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文如何开展大单元教学_语文教学中如何开展探究式学习

杂文收录 2025-09-17 网络整理 晴天

【jiaoan.jxxyjl.com--杂文收录】

探究式学习是一种强调学生自主积极投身其中的学习方式,各个科目中均应大力提倡。语文课程不仅十分强调探究,而且在新的语文课程标准中,“积极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已被提到新课程基本理念的第三条。下面,我结合语文教学实践来谈谈自己是如何指导学生进行探究式学习的。

一、下放争论焦点,提供探究机会。

在学习课文《在马克思墓前的讲话》时,我让学生们分析“停止思想”、“永远睡着”的语言特色,学生们一致认为作者是运用了修辞方法,但对这种修辞方法的名称,一部分学生认为是“讳饰”,另一部分学生认为是“避讳”。面对这种针锋相对的争论场面,我没有直接告知他们我所准备的现成答案,而是要他们利用当天的课外活动时间到图书阅览室或者电子阅览室去查阅相关资料,第二天再公布自己的查阅结果。

第二天课堂上,甲乙两方各自陈述了自己的答案。甲方认为“讳饰”也叫“讳忌”、“婉曲”,是在与人提到某一件事情的时候,由于忌讳、悲痛等各种原因,不可以直接提出来,而用一种替代的隐语躲避明言,委婉而又含蓄地说出来,收到既不触忌犯讳,又能表达意愿的效果。如战场上忌说“负伤”,人们用“挂花”去美饰它;少妇讳言“怀孕”,人们改说“有喜”;祥林嫂死了,短工因鲁四老爷忌讳多,而言“老了”。本文作者不直说马克思逝世死了,而说“当代最伟大的思想家停止思想了”、“在安乐椅上安静地睡着了”、“永远地睡着了”。恩格斯是马克思的亲密战友,他用讳饰的手法来这样叙述,一方面把自己极度悲痛的心情委婉含蓄地表达出来,另一方面,表明马克思虽死犹生,他将永远活在革命者心中。

掌声过后,乙方也说出了自己的答案:说话时遇到有犯忌的事物,不直说这种事物,而用别的话来回避掩盖或装饰美化,这种手法叫做讳饰,又叫避讳。运用这种修辞手法,可以帮助说明具体情景,增强表达各种思想情感的作用。乙方又拿出一份从《中国历史之谜》中复印下来的材料——古人避讳之谜。把古人避讳的原因、方法、影响等给同学们读了一遍。

你看,甲方同学联系生活现象把“讳饰”这种修辞方法解释得生动有趣;乙方同学既明确了“讳饰”就是“避讳”,又详尽补充了有关“避讳”的相关知识,着实让同学们大开眼界。这一小小的放手,确实给学生提供了一个可以主动探究的机会。在探究学习的过程中,学生们不仅仅是掌握了“讳饰”这一修辞手法的相关知识,更重要的是他们的学习能力得到了进一步的锻炼和提高。

二、自主筛选目标,营造探究氛围。

每一篇课文都是由若干个信息点组合而成,大到文章的主题立意、结构安排、语言特色,小至字词的读音与书写,不一而足。另外,文章中还有若干个小知识点,尚等待我们慧眼识之,并努力挖掘出来。在有时间限定的课堂上,我们不可能对所有的知识点做到面面俱到。就需要在抓住课文重点、难点进行指导学习的前提下,经常指导学生对课文知识点的外延进行主动探究。

在每学完一篇课文后,我经常引导学生从中找出自己最感兴趣的一个或几个方面,然后写出自己的探究计划和实施方案进行探究。王静亦同学在学习了朱自清的《荷塘月色》后,提出要在一周之内完成《走进荷》的探究学习。一周后,她的报告交上来了。其中有关于荷这种植物的翔实解释,并配有丰富的荷的插图、与荷有关的古今诗文和古人对荷的各种品评,此外还有她自己对荷的认识。文中她写道:“当我真正走进荷时,我才感觉到自己的浅薄与无知。我要学习荷的那种内秀外雅和默默无闻,更要学习她那种勇于绽芳吐艳、美丽人间的精神。”张名安同学在学了《内蒙访古》后,受王昭君的触动,提交了探究“古代四大美女”的方案。五天后,他的探究报告送来了。报告中,他按照“沉鱼”、“落雁”、“闭月”和“羞花”之美四个篇章分别介绍了西施、王昭君、貂禅和杨玉环。在每一篇章中,又开设了“简介”、“故事”、“诗词”、“评述”等栏目,最后还附有自己写的题为“缺憾也是一种美”的短文。

