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年级上册数学第二单元教学设计_二年级音乐上册第二单元教学设计(6个课时)

小学音乐教案 2023-06-28 网络整理 晴天

【jiaoan.jxxyjl.com--小学音乐教案】

第二单元快乐的游戏
第一课时《数蛤蟆》
教学内容  : 学唱歌曲《数蛤蟆》,读童谣《花蛤蟆》
教学目标  :
1、学会演唱歌曲《数蛤蟆》
2 、为歌曲创编歌词,培养学生的创造力。
3、通过歌曲教学,教育学生要保护益虫。
教学重点  :能用轻松愉快、有感情的声音演唱歌曲《数蛤蟆》。
教学难点  :听辨歌曲中旋律、节奏相同的乐句,为歌曲创编歌词。
课前准备  :电子琴、多媒体课件、图片、打击乐器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歌
1、节奏小律动。节奏难点处理。同学们你们的小耳朵真灵。
2、师:小朋友们,老师给你们出个谜语猜猜,看看谁能猜出是什么动物。“水中有位歌唱家,穿件绿色花衣裳,唱起歌来呱呱叫,田里数它本领大”.猜一猜它是谁?
生:青蛙(大屏幕展出图片)
师:青蛙有个好朋友,外形跟它长得很相似,你们知道它是谁吗?
生:蛤蟆。(大屏幕)
3、师:青蛙和蛤蟆有什么区别呢?(教师播放课件,讲解)
师:小朋友们,你们这回了解青蛙和蛤蟆的区别了吧。虽然蛤蟆的形象相对丑陋些,但是,它和青蛙的本领一样大,都是捕捉害虫,保护庄稼的小能手。我们要爱护它、保护它。
二、歌曲学唱。
1、师:我国民间许多歌唱蛤蟆的歌曲呢,今天我们要来学习我国的四川省有一首民歌《数蛤蟆》(板书:《数蛤蟆》四川民歌),让我们一起来听听四川的小朋友是怎么数蛤蟆的吧。
2、听范唱录音。(出示多媒体动画范唱)随音乐做简单律动。
3、师:我们再听一遍歌曲(带着问题听歌曲)
师:歌曲里数到了“蛤蟆”的哪些部位?
生:嘴、眼睛、腿
师:几拍子歌曲?歌曲什么情绪演唱的呢?
生: 二拍子歌曲,活泼、有趣地。
4、师:听小朋友数蛤蟆数得真开心,老师也很想来数看看,大家想不想听老师数蛤蟆吗?(师弹琴范唱)
5、领读歌词。(课件出示歌谱)
(1)    师:让我们西安跟节奏来读读歌词吧。我来读红字,你来读黑字。
一只 蛤蟆 | 一张 嘴 |两只 眼睛 | 四条  腿|乒乓乒乓|跳下 水|…… (配上节奏)
(2)师:解释:“花儿梅子梭,水上漂” 。因为这首歌曲是四川民歌,所以它采用了地方方言。这句是歌曲中的“衬词”,没有任何意义。有了这个“衬词”以后,歌曲就更加的生动,形象,更有地方特色和民歌的味道。
提问:你们知道“蛤蟆不吃水,它吃什么了?
解释:蛤蟆不吃水,它是因为吃害虫了。庄稼没有了害虫,自然就是一个丰收的太平年。我们要用什么样的心情来演唱歌曲呢?
生:欢快、活泼,高兴的心情演唱。
6、学唱歌曲
(1)师:大家跟老师配合得真默契,下面我们一起来数蛤蟆吧!师生随琴分工唱。(2遍)
师:歌曲的衬词“花儿梅子梭”一定要唱得自然流畅,歌曲中的十六分音符、附点音符要唱准。(旋律中的难点多练习几遍)
(2)找出节奏、旋律完全相同的乐句。大家看第一句是两个重复的乐节,在这首歌里藏着两个双胞胎,也就是说有两对旋律、节奏完全相同的句子,请你们把他找出来,并能唱一唱吗?
(3)师:请小朋友和老师一起跟着电子琴唱歌曲。
(4)跟课件范唱齐唱歌曲。
(5)唱旋律
(6)师:四川人民豪爽幽默,我们要把歌曲表现得在诙谐生动一些,大家跟伴奏完整的唱一遍这首歌。(鼓励学生,生动演唱)1234
(播放伴奏录音)
(7)分男女组进行赛唱。
三、拓展延伸
1、师:大家唱得真棒!你还能接着往下唱吗?三只、四只蛤蟆呢?我们来试一试,唱一唱,看谁数得清?谁数得准?(播放歌曲伴奏)
①请学生说说是用什么办法数出来的。(出示蛤蟆图片)
②数出后并唱一唱。
2、创作表演
① 师:你能加上动作来表演吗?(全班同学随音乐自由创编舞蹈动作)
② 师生舞蹈表演。(请个别学生上台表演,学生带上蛤蟆头饰)
③ 加入打击乐器进行表演。
四、课堂小结
小朋友们表现的真精彩,今天我们学唱了歌曲《数蛤蟆》,认识了蛤蟆也是保护庄稼的能手,我们要爱护它,保护它,看到有伤害小动物的行为要制止,做个爱护小动物的好学生。
五:作业  
师:请小朋友回去可以找一个自己喜欢的小动物,为它编一首儿歌,下节课我们一起来分享!让我们随着歌曲的旋律结束我们快乐的音乐课,小朋友们再见!(播放歌曲《数蛤蟆》)
 
