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文教师与语文教育|语文教师必须树立大语文教育观

杂文收录 2025-09-13 网络整理 晴天

【jiaoan.jxxyjl.com--杂文收录】

 
作者:陆正芳
语文教学效率不高,学生整体语文水平不能令人满意,这都是老话题了。原因何在?人们往往对教材、教法议论得较多,而很少从思想观念上去找原因。

其实,语文的教与学不应限于一般意义上的课堂教学。一方面,社会是大课堂,生活是活的教科书,对学习语文来说,时时能学,处处能学;另一方面,语文教学较其他学科具有更多更大的教书育人的功能,在素质教育方面有特殊的意义。(从这点上讲,语文教学应称之为“语文教育”更合适些)语文教育应是一 条纽带,一座桥梁,它的一头是丰富多彩的生活(包括课堂的学习生活),另一 头学生运用语言文字的能力和个人文化乃至整体素质的提高。由于语文教育内容、功能的特殊性,我们的语文教师必须树立一种大语文教育观所谓大语文教育观,大致包含以下几方面的内容:(一)“文以载道”,语言文字是一切人类文化成果的载体,教语文必然要与教学做人、学生活结合起来,也即语文教育的内容必然贯穿人文精神。(二)语文教育要把知识传授与发展能力有机地结合起来;把发展语文能力与发展其他能力(诸如自学能力,研究能力,公关能力)有机地结合起来;把发展能力与发展智力素质、非智力求质有机地结合起来。(三)教学内容要注意到生活化、实用化、现代比。要能选择一些与学生的思想、生活联系密切或能及时反映当代科技成果和社会生活的名篇时文作为课文。(四)语文学习的外延与生活的外延相等。语文教育应以课堂教学为轴心,向学生生活的各个领域开拓延展,全方位地把学生的语文学习同他们的学校生活、家庭生活和社会生活有机地结合起来,使他们在广阔的背景下随时随地自觉主动地学语文、用语文,在不断的学和用中提高语文能力和其他素质。

首先,从语文教学的目的来看。

大家知道,为了对付考试,现在普遍是一种应试教育。不是教什么考什么,而是考什么教什么。这时语文教育的危害是显而易见的。中小学语文教学《大纲》都体现了这样的目的和要求:一方面重视学科的工具性,另一方面重视其思想性;一方面强调语文能力的培养,另一方面重视非智力因素。根据当今社会的现状和发展趋势,人们对语文教学又提出了要重视人文性和素质教育的问题。?这些要求,?实际上已不是通常人们所理解的狭义的“语文教学”所能承担得了的。例如关于语文能力,叶圣陶曾谈得很实在,他说:“尽运用语言文字并不是生活上一种奢移的要求,实在是现代公民所必须具有的一种生活能力”。尽管叶老的话主要是强调语文能力的重要性,但我们还是可以从中受到启发:语文能力既是一种生活能力,就决定了它与生活的密不可分的关系,它不是与生俱来的,而是从生活中来,又要回到生活中去为生活服务的;它既是一种能力,就要求人们在实际生活中反复领悟、揣摩、训练才能形成,正如游泳不跳进水里反复练习就学不会一样。从这个意义上说,叶老的教诲对当今语文教育思想的更新,无疑有着直接现实的指导意义。一夜可以成为富翁,一夜不能造就贵族,文化知识的积累,道德修养的提高,学习习惯的养成,意志品质的培养等等,都不可能仅靠课堂教学一蹴而就,而是在生活中长期积累、修炼,逐渐内经面为个人素质的。

其次,从语文教学的内容来。

一本语文书,总共不过二三十篇课文,大多又是名家名篇或古文,有几篇是与学生生活有关的?语文知识教学游离于语文实践,似乎学了也是白学;作文教学也是老一套,教学生写些与他们生活不相干的东西,就象是考科举写八股一样,装腔作势,空洞无物。在这方面法国语文教学改革的做法也许可以作为他由之石。1977年法国语文教学新大纲强调,课程要与学生周围的生活和经验有更加“具体”和“实在”的联系。要求教学内容的生活化和实用化,表现在二:一是在确立课程目标时,注重运用--交际目标。以前的法语教学注重学术性目标。二是在教材编写上,注意选择与生活有关或反映当代科技、文化成果及政治事件的好文章。此外,还要求设置与生活息息相关的第一课堂。

