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比尾巴》教学案例分析】《比尾巴》教学案例

小学一年级语文教案 2022-12-02 网络整理 晴天

【jiaoan.jxxyjl.com--小学一年级语文教案】

一、教学思路简介:
《比尾巴》是新编教材第一册中的一篇对话形式的儿歌。课文采用三问三答的形式,向孩子们介绍了猴子、兔子、松鼠、公鸡、鸭子、孔雀六种动物尾巴的特点。课文中那琅琅上口,极富儿童情趣的语言,大大激发了学生们朗读的欲望。在教学中,我根据初入学儿童的认知特点和天性爱动的特点,以“读”为主线,把课堂组织“活”。
在本课教学中,我首先创设情境,从而激发起学生对本课学习的兴趣,然后鼓励学生自主识字,让他们用多种方法记忆生字。在整节课中,我穿插了多种形式的读书活动,如自由读、师范读、同桌互读、师生对读、分角色读,加上动作表演读等。在读中理解语言文字,在读中体会感情,在读中了解运用语言文字的形式。
我还让学生读中游戏,巩固新课。我把六种动物的身子与尾巴的图片分别发给12位学生,其他学生朗读课文,当读到“谁的尾巴长”时,拿长尾巴的学生上台,当读到“猴子的尾巴长”时,拿猴子身子的学生上台,拼合成一个整体,其它几种动物也像这样整合,从而让学生在读中游戏,达到巩固新知,积累语言的目的。
为了真正实现学生的自主实践,提高语文课堂的实效性,我让学生多动脑,多动口,多动手,让他们调动多种感官参与学习过程,充分尊重了学生的主体地位。
二、教学片断:
师:刚才,小动物们夸奖同学们啦!它们说,我们班的学生不但生字学得快,而且课文也读得好。他们想请你们参加一个游戏,你们愿意吗?
生:愿意。
把六种小动物的身子与尾巴的图片分别发给12个学生。其它学生朗读课文,当读到“谁的尾巴长”时,拿长尾巴的学生上台,当读到“猴子尾巴长”时,拿着猴子身子图片的学生上台,拼成一个整体,其他以此类推。
师:请拿着图片的学生准备好,其余学生朗读课文。
生:谁的尾巴长?猴子的尾巴长。
生贴图。
生:谁的尾巴短?兔子的尾巴短。
生贴图。
生:谁的尾巴像把伞?松鼠的尾巴像把伞。
生贴图。
生:谁的尾巴弯?公鸡的尾巴弯。
生贴图。
生:谁的尾巴扁?鸭子的尾巴扁。
生贴图。
生:谁的尾巴最好看?孔雀的尾巴最好看。
生贴图。
师:图已经拼好了,请小朋友们看一看,评一评,谁的尾巴最好看?
生:孔雀的尾巴最好看!
师:在大自然中,还有很多小动物,它们的尾巴各不相同,你还知道哪些小动物的尾巴有什么特点?
生:小猫的尾巴长。
生:马的尾巴长。
生:金鱼的尾巴扁。
生:小狗的尾巴翘。
生:长颈鹿的尾巴好像小辫子。
生:锦鸡的尾巴很美丽。
生:袋鼠的尾巴又粗又长。
生:牛的尾巴长。
师:小朋友们说得真好,除了你们说的这些小动物,大自然中还有很多很多。同学们回家可以看看《动物世界》这个节目,或者让爸爸妈妈带你们到动物园中去看一看,然后把你看到的告诉老师,好吗?
生:好。
师:现在咱们也来编课文,跟作者比一比!来,请你们四人一个小组,选出你喜欢的小动物,也来学着课文编一编吧!如果有问题可以找老师。
生四人一个小组编儿歌。
师:哪个小组来说一说你们编的儿歌。
生:《比耳朵》
谁的耳朵长?
谁的耳朵短?
谁的耳朵好像大扇子?
兔子的耳朵长。
小马的耳朵短。
大象的耳朵好像大扇子。12
师:还有哪个小组来说一说?
生:我们说的也是《比耳朵》。
谁的耳朵尖?
谁的耳朵圆?
谁的耳朵最好看?
狐狸的耳朵尖。
小熊的耳朵圆。
兔子的耳朵最好看。
师:还有谁来说一说?
生:我们小组只说了2个。
师:没关系,你也说一说。
生:谁的脖子长?
谁的脖子能伸又能缩?
长颈鹿的脖子长。
乌龟的脖子能伸又能缩。
师:你们真是太聪明了,请你们回家把自己编的儿歌说给爸爸妈妈听,好不好?
生:好。
三、反思:
新课标提出了让学生喜欢阅读,感受阅读的乐趣。课文中极富儿童情趣的语言,能激起学生朗读的欲望。在本节课教学中,我采用了多种形式让学生练读,让学生们快乐朗读,使他们觉得其乐无穷。但由于课堂上时间有限,我没来得及让学生熟读成诵,更加深入地了解课文。在以后的教学中,我应当在课堂上留出充足的时间让学生试着背诵,这样学习自然事半功倍。
一年级学生好动,坐不住,注意力不集中,怎样吸引孩子们呢?于是我想到孩子们都喜欢小动物,我便创设了一个与小动物交朋友的情境,让学生全身心投入学习中去。通过本节课的教学,让我深深体会到:情境的创设能激发学生的学习过程中的情感体验,实现学生素质的全面发展。
课文结束的时候,我让学生利用自己知道的知识也学着编一首儿歌。这个教学环节让学生充分体会到了交流、合作、互助、成功的喜悦,学生们丰富的个性在课堂上展现。但有一点遗憾的事,在这个过程中,我并没有真正地融入到学生中去,没有与学生互动。其实,老师和学生是平等的,在今后教学中,我应与学生平等对话,与学生共同思考,共同体验成功。

12

本文来源:https://jiaoan.jxxyjl.com/xiaoxueyinianjiyuwenjiaoan/118431.html

Copyright @ 2011-2019 教案下载网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免责声明 :本网站尊重并保护知识产权,根据《信息网络传播权保护条例》,如果我们转载的作品侵犯了您的权利,请在一个月内通知我们,我们会及时删除。

 站长统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