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活就是享受自由与快乐]让学生享受自由而快乐的教学

语文教学反思 2025-06-15 网络整理 晴天

【jiaoan.jxxyjl.com--语文教学反思】

曾在一本书上看到这样一个小事例:1984年诺贝尔文学奖获得者捷克诗人塞弗尔特答记者问时说过这样一句意味深长的话:“我为能够感到自由而写作。”他还说,一切语言活动都可以被看成为达到自由,为感到自由的快乐而作的努力。当时我的心为之一震,从“为感到自由而写作” 联想到了“为自由而学习”。
还记得三年前刚走上工作岗位时自己作过的那个小调查,当我发现随着年级的升高喜爱语文的人越来越少时,我感觉到这是语文教学的悲哀,更是语文教师的悲哀。语文本是一门充满了乐趣与活力、故事性与美相结合的学科,为什么会这样呢?
  反思我们过去的教育,我们不难找到答案。长期以来,我们把自己当成“上帝”,我们信奉着“师道尊严”,我们习惯于把学生当作一群听话的羊,驱赶着他们在一条狭长的巷道里一直向前走,不要看两边。学生们毫无自由可言,他们循规蹈矩,不敢越雷池半步,他们唯唯诺诺,猜测着老师的心思。在这种情况下,要让学生真正为感到自由而学习,甚至为自由的欢乐而学习实在是“天方夜谭”。
  此外,我们总是为学习加上一大堆崇高伟大的意义,加上一大堆学习的规则和限定,加上一大堆人见人怕的过分精确的答案,从而使学生的学习过程布满荆棘和陷阱,成为孩子小心翼翼提心吊胆却最终无法绕出的迷宫。正是这种捆住了学生手脚的学习,扼杀了学生最初的学习兴趣,学生感觉很累,学习便成了一种负担。
  罗杰斯曾说过:“自由程度愈高的学习,身心投入程度愈高。”因此,好的教学必定是自由的创造,而自由的创造必定会享受欢乐。我们非常需要自由而欢乐的教学,需要让教学成为一种享受。那么,我们应该如何做呢?我想结合自己的亲身教学事例谈谈自己的一点看法。

