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代文阅读]走出现代文阅读的答题误区
【jiaoan.jxxyjl.com--杂文收录】
笔者对2003年30个多省市的中考试题统计后发现,阅读类试题的分值一般在40-50分,其中现代文阅读题的比分占70%左右。考生对这种变化适应么?答题情况如何呢?下面这组数据就很能说明问题:
现代文阅读题总分
题量
自然科学类题
散文阅读题
分值
人均分
分值
辽宁省
30分
12道
15分
9分
15分
上海市
30分
11道
14分
9分
16分
重庆市
40分
10道
21分
14分
19分
横向看:现代文阅读题中,散文类考题的得分比自然、社会类文章(一般以说明文、议论文为主)低。纵向看:主观题比客观题失分严重。为何看似简单的现代文阅读题,反而会让考生无所适从、失误连连呢?据各地阅卷老师反映,主要原因是考生对阅读类考题的答题方法与技巧缺乏了解。问题存在于四方面:
一、没有掌握从原文中寻找答案的应试技巧,或主观臆断,或随意作答。
阅读题的答案要尽可能在作品原文中寻找,尽量找出大家相对认可的“标准答案”。不少考生不懂这种基本要求,写出的答案不是“概括不全”,便是“不着边际”。
安徽省2003年中考选用的是著名作家雷抒雁的散文《阳光,是一种语言》,试卷第6题问:第五段中,作者说“一切都会不复存在”,又说“一切又都不是空虚的”,为什么?面对这道考题,有的考生无从下笔,乱扯一通;有的考生灵感大发,围绕人生的意义作长篇大论;更有甚者,引用哲学理论来论证,虽然文章写得长,文字用得美,可就是不能得分,为何会出现这种现象呢?关键是考生忽视了命题者的本意,忽视了对原文的把握。其实,我们根据提示,将目光紧紧锁住文章第五段,是不难找出答案的:“阳光产生的美丽是短暂、虚无的意境,但是这一切对人的影响又是实实在在的(让你激动的、奋进的。)”
二、重视局部分析,忽视了对文章的整体把握,或断章取义,或文不对题。
确定某一词语、语句在文章中的具体意义,往往离不开对文章的整体把握,这样才不会出现“断章取义”、“文不对题”的问题。
据河南省的一位阅卷老师反映,该市2003年的考生在完成中考阅读题时,就出现了这种现象。一篇题为《话说“天真”》的文章是这样收束的:
天真有时是诗,有时是睿智,有时是幽默,有时也是洞见。
对于天真,最妙的回答是一个七岁小孩为“天真”造句:“今天真热”。
考题问:在作者眼中,天真到底是什么?
不少考生把文章前面的内容都忽视了,只是不假思索地将结尾的这两段话照抄过来,这种做法显然不妥。其实,只要综观全文,可以很快从文章四个自然段里分别找出作者对天真的看法:
①天真只能是性情的流露;②天真接近无邪,无不洁之念;③天真是“真”由“天”而出,它得乎天性,不关技巧,无法模仿。
三、懂得从原文中寻找答案,但不辩事理,不懂概括,喜欢照搬原文。
这类问题主要出现在议论文和说明文之中。为了说明或论证一个观点,往往会运用大量的事例,或具体阐释,或形象说明,我们只有学会筛选信息,辨别事理,才能有的放矢的答题。
例如江苏南通市2003年阅读文段《世纪之交的科学随想》后有这样一题:杨振宇认为中国和美国在教育方式上的差异是什么?
不少考生把横线上的语句照搬而来,答案写了一大段,却是费力不讨好。其实,那些具体的数据只是证明观点的论据,是对观点的具体阐述,真正的答案是:“美国的学生可以跳跃式学习”、“中国学生可以通过按部就班的训练成才”。
四、开放性试题的答案很不规范,内容脱离实际脱离原文。
我们一方面鼓励创新、倡导个性,另一方面又必须强调尊重原文、尊重生活,否则极易丢分。去奶奶湖北天门市的一道阅读题就失分严重:在《闻起来像妈妈一样》的这篇散文中,文章第8-13自然段用迪泰写给史密斯小姐的若干封短信表明迪泰的“进步与成功”,行文时从第五封信起省略了内容,试题要求考生发挥想象,补出第五封信。不少考生把这道题看成了单一的书信写作,忽视了对原文的全面了解,没有扣住这些信件的共同特点——迪泰的“不断进步与成功”;也有考生以为这是一道普通的主观题,写作时忽视了书信的格式。
完成阅读类考题时,如果能做到把握整体、锁定局部,认真筛选信息,巧妙概括内容,那么对付难题的法宝就找到了。
-
小组讨论一般几人|“小组讨论”的几点思考详细阅读
丘小霞 新课程着重提倡“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绝大多数老师在上课时有意识地使用小组讨论这一教学形式(特别是在公开课中),是把这种教学形式看成是新课程下语文课堂教学的本质特征。许多人认为课堂教学中若没有小组讨论,就不是新课程的课堂教学,就没有体现新课程的理念。听课者也往往以此作为衡量新...
