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文研究性课题题目]语文研究性学习的设计

杂文收录 2025-08-26 网络整理 晴天

【jiaoan.jxxyjl.com--杂文收录】

         研究性学习是20世纪80年代以来面对知识经济的挑战,国际社会比较普遍认同和实施的一种新的程。2000年教育部的《普通高级中学课程计划》(试验稿),已明确将研究性学习与学工、学农、学军、劳动技术以及社会服务结合在一起,共同构成“社会实践”课程,列为高中学生必修课程。
语文是研究性学习中的一项重要内容,如何开展语文学科的研究性学习,是一个尚待开发的新领域,本文就这一问题作一个探讨。
一、学生角色:从被动到主动
近年来,学生在教学中的主体地位越来越受到人们的关注,然而通过专职教师、专用教材和固定场所传授知识,学生始终还是处于被动学习的地位,学生的认识活动主要是“掌握”,而不是“发现”,师生的双边教学活动仍然限定在“传授一接受”的模式内,致使我们的教学严重轻视实践、发现)探索等活动。语文研究性学习的核心是自主性。语文研究性学习之所以特别强调自主意识,是因为观念意识是指导人们实践行为的基础,只让学生懂得什么是研究意识是远远不够的,重要的是让学生亲自参加研究实践活动,在体验内化的基础上,逐步形成自觉指导研究的个人观念体系。学生有了很强的研究意识,就会有创造性的实践活动。因此,学生是否自主地开展研究性学习是衡量语文研究性学习效果的重要标志。设计语文研究性学习要在学生自主研究活动上下功夫。设计研究性学习的思路是:
1.从抓语言问题开始爱因斯但说:“提出一个问题往往比解决一个问题更重要。”从某种意义讲,人类的“好奇心”是产生“问题意识”的心理根源,也是推动人类成长和前进的根本动力所在。问题无所不在,无时不在。对现实事物的观察和思考,是发现问题和提出问题的基本途径,对大量资料的搜集和占有,是发现问题和提出问题的基本方法。语文学习的外延与生活外延相等的理念,正说明语文研究性学。习有着广阔的天地。如朱自清的《荷塘月色》第一句“这几天心里颇不宁静”上句,按常规,教师说一说“不宁静”的原因就可以了,但我们多问一个“究竟是什么原因导致他颇不宁静的呢”,多查。阅一下资料,多问几个为什么,与学生一道研究,答案就不再是那么单一那么简单,有政治原因,有经济原因,有文化原因,有家庭原因,也许还有信仰问题。这种研究就不是一般性的提问,而是一个研究小课题。发现了问题,,不应由教师来解决问题,可以放手让学生去查阅资料,设计方案,提出对策,形成课题,写成小论文。
2.强化自我意识在传统教学中对学习态度的培养,往往采用教师和家长督促、检查、奖罚的方法,使学生感到外力胁迫而产生勉强学习的态度,从而不能主动地参与教学过程 。语文研究性学习是建立在学生的自我意识、主动探索的基础上的,学生认识活动的强度和力度要比单纯接受知识大得多。在这样的活动中,学生会逐渐形成主动学:习的心理倾向。具体要求:课题研究前自找资料、自我准备、自我设计方案;活动中自我表现、自我发挥;活动后自我总结、自我评价。
3.创设一种情境培养人的创造能力和创新意识是信息时代学校教育的核心,而创造能力培养的关键是对信息的处理能力。因此,语文研究性学习,意在教学过程 中创设一种类似科学研究的情境和途径,让学生通过主动的探氮发现和体验,学会对大量信息的收集、分析和判断,从而增进思考力和创造力。语文研究性学习更关心学习的过程,而不是结果。语文研究性学习也讲求方法,但它较少强调学习知识的技能和方法,而更关注培养思维能力、特别是创造性思维能力的方法和途径。在这样的学习过程中,学习者关键是能否对所学知识有所选择、判断、解释、运用,从而有所发现、有所创造。换句话说,研究性学习的过程本身也就是它所追求的结果。创设情境应该是重点思考的一个内容。
