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等闲识得东风面、万紫千红总是春]等闲识得东风面,万紫千红总是春——语文教学中网络资源的开发与利用

杂文收录 2025-09-03 网络整理 晴天

【jiaoan.jxxyjl.com--杂文收录】

等闲识得东风面,万紫千红总是春

——语文教学中网络资源的开发与利用

大庆市五十二中学   姚冬梅

《语文新课程标准》指出:要有资源意识,去努力开发,积极利用。

相对广义的课程资源指的是形成课程因素来源的必要而直接的实施条件。按照课程资源的功能特点,可把课程资源划分为条件性课程资源和素材性课程资源。

网络资源既是条件性课程资源,同时又可成为素材性课程资源。它的特点是能够作用于课程,并能够成为课程的素材或来源。

语文教学中网络资源开发与利用的价值

一、网络资源的合理有度的利用可构成课程

“课程实施的范围与水平,一方面取决于课程资源的丰富程度,另一方面取决于课程资源的开发与运用水平”。网络资源不能直接构成课程,只是备选材料,只有经过教育教学加工并付诸实施才能成为课程。

教《一面》时,为了让学生体会阿累刻画鲁迅先生的外貌特征,进而品味鲁迅先生的性格特点,我让学生课余时间在网上搜索鲁迅的照片,然后我把这些照片收集整理并分门别类。课堂上让学生观察、感受,并放大作者刻画的细节:鲁迅的“根根直竖”的头发、“浓墨写的隶体‘一’字”的胡须、“竹枝似”的手……人物形象随着同学们的观察和感受,逐渐丰满清晰起来。

“山中一夜雨,树杪百重泉”。这节课学生不但体会了鲁迅的倔强、正直、为了民族的解放事业献身的精神,还学会了细节刻画的写作手法。他们写出了《父亲的背》、《母亲的白发》等一篇篇有人文情怀的好文章。

显而易见,网络资源是丰富多彩的,但它只有在教学中经过艺术加工并使之成为教学中画龙点睛的部分,那么它就真正构成课程了。

二、网络资源的开发与利用可实现学生个性化的阅读。

美国课程论专家泰勒说:“只有通过利用每一种经验可能会产生的多重结果,才有可能使教学更有效。”网络资源为我们搭建了实现这种教育效果的平台。因为网络资源可为研究性学习提供大量的信息,也可以提供大量的研究资源和人力资源。

以《〈枫桥夜泊〉新解质疑》为例,在解读这篇小说时,我引导学生在网上查阅了《枫桥夜泊》这首诗的鉴赏文字以及张继写这首诗时相关的背景,学生从中获得了导师资源中的经验认识,进而在对《〈枫桥夜泊〉新解质疑》的辨析中获得了全新的情感体验,对诗歌的意境、诗歌的语言有了独特的认识。

在教余光中的《乡愁》是我让学生在网上查阅古今诗人所写的乡愁诗以及相关的鉴赏文章,学生从网络中感受到了文人的文化底蕴以及他们独到的人生体验,结合自己的生活经历,深层次的解读了文本。对余光中借邮票、船票、坟墓、海峡四个意象表现乡愁有了深刻地认识,学生主体的情感得到了强化。这样课程教学本身有了新意,富有了思维含量,网络资源达到了带动学生个性化阅读的目的。

“问渠哪得清如许,为有源头活水来”。网络资源本身就是有巨大发展潜能的课程资源库。“网络资源的异军突起,为课程资源的结构优化提供了动力。”

三、网络资源的开发与利用可改变学生的学习方式

《新课程标准》指出,语文课程应该是开放而具有创新活力的。

那么在资源的选取上,古老的问题“什么知识最有价值”被赋予了新的答案。那些有利于学生学会学习、学会思考、学会合作、学会创新和发展的资源在新的教育价值观的引导下,将会逐步占据主导地位。网络资源为学生的合作学习以及师生的平等交流提供了广阔的空间。

