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小的船教学设计与反思 百度网盘】小小的船教学设计与反思

小学一年级语文教案 2022-11-26 网络整理 晴天

【jiaoan.jxxyjl.com--小学一年级语文教案】

教学目标:
   知识目标:认识9个生字,学习偏旁“门”、“舟”。    有感情地流利朗读课文。
   能力目标: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和想象力。
   情感目标:感受晴朗夜空的美丽,培养学生热爱大自然的感情。
   教学重点: 学习生字,有感情的朗读课文。
   教学难点: 生字的认读(平翘舌音、前后鼻音)
   教具、学具的准备:
   教具:月亮、小船剪贴图,彩色星星生字卡,多媒体课件,磁带(歌曲《小小的船》)。
   学具:每人一张印有月亮、星星的画纸,彩色画笔。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景,导入新课。
1、你喜欢晴朗的夜空吗?晴朗的夜空是什么样的?
2、引出课题。今天月亮姐姐就来到了我们班。月亮姐姐想你们问好:“一、四班的小朋友你们好!”(互相问好)“能说说我长得什么样吗?”(观察月亮的形状、颜色)像什么呢?(弯弯的,像香蕉、镰刀、小船)
3、这样美丽的月亮姐姐挂在蓝蓝的夜空中是多么美丽呀!有一位叫叶圣陶的老爷爷把小朋友看月亮的情景写了一首诗。这首诗的名字叫什么?《小小的船》(板书课题)
4、学习“船字。顺口溜:几只小舟就是船。左右结构,偏旁是“舟”。
5、读课题,你们想到了什么?
二、初读课文,认读生字
1、出示课件,随音乐教师范读课文,生评价。
2、自由读课文,圈出生字。
3、指名读课文,互相评价。
4、齐读课文。指导读“只看见”、“闪闪的”、“星星”、“蓝蓝的”
5、情境中学习、检查生字(课件辅助)
(1)除掉课文中的熟字,集体认读词语。
(2)除掉词语中的辅助熟字,认读生字。
(3)集体讨论记字方法(小组合作学习),并全班交流。
(4)认读生字,和生字宝宝打招呼。
6、读课文,生字宝宝已经认熟了,能把课文也读熟练吗?
三、读读、想想、说说
1、听音乐《小小的船》说感受。
2、找最喜欢的伙伴背诵课文。这么美妙的歌曲,小朋友想不想把歌词也记在心里呢,并表演出来呢?
3、背诵课文汇报,评出最佳演员奖。
4、词语训练。
(    )的船(    )的月儿     (    )的星星     (    )的天
四、延伸活动
1、如果你有一双翅膀来到这美丽的“小船”里,你会看见什么?(启发谈话)
2、把你看到的东西画下来。
板书设计:  小小的船
   弯弯的 月儿
   小小的 船儿
   闪闪的 星星
   蓝蓝的 天

