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一河南省优秀专家]第十一册优秀教学反思(四篇)
【jiaoan.jxxyjl.com--语文教学反思】
《凡卡》一课教学反思这篇课文通过凡卡给爷爷写信这件事,反映了沙俄统治下俄国社会中穷苦的悲惨命运,揭露了当时社会的黑暗。本单元有两个训练重点:一是体会文章的思想感情,二是领悟作者的表达方法。根据文章的特点,从学生的实际出发,我设计了以下教学思路:自学体会、交流收获、体会写法、升华感情、课堂延伸(想象凡卡醒后)。现根据教学情况做以下总结。
一给学生广阔的空间,任凭学生的思维在文本间驰骋。
这篇文章的篇幅很长,包括书信的内容、回忆的内容和叙述内容三部分。预习时我没提具体要求,只是告诉学生按自己喜欢的方式读文,用自己习惯的方法学文。这样学生可以无拘无束去感受文本,抓自己感触最深的内容写体会。交流过程,学生更是想到哪就说到哪,随心所欲,畅所欲言。教师自始至终随学生的思维而动,跟随学生的发言相机引导、点播。
在整个教学过程中,教师始终以组织者、引导者的角色出现,做学生的知心朋友。引导学生个性地走进文本,在让他们充分阅读课文,总体把握文章内容和文章情感基调的基础上,教师适时的加以引导,与学生一起探讨,有利于提高 学生的学习兴趣,使学生有表达的兴趣和欲望。正是由于以上原因,课上我们班同学对文章理解深入,回答问题积极踊跃
二、学生在学习的过程中掌握一些学习方法,达到每个学生都会学习的目的。
我注重在教学过程中提醒同学归纳总结优秀的学习方法。
比如,生:我从“揪、拖、揍、捞”这些字体会出凡卡很可怜,老板很恶毒。老师马上发现这一闪光点加以引导:同学们,这种抓住重点字体会文章思想内容的方法是一个好的学习方法,谁也是用这种方法来自学课文的?这时同学们就从课文的其他地方也抓出了许多类似的重点词。
再如,生:课文写到爷爷的两条狗,一直和爷爷守夜,一起睡在大厨房里。而凡卡整天忍受着折磨,所以他说自己连狗都不如,因为狗还能吃饱,还能睡足,还不用挨打,可见凡卡太可怜啦。这时教师抓住契机鼓励学生说:这个同学能联系上下文理解课文,这也是一个很棒的学习方法,希望同学们今后学课文时也能用上这种学习方法。
又如,学生谈到爷爷65岁,还给别人守夜时,想到现在我们周围的老人的生活……由此体会出凡卡爷爷生活很痛苦。这时我就提醒同学们联系生活实际谈体会也是一种好的学习方法。诸如读文过程中提问题,依据文白展开合理想象等学习方法我都在教学过程中,有意识的强调,并鼓励学生在今后自学中运用。
三、巧妙引导学生的求异思维
当学生谈到爷爷砍圣诞树这段内容时,有同学提出那时爷爷的生活太快乐啦,又能过节又能逮野兔,难怪凡卡想回到爷爷身边。面对这种局面,我没有忙着否决学生,而是引导学生再次读这段话,读后同学们讨论讨论,看有没有不同的意见。这样同学们通过读书、讨论。自然而然的就明白了刚才的理解是表面现象,是不全面,不准确的。
由此我想到求异思维固然可贵,怎样既保护这种火花又能将他们引入更高的层面,那就是引导他们继续潜心读书,深入与文本进行心灵对话,在思维火花的碰撞下,自主得出结论。
四、表达方法的合理渗透
在讲课时,我着力引导学生分析凡卡在城里所受的苦难,点拨学生体会爷爷在乡下所过的不是幸福的“幸福”日子,让学生领悟对比、衬托的写法。分析凡卡收不到信的原因,抓住“甜蜜的希望”想象凡卡悲惨的命运,体会“暗示”写法的感染力。我板书的设计也很容易让学生领悟到这两种写作方法的妙处。
另外,教学过程中,我还注重了各种读的训练,体现了以读为本的教学原则。当然,本节课也有不足之处,在一节课上交流这么长的文章,分析的不够深入透彻,怎样才能把长文章讲精、讲透。是我下一步应该探索的目标。
《索溪峪的“野”》教学反思
