩水”与爱国主义教育和革命传统教育有机地结合起来的一种旅游。 我国是一个具有光辉革命历史和优良革命传统的国家,五四运动以...
-
第十一章 采访与录音_第十一章 中亚详细阅读
【教学目的】一、通过阅读各类地图、图片,使学生了解中亚深居内陆的自然环境、自然环境与工农业生产的关系,并培养学生应用地图获取知识的能力。二、使学生认识加强我国与中亚各国友好合作关系的重要意义。 【教学重点】深居内陆的自然环境。 【教学难点】自然条件对工农业生产的影响。 【教具准备】地图:①...
-
[海南岛概况及地形地势特点]《地形地势概况》详细阅读
教学笔录及评析执教 黄薇 评析 袁书祺 师:通过前面的学习,我们知道,我们的国土有960万平方千米,人口有l1 6亿。在这辽阔的祖国大地上,居住了汉、蒙古、西藏、维吾尔、高山等56个民族。祖国不仅人口多,民族复杂,地形也是复杂多样的。今天我们学习自然环境要素之一的地形。师:地形是地理环境的基...
-
区域农业发展 以我国东北地区为例_区域农业发展详细阅读
第四章区域经济发展4 1 —以我国东北地区为例课时安排:2课时教学目的: 1.初步了解,实现区域农业的可持续发展应该综合考虑哪些因素。2.通过阅读地形和气温、降水分布图,了解东北地区农业发展的利弊因素。3.通过对比和分析,了解东北地区农业布局特点,并深入探讨东北地区大规模专业化生产和商品粮基地建设的...
-
第四模块第一单元活动二_第一单元单元活动学会分析区域差异详细阅读
第一单元 单元活动 学会分析区域差异教学目标:1.了解分析区域差异的一般步骤,初步学会区域差异分析的基本方法。2.能够运用所学知识对两个或两个以上具体区域进行区域差异的分析。教学重点: 1.分析区域差异的主要方法。 2. 进行案例教学。教学难点:分析区域差异的主要方法及案例教学。课时安排:2课时...
-
【旅游对区域发展的影响】第四章旅游与区域发展4.1旅游业的发展及其对区域的影响(相关素材)详细阅读
第四章 旅游与区域发展4 1 旅游业的发展及其对区域的影响(相关素材)一、选择旅行社 第1 招 看旅行社资质。旅行社分为不同类型。国际社或国内社,标明了经营的范围。如果是出境旅游,一定要注意旅行社是否有出境游经营权。目前,国家批准的中国公民出境旅游目的地有:香港、澳门、新加坡、泰国、马来西亚、菲...
-
第三单元英语_第三单元 水土流失的治理—以黄土高原为例详细阅读
3 1 黄土高原水土流失的地理背景教案一、教学目标1、使学生了解黄土高原的位置及范围,知其地理位置的特殊性——处于我国多项自然地理要素的过渡地带。2、使学生了解黄土高原环境脆弱的主要表现,理解当地人地矛盾所引起的生态、经济恶性循环。3、要求学生分析过渡性的特殊区位使本区自然灾害多而重,学会分析尖锐的...
-
旅游地点和旅游线路的确定教案|3.2旅游地点和旅游线路的确定(同步测试)详细阅读
第三章旅游景区的规划与旅游活动设计3 2 旅游地点和旅游线路的确定(同步测试)一、选择题 1.有关旅游动机的叙述,正确的是( )a.每个人的旅游 教学资源,完全免费,无须注册,天天更新! type= _x0000_t75>教学资源,完全免费,无须注册,天天更新! type= _x00...
-
月球上有哪些地球的伙伴|月球——地球的伙伴详细阅读
一、教学内容与说明1、教学内容月球的自然环境特征和自转公转周期;月相的形成和变化规律。2、地位与作用本课题的标题明确点出“月球是地球的伙伴”,强调了月球是离我们最近的、同时也是和我们关系最密切的自然天体之一,是人类有较多感性认识的天体。本篇内容按照天体系统等级由大到小展开,即:宇宙、太阳系、地球、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