故事配画《松鼠和松果》_《松鼠和松果》教学实录

小学一年级语文教案 2022-12-22 网络整理 晴天

【jiaoan.jxxyjl.com--小学一年级语文教案】

《松鼠和松果》是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语文(人教版)第二册中一篇活泼有趣的童话故事,叙述了两只具有环保意识的小松鼠植树造林、维护生态平衡的故事。通过这篇课文的学习,我们要让学生了解到,在向大自然索取的同时,一定不要忘记回报大自然。只有这样,我们才能永远拥有一个美好的家园。。课文内容浅显易懂,教学难点是让学生通过这简单的故事了解植树造林,维护生态平衡的重要性,使学生形成初步的环保意识。
 低年级的学生对新奇的事物有很大的好奇心,也很喜欢小动物,所以本课的内容很适合学生。 根据低年级学生的学习特点,我把教学重点放在自主识字和朗读体验感悟上。识字目标明确、方法多样,朗读有目的、有步骤地进行。让学生主动探究地学习,在学习中学会合作交流,增强合作意识,并培养学生动手、动脑、动口的能力和在生活中发现学习的能力、收集资料的能力。培养学生质疑、释疑的能力和创新意识。于是,在课程中便设计了:读题质疑、探究解疑、体验释疑。
[教学过程]
片段一
1、  猜谜语。猜猜这是什么动物?(出示谜语:形状像耗子,生活像猴子,爬在树枝上,忙着摘果子)今天我们学习一篇与小松鼠有关的童话故事。
2、启发谈话。你们对小松鼠有哪些了解?(板书:松果)小松鼠和松果之间会发生什么事呢?
师:读了课题,在今天的学习中你想了解到什么知识呢?:读了故事,你们还有什么想知道的吗?
生a:松果是什么样子的?
生b:课文里的松鼠是怎样的?
生c:松果的味道如何?
生d:故事名为什么要叫松鼠和松果?
师:小朋友们问题提得真好,让我们一起到故事里找找答案吧!
(生兴冲冲地开始阅读课文)
师:读了故事,你们还有什么想知道的吗?
生e:松鼠为什么非得种松树不可呢?
(课堂上顿时有了声音,有的同学露出思考的表情,有的同学赶紧翻书,有的同学低声互相讨论起来......)
师:答案还在故事里,小朋友们,选一个或几个自己最想弄懂的问题,和自己的伙伴一起去找一找吧!
(生一边读课文,一边和自己的伙伴讨论着)
问题:松果是什么样子的?
生f:灰灰的,椭圆的。
师:(故意露出疑惑的表情)在哪找到的,故事里没有啊?
生f:(很得意地告诉老师)图上的松鼠正在吃松果呢!
师:(恍然大悟)哦,在图上,你真棒,知道在图中找答案(其它生纷纷低头看图,紧接着......)
生g:图上松鼠吃得那么高兴,松果肯定又香又甜。
生h:你才知道,书上不是写了吗?(很有感情地朗读:每个松果都那么香,那么可口。)生i:还有这一句。(很有感情地朗读:他高高兴兴走进大森林,摘了一个又一个。)
......学生小手林立,争着说。
学生分小组自由读文,解答问题。
再读课文,把你所体会到的通过朗读读出来。
指名读,并让学生戴头饰表演。
练读。我愿意读。
每个松果都那么香,那么可口。
如果光摘松果,不栽松树,总有一天,一棵松树也没有了!
将来,这里会是一片更茂密的松树林。
【多种方法练读,以读代讲,让学生在读中领悟,在读中学习,合作学习。】
教师指导:按吃松果——想松树——种松果——长松树的顺序复述。
 (.以学生自主探究学习为主,体现合作意识,在整堂课中,学生能够通过合作交流的方式发现学习。)123
片段二
学习第五自然段 。
师:那么,松鼠的愿望有没有实现呢?请你自己读读课文第5自然段。
生1:松鼠的愿望实现了,那里长出了好多松树。
生2:它的愿望实现了,(读文)因为,春天,几场蒙蒙细雨过后,在松树埋松果的地方,长出了一棵(漏一字:棵)挺拔(错读为pa)的小松树。
(孩子们都听出来了,纷纷把小手举得高高的。)
生3:**,你把挺拔的拔字读错了,请你改正。
生2:挺拔的小松树。
生4:**,你少了一个棵字,应该是一棵棵。请你改正。
生2:一棵棵挺拔的小松树。
师:中间这两大组的小朋友,如果你就是一棵小松树,能不能用你的姿势告诉
我,一棵棵挺拔的小松树是怎样的?
(孩子们个个挺直了腰板,挺起了胸脯,笔直地站立在那里,瞪大了眼睛朝我
望着。有的还伸出手臂作茂密的枝叶状!呵呵!我不由得赞叹。)
师:真是一片挺拔的松树林啊!
    可是如果光摘松果,不栽松树,那会怎么样呢?
(孩子们的眼睛闪着,有的孩子唰的一下坐回到了座位上,有的孩子把伸直的手臂慢慢地垂了下来,还有的孩子皱着眉头说,那到处都光秃秃的了,森林就不见了!)
师:是啊,幸好松鼠想出了这个好主意!一棵棵挺拔的小松树伴着蒙蒙的春雨长出来了!那么将来呢,将来会怎么样呢?
(我用期待的目光含笑望着孩子们,特别是边上两个大组的孩子。很多孩子大声地说,这里会是一片更茂密的松树林。这时,角落里有一个孩子噌的一下站了起来。)
生:是一棵聪明的小松树!
(边上的孩子相互望了望,陆续有孩子恍然大悟般地站起来。)
师:是的,又一棵,一棵,又一棵!将来,这里会是一片——
生齐:更茂密的松树林!
片段三:         
 识字:
师:同学们,你们知道这节课我们要学的生字有几个吗?
生:11个(学生齐说)
师:(板书生字)聪、活、泼、忽、然、眨、如、总、以、主、意。我们以前学过很多的识字方法,选择你喜欢的方法来记住这些字,你们愿意吗?
生:愿意(学生先自学)
[调动学生学习的兴趣,选择自己喜欢的方法自主学习,培养个性化]
师:(检查自学情况,归类生字)谁能告诉大家你是用什么方法记住的吗?
生一:我用做动作眨眼睛来记住眨眼的眨。
生二:我用编字谜,王字头上多一点记住主意的主,也记住了意。
生三:我用......
[
师:你们真棒,老师真佩服你们!那么下面老师想和你们做个游戏。(出示做好的生字和部件卡片)如果一个学生说:我是基本字‘发",谁愿跟我交朋友?另一个学生接着说:我是‘氵"我愿跟你交朋友,基本字发加氵就念泼,泼水的泼,你们会了吗?
生:会(学生先同桌互玩后全班交流)
(打破传统串讲形式,以学生为主,让学生会主动学习了,玩这种游戏,学生精神非常集中,合理地利用了有意注意,学生不但用眼睛扯,动脑想,而且动口、动手,运用了多种感觉器官,充分发挥了识字的潜力,识字能力日渐形成,观察能力,思维能力也得到发展。)
师:(巩固生字)用转字盘分组抢认生字。
师:下面我们来做摘松果的游戏
大屏幕后面出现一棵挂满松果的松树,学生上台摘松果,并将松果背面的生字读准,就可以把松果拿走123
生:练习
师:,你认识它们吗?
 a.聪明活泼 聪明活泼的小明学会了种花。
 b.忽然 天忽然暗了下来,很快就下起了大雨。
  c.如果 如果明天天晴,我们就去春游。
  d.以后 学了这一课,我们以后会更爱护树木了。
  e.主意 我们有一个美化校园的主意。
  【多种方式识字,结合生活实际识字。联系以往学过的内容,学练结合。
指导写字(引导学生体会汉字之美,激发写字的愿望)
1、观察。学生自己观察主、意、总在田字格中的位置。
2、书写。教师重点指导心的写法,学生练写。
3、展示:小组内互相展示自己的字

