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8章生物圈中的微生物思维导图|第18章 生物圈中的微生物

八年级生物教案 2012-10-16 网络整理 晴天

【jiaoan.jxxyjl.com--八年级生物教案】

第1节 微生物在生物圈中的作用
一、教学目标
1、简述什么是微生物,列举常见的微生物类型
2、概述微生物的生活及其在生物圈中的作用
3、探究我们身边是否存在微生物
二、课前准备
1、提前一周准备学生活动“探究我们身边是否存在微生物”的实验材料,如用琼脂制作无菌培养基
2、提前准备用于课堂教学的细菌、真菌、病毒等的图片和录像资料
三、课时安排:2课时
四、教学重点:
微生物及其种类、代谢方式及在生物圈中的作用、繁殖特点
五、教学难点:
探究身边是否存在微生物;微生物的代谢方式及在生物圈中的作用。
六、教学过程
引入:食用的蘑菇是植物吗?食物的腐败与哪种生物有关?引起非典型肺炎(sars)的病原体是生物吗?导入本节课的学习主题。
指出教材中p53图18-2中的第三个图是电镜下看到的冠状病毒。xx年春季在我国广东、北京及世界许多地区流行的非典型肺炎(sars),其病原体就是冠状病毒的变种(世界卫生组织xx年4月确定)。此处可结合预防“非典”,稍做展开。
问题串:
问题1:什么是微生物?
在生物圈中,凡是个体微小、结构简单的低等生物,统称为微生物。
问题2:微生物生活在怎样的环境中?
 

微生物种类繁多,在生物圈中分布广泛。上至10000m的高空,深至11000m的海底,都有微生物存在。土壤里有微生物生活需要的各种营养物质,是微生物的主要活动场所。动植物体表和体内的各种条件适宜微生物生活,也是微生物活动的重要场所。此外,科学家们在营养贫乏的岩石、矿山、荒漠都发现了微生物的踪迹。
问题3:微生物有哪些种类?
大多数微生物是单细胞生物,如细菌、放线菌、支原体、立克次氏体、衣原体、蓝藻、以及酵母菌、单细胞藻类等;少数微生物是多细胞生物,如各种霉菌和大型真菌等,此外,还有一些没有细胞结构的微生物,如病毒、类病毒和朊病毒等。
问题4:我们的身边是否有微生物?

〖学生活动〗探究我们身边是否存在微生物
微生物个体微小,我们无法用肉眼观察到。如果制作一种培养基,为微生物生活提供需要的营养物质,微生物在培养基上会迅速繁殖和生长,并形成肉眼可见的微生物群落。根据这个原理,可以通过实验探究我们身边是否存在着微生物。
【问题】
组内围绕“探究我们身边是否存在微生物”的主题,进行充分讨论后提出一个进行探究的问题:                     。
【作出假设】
我们组对这个问题所作的假设是:                。
【材料器具】
根据我们组的实验假设,需要的实验材料是:           ;
需要的实验器具是:                       。
【方法步骤】
我们组实施实验的方法和步骤是:
 
 

【实验预期与结果】
我们组预期的实验现象是:                 。
我们组观察到的实验现象是:                。
【实验结论】
我们组分析实验结果并得出的结论是:            。
【思考】
1.本组的实验结果与假设的预期结果是否一致?如果不一致,你认为可能的原因是什么?
 

   2.全班交流了各组得出的实验结论后,你对身边微生物的分布状况有哪些新的认识?12
 

 【教师评定】

                               
问题5:微生物如何获得营养?
微生物代谢类型多,代谢强度高。微生物个体小,其体表面积与体积的比值大,能够迅速地与周围环境进行物质和能量的交换。一些细菌和真菌能够分解枯枝落叶动物尸体和粪便等中的有机物,获得生活必需的物质和能量,这种营养方式称为腐生。枯草杆菌、乳酸菌、霉菌、蘑菇等都是腐生性微生物。腐生性微生物是生态系统的分解者,对生态系统中的物质循环起着不可替代的作用。
一些细菌、真菌和所有的病毒生活在其他生物体的体内或体表,并从这些生物体获得生活必需的物质和能量,这种营养方式称为寄生。炭疽杆菌、肺炎双球菌就是寄生性细菌。人的头癣、灰指甲、脚癣等都是由真菌
 

寄生引起的。所有病毒都不能独立生活,分别寄生在植物、动物或细菌体内。在生态系统中,寄生性微生物和动物一样,属于消费者。
有些微生物像植物一样,能够利用光能或化学能将无机物转变为储能有机物,满足自身对营养物质的需要。如蓝藻、硫细菌、硝化细菌等,这些微生物属于生产者。
此外,有些微生物还具有固氮作用,如根瘤菌、黏球菌等。
问题6:微生物怎样进行繁殖?
微生物的生长繁殖速度极快。例如:在适宜条件下培养的大肠杆菌,每20~30min就繁殖一次,大约24h就可繁殖72代,约产生4.7×1018个后代。微生物的这种特点可以充分加以利用,有人统计,体重500kg的肉牛每天增重蛋白质约400g,而500kg的酵母菌每天能合成蛋白质约5000kg。
小结:微生物的代谢活动特点以及极快的繁殖速度,使得它们成为生物圈的重要组成成分,尤其微生物作为生物圈中的分解者,是其他生物不可替代的。
七、思考与练习:
1、答:个体微小、结构简单、种类繁多
2、答:生产者、消费者、分解者、固氮作用
3、绿色植物→动物
         ↓ ↓
        微生物

