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松树和大松树阅读答案|《小松树和大松树》第二课时教学设计 2份

小学一年级语文教案 2023-02-05 网络整理 晴天

【jiaoan.jxxyjl.com--小学一年级语文教案】

教学目的:
   1、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理解课文内容,懂得做人要谦虚谨慎,不可盲目自满,看不起别人。
   3、学会三个生字:爷、松、呢。

  一、导入:
   1、课前在黑板上画简笔画:大小两棵松树,小松树在大山上,大松树在山下。
   2、提问:小朋友,我们来看看,这儿有两棵松树,它们有什么不同?
    (大小、位置不同)
    师:山上的这棵小一点,我们称它为——小松树;山下的这棵大一点,我们称它为——大松树。
   3、这两棵松树,一上一下,它们之间会发生什么故事呢,今天我们好好地来学习第8棵。
   4、指读、齐读课题。
    (读出松树的大小之分)
  二、精读体味:
  (一)第一自然段
    1、看图说话(引出第一段)
      请小朋友看着黑板上的这幅图,谁能用一句话来说说这两棵松树分别长在什么地方?
    2、指名读(读出两棵松树大小、位置的不同)
      书上是怎么写的呢,谁愿意为我们读一下?
    3、齐读
      过渡:它们两个,一个长在山上,一个长在山下,之间到底发生了什么故事呢?我们继续往下看。
  (二)第二自然段
   1、自读第二自然段,读完好动脑筋想一下:你觉得这是一棵什么样的小松树?从哪些地方可以看出来?
    (小松树骄傲自大、自我炫耀。)
   2、出示句子:
     “喂,朋友,你看我长得多高哇!我能看到很远很远的地方,你呢?”
    (1)自己读读,你觉得哪些词语最能体现小松树非常骄傲、得意?
    (2)指导读好词语:多高、很远很远、你呢
    (3)谁能把这些词语放到句子里面,把句子读好了,读出小松树非常骄傲、得意。
    (4)“你呢?”是什么意思?——你有我长得高,看得远吗?
    (5)自己带上动作、表情练读。
    (6)多种形式表演读:
      个别读、挑战读、男女生赛读
    (7)小松树觉得自己比大松树长得高,看得远,觉得很骄傲,瞧不起大松树。听了它的话,大松树生气了吗?如果你是大松树,你会怎么想呢?
    过渡:小松树的骄傲,没有礼貌,大松树都没有去理会,他——没有回答。可是小松树的话被天上的风伯伯听到了,他又是怎么做,怎么说的呢?
  (三)第三自然段
   1、自读
   2、看插图:谁来说说这是一个怎样的风伯伯?(笑眯眯、和蔼可亲)
   3、你从课文中的什么地方可以看出风伯伯非常和蔼可亲?
    (1)摸着——动作
    (2)风伯伯称呼小松树为为什么呀?(孩子)
       读好“孩子”,十分亲切、和蔼
    (3)引读:风伯伯摸着小松树的头,笑着告诉它——孩子,山下的松树比你高多了。你能看得远,那是大山爷爷把你托起来的呀! 
    (4)你是怎么理解风伯伯的话的?
    (5)是啊,其实大松树比小松树高多了。
       出示:小松树看得远不是(),而是();大松树看不远,不是(),而是()。
    (6)出示句子:大松树比小松树高多了。
       引导学生用“比”说一句话。
    (7)指导朗读风伯伯的话,读出语重心肠的话、宽厚、慈爱。1234
  (四)第四自然段
   1、如果你是小松树,听了风伯伯的这番话,你会有什么想法呢?你会感到什么?
   2、小松树终于知道自己错了,他惭愧地——低下了头。
   3、给“惭愧”换个词,从而加以理解
     小朋友,当我们犯了错,你会觉得怎么样?
   4、小松树感到很惭愧,那会对大松树或风伯伯说些什么呢?
  三、创造表演
   1、这个故事里一共有几个角色?(3个)
   2、以小组为单位,一个读叙述、一个演小松树、一个演大松树、一个演风伯伯。
   3、分角色表演读,选出最佳表演组。
  四、指导书写:
   1、出示生字:爷、松、呢
   2、齐读
   3、给生字找朋友
   4、选2个你喜欢的字,自学
   5、指名做小老师,并说说注意点
   6、师范写
   7、描红,师巡视
  五、作业
   1、抄写生字
   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教学理念:
  以学生自主、合作、探究读书和心灵交汇为主要教学形式,让学生在盎然趣味中产生阅读的激qing;使学生在角色朗读中流露真情;帮助学生在想、述、演、说中内化语言的深情,从而全面提高每位学生的语文素养。
  教学目标:
  1、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理解课文内容,懂得做人要谦虚谨慎,不可盲目自满,看不起别人。
  教学过程

