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幼儿识字教学|浅谈在识字教学中如何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
【jiaoan.jxxyjl.com--杂文收录】
霍素娟
素质教育的核心是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那怎样才能培养刚入学的低年级学生的创新精神呢?这几年,我从事是低年级的语文教学工作,在教书育人的同时,时时处处都努力给学生营造一个宽松、民主、和谐的氛围,课堂上做到巧牵妙引,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
一、 引导学生学会总结方法。
著名的德国教育家第斯多惠曾说:“如果能激发学生的主动性,任何方法都是好的。”学拼音时,我发现有的同学学得非常轻松,而有的同学就掌握不太好。一次小测验过后,看着几个程度较差的同学,我故作神秘地对大家说:“拼音既难也不难,有的同学学得特棒,我发现这些同学除了上课注意听讲之外,更重要的是手中握有打开拼音这座知识大门的金钥匙,有了这把钥匙,他们学习起来可轻松了,不信大家可以相互询问一下。”刹时,教室里像炸开了锅,大家议论得非常激烈,有的说:“我害怕搞混,把声母、韵母、介母分别写在不同的硬纸板上,当成扑克牌和爸爸、妈妈一起玩。这种方法是姐姐告诉我的,姐姐就是这样学的,她的拼音学得可棒了,经常考满分。”有的说:“老师教过我们之后,我就回家把它们拼成音节,做成小卡片挂在我们家各个地方,经常写,经常念,很有意思,这样也记得很清。”还有的说:“我经常用拼音给妈妈写小纸条,装在她衣兜里……”
在新大纲的指导下,我非常注意激发学生的主动性,诱发学生开动脑筋寻找记忆的方法。在具体的教学实践中,我往往引导学生在拼准读音后,联系字意、结构,把字分解成一个个小部件,然后运用“熟字相加法、”“拆字法”、“编字谜”、“编故事”、“编顺口溜”等方法,使学生轻轻松松把生字牢记在心。比如在学“甩”这个字时,同学们记得很别扭,我引导大家动脑筋,看谁的办法好,很快有同学开始举手了,有的说:“我运用拆字法”,把‘甩’分成‘月’和‘ L ’就记住了”。有的说:“书上不是说‘老牛甩着尾巴在赶蝇子吗?’把这一‘ L ’当成牛尾巴多好,不仅记住了这个字出现在哪一课,还记住了它的写法。”话音刚落马上又有同学反驳:“我的方法比你简单,这个字不就是一条尾巴伸到‘月’的肚子里了吗?”“用‘长’比用‘伸’好,尾巴是‘长’的,不是‘伸’的……”在一声声“我的方法好!”“我还有更好方法!”的竞争中,学生的竞争意识,创新精神在一点一滴地增长起来。
二、举一反三学词句。
众所周知,小学低年级字、词、句的学习是为中、高年级的段、篇章打基础的,如果字、词、句根基不扎实,就谈不上段、篇、章的优美丰富。而刚入学的一年级儿童,他们的词汇大多是两个字的双音词,而且常常是把新字放在首位模式化地去组词。造句时也往往是一个学生造了个句子,接下来的孩子也会跟着那个句式去造。浪费了好多宝贵的时间,学生也没什么提高、创新可言。因此,在词句教学中,我往往通过让学生举一反三地组词、造句,来培养他们遣词造句的能力。如学“节”时,同学们一口气说了“节日、节目、节约、节省、节拍、节余”之后,卡住了。这时,我及时引导:“要是把‘节’字放在后面,能组什么词呢?”一语惊醒‘梦中人’,学生 一下子恍然大悟,又组出“过节、春节、季节、音节、细节、儿童节……”等等,一发不可收,一连说了三十来个词,极大丰富了孩子们的词汇。有的孩子还神秘地告诉我:“老师,我是找到组词的‘秘诀’了,新字开头的词组完了,可以把它放在后面再去想,再加上还有成语,这样,我的词语仓库可就大丰收了!”学生到此又掌握了学习的一个方法,自我肯定不言而喻。