    教学片段(一):笔者在执教的《鸟的天堂》一课时出现了如下情景:
    教师引导学生谈自己在阅读“众鸟起飞鸣叫时”的感受。
生:……
生:老师,我很喜欢这一部分,我读了很多遍,可就是不过瘾,我很想亲身感受一下那样的场面,老师,你能帮我想想办法吗?
师:(笑着说)你可真会给老师出难题。(班里的学生也笑了)老师本来准备里一盘录象带,可效果太差,这样吧!我们通过自己的想象感受一下当时的场面,你能想象一下会有什么鸟吗?它们怎么叫?
生:可能有老鹰、小燕子、猫头鹰、金丝雀……
生:还可能有布谷鸟、黄鹂、云雀、麻雀等
生:还回有很多我们叫不出名字的鸟。
师:谁会学鸟的叫声?
生:我会学 布谷鸟的叫声“布——谷——、布——谷——”
生:我会学麻雀的叫声“叽叽喳——叽叽喳——叽叽喳——”
生:我会学鹦鹉的叫声“咕——”
生:那是公鹦鹉的叫声,母鹦鹉不这样叫,它这样叫“啾——”
师:你怎么知道?
生:我家养过鹦鹉。
师:你的亲身体验让你的回答很有说服力,还有谁会学其他鸟的叫声?
(还有许多学生高举小手,跃跃欲试)
师:这样吧!我们一起配合读一下这一部分,这位同学,你就用布谷鸟的叫声来领头,其他同学听完后可以尽情发挥自由学鸟叫。
  师生共同配合:师:起初,周围是静寂的,(教室里鸦雀无声)后来听到一声鸟叫,(模仿领头鸟的同学学布谷鸟叫)便看见一只大鸟飞了起来,接着便看见第二只、第三只……(学生陆续的学鸟叫)树上变的热闹起来。(学生兴趣很浓,学各种鸟叫,鸟的叫声顿时充满了整个教室)
  教学片段(二):在教学《五彩池》一课时,当学生谈到五彩池的形状以及池水颜色时,我引导学生展开丰富的想象,想象一下五彩池还会有哪些形状,并让学生用彩粉笔到黑板上去画一画,还可以给自己喜欢的池子画上各种颜色的池水。结果学生们兴趣盎然,几乎全到黑板上画了自己喜欢的五彩池的形状。不一会儿,黑板上便出现了一幅五彩缤纷的充满童真童趣的“五彩池”图,学生则自我沉醉于其中。
  教学片段(三):教学《林海》一文时,当学生谈到“青松作衫,白桦为裙,还穿着绣花鞋”这句话,老舍把大兴安岭比做小姑娘时,我又引导学生说:“这是作者眼中的大兴安岭,学了课文之后,你眼中的大兴安岭又像什么呢?”一石激起千层浪 ,教室里热闹起来,有的说大兴安岭像小伙子,潇洒能干,为祖国做着贡献。有的说像个知识渊博的老人,白桦树像他的白胡子。也有的说他像个儿童,调皮可爱,正走向美好的明天……
  从上面的三个教学片段,我感受到了学生的学习热情、感受到了他们的快乐与兴奋,教学真的成了一种享受,学生    在课堂上享受着自由,享受着快乐。如何能达到这样的效果呢?我觉得应重视以下几点:
    1、平等对话。
    首先,语文教学应在师生的平等对话的过程中进行。
    新的语文课程标准中指出:只有对话,才是真正的引导;只有对话,才能走进心灵;只有对话,才能彼此接纳;只有对话,才能相互造就。师生的平等对话意味着对学生作为大写的“人”的一种尊重;意味着对学生生命的唤醒与欣赏;意味着人格对等基础上的灵魂交融,“教学相长”情景中的技艺切磋以及相互信赖氛围中的心智启迪。在教学片段(一)中,学生之所以敢给老师“出难题”,敢于表达自己的真实感受,正是因为作为教师的我们给学生营造了一种轻松愉快的氛围,学生才敢想敢说,想说愿说。因此,我们的教学不仅应该关注学生的知识能力,还更应该关注学生的情感态度和价值观。前苏联教育心理学家赞可夫曾说过:“教法一旦触及学生的情绪意志领域,触及学生精神需要,这种教学就能发挥高度有效的作用。”因此,我想,要让每一次语文教学在孩子们心中真正留下痕迹,甚至成为孩子们生命中重要的一部分,只有让情感去感染情感,用心灵去点燃心灵,用生命去感动生命,这也是我们语文教师应追求的目标与境界。 12
    其次,平等对话还应包括学生与课本与作者之间的对话。我们应该鼓励学生不盲从权威,不人云亦云,倡导学生站在与作者平等的地位去理解课文、感悟课文、品评课文。我们应该鼓励和赞赏学生富有个性的情感体验,不要把教师的体验、作者的体验强加给学生,否则,我们的教学将是空虚无意义的教学,是失去人文性的教学。
    2、放飞想象
    乌申斯基说过:“谁要想发展学生的语言能力,首先应发展他们的思维能力”而在思维能力中,想象力又是尤为重要的。因此我们要在教学中创设情景,充分利用手中的教材、图片、以及其他教学资源,丰富学生的表象,积累想象的素材,并有意识的训练学生根据文中的语言文字所描绘的情景去想象那些画面,培养对语言的感悟能力。如《五彩池》的教学片段
    3、体验成功。
    一位教育家说过:教师的工作不在于传授,而在于激励、唤醒、和鼓舞。美国的卡耐基也曾说过:“使一个人发挥最大能力的方法是赞赏与鼓励。”那么我们应该如何做呢?我觉得一位日本教师的做法值得大家去借鉴。这是一位幼儿园的女教师,那天,他举起一幅除了一些不规则的横竖道之外什么都没有的图画,微笑着向大家介绍“我数过了,这位小朋友的画中一共用了24种颜色,是我班使用颜色最多的小朋友,我为他在这方面先行一步而高兴。
    的确,在常人眼里,这幅画似乎一无是处,而这位女教师却从寻常中发现了不寻常,可想而知,其影响力和感染力不仅对于那位小朋友是巨大的,对全班也是如此。
    总之,教育应当使提供的东西,让学生作为一种宝贵的礼物来接受,而不是作为一种艰苦的任务要他去负担。让我们共同努力,解放学生,给他们营造一个“敢想敢说”的氛围,给他们创造一个“千帆竞渡、百舸争流、鹰击长空”的环境吧!让学生享受自由而快乐的教学!12

本文来源:https://jiaoan.jxxyjl.com/yuwenjiaoxuefansi/158314.html

  • 精彩时刻生成失败_精彩“生成”就在一瞬间

    笔,我要给失学的儿童画一所美丽的校园,让他们在那里快乐的学习。” B生说:“ 假如我有一支马良的神笔,我要给卖火柴的小女孩画一件厚厚的棉衣,她就不会在寒冷的冬天冻得瑟瑟发抖,哀哀哭泣。 C生说:“假如我有一支马良的神笔,我会给失明的儿童画一双双明亮眼睛,让他们...

    发布于:2025-07-26

    详细阅读
  • 理性和感性的转换_转换角色,感性体验——《小镇的早晨》教学一得

    民、渔民上集镇摇船最方便。木船的橹声是怎样的,谁能学一学? 师:没听过?老师来学一学——“欸——吱——,欸——吱——”。我摇的船宽宽的,你摇的船——? 生:窄窄的。 师:我摇的船头平平的,你摇的船——? 生:尾巴翘翘。 师:我摇的船头尖尖的,你摇的船——?...