《走进广告》的语文活动课就是我和同学们利用网络资源共同完成的。师生分工合作在网络上查寻了商业广告和公益广告,以及广告设计的理念、广告的语言特色,师生再对这些信息加工,了解了广告的特点、广告的效应,创造性地为校园设计广告、为大庆城市建设设计广告。

在这一活动中,学生不仅是网络资源的获取者,也是网络信息的的提供者,不仅是网络资源的利用者,也是网络资源的开发者。网络改变了学生的学习方式。“以学习者为中心”的学习方式使课堂教学具有了创新活力。

教师在网络资源利用中的作用

一、指向性的作用

伴随着教学过程 中情境问题的产生,学生需要了解各种不同的具体信息,需要尽快的搜寻有关的信息,因此,教师首先要研究资源的分布、可调用的程度。如组织学生进行语文网上阅读,教师就必须细心了解语文网上阅读资源、以便进行定向的可控的指导。这样才会有助于学生准确的筛选和获取信息。

二、指导性作用

课程资源的利用,要以有效性为指向,即通过对网络资源的开发、利用来改善语文学习的心态与方式,拓宽语文学习的空间。那么,教师就要对学生语文学习所关涉网络资源给予拓展性、思辨性、评价性的指导。有助于学生创造性教工和处理信息。

三、设计性作用

    网络资源的利用要根据学生的心理发展水平,将资源与教材有机的整合,这样网络资源才可以成为课程,不然,它只是课程的素材。现代语文教师的作用就是调动学生学习的热情,使他们的学习心理得到充分而有效的满足,完成知识的生成性与发展性。这一过程就是课程资源的有效设计过程。

“尤其值得提出的是兼备条件性与素材性课程资源两种性质的人要素在整个课程资源,特别是素材资源的开发与利用中起着主导和决定性的作用”。那么教师在网络资源的开发与利用中的作用是巨大的,同时教师会提高对自己和教育的理解,丰富学科知识,并能够超越课堂局限去思考问题和行动。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

参阅文献:钟启泉等《为了中华民族的复兴,为了每位学生的发展》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2001版

《新课程的理念与创新》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01版

本文来源:https://jiaoan.jxxyjl.com/zawenshoulu/161446.html

  • 【她让我感动的作文600字】她——让我感动

    学校操场,欢声雷动,人山人海,1500米的赛跑就要开始了,跑道两边学生们一个挨着一个,站成了一道又一道的人墙。同学们手舞着小旗张望着,期待着。“1500米赛跑现在开始,各就各位。”裁判员举起了红色令旗,“预备——嘀!”一声哨响,一个矫健瘦巧的身影从我身边一掠而过。“任国敏,加油!——任国敏,加油!”...

    发布于:2025-09-03

    详细阅读
  • [阅读课外书总结]课外综合阅读的实施总结

    2004年我校加入湖北省综合阅读课题组,我班也成为实验班级之一。高尔基说:“书籍是人类进步的阶梯。”读书可以增加知识,提高修养,陶冶情操,学会处世,培养良好的心态,形成独特的风格。要很好的实施综合阅读首要的任务就是扩大学生的阅读视野,增加学生的课外综合阅读。实施综合阅读方案之前,我亲自设计表格在班上...

    发布于:2025-09-03

    详细阅读
  • [立足教材文本提高写作水平的研究报告]立足教材文本 实现有效习作训练

    立足教材文本 实现有效习作训练[内容摘要]:把写作教学适当地渗透到阅读教学中,立足教材文本,有效训练之;适度延伸之。可以从以下几方面去尝试、探究。一、创设情境,激发兴趣,体验联想,让学生动脑动口动手。二、改变形式,想象创新,不拘一格,启发学生开展多向思维。三、拓展主题,联系实际,引导感悟,提高学生...