而造句时,我也往往因材施教巧妙引导学生,使他们掌握多种不同的表达方式:
1、变换词序练造句。如用“喜欢”造句时,我在大多同学自由发言之后,总结说:“小朋友刚才造的大多是‘谁喜欢什么什么的句子,把‘喜欢’放在了中间。如果把‘喜欢’放在句子的开头和结尾,你们会不会造句呢?”一句话激起了孩子们的求知欲,一个个忽闪着明亮的眼睛思考去了。一会儿,便有人造出了:“喜欢学习的人,才有可能当科学家。”“喜欢看书的李老师,知道得可真多啊!”“考了一百分也不骄傲的人我喜欢。”等新颖的语句。可见,不失时机巧妙诱导对于开发学生 的潜在能力是非常重要的。
2、添加成份低年级孩子一般能说一个完整的句子,但为了丰富学生的语言,真切感受祖国语言文字的魅力,我常常在有的孩子造了比较简单的句子后,用通俗易懂的话启发大家,给句子添加成份,“这个句子显得不够美,大家能不能给它化化妆?”一听给“句子化妆”,孩子们都跃跃欲试。比如第二册《复习二》第三题:“看图,把句子说完整”。第一幅图,一学生开始说:“草原上有羊群。”然后大伙帮他“化妆句子”。王俊说:“老师,我给他的句子穿上漂亮的裙子,变成‘碧绿的草原上有雪白的羊群。’”姜艳说:“老师,我再给他的句子戴上一顶公主冠吧。您听:‘蓝蓝的天空上飘着棉花团似的白云,白云下是碧绿的草原,草原上奔跑着雪白的羊群’。”田美娟也不甘示弱说:“老师能不能用上‘一望无际’啊?”我鼓励她说:“当然能啦!”于是,这个简单的句子就在孩子们一笔笔的精心“打扮”下“美丽”起来。
实践证明,举一反三地让学生组词造句,引导学生自学或创设一定的情境,让学生自己思考,不会的地方教师适当点拨,循循善诱。学生在自学,讨论中进一步地获取了知识。这一过程多次强化学生分析、综合事物能力,很好地培养并提高了思维、表达及把已有知识重新组合为新知识的创新能力。
三、从生活中获取知识。
学习知识不能仅仅局限于课本上,那样知识的来源太狭窄了,常言道:处处留心皆学问,我平时就经常告诉同学们,要养成认真观察、思考的习惯,只要留心,处处都有知识存在。我们汊涧小学经常组织学生春游釜山。活动时,同学们排着整齐的队伍一路走一路歌,像快活的小鸟,微风轻轻地吹着,大家都被这美丽的春色深深地吸引住了。突然有一个同学朗声念道:“花红柳绿”,我循声望去,可不是嘛,路两旁高高低低,错落有致地栽着许多树,翠绿的柳条随风起舞,粉红的桃花绽开笑脸,我走过去问:“你是怎么想起这个词的?”“这个词妈妈在讲故事时给我说过,今天见这些树,我觉得这个词用着最合适。”“真了不起!”我对他翘起大拇指。“再仔细看看,这种花是什么树的花?”“桃树的花”,“那我们还可以把花换作什么?又是一个词。”停了几秒钟,“桃红柳绿!”又一个孩子抢着回答,大家都露出了开心的笑容。
生活中蕴藏着无穷的知识,为师者应该教他们去发现,去思考,去创新,从孩子们口中迸出的这一个个普通的词语带给我们多少惊喜和安慰啊!
总之,在低年级识字教学中,我以自读自悟、自学探究为基础,大力倡导自主学习、合作探究的方法,充分发挥师生双方在教学中的主动性和创造性,培养学生独立识字、学句、阅读等能力,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为其终身学习、生活和工作奠定基础。
-
【研究性学习课题】什么是研究性学习详细阅读
20世纪后期,随着我国对外开放步伐的加快,中国与世界各国的文化教育交流也日益活跃起来。一个专家代表团出访德国,按计划参观一所中学,却被这所中学的校长婉拒,理由是学校停课一周进行学期课题的结题。这反而加重了我方代表团的好奇。据了解,在这所中学,每学期都有学生和教师讨论的全校性课题,学生可以就此做成各种...