第二单元快乐的游戏
第二课时《士兵进行曲》
教学内容:
1.音乐活动《士兵进行曲》。
2.欣赏管弦乐曲《布老虎》。
教学目标:
1.能随着《布老虎》的音乐展开想象,初步理解音乐表现的内容,并初步了解布老虎的民俗。
2.在熟悉《士兵进行曲》音乐的基础上,能按节拍敏捷地作出种种动作。
3.能在音乐游戏中体会快乐。
教学重点:了解乐曲不同情绪。
教学难点:能按节拍敏捷地作出种种动作。
教学过程:
1.出示布老虎的图片或实物后,初听管弦乐曲《布老虎》。
2.介绍有关布老虎的民俗。
布老虎是儿童的玩具,在我国很多地方的农村中,人们都喜欢用老虎的造型来打扮小孩,头戴老虎帽,脚穿老虎鞋,手中拿着布老虎,睡觉时还有老虎枕……有一首民谣唱道:“小猴孩,你别哭,你别闹,给你买个布老虎,白天拿着玩,黑夜吓麻胡”。“麻胡”是民间传说中专门残害儿童的恶鬼,让孩子穿虎鞋、戴虎帽、玩布老虎是表示驱恶除魔保佑平安的意思。
布老虎身上的图案色彩鲜明,眼睛很大,额头还有一个”王”字,但并没有过于凶猛的样子,相反,它能使孩子们爱不释手。
3.观看《布老虎》动画,布老虎什么时候很安静?什么时候很凶猛?引导学生分辩两个不同的“老虎”主题,一个是貌似凶猛的,一个是比较温和的。
4.三次倾听《布老虎》,用动作表示布老虎的两个主题。
5.初听《士兵进行曲》,什么乐器演奏的?介绍作曲家.
6.随音乐做士兵齐步走的动作,感受其进行曲的律动。
7.请学生仔细观赏课本上的图示,知道一共要做拍手、拍腿、踏左脚、打枪、立正、敬礼等六个动作。同时要念qi、cha、peng、pa、ka等象声词。
8.教师随音乐作示范。
9.这个练习的难点是既要做动作,又要念出声音,两者要密切配合,学生可能会感到困难,因此可带领学生先随音乐学做动作,再同时念出声音。
10.分组比赛,看哪一组做得最整齐。
11.学生自己设计动作,随音乐自由表演。
教学反思:孩子们能感受乐曲不同的情绪;能随音乐自由设计动作并进行律动。
 