《索溪峪的“野”》这篇课文是一篇写景的文章,课文以生动优美的语言介绍了张家界索溪峪的自然风光的特点——“野”。在这篇课文的设计上,我根据自身的教学和学生的特点,一改过去传统的沉闷的教学方式,精心设计了一个集竞赛性娱乐性于一体的方案。我设置了三个环节,首先以一则好消息“我们学校要从我们六年级学生中挑选一部分学生到美丽迷人的张家界去旅游”导入,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接着乘势出示第一道闯关题:知识大搜索。要求学生说出张家界的两到三个著名景点,这道闯关题起到了复习旧知的作用,并为学习张家界索溪峪的景物打下了基础。在学习新课的过程中,我还穿插了两道闯关题“智力大比拼、才能展示”,“智力大比拼”的设计是为了检验学生的学习效果,“才能展示”则是通过形式各异的读、画、写、说,深化学生对课文的理解,展示学生的才能,使学生在潜移默化中受到语文的熏陶和感染,在快乐的氛围中学习语文。这节课后,我对这节课的设计思路进行了反思。从课堂气氛上看,这些活动起到了较好的活跃课堂气氛,调动学生积极性的作用。同学们兴趣高昂,读书读得特别有感情,就连平时不常举手发言的李家镓同学都非常积极地举手发言,他还画了一幅表现索溪峪风景的山水画。课后,有几个同学还余兴未尽地拿着自己写的小诗和画的画让我品评。还有一些同学问我:“老师,我们真的要去张家界旅游吗?”可见孩子们的积极性有多高,有了浓厚的学习兴趣,还有学不会的知识吗?看来,新颖的授课方式让孩子们这节课收获颇丰。 12
不过,在这节课的教学过程中,还有一些环节的设计不尽人意,学生读得不充分,方式多采用齐读的方式,作为一篇略读课文,以读代讲,让学生在读中感悟,理解课文,不失为一个好办法。另外,在解决问题方面,集中地把三个学习问题抛给学生,让学生以四人小组的方式自学,有一定的难度,也浪费了学生读书的时间。
课后,我及时地调整了教学方案,把三个问题分散出示,难点的问题让学生通过合作学习解决,最后在学生深入理解了课文内容后再解决“野”的含议,水到渠成。还有,在修改后的教案里,我又设置了一些启发学生发散思维的活动,减少了教师的讲解,相信我再教这一课时,一定会取得更好的教学效果。
《学弈》教学反思
《学弈》是学生第一次接触古文。文言文与现代白话文相比,在词语、句式等方面差别较大。因此,调动学生学习文言文的兴趣、指导学生掌握学习文言文的基本方法——诵读,就显得尤为重要。为此,教学中较适宜地安排了以下几个片断。
一、用文言警句导入新课,调动学生的学习兴趣。
师先出示常见的几个文言警句,让生读警句,再把理解的意思讲出来,并体会出文言文的一般特点。紧接着老师简要介绍学习古文的意义,这样充分调动了学生的学习兴趣,为学好本课提供了动力。
二、树立“朗读是第一位”的观念,使文言文学习有一个良好开端。
首先,学文前,老师告诉学生,学习文言文的“绝招”-----诵读,既是学文言文的最基本方法,也是最好的方法;然后,教师给学生示范朗读二遍,做到读得有声有色,流畅自如(接近背诵),让学生边听边认真体会老师读文言文的特点:一是速度比较慢,二是句中停顿较多。从而感染了学生,激发了诵读兴趣。紧接着让学生小声跟老师读两遍,将体会到的读文特点及时用于实践;再让学生自由练读、直到读通为止,更加巩固了朗读文言文的技巧。最后,在理解内容的基础上读熟,进而达到能背诵。
如此“步步为营”,扎实训练,较好地落实了本课的教学重点————“指导学生朗读和背诵”。
《 一夜的工作》教学反思
在执教《一夜的工作》一文时,我设计了如下流程:读文——抓中心句——围绕中心句找出相关内容——深入理解——总结全文,概括中心——布置作业(课堂延伸)。
我的设计理念:语文课程标准中指出,教师应创造性地理解和使用教材,积极开发课程资源,灵活运用多种教学手段,引导学生在实践中学会学习。叶圣陶指出,语文教学必须立足教材,超越教材,增强学生在各种场合学语文,用语文的意识,多方面提高学生的语文能力。本课设计通过朗读指导,分析对比,鼓励学生在自读自悟和自主探究中,联系新旧知识,沟通课堂内外,进行学法的迁移。学生对教材不再是被动地接受,而是积极地探究,大胆地质疑,勇敢地超越教材。教学过程应该是平等对话,民主交流,自由讨论的过程。
一、立足教材,感悟一夜。
师出示图片,导入:图上画的是谁?他在干什么?今天我们就学习一篇新课文《一夜的工作》,这是何其芳亲身经历的一件事。作者看了总理的工作后深受感动,写下了这篇课文,我们来看看作者是怎样介绍总理一夜的工作的。文章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感情?
