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要下雨了》教学设计第一课时]《要下雨了》第一课时教学案例

小学一年级语文教案 2022-12-27 网络整理 晴天

【jiaoan.jxxyjl.com--小学一年级语文教案】

【创意说明】
  《要下雨了》是人教版实验教材第二册第十六课。这是一篇知识童话,讲的是生活中的气象常识。课文通过“鱼出水面,燕子低飞,蚂蚁搬家”这些自然现象说明下雨前动物的特点以及产生这种现象的原因。这篇文章读来生动有趣,在生动有趣的语言文字中,有机地渗透着身边的自然科学知识。不仅能引导学生留心观察身边事物,而且激发了学生探究身边自然科学现象的兴趣,从而在学生幼小的心灵里萌发热爱大自然的思想感情,使他们逐步产生热爱科学的思想感情。
  学生通过半年的学习,他们已经初步有了“感受、理解、欣赏和评价的能力”,所以在教学设计中,教师以指导学生“读”为核心,使学生在读中识字,在读中体悟,在读中积累、内化,在读中欣赏、超越,辅以“思、议、评、演”等手段,注重自主学习,使之做到“在情境中诵读,在诵读中感悟”。
【教学步骤】
一、联系生活 激趣导入
  出示课件:
  乌云密布、狂风骤起、雷电交加的情景
  1、师:同学们,仔细观察,把你听到的和看到的告诉大家。
  2、生:各抒己见,谈看到的画面和听到的声音。
  3、师:说得非常好,这些现象都预示着什么呢?
  4、生:要下雨了!
  5、板书课题:
    学生齐读课题。
  通过色彩丰富的课件呈现,选取儿童知晓的生活常识,贴近学生的生活和认知水平,既有利于激发兴趣,将学生引入情境,又能引出本课课题,同时向学生渗透认识自然现象之间的联系,为后面的教学做好铺垫。
二、初读课文 整体感知
  学生以自己喜欢的方式自读课文,告诉学生遇到不认识的字可以用借助汉语拼音、请教同学和老师等办法读准字音。
  看过生动有趣的动画,听了精彩的故事,学生会不自觉的产生读的愿望和兴趣。教师及时提出读准字音的要求,体现了识字和阅读的整合。
三、创设意境 积累生字
  1、课件出示带拼音的生字宝宝。
    (教读、分小组读、小老师带读)
  2、师:看哪个热心的小朋友能勇敢的站起来给其他人提个醒,该怎样记清楚这些生字宝宝的音?
  3、生:归纳学习三拼音节的字、前鼻音的字、后鼻音的字、整体认读音节的字等
  4、师:提醒得非常好,我们再来再认读一下这些生字吧。
  5、师:去掉拼音的生字宝宝,你们还能认识它们吗?
  6、生:能!
  7、学生自由谈识字。
  8、利用生字卡片扩词。
    (在扩词时使生字又一次得到巩固)
  这一环节由扶到放,符合认知规律,意在反复强化认读,巩固识字。逐渐建立字形与字音之间的联系。同时,有利于激发学生的求知欲和克服困难的信心,学趣浓厚。
四、感情朗读 体会感悟
  1、学生选择自己喜欢的部分自读。
    请学生朗读自己喜欢的部分。
  2、教师相机创设情境,指导学生边朗读边感悟。
  《课程标准》指出“阅读是学生的个性化行为,不应以教师的分析来代替学生的阅读实践。应让学生在主动积极的思维和情感活动中,加深理解和体验,有所感悟和思考,受到情感熏陶,获得思想启迪,享受审美乐趣。要珍视学生独特的感受、体验和理解。 ”在体会人物感情时,我让学生不断的读,不断的提高,对每一次读都即时评价,努力让学生在一次次读中,从文字材料中探究根源,从而挖掘出这一现象的实质。123
五、角色朗读 深化体验
  1、学生小组里分角色演读课文。教师随机指导。
  2、请学生上台分角色演读课文。
  现代心理学家研究发现:所有智力方面的工作都要依赖于“兴趣”。兴趣是学习的内驱力,学生在表演中兴趣浓厚,通过气氛活跃的表演形式,使学生对课文有了更直观的体验,从而达到“以演促悟”。
六、鼓励质疑 拓展思维
  1、师提问:
    这节课里,你学到了哪些知识?你还想知道什么?你还知道哪些动物活动与天气变化有关?
    不失时机地总结和拓展了知识,也拓展了学生的思维。
  2、师小结:
    今天的收获真不少。大家向课本、同学和老师学到了不少知识。在大自然里,在生活当中,到处都蕴藏着知识和智慧的宝藏,只要你留心观察,用心思考,你们会有更精彩的发现!
  是总结,更是启发。还让学生意识到不仅能从书本上学习知识,生活是更大的课堂。
【精彩片段】
〖片段一〗
  师:你看到了什么,又听到了什么?
  生:我听到了雷声
  师:能模仿一下吗?
  生:轰隆隆,轰隆隆
  师:真不错!还有呢?
  生:我看见了闪电
  师:能说具体些吗?
  生:我看见了天空中出现了一道闪电,像一把到把天空劈开了。
  生:我看见了天空中布满了铅色的乌云。
  生:我看见了小树苗被大风吹弯了腰
  生:我可以用两个词语 来形容:电闪雷鸣,乌云密布
  师:小朋友说的真不错!那么大家知道这种现象预示着什么?
  生:要下雨了。
  (板书)
〖片段二〗
  师:谁能看着图说一说?
  (小白兔和小鱼图)
  师:小白兔看到了什么?
  生:他看见小鱼在水面上游来游去。
  生:我看见小鱼在吹泡泡。
  师:真是一只仔细的小白兔。那么这和平时我们看见的一样吗?
  生:(抢答)不一样,不一样。
  生:小鱼经常在水底游的。
  生:平时水面是看不到小鱼的!
  师:是呀,所以小白兔觉得──
  生:(齐答)奇怪。
  教学“奇怪”
  师:那么小白兔怎么想?怎么问?
  生:真奇怪,今天小鱼怎么在水面上了?
  生:咦,怎么回事,小鱼怎么跑到水面上来?
  生:真奇怪,这是怎么回事,我还是去问妈妈吧!
  师:课文中哪一部分写了这幅图的内容。
  出示小白兔问的话,朗读感悟。
  (课件)
  师:你认为小白兔的话应该这样读?
  (读出奇怪的语气)
  生:读小白兔的话
  师:(引导)是呀,太奇怪了,那么小鱼怎么回答小白兔呢?
  出示课件。
  师:你看到了什么?你听到小鱼说些什么?
  生:我看见小鱼在水里游来游去,好象在说“哎呀,怎么这么闷呀!”
  生:我觉得小鱼在水里很闷。
  师:你怎么知道的?
  生:因为它在水里不停地吐泡泡,好象在喘气,它肯定在说:“闷死了,闷死了,我都透不过气了!”
  生:我也知道小鱼在水里很闷,因为我知道小鱼前水里的氧气很少。
  师:真了不起!是呀,小鱼在水里垂头──(生补)丧气,无精──(生补)打采。那你再读小鱼的话,肯定会读出不一样的感觉了
  生:读小鱼 的话。
【课后反思】
  这堂课整体来说效果较好。前半节纪律非常好,后半节较差,纠其原因我作了以下思考:低段的组织教学是正常授课的首要保证。前半节课的内容丰富环节紧扣,学生的注意力是被老师牢牢的抓住的,而后半节的讨论后学生就有点松散。前后对比,让学生有事可做、有题可思、有问可疑非常重要,教学时应贯穿始终。这就需要教师在备课时真正做到不仅是备好老师的课,还要备好学生的课。还有在平时的训练中将“小组讨论”落在实处,做到“活而不乱”,做到对学生提出的合作要求简单而明确。123
【课后评议】
  1、优点:
   ⑴ 紧紧把握新课标的主旨,突出识字和朗读两大重点;
   ⑵ 将教师定位于和学生平等的合作者,在充分尊重学生及其独特体验的基础上,与学生真诚地做心与心的交流对话;
   ⑶ 以一颗童心将自己的教学机智与创设教学情境有机地结合,让学生轻松愉悦地在情境中诵读、理解、体验、感悟,营造了开放的、民主的、和谐的课堂
  2、缺点:
    组织教学上虽说有很大进步,但还存在欠缺之处。在后半节课怎样把学生“收放自如”还需多做考虑。
  总体上讲是一堂较成功的汇报课。123

本文来源:https://jiaoan.jxxyjl.com/xiaoxueyinianjiyuwenjiaoan/119566.html

Copyright @ 2011-2019 教案下载网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免责声明 :本网站尊重并保护知识产权,根据《信息网络传播权保护条例》,如果我们转载的作品侵犯了您的权利,请在一个月内通知我们,我们会及时删除。

 站长统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