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标的英文】目标•方法•手段•活动——关于语文课评价的思考
【jiaoan.jxxyjl.com--杂文收录】
——关于语文课评价的思考
一、目标——教育性与发展性的统一
《全日制九年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实验稿)》指出:“语文课程应培育学生热爱祖国的思想感情,……还应重视提高学生的品德修养和审美情趣,使他们逐步形成良好的个性和健全的人格,促进德、智、体、美的和谐发展。”这就是语文教学的教育性。语文教学的目标应追求“整体效应”,重多元、重综合,重在“立人”。
语文教学还有发展性。我们既要追求课堂教学的显性效果,更要追求课堂教学的隐性效应,为学生一生的发展打下坚硬的底子。语文教学的发展性,我认为一是指语文的工具性,二是指语文的人文性。工具性是手段,人文性是归宿;工具性重外显,人文性重内隐。这二者就有机构成了语文教学的发展性。从功利性的角度去讲,学生(尤其是农村学生)不是生活在真空当中,学生在学校要生存,今后在社会上要生存,就要考高分数,要读好学校,找“好”工作,这一切都必须要通过中考、高考(这是不争的客观事实)。但是一个人能在社会上持续生存发展下去,并且“持续”得很好,就不应该只是仅靠考高分,还应该有较强的能力,在语文上表现为读写听说能力,交际能力,思考能力,合作能力,自学能力,能迅速、准确地搜集处理信息的能力;还要通过学习语文懂得一点生活的情趣,建构一个精神家园,培养一种高尚的人品,健康的情操,健全的人格,良好的生活、学习习惯。这些便构成了现代人发展的许多内涵。
二、方法——科学性与人文性的统一
语文课姓“语”名“文”而非姓“数”名“学”,要体现它本身的个性,就必须体现出师生是在进行语言学习,教学过程 中应有语言积累,语言诵读,思维训练(语言与思维密不可分,语言是思维的现实,是其外在表现形式)。所以语文教学方法要围绕着语言去做文章,离开了语言而去空谈“文本”,无论你讲提多么精彩,那都无异于痴人说梦。大力提倡范读,诵读,赛读,演读,析读,理读,比读,品读等多种形式的教学方法,大力强化学生的语言实践运用,语言的综合运用等,这样也就把语文学科本身的科学性显示出来了。
有人说“教育是人学”,语文教学更是如此。要以人为本,以学生为本,所以教学方法就必须充满着人性的光辉,尤其是在教学评价上,更要突出这一点。对于学生的学习行为我们要贯彻“及时、客观、丰富、有情”八字原则。
(一)及时——“趁热打铁”,知晓“学情”。及时评价,让学生及时知道自己的学习结果,有利于学习反馈,有利于提高教学效率,有利于持续学习。
(二)客观——求真务实,追求“真”理。正误要分明,以正确的价值取向引导学生,不能误导学生,以培养学生追求真理,坚持科学的品质。这有利于学生健康发展。
(三)丰富——“因材施教”,“对症下药”。学情有不同,个性有差异,对待不同的学生我们要讲究用不同的策略,宜“激将”就多“激将”,宜表扬就多表扬,宜庄重就庄重,宜幽默就幽默。评价时的方式应丰富多彩,发挥出语文教师的言语特长,可根据学生学习行为的不同而有不同的“说法”,朗读方面可侧重于语速,可侧重于重音,可侧重于变调;写作方面可侧重于开头,可侧重于结尾,可侧重于表达方式,可侧重于语言表述……
(四)有情——热情鼓励,增加动力。学生毕竟是学生,他是为“学”而来,正确的学习行为与结果肯定要表扬,对不正确的学习行为的评价为要讲究策略,可变直为曲,变灌为导,变批评为启发,变严肃为幽默。一切旨在提高学生的兴趣,增强学习内驱力。
三、手段——实用性与先进性的统一