  教学反思:
本节课为北师大版小学语文一年级语文上册第五单元太阳和月亮中《小小的船》。
《课标》中提出:小学语文教学的出发点和归宿应“立足于促进学生的发展,为他们的终身学习、生活和工作奠定基础。”在整个教学过程中,我以此为依据展开活动,取得了一定的效果。
一、营造课堂教学的“绿色生态环境”
语文教学应当是生动活泼的,充盈着丰富的学生自主的语文实践活动。改变对语文教学那种传统的理解,打破语文教学那种教师问、学生答的定势,使语文教学活起来,使教学中学生的语文实践活动多起来。叶圣陶先生认为:“上课是教师与学生的共同工作,而共同工作的方式该如寻常集会那样的讨论,教师仿佛集会的主席。”课堂教学中学生的学习积极参与,达到一定得广度和深度,师生之间的信息交流渠道保持畅通,从而形成课堂教学的“绿色生态环境”,这样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性,变学生被动学习为学生主动参与;变以教师的“讲授”为主为教师指导学生自己学习为主;变以学生“洗耳恭听”为主为学生积极思维为主;师生     生的单向交流为师    生、生     生的多向交流,教师和学生共同阅读,共同斟酌,相互评价,随时启发指点,从而有效地提高课堂教学效率。123
二、在语言环境中教识字,提高识字效率。
九年义务教育大纲提出“要在语言环境中教识字,把字的音 、形、义结合起来;要注意引导学生通过观察图画和实物,联系生活实际识字,把识字和认识事物结合起来;学过的字立秋在语言训练中反复运用,把识字和听说读写结合起来……”
“在语言环境中教识字”是识字教学的重要原则和方法。在语言环境中识字,就是在识词中识字,在学句中识字,在阅读中识字,使识字结合一定的语言环境进行,而不是离开语言环境孤零零地识字。汉字是音、形、义的统一体。在语言环境中识字,有助于建立字的音、形、义之间的牢固联系,准确理解字(词)义,提高识字、学词的质量。在语言环境中通过学词、学句识字,多义字等难以确定意思的,字(词)义变得容易确定了;难懂的字词变得比较通俗易懂了;意思比较抽象的字词变得比较具体了。本课识字环节,就是让孩子在熟悉课文的基础上,学句、学词中识字。如学生在读“我在小小的船里坐”在没有其它生字干扰时,边读边看中熟悉生字 “坐”的读音与字形。
加强识字同客观事物的联系,有助于建立词的概念,牢固地掌握字词,还有助于丰富知识,提高认识事物的能力。客观事物包括图画、实物,也包括已有的生活经验。识字时,在课件设计中注意引导学生观察图画、实物或联系生活经验。如,在学习“闪”字时,配有闪闪的星星图片,使字词与意思之间架起了认识的桥梁,从而易于理解字词的意思,易于建立音、形、义之间的联系,提高识字效率。在学习“尖”字时,我让学生观察自己放在桌子上的铅笔,是不是“尖”呢,学生一下子认识了“尖”字,并扩组了刀尖、笔尖、针尖等词。
三、让学生在阅读中发展创造能力
苏霍姆林斯基曾说:“在人的心灵深处,都有一种根深蒂固的需要,就是希望自己是一个发现者、研究者、探索者,而在儿童的精神世界中,这种需要特别强烈。”所以小学阅读教学学生创造性的培养就显得犹为重要。小学阅读教学本身具有很强的创造因素,阅读教材是作者的文学创作。我们要培养学生的创造能力与创造精神,使学生敢于说自己的理解和看法,而不是老师教一句,学生就学一句,应是老师教一句,学生学三句。作为教师,要努力创设学生创造能力的民主环境,要善于分析并支持学生在课堂上提出的个人看法,要让学生学习的创造性得到充分的发挥,让他们有自己独自的看法,只要不重复别人的看法就可以,要有新意。如,在学习课文“我在小小的船里坐,只看见……”在感受作者的意境时,应允许学生有自己独到的感受,所以,设计提问“如果你坐在这小小的船里,你会看见什么?”学生的回答是丰富的:“看见了流星雨”、“看见了太阳系的行星”、“看见了中国的长城”、“看见了北斗星”……让学生自由地区创造,可以与观察力、想象力以及果断的判断力相结合,利用已有的知识经验进行加工进行创造。
本阶段的学生年龄特点决定了他们乐于画画,愿意用画画来表达他们的思想。我充分利用这一点,让学生在阅读想象的同时,拿起彩笔,把自己在阅读中想到的画出来,把自己在阅读中的所思所想表达出来,充分享受阅读的快乐。学生把抽象的语言文字变成形象的图画的过程往往就是一个对阅读内容回顾、加工的过程,等他把这幅画画好了以后,也就是把自己在阅读中的收获表现了出来。画笔走进学生的阅读世界,这样不仅提高了学生的创造力,也提高了学生的审美能力,增强了他们阅读的乐趣。123
爱动是孩子们的天性。然而,在课堂中很多时候需要安静和倾听,但在低年级很难做到。有时,老师的一声呵斥也许能暂时能安静几分钟,可是不久,孩子们又在那儿蠢蠢欲动了。既然压抑孩子一动不动是不可能的,那就不妨顺应他们的天性,让孩子们动起来。当然这要“动”出点名堂,“动”出点乐趣,在“动”中有所得,让课堂变成孩子们喜欢的“动感地带”童心无限,伴着简单的朗诵,孩子们会做出各种各样的动作。虽然许多动作所包含的意思只有孩子才懂,但孩子们在活动中放松了紧张的心态,丰富了课文内容。我在教学《小小的船》一文中,让学生边背边演,有声有色。虽然课堂显得有点乱,但“乱”得心动,看到他们一个个天真可爱的动作,我忽然发现,原来在孩子的心中,课文成了独特的音乐,自己的身体变成了说话的舞蹈,多么奇特的创意,这就是同去。而且孩子们喜欢这样的背诵表演,此时,有哪一位老师忍心打破这一片“乱”呢?

123

本文来源:https://jiaoan.jxxyjl.com/xiaoxueyinianjiyuwenjiaoan/118157.html

Copyright @ 2011-2019 教案下载网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免责声明 :本网站尊重并保护知识产权,根据《信息网络传播权保护条例》,如果我们转载的作品侵犯了您的权利,请在一个月内通知我们,我们会及时删除。

 站长统计