“一切语文从实践学习比用规则学习来得容易”。当然实践是广义的。带领学生走上街头纠正规范用字,这是向实践学习;利用节假日,阅读一些名著或内容健康、文笔较好的书籍,或者能坚持每天看看报,这也是向实践学习。甚至各门学科的课本都可以作为语文阅读的教材;各项活动内容都可以作为语文练习的素材。

这样,语文教学就能出现一个相互促进,左右逢源的生活活泼的局面。魏书生所以能在语文教育的园地里获得硕果,?就是因为他早在1丛年前就自觉或不自觉地树立了大语文教育观。作为语文老师,他在课堂上大讲科技革命、知识爆炸,培养了学生的科学意识,激发了他们求知的兴趣;他把数理化课本上的一些章节作说明文来教,一方面培养了学生说明事物的能力,更主要的是使学生认识了语文的工具性,使他们尝到了学习语文的甜头,从而能促使他们自觉地学习语文。

最后,从语文教学法来看。

前几年各地教改都很热闹。可是,这个法,那个法,结果证明大多不得法。现在好像又走了回头路,大多显得程式化、烦琐化。

不必说教学过程 了,单说朗读吧,大多是为了朗读而朗读,而不去引导学生体会怎样描写,?怎样达达,对于写作有什借鉴作用。再说课文分析吧,唯恐学生不理解,重分析讲解,轻形象感染,絮絮叨叨,又写又画,烦琐得很。其实,爵得烂,咐坏胃。过细、过直观的填鸭式教学怎能培养学生的悟性和想象力?另有一 些教师则不甘寂寞,又在追求一种课堂教学的“精致”,据说那是“课堂艺术”。

其实,过份追求“精致”大可不必,正如居家过日子,平平淡淡才是真。过于追求“精致”,累了教师事小,恐怕反而会显得拘谨,束缚大家的思想,窒息大家的灵胜。当然,我们并不是要否定课堂教学这一语文教育的主阵地本身,而是希望大家从实际出发,努力改进课堂教学,尽可能提高教学效率;同时,希望大家树立大语文教育观,注意运用“迁移”规律,拓宽学生学习语文的外延,变封闭式为开放式,使小课堂与家庭、社会大课堂结合起来,创造机会,增加实践,以丰富多彩、别开生面的活动促进学习,让学生在活动中发展思维,开阔视野,陶冶情操,增长才干,切实提高语文能力和自身素质。令人高兴的是,我们一些第一线的教师已自觉或不自觉地树立起大语文教育观,并已在语文教育实践中实践起来。例如一位老师开展“买手帕”活动,相继安排了四次说与训练:①以《买手帕》为题进行情境说话训练;②以《心爱的手帕》为题,向同学们介绍自己的手帕;③以《买手帕》为题,写一篇记叙文;①针对买手帕时营业员的态度,给商店经理写一封“人民来信”。这样说写成了活动的有机组成部分,使学生感到说话、作文是有用的,是生活的需要,大家的积极性自然就高了。作文的精批细改上件出力不讨好的事。魏书生老师就不做这样的傻事。十年来他没有批改过学生的一本作文,学生的作文成绩却是一流的。泌诀何在?善于“培养学生批改作文的能力”而已。

“世事洞明皆学问,人情练达即文章。树立大语文教育观,关键就是要解放思想,突破传统的“教书”和“学科”本位,引导学生到生活的“海洋”中去学习“游泳”。大语文教育观本身虽不是一种具体的教学方法,然而不管从事什么工作,树立一种科学的、正确的观念,总比掌握一种具体的方法显得更重要。一 旦我们的观念科学了,教学方法的改革和运用将会更自觉、更清醒、更有效,正是从这个意义上说,能否树立大语文教育观,应该是衡量一个语文教师是否具备较高素质的标准之一吧。 

本文来源:https://jiaoan.jxxyjl.com/zawenshoulu/161880.html

  • 【研究性学习课题】什么是研究性学习

    20世纪后期,随着我国对外开放步伐的加快,中国与世界各国的文化教育交流也日益活跃起来。一个专家代表团出访德国,按计划参观一所中学,却被这所中学的校长婉拒,理由是学校停课一周进行学期课题的结题。这反而加重了我方代表团的好奇。据了解,在这所中学,每学期都有学生和教师讨论的全校性课题,学生可以就此做成各种...

    发布于:2025-09-21

    详细阅读
  • 我国中小学课程结构_美国中小学的课程结构

    美国教育领导体制的类型属地方分权制,即联邦政府仅行使其有限的协调和服务的“行政职能”,而州政府则拥有对其教育“各行其事”的绝对权利。这样美国基础教育课程的设置便不会形成千篇一律的格局,五花八门或许是其较恰切的表征。尽管如此,美国地方政府仍在教育发展过程中的关键时期就基础教育课程的调整与变革保持着近乎...