    发布于:2025-07-26

    详细阅读
  • 《我想》教学设计|《我想》教学评析

    《我想》是北师大版小学语文教材三年级上册第九单元的一篇课文。本课是一首富有儿童情趣,充满幻想和想象的诗歌。用结构基本相同的四小节描绘了四幅画面,表现了美好的意境,表达了作者的愿望,最后两句巧妙结尾,浓浓童趣跃然纸上。课文语言生动、活泼,情趣盎然。   在该课的学习中,老师能贯彻新课程的理念“以学生为...

    发布于:2025-07-26

    详细阅读
  • 中国让养乌鸦吗_让“乌鸦”在诵读中“喝着水”

    学片断一: 师:(出示第一句话:一只乌鸦口渴了,到处找水喝。)请小朋友们读一读这句话,再说一说你知道什么。 (生读句子) 生:我知道乌鸦口渴了,到处找水喝。 师:你能说一说口渴的感觉怎样? 生:口渴时我感觉很难受。 生:我口渴时会很着急,会忍不住想找水喝...

    发布于:2025-07-26

    详细阅读
  • [体验生活]体验生活 发现问题--《乌鸦喝水》教学反思

    可以,请说吧!” 生:乌鸦一定能喝到水吗? 师:你说呢? 生:昨天我做了试验,认为乌鸦不一定能喝到水。 (这时许多同学大笑起来,我也觉得被他打乱了我的教学过程,差一点发怒起来,最后还是控制自己的情绪,要让学生谈出自己的独特见解。) 生:你们不信!让我现场做个实验给大家看看! (于是,他从抽屉里拿出两...

    发布于:2025-07-26

    详细阅读
  • 《恐龙》读后感_《恐龙》教后反思

    课文向我们介绍了恐龙的种类、形态及生活习性,字里行间流露出了对恐龙的喜爱之情。为了上好这一课,我在课前让学生们查阅了有关恐龙的资料,并把自己感兴趣的恐龙知识绘图并作简单的文字介绍。由于学生对此内容较感兴趣,许多同学都较好地完成了此项任务。然后我在课上讲解完第2、3自然后,让学生以“我是...

    发布于:2025-07-26

    详细阅读
  • [精彩缘udn]精彩缘何失约——《她是我的朋友》教学反思

    点语句由表及里探究人物的内心世界的同时,极其注重语文学习的人文性,让学生体会阮恒待人真诚、无私助人的品格,感受朋友之间的真挚友谊,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友情观。 2、读悟结合,学习方法探究化。   让学生读中悟情,把尽量多的时间还给学生让他们多读多想。“书读百遍,其义自现”,学生从不同方式的朗读中感悟课...

    发布于:2025-07-26

    详细阅读
  • 《丑小鸭》教案与反思_《丑小鸭》课后反思

    文本的价值观是生本对话的立足点。本课设计在触发文本灵魂处做文章。努力创设生本对话的广阔空间。如在学生感受丑小鸭的悲惨生活处,创设情境,铺陈丑小鸭可能会遇到的种种挫折和磨难,让学生的心与丑小鸭的命运紧紧地相连。在体会悲喜变化的内涵时,我从学生课堂发言而来,把原文浓缩,串连成诗,给予学生语言实践,。最...

    发布于:2025-07-26

    详细阅读
  • [低年级的阅读教学方案]低年级的阅读教学

    好的语感   语文教学主要任务是让学生学习语文,获得运用语文的能力,这一能力的获得主要*语文实践,而朗读是一项最基本、最经常的训练。张田若先生曾说:阅读教学第一是读,第二是读,第三还是读。读懂的过程就是阅读能力形成的过程,就是语感形成的过程,就是语言积累的过程。因此,读是学习语文的一扇窗口,读是感悟...

    发布于:2025-07-26

    详细阅读
  • 七律长征教学反思教学反思|《七律?长征》教学反思

    《七律?长征》是1935年10月,长征即将结束之时,毛主席回顾长征一年来红军所战胜的无数艰难险阻,满怀喜悦和豪情,以极其轻松的笔调写下的一首气壮山河的伟大诗篇。诗文虽然不长,但知识丰富,内容充实,需要掌握的东西较多,因此,本着学习是以学生为为中心的,学习是个性化的教学理念,结合文本的特点和学生实际,...

    发布于:2025-07-26

    详细阅读

Copyright @ 2011-2019 教案下载网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免责声明 :本网站尊重并保护知识产权,根据《信息网络传播权保护条例》,如果我们转载的作品侵犯了您的权利,请在一个月内通知我们,我们会及时删除。

 站长统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