八、板书设计

一、微生物的种类
         1、单细胞微生物:细菌、放线菌、蓝藻等
         2、多细胞微生物:霉菌、食用菌、药用菌等
         3、无细胸结构微生物:病毒、类病毒、朊病毒等
        二、微生物的生活
         1、代谢方式
         ①腐生生活——生物圈中的分解者
         ②寄生生活——生物圈中的消费者
         ③自养生活——生物圈中的生产者
2、繁殖特点:速度极快

12

本文来源:https://jiaoan.jxxyjl.com/banianjishengwujiaoan/1501.html

  • [生物进化的原因]生物进化的原因

    教材分析:是本章的重点内容。因此,本节教学要求教师要把握好教学目标,通过组织学生资料分析和探究活动,初步认识到遗传和变异是生物进化的基础,环境的改变是生物进化的外在动力,生物只有适应不断变化的环境才能生存和发展。学情分析:学生对生物进化的原因比较感兴趣。所以,教师应注意多从生活实际出发,通过资料分析...

    发布于:2012-10-26

    详细阅读
  • 水中生活的动物的运动形式是游泳|水中生活的动物

    第一节 教材分析 本节的教学重点是探究鱼类适应水中生活的特点,让学生通过观察和思考并结合自己已有的知识经验来认识和理解鱼类在水中是如何运动、呼吸的,从而总结出鱼类适于水中生活的主要特征。 观察思考活动和创设问题情境在本节课中是非常重要的,观察思考活动可以分小组进行,可以四人一组,将...

    发布于:2012-10-26

    详细阅读
  • 【动物先天性行为和后天行为课件】《先天性行为和后天学习行为》导学案

    一、设计思路:褪去浮华,彰显本色,(简单、有趣、易懂地教学)!当前在《生物学》新课标,提出了探究式教学的形势下!有多少教师地教学,正在偏离“简单、有趣、易懂地教学”这一教学最重要的原则!二、教学目标:1、知识目标:a、举例说出先天性行为和后天学习行为的区别;b、阐述动物的行为对动物个体生存和种族繁衍...

    发布于:2012-10-26

    详细阅读
  • 【八年级上册北师大版生物书】八年级生物上册练习题(北师大版)

    姓名: 班级: 级( ) 一、 骨的结构及其功能①在青春期,人体发育的一个重要特点是身高突增,身高突增主要是 骨的增长,与其长长最相关的是骺端的 细胞。②如果某人的长骨需要进行手术,作为医生,你认为应该尽量...

    发布于:2012-10-26

    详细阅读
  • 【第四节人的性别遗传教案】第四节人的性别遗传(八下生物教案)

    第四节人的性别遗传教学目标:说明人的性别差异是由性染色体决定的,解释生男生女的道理,理解生男生女机会均等的原因,科学看待生男生女问题。教学重、难点:说明人的性别差异是由性染色体决定的,解释生男生女的道理,理解生男生女机会均等的原因。教学过程:一、 导入人类的性染色体是怎么样的?有无...

    发布于:2012-10-26

    详细阅读
  • 生命起源和生物进化教案_生命起源教案

    教法指导 一、授课思路与方法 根据本节教材用实验和猜测相结合的方法来说明生命起源的特点,教学方法也就选择学生观察投影片、猜测和查资料相结合的方法进行教学。 二、课时安排 本节共安排2课时 教学目标 ( 一 ) 认知目标 1 .了解地球上的生命起源于非生命物质。...

    发布于:2012-10-26

    详细阅读
  • 【人类的起源和进化思维导图】人类的起源和进化

    第3节 一.教学目标:1.列举和人类亲缘关系最密切的动物;2.说出现代类人猿和现代人类的相似性和区别;3.简述人类进化经历的几个主要阶段。二.教学重难点:1.类人猿和人类特征的比较;2.人类的进化阶段极其特点;3.由猿向人的过度和人缘分界的标志。三.课时安排:2课时四.教学过程:第一课时《一》...

    发布于:2012-10-26

    详细阅读
  • 【八年级上册第二章动物的运动和行为】第二章 动物的运动和行为内容

    梳 理动物的行为常常表现为各种各 样的运 动。 动物的运动依赖于一定的身体结构。关于动物的运动,主要应该了解哺乳动物和人的运动系统的结构和运动的 原理。哺乳动物和人的运动系统 主要由骨、关节和肌肉组成。运动的实质是肌肉的收缩牵拉着骨 围绕关节活 动。运动的完成还需要神经系统、呼吸系统等其他系统的配合...

    发布于:2012-10-26

    详细阅读
  • 【第一节动物的运动教案】第一节动物的运动

    一、教学目标 1、 说明动物的运动依赖于一定的结构。 2、 说出运动对动物生存的意义。 3、 通过实验培养学生观察、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4、 认同动物的结构和功能的统一性。 二、重点和难点 重点:动物的运动依赖于一定的结构。难点:结构与功能的统一性。 三、课前准备 大屏幕投影、电脑、去毛...

    发布于:2012-10-26

    详细阅读
  • 陆地生活的动物都是用肺呼吸吗_陆地生活的动物

    第二节 教材分析本节课是生物学第六单元“生物圈中的其他生物”中陆地生物中的一节内容。本节课以蚯蚓为例说明陆地生活的动物与陆地生活的环境相适应的特点。本节介绍了蚯蚓形态结构特征,特别是在运动和呼吸等方面与其陆地生活环境相适应的特点。本节也是一节以实验为主的课,在教授知识的同时也应注意培养学生的实验操...

    发布于:2012-10-26

    详细阅读

Copyright @ 2011-2019 教案下载网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免责声明 :本网站尊重并保护知识产权,根据《信息网络传播权保护条例》,如果我们转载的作品侵犯了您的权利,请在一个月内通知我们,我们会及时删除。

 站长统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