花钟第二课时教学设计一等奖|《春到梅花山》第二课时教学设计 2份

小学一年级语文教案 2023-02-06 网络整理 晴天

【jiaoan.jxxyjl.com--小学一年级语文教案】

教学目标:
   1、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学会四个生字、理解生字组成的词语。
   3、了解梅花盛开的情况,结合园艺文化,让学生受到美丽熏陶,激发学生热爱大自然的思想感情。
  教学重难点:
    理解人们喜爱梅花的原因。
  教学准备:
    图片、多媒体。

  一、学习第一段:
   1、学生轻声朗读这段话。想一想讲了什么?
   2、你读懂了那些地方?
   3、第一句话告诉了我们梅花什么时候开?
    "早春" "还……就"说明了梅花开得很早,"满山"说明梅花开得很多。
   4、指导朗读。
   5、盛开的梅花怎么样?
    "你挨着我,我挨着你,像蓝天下的片片彩云。"
    "挨"说明梅花开得多而密,还给人一种竞相开放的动态感。
    "片片彩云"大片大片的梅花开在山上,向高处望去,艳丽的红花映着蓝天。确实像片片彩云。
   6、看图理解;指导朗读。
   7、"一朵一朵"的梅花又是什么样的?边读边想象,结合图理解指导朗读。
    "晶莹透亮"散发出淡淡的清香
  [渗透园艺文化:梅花又名春梅、红梅。梅花有单瓣或重瓣,白色、红色或淡白色、淡红色,有芳香,再早春1-2月开花,后发叶。]
   8、小结:早春,满山的梅花盛开了,在阳光的照耀下五颜六色,晶莹透亮,散发出阵阵香气。你喜欢吗?
   9、请学生跟着音乐朗读第一段。
  二、学习第二段。
  过渡:许多人也都像同学们一样喜欢梅花,是不是仅仅因为它的漂亮?
   1、请学生自由朗读第二段,思考:人们喜欢梅花的什么?
   2、讨论(人们喜欢梅花的报春)。
   3、指导朗读。
  [渗透园艺文化;梅花,不畏严寒、独步早春,它赶在东风之前,向人们传递着春的消息,被誉为"东风第一枝",梅花这种不屈不挠的精神和顽强的意志,被人们欣喜。]
   4、同桌讨论;从那里看出人们喜欢梅花?
   5、指导朗读
   6、如果你来到梅花山,心情怎么样?
   7、学生配乐朗读。
  三、学习生字:
   1、挨:注意右边"矣"的写法。
   2、息:认识"心",说说怎样记住它?
   3、休:你怎样记住它?注意木中的"竖",要写在竖中线旁。
   4、淡:注意左边的"火"中"捺"的变化。
  四、写字。

教学目标:
   1、能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继续学习剩余的4个生字及有关词语。
   3、理解课文内容,帮助学生感受梅花盛开、人流涌动的情景,受到美的熏陶,激发他们对大自然的热爱之情。
  教学重点:
   感受梅花开放时的动人景象,让学生置身于春光中学习课文,把观察、想象、朗读结合起来,感悟意境美和语言美,培养学生的语感。
  教学难点:
   让学生借助图片,紧扣课文中的词语,来体会、感受梅花的美。
  教学准备:
   图片、多媒体课件
  教学过程:

  一、导入
    上节课,我们一起学习了一篇非常美的课文,谁来读一读课题?(指名学生读)你读得真美,谁也来美美地读一读?好,让我们一起来美美地读一读。(让学生齐读)
  二、复习词语
    那么,课文中的词语你会读了吗?(学生响亮地回答“会”!)真的?多媒体出示词语(词语背景为满山遍野的梅花):指名读,小组读,齐读123
    早春 盛开 挨着
    片片彩云 晶莹透亮 清香
    报春 涌动 人流
    (第一、二行词语是描写梅花的;第三行是描写看花的人的。通过让学生复习、巩固这些词语,加深学生对词语的印象,为更好的理解词语做铺垫。)
  三、细读课文
    过渡:通过上节课的学习,你觉得梅花山的梅花怎么样呀?用一、两句话来说一说。如果能用上这些词语,那就更好了。(用上一个也可以,用上两个、三个那就更好了)
    (让学生根据老师的提醒,用自己的话说出一些有关梅花的句子。对于学生的回答,教师应及时给予评价。)
    小结:梅花山的梅花可真美呀!这节课,让我们随着春姑娘的脚步,边看梅花边细细地读读这篇课文,好不好啊?(学生肯定会大声地说“好”,接着我就播放梅花山梅花盛开的录像,伴着舒缓的音乐、师朗诵课文的第一自然段)
  (一)学习第一自然段
    小朋友们陶醉在这美丽的梅花山中了!那刚才宣老师读的是课文中的哪一自然段呀?打开书本,你也读读吧!
    (对于小朋友的自由朗读,老师及时给予评价。)
   1、小朋友你看(出示图片),早春,寒气还没有退尽,(教师引读)——
     出示第一句话:早春,寒气还没有退尽,满山的梅花就开放了。(背景图仍为满山的梅花)
    (1)指名读,读了这句话,你知道了什么?
      (由于是一年级的学生,还没有很强的概括能力,因此在这里我只要让孩子能够抓住“早春”或“满山”来回答。)
    (2)(“早春”两字变换颜色,让学生加深印象)“早春”是什么时候呀?天气怎么样呀?读读整句话。
      (学生在以前的课文中,理解过“深秋”、“初冬”的意思,我想对于“早春”,他们能说出大概意思。)
    (3)是的,春天刚刚来临,寒气还没有退尽,满山的梅花就(“就”字在老师说的时候相机变换颜色)——开放了,梅花开得可真早呀!
    (4)在这句话中,你还知道了什么呢?
      (指导学生抓住“满山”,来理解梅花的多。)
      教师追问学生:你怎么知道很多的呢?(学生回答。接着,“满山”两字变色,让学生理解“满山”。(“满山”就是指不管是山脚,还是山腰、山顶,到处都开满了梅花)板书:满山的梅花
    (5)教师小结:漫山遍野,开满了梅花。谁来读读这句话?
      (如果学生“早春”读得到位:你读得真好,让我一听就知道梅花是在早春开的;如果学生“满山”读得到位:听了你的朗读,让我感受到梅花山的梅花可真多啊!)
   2、你喜欢那开放的梅花吗?请你找出课文中的句子,读一读,说说你喜欢的理由。
    (1)交流学习所得
      (让学生通过自由朗读、小组讨论等形式,用自己的话说说开放的梅花。老师可创造机会让学生评价。)
      出示第二句话:盛开的梅花,你挨着我,我挨着你,像蓝天下的片片云彩。
    (2)分男、女生读。
    (3)“你挨着我,我挨着你”(这时词语变换颜色)是什么样子的呀?那梅花——,来,让我们来读一读。
      (让学生通过看图、朗读理解“你挨着我,我挨着你”,让学生体会到梅花的多。)123
    (4)小结:你看,这么多的梅花你挨着我,我挨着你,竞相开放。那你站在梅花山的山脚下,远远地看山上那满山的梅花,那梅花就像——
    (5)指导学生看文字下的梅花图。那梅花彩云在哪儿呀?(让学生在图片上指)哦,这么多的梅花连成一片,成了一片梅花彩云,还有吗?这儿还有一片,这儿、这儿,都是!真多呀!在蓝天的映衬下,美丽极了,真惹人喜爱!
      (通过看图,让学生在体会梅花多的基础上,再来感受梅花的美。)
    (6)那谁来读好这句话呢?(2个人)(梅花真多、真漂亮呀!)好,让我们一起来读!
   3、刚才,我们站在远处看梅花,现在让我们走近梅花树,看看近处的梅花吧!
    出示句子:那一朵一朵的梅花,晶莹透亮,散发出淡淡的清香。
    (1)指名学生读句子。(出示图片)小朋友,你看到了什么?
      (让学生结合图片,来理解“晶莹透亮”,体会有着露水的梅花,在阳光的照耀下,非常的美丽。)
    (2)小朋友们,你们闻到什么了吗?
      (让学生通过朗读,结合生活实际,来理解“淡淡的清香”。)
    (3)这时候,你最想做什么呀?(渗透思想教育)
    (4)淡淡的香味让人闻了很舒服,心旷神怡。老师听出来你非常喜欢这里的梅花,你能把这句话读一读,读出你对梅花的喜欢吗?(2个人)
    (5)那你能把这两句话连起来读一读吗?(男生读、女生读)让我们再把这一自然段连起来读一读(齐读)。
    (6)小结:这么美丽的梅花,这么美丽的梅花山,怎能不让人喜爱呀!让我们一起来读第二自然段。
  (二)学习第二自然段
   1、齐读
   2、读了这一自然段,你想说什么呢?
   3、看图理解:人流(出示人很多的图片)。这就是“涌动着的人流”。
   4、(换成有梅花的图片)你看,老人、小孩、姑娘、小伙儿都来到了梅花山,这么多的人置身于这美丽的梅花山中,你猜猜他们会干些什么呢?你想干什么呢?
     (通过这一提问,让学生展开想象,从而让学生融入文本,体会到人们的快乐。)
   5、哦!歌声、笑声融合在一起,这时的梅花山成了——欢乐的海洋(板书:欢乐的海洋);人们尽情地享受着大自然的美,陶醉在这梅花丛中,梅花山成了——
     (教师可采用“开火车”等方式,让学生多读几遍)
   6、齐读第二自然段
  (三)总结全文
     今天我们再一次来到了梅花山,欣赏到了梅花盛开时的动人景象,你心里肯定有许多话想说,把你最想说的那句话来说给大家听吧!
  四、指导写字
    现在我们来学习最后三个生字,出示生字,让学生认读。
    寒:认识新偏旁“宀”,下面是“一、一、丨、丨一”再一个“八”加两点。
    片:教师要强调书写笔顺。教师先板书,再让学生描红。
    息:这个字谁来教?(指导学生如何教字:先分析字的结构,再分析字的每个组成部分,再说说每个部分需要注意的地方)
  五、板书设计
            4、春到梅花山
              满山的梅花
              欢乐的海洋

123

本文来源:https://jiaoan.jxxyjl.com/xiaoxueyinianjiyuwenjiaoan/121402.html

Copyright @ 2011-2019 教案下载网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免责声明 :本网站尊重并保护知识产权,根据《信息网络传播权保护条例》,如果我们转载的作品侵犯了您的权利,请在一个月内通知我们,我们会及时删除。

 站长统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