    发布于:2025-09-21

    详细阅读
  • [研究性学习报告范文]研究性学习的选择和设计

    (一)因地制宜,发掘资源。选择研究性学习的内容,要注意把对文献资料的利用和对现实生活中“活”资料的利用结合起来。要引导学生充分关注当地自然环境、人文环境以及现实的生产、生活,关注其赖以生存与发展的乡土和自己的生活环境,从中发现需要研究和解决的问题。把学生身边的事作为研究性学习的内容,有助于提高各地学...

    发布于:2025-09-21

    详细阅读
  • 我国的中小学教育现状|质疑我国中小学教育(争鸣)

    众所周知,中国的中小学教育,考试负担、作业 负担极其严重,在这种情况下,变应试教育为素质教育就成了政府到教师一致赞成的口号,出版了很多论文、著作,但少有真知灼见。与此同时,众所周知,中国的中小学教育,学生天天忙于做作业 、应付考试,学生负担(作业 负担、考试负担)太重,教师与学生都没有时间也...

    发布于:2025-09-21

    详细阅读
  • 初中科普手抄报一等奖作品_初中科普作品教学教学建议

    近年来,科普作品在中学语文教材中所占的比例有所增加,且篇目变化较大。2001年春季使用的人民教育出版社出版的初中语文第二册新教材,阅读部分的第三单元均是科普作品。该单元共5篇课文,除《大自然的语言》是传统篇目外,《卧看牵牛织女星》、《莺》、《数字杂说》和《月亮上的足迹》4篇课文均是新增加的。...

    发布于:2025-09-21

    详细阅读
  • 语文研究性课题_语文研究性阅读理论与实践研究

    [内容提要] 阅读是搜集处理信息、发展思维、获得审美体验的重要途径。在中学阶段,研究性阅读已成为培养创新精神、实践能力和终身学习能力为目的的必修课程——“研究性学习”的重要组成部分。而长期以来,中学语文阅读教学盛行以文章学为理论指导的“文章学阅读教学法”占主导地位,只注重积累课文中的语文知识,且众口...

    发布于:2025-09-21

    详细阅读
  • 【体育课程改革的背景】课程改革的背景和动因

    1 有人提出,1992年刚刚颁布了九年义务教育全日制小学、初级中学(各科)教学大纲 (试用),时隔几年,是否有必要进行如此大规模的改革? 课程是实现教育目的的重要途径,是组织教育教学活动的最主要的依据,是集中体现和反映教育思想和教育观念的载体,因此,课程居于教育的核心地位。基础...

    发布于:2025-09-21

    详细阅读
  • 生物课初中什么时候开始读|初中自读课型探究

    在初中语文教学活动中,相当一部分教师在处理自读课文教学时存在短视行为:不是视自读为教读——以教师的教代替学生的读,就是视自读为不读——完全放任自流根本不作指导。如此一来,学生自我阅读与独立理解能力日见萎缩。有鉴于此,我们必须对自读课型有一个较为理性的认识并在教学实践中身体力行,真正让学生在自读中培养...

    发布于:2025-09-21

    详细阅读
  • 过犹不及|过犹不及

    “”这句话,也许是孔子说的吧。它的意思是:过分和达不到是有相同效果的。在生活中,我们可以找到许多的例子。比如,寒冷的天气和炎热的天气都是人们所不喜欢的。在这里,我不想过多地列举这样的例子,我要说的是,作文中的事情。作文中的,与生活中的有相同的地方:都是人们所不喜欢的。不同的是,作文的作者往往对此...

    发布于:2025-09-21

    详细阅读
  • 培养语感的方法途径|试论培养语感的途径

    语感,是语文素质的重要组成部分之一,它体现了个体对语音、词汇、语义、语法、语境及语言深层内涵的理解和把握。语感敏锐的学生,在完成阅读题、语法题和写作题时,往往做得又快又好。语感从何而来?笔者认为,它主要通过以下途径获得: 一、从日常生活中习得语感和学生的生活环境和生活经验是分不开的。无论是对字、词、...

    发布于:2025-09-21

    详细阅读

Copyright @ 2011-2019 教案下载网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免责声明 :本网站尊重并保护知识产权,根据《信息网络传播权保护条例》,如果我们转载的作品侵犯了您的权利,请在一个月内通知我们,我们会及时删除。

 站长统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