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写一篇小小说作文]小小说在中学作文教学中的作用
【jiaoan.jxxyjl.com--杂文收录】
安徽怀远龙亢中学 邵林永
小小说作为一种文学艺术性很强的文体,以其深远的立意、精巧的结构、简练的语言而倍受人们的青睐。它拥有许多能为之奋斗的小小说作家和一个庞大的读者群,因而发展很快。我也十分热衷于小小说,所以在作文教学中就引入了小小说这种文体,以读带写,取得了一定的实效。下面将谈一谈小小说在作文教学中的作用。
一、可以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和写作欲望
中学生的学习任务重,又受客观条件所限,阅读范围较窄。尤其是农村中学的学生,平时可供阅读的只有使他们觉得枯燥乏味的课本。而且,写作文也是一件令中学生特别厌烦的作业 。我在作文教学中引入了小小说这种文学体裁,通过课堂朗读、课外印发的方式,使许多优秀的小小说能被学生所接触。实际效果显示,这种方式是有效的。小小说以其奇特的立意、完整曲折的情节和出人意料的结局赢得了学生的喜爱。当我在作文课堂上向学生朗读那一篇篇语言优美、内涵深刻的小小说时,我留心观察了一下,整个教室是出奇得安静,即使是平时听课好开小差的同学,也竖起耳朵在用心倾听。看着他们那种痴迷的神态,我的内心也感到非常欣慰。
这样,一方面既扩大了学生的阅读量,另一方面也激发了学生的写作兴趣;一方面开发了语文资源,另一方面也增强了学生的大语文观念,使他们认识到语文的广博性。
二、可以开阔学生的视野,使学生积累丰富的写作素材,增强对生活的感悟。
艺术源于生活。小小说的作者为社会各界人士,写作素材较为生活化,大都取材于身边的生活,一个巧妙的小故事、人生性格的一个侧面、一个印象、一种意境、一种情趣、一个幻想、一幅生活场景、一段独具特色的对话……都可成为小小说的题材。因而,小小说就有取材广泛而又具有时代气息的特点。如半月刊《小小说选刊》开辟的栏目就有时代窗口、人世沧桑、心灵漪澜、事态万象、人在旅途、军旅之页、青春之歌、酸甜苦辣、乡野风情等。把小小说引入中学作文教学中,学生就可以从那一篇篇短小而精悍的文章中了解社会、感悟人生、触碰心灵、慨叹沧桑;为学生提供广阔的生活画卷,可以使他们拥有一个非常丰富而新颖的材料库。那么,这也就解决了学生写作中无话可说或题材不新的问题。
读白小易的《客厅里的爆炸》,学生告诉我,他们想到了“瓜田李下”;读修祥明的《庄户孙》,学生告诉我,他们看到了面朝黄土背朝天辛勤劳作的农民;读陆颖墨的《瞄准》,学生告诉我,他们悟到无论做什么事都必须用心,包括学习;读邵宝健的《继父》,学生告诉我,他们现在才真正了解“可怜天下父母心”这句话的内涵……
三、可以启发学生从多角度构思,写出有新意的作文。
近几年,高考和各地的中考在作文命题方面的一个最突出的变化,就是从以前的命题作文、材料作文而改为话题作文。而话题作文一个最突出的特点就是自主立意。因而构思是否新颖,也就成了决定学生的作文能否获得高分的一个关键。
我用小小说这种体裁对学生进行构思训练,效果颇佳。先向学生提供一篇例文,如司玉笙的成名作《“书法家”》,说明其构思的巧妙,引导学生积极思考。然后向学生提供一篇略去结尾的小小说,让他们作多角度构思,给原文续写一个结尾。“出人意料又在情理之中的结尾是小小说的灵魂,似画龙之点睛,下围棋之做眼”,言有尽而意无穷,耐人寻味。因而,让学生续写结尾,就可激发学生的思维,锻炼他们联想与想像的能力,最终写出立意新颖的文章。
我曾以略去结尾的夏荫祖的小小说《钓饵》为例,然后,就鼓励学生大胆展开想像,作发散性思维,根据这篇小小说所做的暗示,以及自己的生活阅历和社会经验,给这篇小小说续写一个既出人意料又在情理之中的结尾。随之,学生就表现得异常兴奋,情绪高扬,纷纷陷入沉思之中,在他们的思维空间内,自由驰骋。结果,他们所交出的答卷也是异彩纷呈,充分显示了他们的创造性。
四、可以为学生提供多种可取的写作技巧。
以微知著、以虚显实的小小说,要在如此短小的篇幅里,刻画出鲜明的人物形象,叙述完整的情节,展示典型的环境和表达深刻的主题思想,就必须使用一些写作技巧。如张与弛、动与静、虚与实、抑与扬等艺术手法的合理运用,悬念法、铺垫法、烘云托月法的巧妙使用,联想与想象的合理展开,以及对比、夸张、象征、渲染等手法的恰当使用,等等,都是构成一篇“好”文章的要素。一篇之所以被称为“好”的文章,与他所使用的艺术手法有很大的关系。教师应当引导学生分析文章的写作技巧,理解艺术手法在写作中所起的作用,并指导学生在实际写作中恰当地运用这些艺术手法。而在写作技巧方面可以选用的最佳的范文就是那一篇篇精彩绝伦的小小说。
另外,小小说精粹、洗炼、极富感染力的语言,教师应当指导学生加以品味、咀嚼,进而积累、运用。通过对小小说语言的学习,不仅能够让学生感悟到祖国语言文字的美,也可对作文时语言苍白无力的学生以一定的弥补。
总之,把小小说引入中学作文教学中,既是利用课外学习资源、让学生直接接触语文材料的一种方式,又能提高学生的文学鉴赏、写作能力。教师在实际操作中,要注重实践这一环节,一定要让学生多读、多悟、多写、多改,这样才能有效地提高学生的作文水平。
(本文发表于2004年第10期《语文教学与研究》杂志)
-
【研究性学习课题】什么是研究性学习详细阅读
20世纪后期,随着我国对外开放步伐的加快,中国与世界各国的文化教育交流也日益活跃起来。一个专家代表团出访德国,按计划参观一所中学,却被这所中学的校长婉拒,理由是学校停课一周进行学期课题的结题。这反而加重了我方代表团的好奇。据了解,在这所中学,每学期都有学生和教师讨论的全校性课题,学生可以就此做成各种...