生自读自悟,体会感情。
这一环节地设计主要是给足学生读书、思考及小组讨论交流的时间,使他们自主参与学习的需求得到满足。在小组交流时,每个学生都参与学习,教师也参与其中,或指导、点拨,或激励。对于“工作劳苦,生活简朴”这两方面的感人事例,采用了学生体会到哪,就指导学生有感情地朗读到哪的方法。通过“阅读理解,感情朗读”来体会作者对周总理的感情。
二、分析对比,升华感情
师:我们平常说:“多劳多得,工作辛苦生活也应当好些,可是周
总理工作十分劳苦,生活却十分简朴,这两者之间形成了鲜明的对比,这是为什么呢?再读读课文,看课文是从哪些方面来体现这一鲜明对比的?”
生从以下几方面体会:1、周总理住的是中南海高大的宫殿式的房子,而室内陈设却极其简单。2、周总理工作那么繁忙,而休息的时间却非常少。3、周总理自己不停地工作,却让我先到值班室去睡觉。这些对比更加突出了周总理崇高的思想品质和伟大的精神。
三、超越教材,探究每夜
师:这是周总理普通的一夜,却又是周总理无数个繁忙劳累之夜的真实写照。你还了解哪些有关周总理的事例?
生交流搜集整理的资料,回顾小学阶段学过的有关周总理的文章,整体感知周总理的崇高形象。此时,学生对周总理的真情已与作者的真情产生了共鸣,再加上朗读的训练,学生对周总理的崇敬爱戴之情由然而升。
四、迁移课外,指导读写。
周总理一生为党为民日夜操劳,他是我们心中永远不灭的明灯,请听来自全国亿万群众的心声《周总理,你在哪里?》听朗读录音。
师:此时此刻你一定有许多话要对周总理说,别犹豫了,那起笔一吐为快吧!
课外推荐读书篇目《伟人之出——周恩来》《共和国风云录》这样的安排将课内探究引向课外实践,让学生多角度,多渠道,全方位从书籍中积累文化知识,间接获得情感体验,生活体验。12
本文来源:https://jiaoan.jxxyjl.com/yuwenjiaoxuefansi/158459.html
-
[高中语文自读课文]读黄敏老师的《高中语文活动课讲义》有感详细阅读
一、语音 1、让学生动手收集资料,可让学生在参与的过程中得到能力上的锻炼,又可以让学生在参与的过程中加强记忆。 2、对鼻音和轻声的练习时间不妨相对少一些,因为高考着重考形近字、音近字的字音辨析,可以把重点放在这方面。 二、文字 汉字“六书”方面的知识容易引起学生的兴趣,让学生动手批改也可以调...
-
惊弓之鸟教学设计_谈谈教学《惊弓之鸟》的体会详细阅读
“有一千个读者,就有一千个哈姆雷特”,稍有文学常识的人,都知道这句名言。阅读教学,特别是阅读带有文学色彩的课文,虽然不等同于文学欣赏,但同样也有学生对课文形象的感受问题,而且这种感受也应该是因人而异的。 但令人遗憾的是,在以往的阅读教学中,在教师的引导下,学生对课文形象的感受却是共性多,个性少。...