二、教师角色:从传授到指导语 文研究性学习学生是活动主体,教师的主导作用如何体现呢?强调学生的自主性和主体性,并不排斥教师的指导作用,事实上,学生自行组织的各种研究活动都离不开教师的指导和支持。教师的指导作用表现在把握研究活动的目的,启发学生积极主动思考问题,帮助学生总结研究的成败得失。这种指导作用贯穿于学生研究活动的始终。教师导在活动前,引在活动中,评在活动后,指导的形式不是直接明示,而是间接暗示。当学生在某一环节出现困难疑问时,教师适时、适当的指导是举足轻重的,这将提高学生研究的质量,有利于学生在教师高质量的指导下独立完成活动任务。语文研究性学习要求以学生的独立探索活动为基础,但实质上这种探索活动是在教师“导演”和指导下的活动,是教师主导作用更艺术的表现。因为研究性学习是从实际问题切入的,需要运用语文学科中的大量基础知识,这不仅要求教师对语文知识有精深了解,而且要熟悉多种研究方法,还需要对当前语文学科的前沿知识有比较深透的了解,这样教师才能帮助学生设计出适宜的问题情境和活动方案,进而引导学生开展深入扎实的研究活动。,可以说,语文研究性学习要求教师发挥“导而弗牵…‘开而弗达”的主导作用,而不是传授、灌输中的主导作用。教师如何指导学生开展研究呢?
1.引导学生选择课题语文研究性学习最难的可能是学生不知道怎样去选择一个适合自己开展研究的课题。教师要导,就应导在关键问题上。选择课题要注意这样几个问题:一是实际需要的原则。研究性学习不二定要像专家那样,一定要解决什么具体的实际问题,我们学习的关键是通过某一问题的研究探寻,获得研究问题的方法,培养研究问题的意识,因此高中生的)‘课题”与专家的“课题”的实际需要存在着差距,高中课题研究重在从学生的兴趣、能力和可能出发去选择“课题”。二是可行性研究原则。并不是所有的被发现的问题都值得研究或都有实力研究的,这就需要对问题的价值及研究的可能性作深入的分析。从课题本身的价值看,衡量课题有没有研究价值,主要依据“是这一课题学生能不能占有详细的资料,切不切合学生自身实际,符不符合学生思维能力。作为学生一般不宜选择一个规模大、涉及因素多。周期性长的复杂课题,而适宜选择开口小、周期短、便于占有材料的小课题。比如选《语文教材编写改革及其发展研究》为研究性学习课题,就超出学生实际水平和能力。
2.引导学生设计方案课题一旦确定下来,就要设计具体的研究方案,确保研究性学习有序、有效地推进。一份好的设计方案应包括以下内容:A。课题的提出。包括课题提出的原因,课题内涵的界定,研究预期的目的。B。开展研究采用的主要方法。C.开展课题研究的活动安排,具体到每一节课具体做什么。D。研究成果的结题形式。设计方案重点要考虑的是选择研究方法和手段。“方法总是服务于特定的研究目的的”。教师要告诉学生,如果研究的目的是形成新的科学事实,且对象又是活动形态,就应该选择观察、调查、实验等类方法;如果研究对象是文献形态的,就应该选择文献法和内容分析法;如果说研究目的是要形成新科学理论,就应该选择归纳演绎等理论研究方法。从我们语文研究课题看,绝大多数是文献研究对象,文献研究法和内容分析法是主要的研究方法。
3.导在学生研究疑难处在学生活动难以深入进行时,教师要适时地进行活动开导,这种开导主要是思维方法上的,而主要不是内容和答案上的,重在导疑、导难、导法。