-
我国中小学课程结构_美国中小学的课程结构详细阅读
美国教育领导体制的类型属地方分权制,即联邦政府仅行使其有限的协调和服务的“行政职能”,而州政府则拥有对其教育“各行其事”的绝对权利。这样美国基础教育课程的设置便不会形成千篇一律的格局,五花八门或许是其较恰切的表征。尽管如此,美国地方政府仍在教育发展过程中的关键时期就基础教育课程的调整与变革保持着近乎...
-
[研究性学习报告范文]研究性学习的选择和设计详细阅读
(一)因地制宜,发掘资源。选择研究性学习的内容,要注意把对文献资料的利用和对现实生活中“活”资料的利用结合起来。要引导学生充分关注当地自然环境、人文环境以及现实的生产、生活,关注其赖以生存与发展的乡土和自己的生活环境,从中发现需要研究和解决的问题。把学生身边的事作为研究性学习的内容,有助于提高各地学...
-
我国的中小学教育现状|质疑我国中小学教育(争鸣)详细阅读
众所周知,中国的中小学教育,考试负担、作业 负担极其严重,在这种情况下,变应试教育为素质教育就成了政府到教师一致赞成的口号,出版了很多论文、著作,但少有真知灼见。与此同时,众所周知,中国的中小学教育,学生天天忙于做作业 、应付考试,学生负担(作业 负担、考试负担)太重,教师与学生都没有时间也...
-
初中科普手抄报一等奖作品_初中科普作品教学教学建议详细阅读
近年来,科普作品在中学语文教材中所占的比例有所增加,且篇目变化较大。2001年春季使用的人民教育出版社出版的初中语文第二册新教材,阅读部分的第三单元均是科普作品。该单元共5篇课文,除《大自然的语言》是传统篇目外,《卧看牵牛织女星》、《莺》、《数字杂说》和《月亮上的足迹》4篇课文均是新增加的。...
-
语文研究性课题_语文研究性阅读理论与实践研究详细阅读
[内容提要] 阅读是搜集处理信息、发展思维、获得审美体验的重要途径。在中学阶段,研究性阅读已成为培养创新精神、实践能力和终身学习能力为目的的必修课程——“研究性学习”的重要组成部分。而长期以来,中学语文阅读教学盛行以文章学为理论指导的“文章学阅读教学法”占主导地位,只注重积累课文中的语文知识,且众口...
-
【体育课程改革的背景】课程改革的背景和动因详细阅读
1 有人提出,1992年刚刚颁布了九年义务教育全日制小学、初级中学(各科)教学大纲 (试用),时隔几年,是否有必要进行如此大规模的改革? 课程是实现教育目的的重要途径,是组织教育教学活动的最主要的依据,是集中体现和反映教育思想和教育观念的载体,因此,课程居于教育的核心地位。基础...
-
生物课初中什么时候开始读|初中自读课型探究详细阅读
在初中语文教学活动中,相当一部分教师在处理自读课文教学时存在短视行为:不是视自读为教读——以教师的教代替学生的读,就是视自读为不读——完全放任自流根本不作指导。如此一来,学生自我阅读与独立理解能力日见萎缩。有鉴于此,我们必须对自读课型有一个较为理性的认识并在教学实践中身体力行,真正让学生在自读中培养...
-
过犹不及|过犹不及详细阅读
“”这句话,也许是孔子说的吧。它的意思是:过分和达不到是有相同效果的。在生活中,我们可以找到许多的例子。比如,寒冷的天气和炎热的天气都是人们所不喜欢的。在这里,我不想过多地列举这样的例子,我要说的是,作文中的事情。作文中的,与生活中的有相同的地方:都是人们所不喜欢的。不同的是,作文的作者往往对此...
-
培养语感的方法途径|试论培养语感的途径详细阅读
语感,是语文素质的重要组成部分之一,它体现了个体对语音、词汇、语义、语法、语境及语言深层内涵的理解和把握。语感敏锐的学生,在完成阅读题、语法题和写作题时,往往做得又快又好。语感从何而来?笔者认为,它主要通过以下途径获得: 一、从日常生活中习得语感和学生的生活环境和生活经验是分不开的。无论是对字、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