  一、设问导入。
    师:通过上节课的学习你们知道课文中的“小松树”和“大松树”的家分别在哪儿?
  二、充分诵读,巧破难点。
  1、导读第一自然段。
  (1)出示图片,学生上台贴图。
  师:这儿有“小松树”和“大松树”(图片),谁能把他们送回家。(指生上台贴图)
  (2)教师引读:
  山上有一棵小松树,
  山下有一棵大松树。
  (3)多种促读手段、形式,指名读第一自然段。
  (4)询问过渡:
  ①哪些同学爬过山?当你爬到山上,向山下看去,能看到什么?
  ②在山上看到的楼房和在平地上看到的楼房有什么不同?
  ③站在高高的山上,看着优美的景色,这时你的心情怎样?
  评析:这里我摒弃了以前那种追求整齐划一、寻找统一结论和标准答案的“告之”教学,而是充分利用学生已有的生活经验,发表自己的见解,在例举谈论中思考、感悟。教育不是告诉,也不是外塑,孩子们的心灵世界是自我建构和生成的。
  2、导读第二自然段。
  (1)过渡:山上的小松树和你们的心情一样——很高兴,高兴地得意起来,他是怎么说的呢?
  (2)学生自由朗读第二自然段。
  (3)多种促读手段、形式,指名读第二自然段。
  (4)指导看图:看哪,这棵小松树说话的时候表情、动作是怎样的?
  (5)学生自由学着样子准备表演。
  (6)指名上台表演。
  (7)询问过渡:“小松树”这么骄傲,“大松树”听了有什么表现?
  师:其实,“大松树”的心里非常明白,小朋友都很聪明,一定能猜出“大松树”想的是什么!
  ①四人一小组讨论。
  ②小组派代表汇报交流。
  生1:他想,为什么小松树长在山上,而我却长在山下。
  生2:他想,你能看得远,是大山爷爷把你托起来的。
  生3:要是我站在山上,也会和你一样看得远。
  ……
  (请生上台演示图片,把山上的小松树拿下来,与山下的大松树作比较,看到底谁长得高。)1234
  评析:《语文课程标准》把“喜欢阅读”放在(1-2年级)阅读教学阶段目标的第一条。为此,让每个学生都喜欢读书,主动地要读书,进而视读书为一种乐趣、一种享受,这是我施教的首要重点目标。在教学中,我无时无刻都在营造着一种“我想读、我来读、我要读”的氛围;或通过精心设置的导语;或用激励性、挑战性的话语;或在学生朗读之后,给予其充分的肯定和鼓励。这样,学生在整堂课中就始终保持着那份“读”的热情与渴望。当然,这“读”也不是枯燥、刻板、一味地“念书唱山歌”,而是在以“读”为本的基础上有所“思”、有所“悟”,让学生通过读书实践,“感受语言的魅力”、“明白朴实的道理”、“提升阅读的乐趣”。这里我选准课文的空白点,以四人一小组展开讨论,把学习的主动权交给学生,学生自由发表自己的看法,个个都参与学习,人人奉献思维结果。为读好下文打好语意和情感上的底色。
  3、导读第三自然段。
  (1)过渡:你们真聪明,和风伯伯想到一块儿了,风伯伯是怎么说的呢?
  (2)指读(出示风伯伯说的话)。
  (3)多种促读手段、形式,指导朗读风伯伯的话。
  (4)你觉得风伯伯的话有道理吗?
  师:请你扮演“风伯伯”对“小松树”说句话:
  (出示句式)
  小松树看得远,那是因为。
  (5)原来,小松树被大山爷爷托起来才能看得远,开始他还很骄傲呢!再把小松树说的话读一读,(学生齐读小松树的话)我们读书要把前后内容联系起来,多读多想,这样会把书读得更好。再来读一读风伯伯的话。
  (6)角色朗读“小松树”和“风伯伯”说的话。
  评析:为了渗透阅读的方法和对课文进行全面的欣赏,在此处让学生分角色朗读。学生通过自己声情并茂的朗读,配上相应的表情动作,根据自己的独特体验,创造性地再现课文,完成朗读积累的任务。
  4、导读第四自然段。
  (1)过渡:小松树听了风伯伯的话,表现怎样?
  (2)指读。
  (3)理解词语:惭愧。
  “惭愧”是什么意思?
  (4)齐读,读出“小松树”后悔、不好意思的感情。
  (5)扩展:小松树惭愧地低下了头。这时他会想些什么?他会对大树树说些什么?
  (生1:他想我错了。)小松树知错就改,我们向他学习。
  (生2:他对大松树说:“大松树哥哥,对不起,你比我高,我不该说这些话,真是对不起。)小松树变得谦虚、有礼貌了,我们向他学习。
  ……
  三、以演代读,自然内化。
  小朋友说得非常好,那么,你想把课文表演出来吗?(想)请小朋友四人一组,自由组合,想和谁表演就和谁组合。
  1、教师指导四人一组表演如何分配角色。
  2、学生自由组合,排练课本剧。
  3、推选一组上台表演,教师现场加以指导。
  4、这一组配上音乐,再完整表演。
  为了激发学生表演积极性,师当主持人报幕:
  第8课《小松树和大松树》课本剧表演现在开始,我先来介绍介绍“演员”(介绍表演者),等表演结束,还要评选最佳演员,请观众朋友们认真欣赏!
  评选最佳演员,奖励合作的小红旗。
  5、配上音乐,集体表演。
  评析:内化语言是一个能动的自我构建过程。小学生正处在学习语言的初步阶段,光积累不行,还要学转化、学表达。为此,我竭力运用多种途径给予学生切实的帮助,通过自读欣赏、听读欣赏、用眼观察、身心一体地多感官参与,语言、语意、图像、情感、观念等要素融合,帮助学生感受、积累语言,创设机会让学生运用语言、表现语言,在形象生动的情境中轻轻松松、快快乐乐地完成诵读积累的任务。1234