三、学习空间:从封闭到开放
以班级授课制为主要形式的学科课程,从书本到书本,从书本到作业 ,具有明显的封闭性。语文研究性学习呈开放学习态势。由于研究性学习形式的改变,学生必然会突破原有的学科教学的封闭状态,学生定会在一种动态、开放、主动、多元的学习环境中学习。这种开放性改变的不仅仅是学习地点和内容,更重要的是它给学生提供了更多的获取知识的方式和渠道。非组织的社会化语文活动将成为研究性学习的重要内容,如环境语文、街头标语、广告、影视传播以及人际间语言交流等。学生可以到社会中搜集民间故事,可以到街头去搜集广告牌的错别字,可以到图书馆去查阅资料,可以到网上去发表自己的学术观点、研究自己喜欢探讨的问题。总之,语文研究性学习的学习方式将会有重大的变化。
四、学习形式:从单一到多样研究性学习形式多种多样且具有深度。
1.查阅资料语文研究性学习,收集、整理、研究与课题相关的文献,意在通过对文献的查阅鉴别。整理、分析,从而找出研究的问题,明确:我到底要研究什么——术语的内涵、外延;我要解决什么问题——课题研究是否有价值;我从哪里开始研究起——前人留下了什么,有哪些方法可以借鉴;通过研究文献对课题的内涵、外延、研究起点作出准确判断,就能判断课题的实用价值,选择较恰当的研究方法。
要想在浩如烟海的各类文献资料中找到对特定研究课题有价值的文献,首先必须明确界定自己研究课题的范围和性质,确定搜寻的方向,其次要了解国内外主要期刊的分布及各类期刊的特色。其三要熟悉主要的文献资料索引和目录分类的方法,掌握检索的基本技能。高中语文课文《打开知识宝库的钥匙——书目》就重点介绍了这一方面的知识。只有在此基础上,才能迅速准确地找寻自己所需的文献。二般说来,学生起步阶段,还不知道怎样来搜索资料,查阅文献,这就需要教师帮助学生查阅资料,有时要给学生开出比较详细的查阅书目,以便让学生在短时间内就找到开展研究的感觉,如我们常听到播音员报道我国又与哪国建交,实现了“邦交正常化”,如果提出一个问题,“邦交”为何不说“国交”呢?要真正解决这一问题,就只能是研究文献,查阅资料,找出例证,说明观点。
2.合作学习现代社会的创新成果多是集体智慧的结晶,疑难问题的解决常常需要多个个体的协作,建立研究性合作学习形式,其目的是使每个学生都有主动参与。自我表现的机会,为学生共同寻求答案、解决疑难问题提供舞台,研究学习中,既可以是两个互助组,也可以是四个合作组,各研究小组之间,可以进行互查、互评、互帮、互学等活动,调动学生合作解疑的积极性和主动性。
3.写小论文是总结课题成果,进行学术交流的基本方式。写小论文是一种综合素质的训练,也是开展语文研究性学习的重要目的,所以指导学生写好小论文,是语文研究性学习的重要内容。首先要告诉学生“学术论文”的一般知识。《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标准UDGoo1.81,GB7713一87·科学技术报告、学位论文和学术论文的编写格式》中规定:学术论文是某一学术课题在实验性、理论性或观测性上具有新的科学研究成果或创新见解和知识的科学记录;或是某种已知原理应用于实际中取得进展的科学总结,用以提供在学术会议上宣读、交流;或在学术刊物上发表;或作其他用途的书面文件。”中学生进行专题研究并描述其成果的有一定学术性和理论性的文章,自然不能严格按上述标准对待,但我们必须讲明基本要求,让学生有“专业意识”和“学术意识”。语文研究性学习方法还很多,如社会调查、专题采访等。