课堂教学效率要提高,教学手段就要改革,这是必然。手段要为教学服务,要用先进的教学手段为提高教学效率服务,老是“一枝粉笔一本书打天下”,这不好,但是我们又要考虑到学校的实际情况,要因地制宜,充分挖掘各种教学资源,调动一切可用因素。所以,语文课从其学科本身角度来看,我认为语文教师不要走进了教学手段的误区,不要一谈到教学手段就是多媒体,就是带“电” 的,殊不知,一张白纸,一枝彩色粉笔……用得恰到好处,也能为课堂增添亮色,掀起高潮。要坚持“能不用坚决不用”的原则,如有的教师的普通话水平测试本已达到一级乙等,可她却用音带代替自己声情并茂的朗读,这就大可不必。君不见许多名家外出讲课有多少人用了多媒体?这体现了教学手段的实用性。
当然,我们也不应该拒绝教学手段的先进。每一个学期,也尝试着自己独立制作几件多媒体课件,不在高档次,不在高耗费(尤其是在我们农村),而在为教学增添活力和鲜度,使自己保持良好的不断学习的进取态势。若干年后,当学校有了全新的、足够的教学手段后,教学方法、教学手段的改革就是水到渠成,传统的教学手段就可以退出历史舞台,到那时我们就有施展才华的机会。但大前提是我们必须时刻保持对先进性的一种追求之意。
四、活动——多样性与充分性的统一
“语文是实践性很强的课程,应着重培养学生的语文实践能力,而培养这种能力的主要途径也应是语文实践。”(《语文课程标准》)
所谓活动的多样性是指课堂活动形式要多样。目前农村语文教学现状不容乐观,由于升学的压力、教学方法的呆板、教学内容的落后等因素的影响,学生厌语文现象比较普遍。我们调研发现,学生随着年级的递增,对语文学习的兴趣却递减。因此要根据不同的教学内容,不同的课型,不同的教学要求,组织不同的活动方式,可表演,可分组,可师生合作,可辩论,可演讲……让学生在活动中享受语文学习的乐趣,对语文产生浓厚的兴趣,感受到语文学习的真谛,愿意学习语文,从而“学会”语文,“会学”语文;教师充分用足语文的魅力、人格的魅力,去吸引学生,把学生融入语文,把学生紧密地团结在自己的周围。我们目前缺乏的正是这种有“磁场效应”式的“快乐语文”。
活动的充分性是指我们开展活动不是为“活动”而去“活动”,不是表面上的“哗众取宠”,热热闹闹,而是让活动达到一定的层次和深度,能够激活学生的思维,能够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实践能力。
活动充分的最主要的标志是学生作为学习的主体而浮出课面。这里所说的“浮出课面”,不是说学生不需要教师的作用。诚如
在创设多样性与充分性的活动时,我们要处理好两个关系:一是多与少的关系。并不是说每堂课上学生活动总是越多越好,活动的多少应与课堂教学的内容相关,与教学形式协调配套。二是动与静的关系。并不是说每堂课上学生总是“动”着就好,
〔注〕
①刘国正主编《中国著名特级教师思想录·中学语文卷》,江苏教育出版社1996年版,第3页
②见温家宝在会见全国农村中小学优秀教师代表时的讲话《在全社会大兴尊师重教之风》,载《中国教育报》2003—09—l0
③郭永福《处理好基础教育课程改革中的若干关系问题》,《中国教育学刊》2004年第四期
④刘国正主编《中国著名特级教师思想录·中学语文卷》,江苏教育出版社1996年版,第89页
-
【研究性学习课题】什么是研究性学习详细阅读
20世纪后期,随着我国对外开放步伐的加快,中国与世界各国的文化教育交流也日益活跃起来。一个专家代表团出访德国,按计划参观一所中学,却被这所中学的校长婉拒,理由是学校停课一周进行学期课题的结题。这反而加重了我方代表团的好奇。据了解,在这所中学,每学期都有学生和教师讨论的全校性课题,学生可以就此做成各种...