-
谈吐风雅打一生肖|谈 作 文 创 新 的 标 准详细阅读
素质教育在不断地深入发展,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创新能力已逐渐成为人们的共识。作文水平是体现学生语文综合能力的主要标志,作文创新可以说是语文创新的重头戏。对于学生而言,“创新”是不同于自然科学的发明创造的。作文创新应该是“自我实现的创造性”。严华银先生说:“在写作中,能写出富有新意的文章,也就是有创新...
-
【说课常见的问题】说课中常见的三个问题探讨详细阅读
实践证明,说课不仅是考核教师业务能力的重要手段,而且是促进教师专业发展的重要途径,还是推动课堂教学改革和研究的重要举措。这种新型的教研活动形式,已被广泛地应用到中小学各科教学研究、教师考核和评聘工作之中。说好某一课题的教学设计及其思维过程,已成为每一位中小学教师职业成长过程中应该掌握的一项重要技能。...
-
中考目标励志语_目标教学法在中考语文复习课中的应用详细阅读
目标教学教学过程 是学生获取知识和发展能力的过程,而复习则是巩固知识,提高智能和拓宽思维的有效手段。在中考复习中,语文科的知识具有多层次、覆盖面广的特点,采取机械的重复学习或简单的找漏补缺是不能奏效的。近几年来,笔者采用“目标教学法”进行中考语文复习,收到了良好的效果。一、分块检测,获取信息。把整个...
-
培养学生发现美|让学生发现美详细阅读
摘要:学生的语文水平能否提高,归根结底取决于学生的阅读与写作,他们读了什么,写了什么,是否做到了发现生活的美和再现美的生活,语文教师的职责就在于帮助学生去完成这项审美活动。 关键词:生活的美 感悟美 发现美 再现美 语文课文是文学作品,而文学又是一门艺术,艺术需要审美。记得在《新...
-
[努力工作改变自己的句子]努力工作,先改变自己详细阅读
2004年感动中国人物徐本禹,他以年轻的肩膀挑起原本不属于他的任务。他走进贵州的大山狗吊岩,当那里的烛光摇曳生辉之际,徐本禹的灵魂也得到升华。他以愚公移山般的精神和毅力感动了他的学生,感动了村民,感动了当地政府,感动了山东农校,感动了中国。他的脸流淌着朴实与坚毅如磐石般。有人问他为什么放着研究生不...
-
进一步探讨合作|合作探讨,摘吃大桃——走在语文课程改革的大路上体会之二详细阅读
合作探讨,摘吃大桃 ——走在语文课程改革的大路上体会之二2002年9月,我们学校初2005级采用苏教版语文教材。已教书20年的我,赶上这次课改。两年来来,我用新课改的理念去指导自己的教学,始终也没有停止过对新课改的探索,实践。我努力尝试在课堂...
-
[语文教师的教学能力包括]语文教师的审美能力与语文教学详细阅读
作者:马光彦 摘要 语文教师的审美能力是其审美修养的主要体现,与语文教学质量、教学效果关系密切。它主要包括:1.审美感知力。教师要从语文入手,以丰富的想象力较强的审美感知力,开掘并引导学生领略课文艺术形式的美或生活内容的美。2.审美鉴赏力。教师要具有丰富的情感,准确的评判力和一定的审丑能力,从而...
-
如何在阅读教学中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重视语文阅读教学提高学生阅读技能详细阅读
阅读教学是中学语文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阅读教学的主要任务是在传授语文基础知识的基础上,提高学生的阅读能力,养成良好的阅读习惯。这是阅读教学的价值和作用的最根本体现,也是阅读教学的出发点和归宿。 一般认为,阅读能力包括认读能力、理解能力、想象力、鉴赏力、记忆力、阅读速度等,因此,语文教师必须在思想上对...
-
[创新思维在语文教学中的培养]论语文教学中创新思维的培养详细阅读
孙继兰 摘要:“创新是一个民族的灵魂,是国家兴旺发达的不竭动力。”卡尔。马克思也说:“科学的教育任务是教育学生取探索创新。”社会飞速发展,科技突飞猛进,在这样高度信息化、知识化的时代,培养创新能力从成了世界性的教育改革焦点。 本文就“在作文教学和阅读教学中如何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这样问题从两大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