-
[识字手抄报一年级]《识字一》教学反思详细阅读
《识字一》属于看图读韵文识字,将表示传统节日和民间风俗的词语集中在一起让学生认读,分为两个部分:一是图和词语;二是要求会写的九个生字。教后反思1、“春节、清明、中秋、端午”四大节日中,学生对春节印象较深且描述准确。其它三个节日不太了解。还要利用课余时间多宣传、普及这些民俗知识。2、大多数同学自己分析...
-
两个好同学升学宴同一天_两个好同学抄了同一篇作文详细阅读
案例 今天早上检查家庭作业,发现艳丽和恬语竟然抄了同一篇习作——《读〈卖火柴的小女孩〉有感》。我一向最看不得习作练习抄别人的作文,所以当时就忍不住了:“你们两个都是班上的好同学,也抄上了!像话吗?”她们俩的脸一下子就红了,低下了头。 回到办公室里,两个孩子的难为情还在我的脑海中浮现,会不会伤了...
-
《海伦凯勒》|《海伦∙凯勒》第一课时教学反思详细阅读
由于事先自己认真研读了《海伦凯勒》一文,并且做了精心的备课,所以今天我是带着一身轻松和十足把握走进教室,准备教学《海伦凯勒》一课的。 课的一开始,我按部就班地实施着我教学“预设”,学生也顺理成章地进入角色,课堂在平静中慢慢地消磨着时间。然而,我到底还是不能忍受这种平静——因为这不是我的追求。更重要...
-
二年级下册语文复习_上好语文复习课详细阅读
每到期末,枯燥无味的复习课往往令老师头痛,令学生厌烦。究其原因,一是复习内容简单重复,无法激起学生的兴趣;二是复习形式单调乏味,无法调动学生的积极性。不少教师认为上复习课的目的只是为了巩固知识,强化记忆,因此忽视了对复习课的深入研究,导致复习效率低下,复习效果差。其实,就小学语文复习课来讲,只要潜...
-
海天骄子指的是谁_《海天骄子》教学反思详细阅读
《钱学森》、《海天骄子》这一类文章的语言不够优美,含蕴也不够深邃,总无法引起我的重视。备课过程中,自己没有花费太多的精力,更没有太多的“花招”去吸引学生,往往把更多的自主权给了学生。但是,每每如此,却总有“无心插柳柳成行”的意外惊喜。 今天上《海天骄子》,我组织学生开展了自主读书活动...
-
汪国真我微笑着走向生活_《走向生活》教学反思详细阅读
《语文课程标准》指出“积极地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这一理念不仅强调了学习方式的变化,而且强调了学习和发展的主体是学生,体现对学生这一生命群体人文的关怀,张扬学生的个性,使其在课堂中焕发出生命的活力。在《走向生活》一课的教学设计中我正是力求体现这一理念,努力构建一种开放性的教学环境。 1教...
-
八年级上语文教案表格中考考点|中考表格题解读教案及反思详细阅读
通过本节课的教学,作为教者更是收获颇丰。 本节课本人感到成功之处就在于课堂的点拨和引导到位,能让学生有的放矢地去改正与完善。要做到有效点拨,我认为教者首先课前要做到充分备课,自己先要明确每道题应让学生注意什么,学生可能回在什么地方有不足或出错,做到心中有谱。其次,教者要仔细听学生发言,及时发现学生...
-
【培养学生自主阅读能力的策略有哪些】培养学生自主阅读能力反思(1)详细阅读
在阅读教学过程中,应重视学生的自我感悟。就一篇作品而言,教师不能先入为主给学生造成影响,反而可以让学生直接看课文,甚至可以不必看预习提示,练习之类的内容,让学生以自身的体验来感悟作品。由于每个学生的生活体验不同,思维方式不同(即个体不同),阅读同一篇作品,他们一定会有不同的理解和感悟。比如《春》,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