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突出宗旨意识]突出探究意识 注重语言实践—《小壁虎借尾巴》教学案例

小学一年级语文教案 2022-12-30 网络整理 晴天

【jiaoan.jxxyjl.com--小学一年级语文教案】

一、案例背景
笔者在聋教育教学实践中感受到,听力残疾学生在学习过程中习惯于消极被动地接受知识,学生的主体性不强,缺乏主动探究意识,听力残疾学生的语言积累单薄,词汇、句式匮乏,语言实践能力较差。
新课程强调,要引导学生进行探究性学习,注重学生的语言实践,改变过于注重知识传授的倾向,强调形成积极主动的学习态度,使获得基础知识与基本技能的过程同时成为学会学习和形成正确价值观的过程。基于新课程的要求和我校学生的实际,我在语文课堂教学上注重对学生的探究意识培养,同时注意引导学生进行语言实践。《小壁虎借尾巴》是全日制聋校语文教材第九册第一单元的一篇童话故事,通过小壁虎向小鱼、老黄牛、燕子借尾巴的故事,讲了小鱼、老牛、燕子尾巴的用处和壁虎尾巴可以再生的特点。课文采用拟人的手法,赋予动物人物的角色,使文章生动形象。这篇课文是培养学生的探究意识,引导学生进行语言积累的较好素材。
二、教学设计思路
本课的教学设计力图在优化教学结构,改革教与学的方法上有所突破和创新。教学过程设计呈现四大步骤,即:一、兴趣入手,激发学生探究的欲望;二、读中感悟,培养学生在语言实践中探究的能力;三、拓展延伸,培养学生合作探究的意识;四、续编故事,引导学生创新性探究。
教学过程实际体现了以下几点课改理念:
(一)确立学生的主体地位,强调了互动的师生关系。
教学活动是师生双边互动的活动,成功的教学是在教师的主导下学生潜能得到最大的发挥。根据教材内容及聋生认知特点,我积极实行探究和讨论式教学,通过小壁虎借尾巴的故事,让学生了解到几种动物尾巴的作用。在此过程中,教师起引导作用。
(二)突出探究能力培养
课程标准提高了对培养学生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要求,强调学生是学习的主人,强调各学科都要把探究性学习摆在突出的位置上。在教《小壁虎借尾巴》一课时,以聋生主动参与为前提,以开创思维和语言实践为重点,引导学生在品读中探究几种动物尾巴的作用,在合作讨论中探究课文中没有出现的其他动物尾巴的作用。
(三)确定课堂以语言实践为主的训练意识
聋生的语言实践能力在一定程度上是起语文水平的体现。聋校的语文课堂上必须注重给学生创造语言实践的机会。本课第三、四、五自然段结构和故事情节类似,因此,通过引导学生自学、自己解决问题来培养学生语言实践能力。另外,拓展延伸、复述故事环节,也是以语言实践训练为重点的。
三、教学片断
(一)兴趣切入  激发学生探究的欲望
师:同学们,这节课我们来继续学习《小壁虎借尾巴》。通过上节课初读课文,现在你想知道什么?
生:小壁虎为什么想借尾巴?
生:小壁虎借了三次尾巴,为什么没有借到尾巴?
生:小壁虎尾巴断了,他心里会怎么想呢?
生:小壁虎不向小鱼、老黄牛、小燕子借尾巴,如果向别的动物借尾巴,他能借到尾巴吗?
师:同学们,你们想知道的问题我也想知道,那我们现在就一起去寻找答案吧!
「兴趣是激发学生探究意识的“导火索”。此处设计以问题作为激发兴趣的切入口,学生在寻找问题中兴趣盎然,无形中会产生想知道问题答案的欲望,从而培养学生主动探究的意识」
(二)读中感悟  培养学生在语言实践中自主探究123
师:读一读第一、二自然段,想一想,小壁虎的尾巴是怎么断的?
(课件出示第一、第二自然段,学生自由读。)
生:小壁虎捉蚊子的时候,被蛇咬住了。
生:但是没有咬断,是小壁虎为了逃跑自己挣断的。
师:说得对,那你能演示一下小壁虎是怎样挣断尾巴的吗?
(两名学生演示,师生鼓掌。)
师:小壁虎没有尾巴心情怎么样?
生:以前,我的腿跌破了,我心情很不好,我想,小壁虎的心情一定很难过。