    发布于:2025-09-03

    详细阅读
  • [柴桑是现在的什么地方]柴桑奇人 浔阳大隐――浅论陶渊明的心路历程

    柴桑奇人 浔阳大隐―――浅论陶渊明的心路历程庄晋玲 邱明波提要:陶渊明个性刚直,坦率,不合群,不适世。他厌恶官场,热爱田园生活,于是,他选择了归隐之路,创作了许多不朽诗篇,成为我国诗坛一代宗师。陶渊明的一生大致经历了“大济苍生”“独善其身”“慷慨悲歌”三个阶段,即心路历程三阶段。本...

    发布于:2025-09-03

    详细阅读
  • 浅谈初中语文作业布置|浅谈初中语文趣味作业 设计

    浅谈初中语文趣味作业 设计—2005jqp 新丰三中 江平趣味作业 ,可提高学科的凝聚力,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达到作业 的目的。因此,作为基础学科的语文科而言,趣味作业 的设计尤为重要。根据当前教育的发展趋向及青少年的求知特征,初...

    发布于:2025-09-03

    详细阅读
  • [新课标导学2020版成才之路高中]新课标导引下的语文跨学科学习—《我的眼,我的心》案例评析

    新课标导引下的语文跨学科学习 ——《我的眼,我的心》案例评析 ●需要探讨的问题:怎样落实语文的跨学科学习。 ●课堂描述:《我的眼,我的心》是面对八年级学生的一堂新课改研讨交流中的语文活动课。八年级的学生,随着年龄、阅历的增长,已具备了一定的判断能力和鉴别能力,他们常常在关注社会、思考...

    发布于:2025-09-03

    详细阅读
  • 洋思教学经验|学习洋思经验 创新课堂教学

    学习洋思经验 创新课堂教学 在推进新一轮基础教育课程改革进程中我校根据实际,积极推行与新课改相适应的洋思“先学后教,当堂训练”的课堂教学模式,不断创新课堂教学方法,提高课堂教学效益。我校与当初的洋思中学有许多相似之处,这也是我们每年选派教师去洋思学习,尝试洋思经验的根本所在。下面我就洋思经验在我...

    发布于:2025-09-03

    详细阅读
  • 语文教师教学工作计划|语文教师与情感教学

    农六师五家渠一中 苏新华心理学是研究人们心理现象的客观规律的科学,教学离不开人的认识、情感、意志等心理过程。情感从审美感受的角度讲,是人对客观事物是否符合自己需要所做出的一种心理反应。从语文学的角度讲,情感是指教师为再现文学作品的意境,形象的洋溢于讲台的感情、激情;是学生领悟作品精妙的情感体验;...

    发布于:2025-09-03

    详细阅读
  • 【把课堂真正还给学生】把课堂还给学生--厦门一中初中语文新课标新教材实践感悟

    把课堂还给学生---------------厦门一中初中语文新课标新教材实践感悟厦门一中 黄小娟去年秋天,厦门地区和全国37个地区率先进入新课标新教材的实当中,面对新教材,面对课改的大气候,厦门一中初中语文教研组改变教学策略,调整工作思路,我们的主要做法是:1、观念入手,做到五个转变:变教师为本...

    发布于:2025-09-03

    详细阅读
  • 网络攻击的载体|利用网络载体提高学校德育实效性的研究

    9:36:12利用校园网络载体提高学校德育实效性的研究 宁波市鄞州区钟公庙中学课题组 一、课题的提出网络改变了我们的生活和工作方式,今天的学生都已习惯于运用计算机、网络进行娱乐、交流和学习。网络上无限自由的空间和超现实的虚拟世界强烈的吸引着追求自由、独立和个性的当代青少年,网络正在“潜移默化”的影响...

    发布于:2025-09-03

    详细阅读

Copyright @ 2011-2019 教案下载网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免责声明 :本网站尊重并保护知识产权,根据《信息网络传播权保护条例》,如果我们转载的作品侵犯了您的权利,请在一个月内通知我们,我们会及时删除。

 站长统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