本文来源:https://jiaoan.jxxyjl.com/zawenshoulu/161068.html

  • 中考涉及的名著阅读|名著阅读与中考

    高青县花沟初中 景学 256305新课程标准在课外读物的建议中给我们列出了中外文学名著的数量和要求,综观2004年各省市的中考题,笔者分析了一下,题型在往年的基础上有所变化。如:一、考察故事情节和人物情节题1、长篇小说《水浒》塑造了众多的英雄好汉形象,其中你印象深刻的一个人物是(姓名) 武松 。他...

    发布于:2025-09-15

    详细阅读
  • 【趣学古诗文】趣教古诗文

    吴中区渡村中学 张霞古诗文是我国古代优秀文化的宝贵遗产,它凝聚了中华民族的人文精髓,孕育了一代又一代优秀人才。随着语文新课程改革的深入发展,古诗文的教学越来越受重视,古诗文的比重在初中课本中越来越大。但长期以来,学生对文言文的学习兴趣不大,有的甚至产生畏难情绪。古诗文教学正面临着严峻的考验。...

    发布于:2025-09-15

    详细阅读
  • 真实是文章的生命|真实——文章的生命

    假花尽管美艳,但缺少生命的活力;假话尽管动听,但缺乏生活的激情,虚假的作文面目可憎!长久以来,假大空的现象一直充斥着中学生的作文,很少听到他们发自内心的声音!学生的写作水平徘徊不前,学生的写作热情有减无增,还学生以真诚,还作文以真实,是每一位语文教师义不容辞的责任,因为真实是文章的生命! (一)...

    发布于:2025-09-15

    详细阅读
  • 教师为促进迁移的有效教学策略的特点_“教师有效教学策略的研究”课题报告

    随着新课程改革的逐步深入,做一个研究性教师这一理念已经被更多的教师所接受。在新课程改革刚开始,我校就申报了《教师有效教学策略的研究》这一课题,参与这一课题的教师从不同的学科实际出发,从不同的角度切入,对教学中行之有效的教学策略进行认真深入的研究。通过参与研究的十几位教师的合作和努力,现已经在课堂教学...

    发布于:2025-09-15

    详细阅读
  • 古典诗词中的月亮意象_意象:中学古典诗词解读的焦点

    所谓意象,就是客观物象经过创作主体独特的情感活动而创造出来的一种具体可感的艺术形象。唐代司空图说:“意象欲出,造化已奇。”(《二十四诗品》)明代胡应麟也说:“古诗之妙,专求意象。”(《诗薮》)可见,意象的营构是中国古典诗词创作的焦点,也是古代诗人艺术追求的至境。但是,意象不仅仅是诗人借以抒情、释怀...

    发布于:2025-09-15

    详细阅读
  • y是什么意思网络语言_让网络语言来得更猛烈些吧

    乐清市大荆镇一中 林方雄 “昨晚,我的GG(哥哥)带着他的恐龙(丑陋的)的GF(女朋友)到我家来吃饭。在饭桌上,GG的GF一个劲儿地对我妈咪PMP(拍马屁),他那酱...

    发布于:2025-09-15

    详细阅读
  • 学生倾听能力的培养结题报告|初中学生倾听能力的培养与训练

    张霞,女,1972年7月生,吴中区渡村中学语文教师,教科室副主任,中学一级教师,邮编215106,电话0512-66290602。《语文课程标准》指出:“口语交际能力是现代公民的必备能力。应培养学生倾听,表达和应对的能力,使学生具有文明和谐地进行人际交流的素养。”倾听被列入口语交际的三大能力,并且在...

    发布于:2025-09-15

    详细阅读
  • 自主合作探究语文教学案例_自主、合作、探究不是语文学习方式的全部

    随着新课程改革的不断推进,许多新的教育教学理念冲击着传统教育,语文学科也是如此。在众多新的教学理念中,提倡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是课程改革的一个重点。然而,当我们认真审视这种理念,看它将给语文教学带来什么样的影响时,我们不禁发现,学生在进行语文学习中,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虽然有其一味迎合将给...

    发布于:2025-09-15

    详细阅读
  • 【时代发展呼唤创新】时代,呼唤创新型的教师

    苏州市高新区通安中学徐邦桃 曹金良[摘要] 第三次全国教育工作会议以后,创新教育已经成为最具时代特征的教育主题,也给教学改革指明了新的方向。我国已经加入WTO,教育也将面临新的考验和挑战,培养创新型人才是时代的强烈呼唤。要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教师自身必须做名创新型的教师。本文试就如何做名创新...

    发布于:2025-09-15

    详细阅读
  • 入境化境四种境界_“入境”方为真境界

    福建省泉州一中 谢贵荣叶老的名言“教是为了达到用不着教”,一直以来被视为语文教学的至高境界和最终目标,但这句至理名言长时间地为一些语文教师误解和扭曲。他们错误地认为,课堂教学既然是语文教学的重要环节,那么对课文逐字逐句的讲解和量化的“知识点”测试就是语文课堂教学的圭臬,通过这样反复“历练”,才能“养...

    发布于:2025-09-15

    详细阅读

Copyright @ 2011-2019 教案下载网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免责声明 :本网站尊重并保护知识产权,根据《信息网络传播权保护条例》,如果我们转载的作品侵犯了您的权利,请在一个月内通知我们,我们会及时删除。

 站长统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