-
我国中小学课程结构_美国中小学的课程结构详细阅读
美国教育领导体制的类型属地方分权制,即联邦政府仅行使其有限的协调和服务的“行政职能”,而州政府则拥有对其教育“各行其事”的绝对权利。这样美国基础教育课程的设置便不会形成千篇一律的格局,五花八门或许是其较恰切的表征。尽管如此,美国地方政府仍在教育发展过程中的关键时期就基础教育课程的调整与变革保持着近乎...
-
[研究性学习报告范文]研究性学习的选择和设计详细阅读
(一)因地制宜,发掘资源。选择研究性学习的内容,要注意把对文献资料的利用和对现实生活中“活”资料的利用结合起来。要引导学生充分关注当地自然环境、人文环境以及现实的生产、生活,关注其赖以生存与发展的乡土和自己的生活环境,从中发现需要研究和解决的问题。把学生身边的事作为研究性学习的内容,有助于提高各地学...
-
我国的中小学教育现状|质疑我国中小学教育(争鸣)详细阅读
众所周知,中国的中小学教育,考试负担、作业 负担极其严重,在这种情况下,变应试教育为素质教育就成了政府到教师一致赞成的口号,出版了很多论文、著作,但少有真知灼见。与此同时,众所周知,中国的中小学教育,学生天天忙于做作业 、应付考试,学生负担(作业 负担、考试负担)太重,教师与学生都没有时间也...
-
初中科普手抄报一等奖作品_初中科普作品教学教学建议详细阅读
近年来,科普作品在中学语文教材中所占的比例有所增加,且篇目变化较大。2001年春季使用的人民教育出版社出版的初中语文第二册新教材,阅读部分的第三单元均是科普作品。该单元共5篇课文,除《大自然的语言》是传统篇目外,《卧看牵牛织女星》、《莺》、《数字杂说》和《月亮上的足迹》4篇课文均是新增加的。...
-
语文研究性课题_语文研究性阅读理论与实践研究详细阅读
[内容提要] 阅读是搜集处理信息、发展思维、获得审美体验的重要途径。在中学阶段,研究性阅读已成为培养创新精神、实践能力和终身学习能力为目的的必修课程——“研究性学习”的重要组成部分。而长期以来,中学语文阅读教学盛行以文章学为理论指导的“文章学阅读教学法”占主导地位,只注重积累课文中的语文知识,且众口...
-
【体育课程改革的背景】课程改革的背景和动因详细阅读
1 有人提出,1992年刚刚颁布了九年义务教育全日制小学、初级中学(各科)教学大纲 (试用),时隔几年,是否有必要进行如此大规模的改革? 课程是实现教育目的的重要途径,是组织教育教学活动的最主要的依据,是集中体现和反映教育思想和教育观念的载体,因此,课程居于教育的核心地位。基础...
-
生物课初中什么时候开始读|初中自读课型探究详细阅读
在初中语文教学活动中,相当一部分教师在处理自读课文教学时存在短视行为:不是视自读为教读——以教师的教代替学生的读,就是视自读为不读——完全放任自流根本不作指导。如此一来,学生自我阅读与独立理解能力日见萎缩。有鉴于此,我们必须对自读课型有一个较为理性的认识并在教学实践中身体力行,真正让学生在自读中培养...
-
过犹不及|过犹不及详细阅读
“”这句话,也许是孔子说的吧。它的意思是:过分和达不到是有相同效果的。在生活中,我们可以找到许多的例子。比如,寒冷的天气和炎热的天气都是人们所不喜欢的。在这里,我不想过多地列举这样的例子,我要说的是,作文中的事情。作文中的,与生活中的有相同的地方:都是人们所不喜欢的。不同的是,作文的作者往往对此...
-
培养语感的方法途径|试论培养语感的途径详细阅读
语感,是语文素质的重要组成部分之一,它体现了个体对语音、词汇、语义、语法、语境及语言深层内涵的理解和把握。语感敏锐的学生,在完成阅读题、语法题和写作题时,往往做得又快又好。语感从何而来?笔者认为,它主要通过以下途径获得: 一、从日常生活中习得语感和学生的生活环境和生活经验是分不开的。无论是对字、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