第二单元快乐的游戏
第三课时《猜谜谣》
教学内容:会唱歌曲《猜谜谣》
教学目标:
1.学生能用轻快活泼的声音,充满童趣地演唱《猜谜谣》,
2.能勇敢的担任领唱,与同学合作演唱歌曲。
3.关注生活中“有美感的声音”,从而增强孩子对自然界多种音响的好奇和兴趣。1234
教学难点:歌曲《猜谜谣》中衬词的演唱。
教学重点:能用轻快活泼的声音与同学合作演唱歌曲。
教学过程:
一、导入
1、猜谜语
师:今天老师想给大家来猜一个谜语:
两个角,抱着头。
上树顶,爬村头。
扁扁嘴,细长的脖。
坐着高,站着低。
在这个谜面中,每一句都可以猜一种动物。
(生根据谜面猜谜底,对说出不常见的动物答案的人给予肯定与表扬。)
师:同学们到底猜得对不对呢?听听歌曲是怎样回答的。
二、讲授新课
1.(出示图片,听录音范唱、揭示谜底)
师:哦,原来每句谜面都有几种答案呢。
2.再次倾听歌曲,歌曲的演唱形式是什么?(问答式的对唱)
3.把歌词以儿歌的形式来朗读
(1)、按歌曲的节奏齐读歌词(请学生根据小动物的习性特征来做一做动作)
(2)、用一问一答的形式朗读歌词(师问生答)
4.随琴演唱歌曲的歌谱。
5、教唱歌曲
(1)随琴填词唱
(2)“ 双簧式”的演唱练习
(3) 解决难点(手势衬词的音高的把握)
(4) 完整演唱
(5) 学生分成两组,一组问一组答,后两句齐唱,并交换演唱内容。
(6) 给予学生上台表演的机会,请两人一组进行对唱,并让学生评价,如认为有不足的地方,就用自己的表演来纠正。
6、歌词创编
请小朋友分组讨论,给歌曲创编第三、四段歌词
(1)细尾巴,滑溜溜,不是泥鳅是小蛇
(2)尖尖嘴,长尾巴,不是母鸡是狐狸
三、课堂小结
今天我们学习了《猜谜谣》这首歌曲,小朋友的表现也真是活灵活现,让老师不禁要赞美你们真是一个个巧嘴巴!下节课,老师带你们一起去感受一下夸张的艺术文化。
教学反思:同学们的歌曲掌握的很好,参与活动很积极。第一句旋律把握不够准确。
 
第二单元快乐的游戏
第四课时《大头娃娃》
 
教学内容:会唱歌曲《大头娃娃》
教学目标:
1.学唱歌曲《大头娃娃》,感受歌曲欢快情绪。
2.初步学会歌曲中的顿音,唱得短促、轻快。能用连贯、跳跃两种旋律表现大头娃娃的笑声;为歌曲设计不同的力度。用动作和歌声表现大头娃娃滑稽可爱的神态。
3.培养学生音乐感知力,增进学生对音乐的情感体验。
教学重点:学唱歌曲《大头娃娃》。
教学难点:能够分辨歌曲的相同、相似乐句,并设计不同的力度演唱。
一、导入环节
1、带领学生随音乐律动,引导学生熟悉歌曲。
老师按照歌曲的四个乐句、旋律走向,设计了四个动作,带领学生随音乐律动,为歌曲学习中分辨相同、相似乐句做了铺垫。
2、通过视频播放人们节日跳大头娃娃舞,了解大头娃娃。引出歌曲。
二、 学习歌曲环节
1、倾听歌曲,感受歌曲情绪。同时也是熟悉歌曲旋律的过程。
2、再次听歌曲,说一说大头娃娃是什么样子的?用歌词并按节奏来回答。
3、跟随音乐轻声哼唱。只作口型,不出声音。训练学生的听辨能力。
4、出示歌曲曲谱,教师范唱:请学生听一听歌曲分几个乐句?找出相同、相似乐句。
5、教唱歌谱。
6、填词演唱
(1)慢速演唱。指导附点音符、顿音唱法。使学生在歌曲中自然的学习了音乐知识。
(2)一齐演唱。学唱歌曲和运用音乐知识的过程。
(3)启发学生为歌曲设计力度。按照力度变化演唱一次。学会力度这个知识。
(4)用欢快的情绪演唱。(教师用电钢琴伴奏,营造热闹的气氛)
三、表演唱
1、指导学生用课堂打击乐器为歌曲伴奏。1234
四、小结
 同学们真是能歌善舞、多才多艺。你喜欢这个夸张的大面具吗?喜欢这首歌曲吗?让我们在课下为这首歌曲编创舞蹈进行表演吧!
教学反思:学生们对歌曲很感兴趣,表现歌曲环节很积极,很兴奋。课堂气氛活跃。
 
