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锄禾日当午全诗]锄禾

小学一年级语文教案 2023-01-24 网络整理 晴天

【jiaoan.jxxyjl.com--小学一年级语文教案】

〖教学目标〗
  1.体会劳动的辛苦,懂得珍惜劳动成果,培养热爱劳动的习惯。
  2.能按诗的节奏读出韵味,理解诗歌内容,达到熟读成诵。
  3.利用自己喜欢的方法识记 10 个生字。
〖教材分析〗
  这首诗 是唐代诗人李绅所写的《悯农二首》之中的一首,诗人语言朴实,写出了农民的辛苦,表达了热爱劳动人民及珍惜劳动成果的情感,一直受到广大人民的喜爱。全诗四句,前两句形象逼真地描述了农民锄禾的真实情景,使人有身临其境之感:中午,烈日当空,农民还在田里给禾苗锄草,汗珠滴落在禾苗的泥土中。使人深深体会到劳动的辛苦和劳累。后两句是诗人情感的自然流露 ,表达了珍惜劳动成果的愿望 :有谁知道碗里的饭,每一粒都是农民用辛苦的汗水换来的啊 !“粒粒皆辛苦”,成为人人传诵的名句,代代相传。
〖教学设计〗
  (一)谈话导入
  师:请同学们说一说今天吃的是什么饭?
  生:米饭、鸡蛋、面包等等。
  师:谁知道又香又甜的白米饭是怎么来的吗?
  生:农民伯伯种来的……
  师:同学们说得很好,今天我们学习古诗(板书)《锄禾》。这首诗是唐代诗人李绅写的,是一首很有名的诗歌。(齐读课题)
  [通过创设情境,把学生吸引到古诗中去,激起了学生学习的兴趣,打开了学生思维的大门,为继续学习课文打下了良好的基础。]
  (二)学习诗歌, 以读悟诗境
  1.初步感知,读一读。
  ①请同学们打开书,自己读一读,遇到不认识的字画下来,可以请教同桌,可以问问拼音朋友,也可以问老师。
  ②听录音,让学生听出诗的节奏和韵味,模仿着读一读。
  ③同桌互读,互帮互学,读准字音。
  ④四人小组合作学习,比一比谁读得最好? 读完后,小组长汇报读的情况,学生评议。
  2.感悟诗境,做一做。
  ①观看课件画面,配乐范诵。把学生带进诗的意境,说一说诗的内容前两句说的是什么? 后两句说的是什么?“锄禾”、“午”等的含义。引导学生大胆发言,积极讨论,理解诗歌所表达的情感。
  ②喜欢哪句诗就起来读一读引导学生读自己喜欢的句子,反复练习,读出韵味和节奏,并让学生互评。
  ③让学生有节奏地在全班读,表达出自己的情感。
  ④启发学生边读边自编动作进行表演。如“锄禾”怎样表达?“汗滴”又怎样呢? 在自编自演中悟出诗中的意境,也能熟读以至背诵。
  ⑤全班一起边演边背。
  [让学生用自己喜欢的方法去识字读文,体现师生合作、生生合作和学生的自主性学习。]
(三)多种形式,识记生字
  1.按顺序指读本节课要记的生字: 当、午、汗、滴、谁、知、盘、粒、辛、苦
  (1) 自己指读。 (2)同桌互读,读准字音。
  2.赶快用自己喜欢的方法记住这些字。学生小组讨论,汇报识字方法。
  教师提供识字方法:用部件法记住“粒”;用想象法记住“汗”,表示汗流下的样子;用猜谜语记住“辛”等等。
  3.出示卡片,反复让学生认读,并进行扩词练习。如:谁能用“汗”组词?( 汗水、流汗…… )
  [此环节充分尊重学生独特的感受、体验和理解,培养学生提问题的能力、合作能力、欣赏能力和个性化朗读能力。]
  (四)巩固练习
  1.玩“摘苹果”游戏。谁来摘苹果,就必须读准苹果后面的字,这个苹果才能送给你。12
  2.读字练习。(1) 找朋友读生字 (2)男女生比赛读 (3)“开火车”读
  [用“摘苹果”、“找朋友”的游戏去巩固识字,培养学生的识字兴趣。]
  (五)课堂延伸
  运用多媒体演示农民伯伯辛苦劳动的几个画面:农民播种的画面;农民锄草的画面;农民收获粮食的画面等。通过观看这些画面,让学生讨论:又香又甜的米饭是怎么来的? 应该怎样珍惜农民伯伯的劳动成果? 同学们今后怎样做呢?引导学生联系自己的实际生活具体说一说,教育他们从小养成爱劳动,珍惜劳动成果的好习惯。
  [此环节注重发散延伸,进行思想教育,让学生在直观的视觉刺激下,讨论交流,打开了学生想象的闸门,既扩展了主题课文的内容,又提高了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
  (六)课堂小结
  师:这节课,我们学习了《锄禾》这首诗,回家以后背诵给爸爸妈妈听好吗? 并帮助爸爸妈妈干些家务活,体会一下劳动的辛苦和快乐。

〖案例点评〗
  语文教育是润物无声的。一位著名教育家曾言:当学生意识到你是在对他进行教育时,你的教育就失败了。看赵老师这堂课的设计是一种享受,其最大的特点就是自然流畅。赵老师在教学中共设计了五个教学环节,即一、谈话导入。二、学习诗歌。三、多种形式,识记生字以读悟诗境。四、巩固练习。五、课堂延伸。在课堂教学中,老师重点培养了学生读书的兴趣和想象能力。学习前老师用学生的亲身体验做导语,把学生带入学习情境,使学生想去读诗;阅读过程中,讲求趣味性,采用学生喜爱的方式,把比赛、游戏融入课堂,让学生主动尝试去品读古诗;阅读后注意发散延伸,让学生在讨论交流中激起想象的火花。整个教学设计自始至终是围绕“学生个性化朗读、感悟、想象及学生主动参与学习活动”来设计的,充分体现了课程标准中“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学生是学习和发展的主体”这些新理念,培养了学生的个性化朗读能力和创造性想象能力。教学中,他在不断鼓励学生、充分激发学生主体意识的同时,始终发挥着平等中的首席的作用,以培养学生自主能力、无意识记能力为主。

12

本文来源:https://jiaoan.jxxyjl.com/xiaoxueyinianjiyuwenjiaoan/120810.html

Copyright @ 2011-2019 教案下载网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免责声明 :本网站尊重并保护知识产权,根据《信息网络传播权保护条例》,如果我们转载的作品侵犯了您的权利,请在一个月内通知我们,我们会及时删除。

 站长统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