-
我国中小学课程结构_美国中小学的课程结构详细阅读
美国教育领导体制的类型属地方分权制,即联邦政府仅行使其有限的协调和服务的“行政职能”,而州政府则拥有对其教育“各行其事”的绝对权利。这样美国基础教育课程的设置便不会形成千篇一律的格局,五花八门或许是其较恰切的表征。尽管如此,美国地方政府仍在教育发展过程中的关键时期就基础教育课程的调整与变革保持着近乎...
-
[研究性学习报告范文]研究性学习的选择和设计详细阅读
(一)因地制宜,发掘资源。选择研究性学习的内容,要注意把对文献资料的利用和对现实生活中“活”资料的利用结合起来。要引导学生充分关注当地自然环境、人文环境以及现实的生产、生活,关注其赖以生存与发展的乡土和自己的生活环境,从中发现需要研究和解决的问题。把学生身边的事作为研究性学习的内容,有助于提高各地学...
-
我国的中小学教育现状|质疑我国中小学教育(争鸣)详细阅读
众所周知,中国的中小学教育,考试负担、作业 负担极其严重,在这种情况下,变应试教育为素质教育就成了政府到教师一致赞成的口号,出版了很多论文、著作,但少有真知灼见。与此同时,众所周知,中国的中小学教育,学生天天忙于做作业 、应付考试,学生负担(作业 负担、考试负担)太重,教师与学生都没有时间也...
-
初中科普手抄报一等奖作品_初中科普作品教学教学建议详细阅读
近年来,科普作品在中学语文教材中所占的比例有所增加,且篇目变化较大。2001年春季使用的人民教育出版社出版的初中语文第二册新教材,阅读部分的第三单元均是科普作品。该单元共5篇课文,除《大自然的语言》是传统篇目外,《卧看牵牛织女星》、《莺》、《数字杂说》和《月亮上的足迹》4篇课文均是新增加的。...
-
语文研究性课题_语文研究性阅读理论与实践研究详细阅读
[内容提要] 阅读是搜集处理信息、发展思维、获得审美体验的重要途径。在中学阶段,研究性阅读已成为培养创新精神、实践能力和终身学习能力为目的的必修课程——“研究性学习”的重要组成部分。而长期以来,中学语文阅读教学盛行以文章学为理论指导的“文章学阅读教学法”占主导地位,只注重积累课文中的语文知识,且众口...
-
【体育课程改革的背景】课程改革的背景和动因详细阅读
1 有人提出,1992年刚刚颁布了九年义务教育全日制小学、初级中学(各科)教学大纲 (试用),时隔几年,是否有必要进行如此大规模的改革? 课程是实现教育目的的重要途径,是组织教育教学活动的最主要的依据,是集中体现和反映教育思想和教育观念的载体,因此,课程居于教育的核心地位。基础...
-
生物课初中什么时候开始读|初中自读课型探究详细阅读
在初中语文教学活动中,相当一部分教师在处理自读课文教学时存在短视行为:不是视自读为教读——以教师的教代替学生的读,就是视自读为不读——完全放任自流根本不作指导。如此一来,学生自我阅读与独立理解能力日见萎缩。有鉴于此,我们必须对自读课型有一个较为理性的认识并在教学实践中身体力行,真正让学生在自读中培养...
-
过犹不及|过犹不及详细阅读
“”这句话,也许是孔子说的吧。它的意思是:过分和达不到是有相同效果的。在生活中,我们可以找到许多的例子。比如,寒冷的天气和炎热的天气都是人们所不喜欢的。在这里,我不想过多地列举这样的例子,我要说的是,作文中的事情。作文中的,与生活中的有相同的地方:都是人们所不喜欢的。不同的是,作文的作者往往对此...
-
培养语感的方法途径|试论培养语感的途径详细阅读
语感,是语文素质的重要组成部分之一,它体现了个体对语音、词汇、语义、语法、语境及语言深层内涵的理解和把握。语感敏锐的学生,在完成阅读题、语法题和写作题时,往往做得又快又好。语感从何而来?笔者认为,它主要通过以下途径获得: 一、从日常生活中习得语感和学生的生活环境和生活经验是分不开的。无论是对字、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