[教学反思]
整节课,学生学习情绪高涨,思维极其活跃,课堂成了学生个性飞扬,自主探究的天地。真可谓:三石击起千层浪。这是是我没有预料到的,他们毕竟只是一年级的学生啊。为什么这次的教学活动有着这样的生机和活力呢?究其原因,我想在于:课堂上体现了开放式教学思想——学习空间的开放,民主。
(一)学生成为了学习的主人。
《语文课程标准》指出:学生是语文学习的主人。兴趣是学生进行探究学习的动力,而且,学贵有疑,疑则生思,小疑则小进,大疑则大进;疑者,觉醒之机也,一番觉悟,一番长进。质疑是学生进行探究学习的内驱力。让学生自己提出自己想要了解的问题,自己和小伙伴读课文找答案,给了学生一个开放的学习空间,在这个空间里,学生自己探索,自己寻求问题的解决方式;展现着自我,是舞台上的主角,自己探索、思考后的学习成果就是台词。这样的课堂怎能不处处透着生机呢?
( 二)尊重了学生的体验。
法国著名的儿童心理学家卢梭说:儿童有他特有的看法,想法和感情。如果用我们的看法,想法和感情去代替他们的,那简直是最愚蠢的。学生作为一个个性鲜明的个体,他们的阅读个性是客观的存在的。片段二是我设计之外的一幕。它源于一个孩子在朗读时的错误,孩子们相互纠错时的表现引发了我的灵感——对啊,光秃秃、一棵棵、挺拔、更茂密,这些关键的值得品味、积累的词语,不是可以串成一条线吗?就让孩子们在体验中去理解、感悟吧!
    1、  如果能及时地板书:      好主意           将来
光秃秃 —一一  棵棵 挺拔 —— 更茂密
能让学生对这些词加深印象,对这些变化之间的关系有一条更清晰的线索。
(三)教会学生在生活中学习,在生活中识字、记字,我在引导学生在文中学会生字的读音后,启发学生自己想办法记住字形,有效地激发了学生学习的潜能。
 
[专家点评]
本课符合课改精神,体现课改要求,以培养学生创新能力为目标,全课贯穿创新意识和探究意识。《语文课程标准》指出:语文课程丰富的人文内涵对学生精神领域的影响是深广的,学生对语文材料的反应又往往是多元的。因此,应尊重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独特体验。以上教学片段就体现了学生对课文的不同理解,从不同角度去欣赏课文。教师并没有否认学生的看法,只要学生没有大方向的错误,他的回答,教师都应给予了肯定和激励。学生的个性飞扬起来,思维灵动起来,这样的课堂怎能不充满活力呢?整堂课孩子们很开心,脸上洋溢着兴奋的红晕、快乐的微笑。我想,他们不仅读懂了这些词句的意思,不仅感受了表演的乐趣,而且还体验了智慧带来的快乐,感受了集体的力量。

123

本文来源:https://jiaoan.jxxyjl.com/xiaoxueyinianjiyuwenjiaoan/119342.html

Copyright @ 2011-2019 教案下载网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免责声明 :本网站尊重并保护知识产权,根据《信息网络传播权保护条例》,如果我们转载的作品侵犯了您的权利,请在一个月内通知我们,我们会及时删除。

 站长统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