第二单元快乐的游戏
第五课时《布老虎》
 
教学内容:欣赏《布老虎》
教学目标:
1、能随着《布老虎》的音乐展开想象,初步理解音乐表现的内容。
2、能分辨并用自己的方式表示《布老虎》三个乐段,
教学重点、难点:
1、在各项音乐活动中培养学生的创造能力。
教学准备:钢琴、录音机 、磁带。
教学过程:
一、组织教学
1、听音乐拍手进教室。
2、确立良好坐姿,明确课堂纪律,师生问好。
二、复习歌曲
1、发声练习:1 2  3 4  │  5 —  │  5 4  3 2  │  1 —  ‖。
小猫爱吃     鱼,      鱼。
2、模奏练习:
2/4  ×× ××│ × . × │ × . × │  ×   —  ‖
2/4  ×  ×× │×× ××│ × ×× │  ×   —  ‖
2/4  ×× ××│×× ××│ × ×× │  ×   —  ‖
3、实践模唱,复习歌曲《数蛤蟆》。边唱歌曲边为歌曲伴奏。
4、老师给予鼓励。
三、新授
1、介绍有关布老虎的民俗:布老虎是儿童玩具,在我国很多地方的农村中,人们都喜欢用老虎的造型来打扮小孩,头戴老虎帽,脚穿老虎鞋,睡觉时还有老虎枕头……
2、引导学生说出小时侯玩过的动物玩具。(同学们回答)
3、初听音乐,让学生安静的欣赏。
4、复听音乐,引导学生分辨两个不同的“老虎”主题,一个貌似凶猛的,一个温柔可爱的。
四、音乐活动
观看布老虎动画视频,引导学生自由表现布老虎的三个乐段。
 
第二单元快乐的游戏
第六课时《舞龙》
教学目标:
体会舞龙的热闹场面,感受竞争,向上的精神 。
教学重难点  :
感受舞龙的紧张气氛,体会积极向上,合作团结的精神。
教学过程  :       
一、 导入
1、谈话导入,引出课题。
(课件出示儿歌)同学们知道这首儿歌是写哪个节日的吗?在这一天,在北方,人们都吃饺子,穿新衣,孩子们放鞭炮;在南方,人们则要舞龙。(板书课题)
2、简介舞龙。(课件出示图片资料)
二、初读感知
1、听赏歌曲,了解歌曲是怎样描写这个场面的。
2、再听歌曲,同学边听边想每一段主要写了什么场景?
3、这场舞龙给你留下了什么印象?你能用两个词来概括一下吗?(板书:热闹 喜庆)
三、分析歌曲
(一)学习第一段。
1、听赏第一段并思考。
(1) 找出描写龙和队员的乐段并画出来。
(2) 哼一哼,说一说龙和队员有什么特点。
2、哪几段是描写舞龙场面的?从中可以看出舞者有什么样的气势?
3、哪几段是描写队员的?队员有什么特点?
(二)学习第二乐段。
1、听赏第二段,感受舞龙过程中是怎样的一番景象。
(1)比赛进行的怎么样?哼唱表现舞龙场面的句子
(2)旋律和第一段比有什么不同?
2、反复听,感受舞龙的紧张和激烈。
(三)体会现场观众的心情。
自由发言。
(四)体会感悟
想一想舞龙体现了一种什么精神?
四、总结
通过今天的学习,老师还希望你们在今后的学习和生活中也能发扬齐心协力,力争上游的精神。1234

本文来源:https://jiaoan.jxxyjl.com/xiaoxueyinlejiaoan/127741.html

Copyright @ 2011-2019 教案下载网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免责声明 :本网站尊重并保护知识产权,根据《信息网络传播权保护条例》,如果我们转载的作品侵犯了您的权利,请在一个月内通知我们,我们会及时删除。

 站长统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