生:小壁虎很伤心,很难过。
生:小壁虎一定难过得哭了。
生:小壁虎想,没有尾巴多难看哪,他想去借一条尾巴。
师:对,第二自然段既讲了小壁虎断了尾巴的心情,又讲了他想借尾巴的想法。“没有尾巴多难看哪!”谁能读出小壁虎难过的心情?
(学生积极举手试读)
师:小壁虎去借尾巴,他先向谁去借尾巴?现在,你就是小壁虎,你去借尾巴吧,看看结果怎样。
(学生自读第三自然段)
师:读了第三自然段,你知道了什么?
生:小壁虎去向小鱼借尾巴,小鱼没有把尾巴借给他。
生:小鱼的尾巴是用来拨水的。
生:小鱼有了尾巴才能游走。
师:你们说得非常好。再读一读小壁虎说的话,想一想,小壁虎是怎样的孩子呢?
生:小壁虎管小鱼叫姐姐,小壁虎很有礼貌。
生:我们要向小壁虎一样有礼貌。
师:说得真好。第一次没有借到尾巴,那他又怎么办呢?第四自然段和第五自然段自己学学吧。
(课件出示四、五自然段,生自学。)
师:同学们,从这两个自然段中你读到什么了?
生:小壁虎又向老黄牛借尾巴,老黄牛没有借给他。
生:老师,老黄牛的尾巴是用来赶蝇子的。
生:小壁虎最后向小燕子借尾巴,还是没有借到。
生:小燕子是用尾巴来掌握方向的。
师:从课文中找出描写老黄牛和小燕子的尾巴的作用的句子来读一读吧。
(学生自由读句子
师:我们来分角色朗读吧,哪一组准备好了?
(学生分组朗读,表现很积极)
「围绕“尾巴”的故事,给学生提供了生动活泼的语言实践环境,引导聋生将书本语言内化为自己的语言,达到了语言实践的目的」
(三) 拓展延伸 培养学生合作探究的意识
师:同学们,我们已经知道了课文中出现的几种动物的尾巴的作用,有谁知道其他动物的尾巴有什么作用呢?讨论一下,说说吧.
(学生对这个问题很感兴趣,说出的答案五花八门,非常有趣)
「拓展到探索其他动物尾巴的用途,课内与课外有机结合。这样,既丰富了学生的认识,又培养了学生合作探究精神」
(四)续说故事  引导学生创新性探究
师:同学们真了不起,知道很多动物尾巴的作用,如果小壁虎向别的动物借尾巴,比如,小猴子,小松鼠等,结果会怎么样呢?发挥你的想象,用自己的话讲一个小壁虎借尾巴的故事吧。
(留给学生充分思考的时间,下一节课展示)
「为学生创造了创新性思维的空间,是创新性教育的体现」
四、教学反思
本课是在新课程标准理念指导下进行的,回顾本课的教学,达到了以下几点预期的效果。
(一)培养了学生自主探究能力
在品读感悟课文前三自然段,我充分放手,让学生自学第四、五自然段。学生在充分朗读、理解的基础上,引导学生积极进行语言实践。这样不仅培养了学生自主探究学习的能力。还锻炼了语言表达能力。
(二)创造了民主的学习氛围
聋生的探究、合作、创新意识的培养,需要一个民主的学习氛围,否则,很容易被动地接受知识。本课围绕学生围绕“尾巴”的问题,自由品读,大胆发言,发挥想象,发展了学生的思维,挖掘了学生的潜能。123
(三)教学过程始终为学生创造语言实践的机会
在教学实践过程中,教师始终保持引路人的身份,将学生引入文本,使学生能以读为本,又将学生引出文本,进行创新性教育,在每一个环节,都注重聋生的语言实践,将语言训练与思维发展结合起来。
不足之处是,对聋生的发展性评价做得不够好。在拓展延伸和续说故事时,教师的指导不够到位,学生的拓展和创新不够充分。123

本文来源:https://jiaoan.jxxyjl.com/xiaoxueyinianjiyuwenjiaoan/119712.html

Copyright @ 2011-2019 教案下载网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免责声明 :本网站尊重并保护知识产权,根据《信息网络传播权保护条例》,如果我们转载的作品侵犯了您的权利,请在一个月内通知我们,我们会及时删除。

 站长统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