在探究学习的过程中,我要求人人参与,人人有慧眼,人人有命题。只要是学生感兴趣的,对学生的成长有益的,都可以列为探究的对象。而学生由筛选的探究目标这个点辐射开来,最终形成了一个围绕目标点的知识网络。在这样的探究中,学生既养成了搜集、积累的好习惯,也锻炼了信息整合、比较、提升、品评的能力。

三、关注生活现象,拓展探究渠道。

众所周知,语文学习的外延与生活的外延相等。在语文教学中,我还注意积极引导学生走进生活这个大课堂,通过关注生活现象来拓展学生的探究渠道。

在预习《胡同文化》这篇课文时,我先引导学生广泛关注日常生活中的文化现象,获得关于文化的一些直观认识。学生们通过观察,搜集了大量的素材,如服饰文化、饮食文化、酒文化、茶文化、建筑文化等近30种。大多数同学还对自己搜集到的文化现象材料进行了归类整理。比如于倩同学整理道:中国是一个美食大国,饮食文化特点显著:(1)饮食讲究色、香、味俱全;(2)烹饪强调刀工火候;(3)吃的工具多用筷子,还讲究轻挑慢夹。而西方人就不同了,牛排鲜奶,刀子叉子,还有双手一齐上。张乐鹏同学考察了我们本校的文化,对学校的建筑、老师、学习、生活、管理、风格等方面进行了认真的观察和记录。这样从外延方面认识了文化,将有助于学生们更好地理解文化的本质特征,也有助于他们更好地去领悟《胡同文化》的内涵。

在学习《鸿门宴》一文时,有的同学对鸿门宴上“项王、项伯东向坐;亚父(范增)南向坐;沛公北向坐;张良西向侍”的座次关系感到不好理解。为此,我就建议学生先来探究一下现实生活中的座次情况。学生深入生活探究后得知:中国人宴饮时,对座次的安排十分讲究,室内宴饮时,通常以面对门为上座,乱坐就有喧宾夺主,以下犯上之嫌。他们又通过上网查阅资料,知道了宴饮必定要论资排辈,以别尊卑长幼。古人在堂上则以向南为尊,在室内以向东为尊。至此,同学们也就理解了《鸿门宴》上座次的关系:项羽是主位,东向坐,而南面为上,坐的是亚父范增,显示项羽对范增的尊敬,张良地位最低,不能叫坐而叫“侍”,意思是与侍从差不多。通过古今座次的比较,同学们也进一步了解到了座次礼仪是随着时代的变化而变化的。

经过半个学期的教学实践,我欣喜地发现,学生们的信息收集和处理能力、创新精神的发展、与人沟通与合作等方面都有了很大程度的提高。在关于探究式学习的进一步探索中,我想,今后不仅要让学生在目标定位、内容选择上有所侧重,还要注重落实学生参与探究式学习的层次差异,以求课堂教学更大的实效性。

(郭秀娟 《中国教师报》)

本文来源:https://jiaoan.jxxyjl.com/zawenshoulu/162064.html

  • 【研究性学习课题】什么是研究性学习

    20世纪后期,随着我国对外开放步伐的加快,中国与世界各国的文化教育交流也日益活跃起来。一个专家代表团出访德国,按计划参观一所中学,却被这所中学的校长婉拒,理由是学校停课一周进行学期课题的结题。这反而加重了我方代表团的好奇。据了解,在这所中学,每学期都有学生和教师讨论的全校性课题,学生可以就此做成各种...

    发布于:2025-09-21

    详细阅读
  • 我国中小学课程结构_美国中小学的课程结构

    美国教育领导体制的类型属地方分权制,即联邦政府仅行使其有限的协调和服务的“行政职能”,而州政府则拥有对其教育“各行其事”的绝对权利。这样美国基础教育课程的设置便不会形成千篇一律的格局,五花八门或许是其较恰切的表征。尽管如此,美国地方政府仍在教育发展过程中的关键时期就基础教育课程的调整与变革保持着近乎...