  总评:
  一、较好地体现了“学生是语文学习的主人”的理念。
  语文教学应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注重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意识和习惯,为学生创设良好的自主学习的情境,尊重学生的个体差异,鼓励学生选择适合自己的学习方式。在本案例中,从情境导入到导读课文,到表演内化、拓展活动,每个教学环节都渗透了“学生是语文学习的主人”的理念。教师用贴图、充满激qing的话语、表演等多种方式,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十分尊重学生的个体差异,鼓励学生选择自己喜爱的学习方式来学习。教师关注着每位学生,让学生在课堂上提出好奇的问题,自信地读、说、演,尽情地去体验,使学生产生主动学习的欲望,积极、愉快地参与学习。
  二、以“读”为主线,落实了“三读”的语言实践过程。
  朗读是本案例的教学目标之一,也是教学重点。教学活动中将“读”的练习贯穿在整个过程,通过读一读、说一说、议一议、演一演等活动环节,学生由“读通课文——读懂课文——读好课文”,经历了“三读”的语言实践过程,培养了良好的语感,也感悟了课文中蕴含的情感及道理。为了让学生读懂课文,本案例设计了多种促读的方法,如边读文边看图,分角色表演读、指名读、集体读、四人小组读、师生共读等等,并在读后评议,引导学生自读自悟。这样的“读”落实了语言实践过程,使整个课堂活了起来。

1234

本文来源:https://jiaoan.jxxyjl.com/xiaoxueyinianjiyuwenjiaoan/121378.html

Copyright @ 2011-2019 教案下载网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免责声明 :本网站尊重并保护知识产权,根据《信息网络传播权保护条例》,如果我们转载的作品侵犯了您的权利,请在一个月内通知我们,我们会及时删除。

 站长统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