    发布于:2025-09-21

    详细阅读
  • [研究性学习报告范文]研究性学习的选择和设计

    (一)因地制宜,发掘资源。选择研究性学习的内容,要注意把对文献资料的利用和对现实生活中“活”资料的利用结合起来。要引导学生充分关注当地自然环境、人文环境以及现实的生产、生活,关注其赖以生存与发展的乡土和自己的生活环境,从中发现需要研究和解决的问题。把学生身边的事作为研究性学习的内容,有助于提高各地学...

    发布于:2025-09-21

    详细阅读
  • 我国的中小学教育现状|质疑我国中小学教育(争鸣)

    众所周知,中国的中小学教育,考试负担、作业 负担极其严重,在这种情况下,变应试教育为素质教育就成了政府到教师一致赞成的口号,出版了很多论文、著作,但少有真知灼见。与此同时,众所周知,中国的中小学教育,学生天天忙于做作业 、应付考试,学生负担(作业 负担、考试负担)太重,教师与学生都没有时间也...

    发布于:2025-09-21

    详细阅读
  • 初中科普手抄报一等奖作品_初中科普作品教学教学建议

    近年来,科普作品在中学语文教材中所占的比例有所增加,且篇目变化较大。2001年春季使用的人民教育出版社出版的初中语文第二册新教材,阅读部分的第三单元均是科普作品。该单元共5篇课文,除《大自然的语言》是传统篇目外,《卧看牵牛织女星》、《莺》、《数字杂说》和《月亮上的足迹》4篇课文均是新增加的。...

    发布于:2025-09-21

    详细阅读
  • 语文研究性课题_语文研究性阅读理论与实践研究

    [内容提要] 阅读是搜集处理信息、发展思维、获得审美体验的重要途径。在中学阶段,研究性阅读已成为培养创新精神、实践能力和终身学习能力为目的的必修课程——“研究性学习”的重要组成部分。而长期以来,中学语文阅读教学盛行以文章学为理论指导的“文章学阅读教学法”占主导地位,只注重积累课文中的语文知识,且众口...

    发布于:2025-09-21

    详细阅读
  • 【体育课程改革的背景】课程改革的背景和动因

    1 有人提出,1992年刚刚颁布了九年义务教育全日制小学、初级中学(各科)教学大纲 (试用),时隔几年,是否有必要进行如此大规模的改革? 课程是实现教育目的的重要途径,是组织教育教学活动的最主要的依据,是集中体现和反映教育思想和教育观念的载体,因此,课程居于教育的核心地位。基础...

    发布于:2025-09-21

    详细阅读
  • 生物课初中什么时候开始读|初中自读课型探究

    在初中语文教学活动中,相当一部分教师在处理自读课文教学时存在短视行为:不是视自读为教读——以教师的教代替学生的读,就是视自读为不读——完全放任自流根本不作指导。如此一来,学生自我阅读与独立理解能力日见萎缩。有鉴于此,我们必须对自读课型有一个较为理性的认识并在教学实践中身体力行,真正让学生在自读中培养...

    发布于:2025-09-21

    详细阅读
  • 过犹不及|过犹不及

    “”这句话,也许是孔子说的吧。它的意思是:过分和达不到是有相同效果的。在生活中,我们可以找到许多的例子。比如,寒冷的天气和炎热的天气都是人们所不喜欢的。在这里,我不想过多地列举这样的例子,我要说的是,作文中的事情。作文中的,与生活中的有相同的地方:都是人们所不喜欢的。不同的是,作文的作者往往对此...

    发布于:2025-09-21

    详细阅读
  • 培养语感的方法途径|试论培养语感的途径

    语感,是语文素质的重要组成部分之一,它体现了个体对语音、词汇、语义、语法、语境及语言深层内涵的理解和把握。语感敏锐的学生,在完成阅读题、语法题和写作题时,往往做得又快又好。语感从何而来?笔者认为,它主要通过以下途径获得: 一、从日常生活中习得语感和学生的生活环境和生活经验是分不开的。无论是对字、词、...

    发布于:2025-09-21

    详细阅读

Copyright @ 2011-2019 教案下载网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免责声明 :本网站尊重并保护知识产权,根据《信息网络传播权保护条例》,如果我们转载的作品侵犯了您的权利,请在一个月内通知我们,我们会及时删除。

 站长统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